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姓

(中國姓氏之一)

鎖定
方姓,中國姓氏之一,出自方雷氏。據《風俗通義》及《世本》等所載,上古時期,部落之間兼併戰爭不斷,炎黃二人攜手對抗蚩尤。在涿鹿之戰中,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輔佐黃帝伐蚩尤有功,被封於方山,改稱“方雷氏”,其後世子孫分為方姓和雷姓。 [7] 
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唐朝時,方姓人分佈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宋朝時期,方姓人則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帶,同時,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宋元之際,有方姓人為避亂遷至海南。方為民説,到明朝時,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為中心,向四周發散的格局。據公開數據顯示,方姓人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36%,有400多萬。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兩省,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34%。其中,安徽為當代方姓第一大省,佔方姓總人口的18.5%。 [6] 
中文名
方姓
外文名
Fang(familyname)
得姓方式
以封地為氏 [39] 
得姓始祖
方雷 [1] 
主要郡望
河南 [9] 
主要堂號
河南堂、壯猷堂、正學堂、崇讓堂、六桂堂、敦敍堂等 [1] 
源    出
雷封於方山,以方為姓
名    人
方苞、方光策
分    佈
川渝蘇浙閩粵皖贛湘鄂豫 [2] 

方姓歷史發展

方姓姓氏來源

方姓淵源 方姓淵源
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義》及《世本》等的記載,相傳上古帝王神農氏之代孫帝榆罔之子雷,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立下大功,封於方山,後人以封邑為氏,稱為方雷氏,後逐漸省文簡化分衍為方氏、雷氏。 [7]  [19]  [18]  [20] 
出自西周後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在西周後期的周宣王姬靜執政時期,屬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獫狁,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為此,周宣王封方叔於洛(今河南洛陽)。在姬方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方氏,世代相傳。 [18] 
  • 他姓改姓
“方”的漢字演變 “方”的漢字演變
①匡裔方氏:江西興國、于都及福建寧化等地方氏,源於晉陽人句須,為魯匡邑宰,以邑為氏姓匡。傳至三十五世匡衡,為漢丞相。唐末,西漢丞相匡衡的三十八世嗣孫匡威,時任南唐御史大夫,為不使宋太祖趙匡胤征伐贛中,避免贛中生靈塗炭,主動響應趙宋的敕告,避“匡”字之諱,易匡姓為方姓,並上溯五代,追認唐末洛州參軍匡珌次子匡合為始祖。自威公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姓方始,至今已歷1000多年,現有後裔12000餘人,其中江西于都8000餘人,興國、于都、福建寧化等地散居4000餘人。
②凌裔方氏:安徽嶽西縣、潛山縣方氏,原姓淩氏,祖籍江西鄱陽。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1)八月,朱元璋、陳友諒鏖戰於鄱陽,干戈擾攘,生靈塗炭。淩氏遷潛始祖凌載旺與兄長凌載興,攜眷唐氏、沈氏,避戰亂旅居於廬陽舒城。明朝初年,凌載旺遊潛山響腸河,見山川靈秀,民風淳樸,系一方樂土,堪稱桃園勝境,便徙居於此,並易凌為方,郡望河間,堂號敦睦,成為凌裔方氏始祖。凌裔方氏距今640多年曆史,衍傳二十五世,總人口12790人,其中安徽省潛山、嶽西支系9890人,其它分支散佈安徽霍邱等十縣(市)、浙江省安吉等六縣(市)、江西彭澤等四(縣)市、江蘇金壇等五縣以及台灣、美國等地。 [1] 
③李裔方氏:湖南寧鄉一支方氏原姓李。明朝宣德年間,李孔成兄弟四人由江西吉安永新徙居湖南衡山,後來二弟李孔志遷湘潭,三弟李孔文遷巴陵,四弟李孔懷遷蓋陽五里牌,地名方家嶺,李孔成則佔籍於寧鄉一都三區趙家河。傳至李孔成的玄孫時,正值明亡清立,兵燹之餘,李姓所攤差徭繁重,時值派衍方字,為減輕經濟負擔,李孔成的後代就以方以姓,尊奉李孔成為這支方姓的始祖,堂號河南,寧邑一都四區方家山為肇姓之基。至今已有500餘年,衍傳二十一世,後裔500餘人,分佈於寧鄉縣各地。 [1] 
④羅裔方氏:羅裔方氏居住在遼寧省法庫縣,據傳原本系羅成後代。相傳本族後代人的小腳甲之所以都不規則,就是因為羅成少年習武,往地上戳槍時不慎誤傷腳趾所致。清朝時期,羅成的後人不知何故觸犯天顏,慘遭滅門之禍,倖存者只得隱姓埋名,隨母之姓改羅姓方。據該支方宏聲先生考證,先祖籍居山東省,明朝時在臨海的登州一帶,明末清初時遷到濟南府的淄川縣。方羅兩姓確有十分深遠的淵源,因清兵入關後,從山東等地大舉移民關係,當時的方家被列為移民對象,可因其生活富裕有些故土難離,便由其外甥改羅為方,頂替來到遼寧省法庫縣大孤家子鎮境內居住,起名方石砬子,現為行政村名。從外祖之姓,尊方有功為本方氏初始祖,迄今有近300年曆史,已衍傳十六世。 [1] 
  • 源於翁姓
據《六桂淵源》記載,五代後晉天福年間,福建莆田人翁乾度,生子六人,先後考中進士,一時聲名大振,被譽為“六桂聯芳”。後因時局紛亂,胡夷侵擾,兵連禍結,翁家被重兵圍困,三子處易奮勇抗敵,當場戰死,其餘五兄弟突圍逃生,改姓避難。長子處厚改姓洪,次子處恭改姓江,三子處易因殉難未改姓,四子處樸改為姓方,五子處廉改姓龔,六子處休改姓汪。由此看來,翁裔六桂中的方姓,自宋至今,已歷千年。 [1]  [18] 
  • 少數民族
①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滿族方佳氏,滿語為Fa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奉天(今遼寧瀋陽),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即為方氏。 [1]  [19] 
②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鮮族、高山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方,世代相傳。 [11]  [19] 

方姓得姓始祖

方雷 方雷
據有關史書記載,系炎帝神農氏第十一世孫。雷與胞弟實將部落轉移到姬水,在軒轅幫助下,掌握先帝權,從姬地起兵,在阪泉(即今河北懷來,一説為延慶)捉拿蚩尤。在涿鹿(在今河北)滅了永曜,平定了僭亂,從此天下太平。他把帝位讓給軒轅,始稱黃帝。黃帝封雷為左相,封地方山。其後人以封地名為姓,始姓方,尊雷為方姓始祖。 [1] 
據《辭海》等有關史書記載,方叔,又名姬寰,字傅涵,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輛進攻楚國得勝,又繼續進攻玁狁。被周宣王封為“壯猷元老”於洛(今河南省洛陽市),他的後裔子孫以方為氏,稱方氏,始稱方叔為分宗始祖。 [1] 

方姓遷徙分佈

  • 先秦
舜帝時,鯀受封崇伯(今河南嵩山)。鯀是當時的“四凶”之一,殘暴專橫,排異獨行。這時,距方雷士氏受封已有500多年。由於封地易主,方姓人就在哪裏吃不香了,於是,就有方姓人開始外遷。 [16] 
傳説,山東曾有個方國,後來為周所滅,方國的方姓家族也許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集聚山東的。 [16] 
方氏族譜 方氏族譜
周初的時候,方姓的第59世孫方曇,看到夏朝的無道,就帶領諸侯歸順了商湯,並且當上了軍事總領,戰功卓著。商湯念其有功,就將公主許給了他的兒子方灼,同時,把他封到揚州六合作開國侯。於是,方灼的一支移居江蘇六合,並逐漸在成為當地的望族。 [16]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戰亂頻繁,尤其是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水灌大梁,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外流,方姓也在其中。 [16] 
  • 兩漢
西漢末,丹陽縣令方紘因王莽篡權,為避亂,從河南遷居安徽歙縣東鄉(今為浙江淳安),成為徽嚴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 [16]  紘二傳為儲,其後代繁衍於嚴、婺、越、九江、滁陽、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儲有三子,其長子儀之後,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覿、季子洪之後流佈亦廣。漢唐間居住於歙東鄉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覿與洪的後代。方氏為名門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縣為第3大姓,淳安為第1大姓。漢唐間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幾千年間都是名人輩出。主要有東漢名宦方儲,唐代農民起義領袖方清,唐才子詩人方幹,宋代農民起義領袖方臘、狀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學家方回,詩人方岳,明代醫學家方有執、制墨名家方於魯,大學士方逢辰,清代文學家方士庶、戲劇家方成培,當代“中華第一刀”硯雕大師方見塵等等。 [12] 
  • 唐宋
唐時,御史中丞方殷符的三子方廷範,歷知長溪、古田、長樂三縣。因當時正值唐朝末年,中原戰亂不斷,無法迴歸故里,便選擇莆田(今屬福建)的刺桐巷居住下來,並把其改為方巷。定居於此的方姓後裔,有的與阿拉伯商人通婚,並漂洋過海到了國外,也有的在宋元之際避亂,遷到海南島的瓊州。 [16] 
最早遷福建莆田的方姓為唐時方叔達官泉州,後居莆田方山,後裔稱"方山方"。晚唐另一支遷莆方姓為古歙人方廷範官長樂,被封金紫光祿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範為"六桂之父",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一些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為堂號。宋明時期,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多人。兩宋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莆田縣志》載,從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進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歷史上6大藏書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宋朝方氏出名的藏書樓有:方氏望湖樓白杜萬卷樓、方萬一經堂、方漸富文閣、方於寶三餘齋,方崧卿藏書也都達數萬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萬卷樓"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由於科舉盛況,很多族人在外為官,後裔遂定居他鄉異地,以廣東最多,其中惠來縣莆裔方氏達17萬人。莆田因而也成為繼古歙縣後,方氏遷徙的又一個重要發源地。莆田方氏家業繁盛,名士、高官輩出,“儒業功名,指不勝舉”主要名人有:宋藏書家方竣,方略,考據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學家書法家方士鷂,詩人方惟深,元名醫方焗,明刑部尚書方良永等等。 [15] 
  • 明清
桐城方氏: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風衍長,幾百年不衰,為中國明代中葉以來,學術文化與道德上,歷史貢獻最著之家族。桐城派始祖方苞,首創“義法”説,倡“道”“文”統一,論文提倡“義法”,為桐城派散文理論奠定了基礎。後來桐城派文章的理論,即以方苞所提倡的“義法”為綱領,繼續發展完善。清代文壇的桐城派,影響深遠,仍為全國學術界重視,方苞也因此被稱為桐城派的鼻祖。 [8] 
方苞 方苞
直到當代,桐城方氏都可謂是名人輩出,名家如雲。如理學家方學漸,經易學者方大鎮, 理學家方孔炤、詩人方維儀、思想家方以智、學者方中德,數學家方中通、學者方中履,詩人方文,文學家方登峯、方式濟, 文學家方孝標方拱乾,書畫家方亨鹹,文學家方世舉方貞觀,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學家兼水利專家方觀承,文學家方維甸,文學家方宗誠方東樹方守敦,文學理論家方孝嶽,民國要員方治,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家方令孺,詩人方瑋德,學者方珪德(舒蕪),新聞學者方祚德(方言),畫家方鴻壽,演藝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 [13] 
桐城方氏不但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學學派",而且還開創了主導清文壇兩百多年的"桐城派"。對名滿天下的書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實秋説:“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朱彝尊雲:"方氏門才之盛,甲於皖口明善先生實濬其源。東南學者,推為幟志焉。" 當代學者錢理羣曾説,桐城方氏是繼曲阜孔氏之後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家族,是中國文化世家的一個絕唱。在《影響百年中國的文化世家》一書中, 桐城方氏被譽為中國第二大文化名門。 [13] 
明代方孝孺拒絕為篡位的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暴君誅殺10族,被害人數達八百多人。株連流放的族人也高達萬人。這是方氏歷史上最大的災難,許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逃離魔掌的族人改為他姓,如六,何,才,張,施,旋, 餘,汪等等。 [16] 
  • 海外
温陽方氏:早在公元669年,應新羅國王邀請,大唐皇帝就派翰林學士、文化使者方智攜帶“六禮”和“九經”東渡朝鮮半島。“韓國方氏根在河南”,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曾在《百家講壇》中表示認同,他稱,韓國著名的温陽方氏,就是從河南遷過去的。到韓國後,方智成了“香餑餑”。因受到韓國多位學者的勸導,方智選擇定居韓國。相傳,他後來娶了張氏為妻,後裔約有十萬人。 [6] 
  • 台灣
方氏入台,是在明末永曆年間,先有一龍溪的方姓人入墾於觀音裏赤山仔莊,後於嘉慶年間,又有方姓人氏入墾奇來荒埔及台北縣。這之後,就不斷有方姓人從福建移居台灣,從而成為台灣的一個重要姓氏。 [16] 
  • 當代
歷史上,方姓以河南為發源地,以古徽洲為中心向四周擴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東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蘇,河南最多,其次為福建,兩湖,兩廣,雲南,四川,台灣,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陝西,山東等等。人口最多的縣市為廣東惠來縣,人口達17萬多(17%),其它人口較多的聚居縣市為江蘇溧陽市,福建雲霄縣,莆田縣,浙江淳安縣桐廬縣,安徽桐城市樅陽縣,歙縣,湖南平江市,廣東普寧市等等。 [14] 
如今,方氏族人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為多;浙江、遼寧、江蘇、福建、雲南亦多此姓。 [2] 

方姓人口分佈

  • 歷史上方姓的遷徙與分佈
先秦時期,方姓活動於河南,但一直不活躍。直到西漢末,方姓東遷安徽北部後,開始發達起來,形成了大族。唐朝時,方姓已經分佈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時期,方姓的足跡出現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清初進入了台灣。 [6]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方姓大約有4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當時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37%,佔福建總人口的3.5%。方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安徽、浙江,這三省方姓大約佔全國方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佈於湖南、江西,兩省的方姓再佔總方姓的12%。全國形成了以福建為中心的閩浙贛皖湘一片方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方姓大約有44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8%,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多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長几乎停頓。當時方姓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36%)、安徽(19%),這兩省方姓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江西(9.4%)、江蘇(7.8%)、福建(6.4%)、湖北(5.8%),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為方姓第一大省,佔浙江省總人口的1%。宋、元、明期間,方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東南部、由南向北部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浙江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方姓分佈特點,方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北移動。 [1] 
  • 當代方姓的分佈與圖譜
根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電,國家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方姓保持第六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方姓人口由44萬增到430萬,增長了近10倍。目前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浙江、河南三省,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廣東、湖北、遼寧、福建、湖南,這五省又集中了33%的方姓人口。安徽為當代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總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豫鄂皖浙、閩粵兩塊方姓聚集區域。方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方姓是東部、東南、雲南地區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皖蘇大部、滬浙贛閩、台灣、河南東南、湖北東部、廣東東部、廣西南部、雲南大部、遼寧西部,方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7%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2.5%,居住了大約57%的方姓人羣。在皖蘇北段、河南東部和南部、湖北西部、重慶北部、湖南北部和東南、廣東中部、海南大部、廣西西部、雲南東部和西北、甘肅西南部、遼寧大部、黑吉東端、內蒙古東南,方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一0.45%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2.7%,居住了大約20%的方姓人羣。 [2] 
方姓是中國最大的八十個姓氏之一,在安徽、河南和遼東半島最有影響。方姓人羣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36%,即每10000箇中國人中姓方的人至少有36個,總人口大約在430萬。 [1] 
方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皖浙蘇、河南大部、山東南部、湖北東部、江西北部、福建大部、廣東東部、雲南南部、遼寧大部、河北東北、內蒙古東南,每平方公里的方姓人口達到1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3人以上。方姓分佈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最高的(1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佔國土面積的12.5%,方姓人口大約198.4萬;0.5—1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18.4%,方姓人口大約117.9萬;不足0.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69.1%,方姓人口大約113.7萬。 [1]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方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安徽。 [17] 

方姓傳統文化

方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方姓圖騰 方姓圖騰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所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1] 
  • 堂號
方姓堂號,據有關資料的記載,全國共有100多個堂號,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堂、壯猷堂、正學堂、崇讓堂、六桂堂和敦敍堂等。 [1] 
正學堂:據有關歷史典籍的記載,出自明代初期大文學家、義士方孝孺的典故。 [1] 
崇讓堂:據民國12年(1923),將軍方本仁倡修《湖北方氏聯宗統譜》時,將“崇讓堂”定為聯宗統譜的總堂號。以紀念遜讓帝位的遠祖方雷和與舜為友,將堯帝之位讓給舜帝的方回。後又在2001年10月,在全國方氏源流歷史專家顧問學術研討暨全族“三項”系統工程編審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一致通過決定將“崇讓堂”定為全族總堂號。 [1] 
西湖方氏宗祠 西湖方氏宗祠
六桂堂:據歷代傳説,翁裔四子處樸改方姓後,就開始使用主體族系方雷後裔的“河南郡”作為方姓郡望,後裔為了紀念翁裔六兄弟俱登科甲,就以“六桂”作為堂號。與方雷後裔河南固始人方廷範的六個兒子方仁嶽、方仁載、方仁瑞、方仁逸、方仁遜、方仁遠相繼都考中了進士,時人稱為“六桂流芳”的“六桂堂”並稱與世。 [1] 
敦敍堂: 據浙江《蒼南方氏宗譜》記載,出自明洪武十四年(1381),平陽(在今蒼南)縣白沙方良人方子深,官禮部侍郎,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因輔助朱元璋清除腐敗,被宦官誣陷致死,後經平反,定為忠臣,敕諡“賢良方正”,族人在白沙方良建“賢良坊”、立“敦敍堂”紀念他。明蘇伯衡為他題寫“敦敍堂”題記。 [1] 
壯猷堂:出自方氏受姓始祖方叔事典。方叔,周宣王時大臣。曾奉命攻楚,擒獲戰俘無數,使楚畏懼服從。還征伐囗狁有功。《詩·小雅·采芑》雲:"方叔元老,克壯其猷。"方氏人家遂用"壯猷"為堂號。 [9] 

方姓宗祠楹聯

  • 方氏宗祠
方大宗祠 方大宗祠 [5]
方大宗祠位於後宅街道塘下村,南宋景炎二年(1277)始建於上方鎮聖殿之東,明嘉靖年間遷於現址。萬曆三十二年(1604)擴建,後毀於太平天國運動中的一場大火,現存建築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建,清末在祠西側添建花廳一座。方大宗祠大門兩側有一人多高的石獅一對,氣勢宏偉,守護着古老的祠堂。門上方懸掛“方大宗祠”木匾一塊,門外小溪上平鋪着三座石橋,其中間一座為五板橋。祠堂坐北朝南,分三進兩廊一花廳三個院落,前進九開間,中進七開間,後進五開間,總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1987年被公佈為義烏縣級文保單位,2011年被列入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 四言通用聯
河南世澤;無雙家聲。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方閣,與兄方閎、弟方聞,同業太學。每試,迭為魁首。人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一山衍派;六桂聯芳。
雲陽方氏家廟 雲陽方氏家廟
上聯典指傳説中的方氏起源。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八世孫帝榆罔的長子方雷氏,因協助黃帝伐蚩萬有功,被封於方山(今河南省嵩山一帶),成為方氏的始祖。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固始人方廷範的六個兒子仁嶽、仁載、仁瑞、仁逸、仁遜、仁遠相繼都中了進士,時人稱“六桂聯芳”,稱方廷範為“六桂之父”。
巨山名翰;正學孤忠。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祁門人方岳,字巨山,號秋崖,紹定年間進士,歷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趙葵的參議官、知南康軍、袁州知州。才鋒凌厲,詩文不拘於古律,時有妙語如天成,尤其工於駢體,著有《秋崖集》。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浙江省寧海人方孝孺,字希直,宋濂弟子,洪武年間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傅,命書屋為“正學”,人稱正學先生。明惠帝時任領侍講學士、《太祖實錄》總裁。燕王(成祖)兵入京城南京,他不肯為成祖起草登極詔書,不屈被害,滅十族(九族加其學生),株連被殺八百餘人。著有《遜志齋集》。
源同一脈;衍以三宗。
全聯典指方氏的受姓始祖雷公開揖讓之風,促進了華夏的統一,其品德為後人樹立了楷模,故不少方氏譜牒的頁眉上印有“河南郡”、“崇讓堂”的標記,讓世世代代牢記吾族的地望和受姓始祖的崇讓風範。其後又派生為同氏兩姓,一支單姓方,一支單姓雷。至宋朝時期在主姓中(廣東一支)又分出鄺姓,所以哪裏有雷、方、鄺,哪裏就有“溯源堂”,溯源堂遍及海內外各地,故三姓均有此聯的相傳。現有以廣東省台山溯源堂為依拓出版的三姓喉舌——《溯源月刊》(國家統一期刊號)就有近八十年的歷史,發行於海內外,這就是很好的證明,也是雷、方、鄺三姓文明歷史的延伸。然而,這一切皆溯源於河南。
富文標榜;元老壯猶。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莆田人方漸,重和年間進士,官梅州知州,清正廉潔。積書數千卷,都親手纂定,專置一閣藏書,標榜為“富文”。子孫個傳為“富文方氏”。下聯典指周宣王時大臣方叔,曾率兵三千輛進攻楚國得勝,又伐玁狁有功。《詩經·小雅·采芑》有句:“方叔元老,克壯其猷。”“壯猶”,謂宏大的謀劃或功績。
循良化魯;顯允興周。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濟寧知府方克勤,字去矜,寧海人。在濟寧(屬山東)視事三年,以德化為治,户口倍增。有《汗漫集》。下聯典指周朝元老大臣方叔。是興周的功臣。
  • 五言通用聯
大道母羣物;達人腹眾才。
此聯為明朝時期的文學博士方孝孺撰書聯。
  • 七言通用聯
瀛奎律髓韻萬里;鳳嶺點將紅百花。
上聯典指元朝時期的文學家方萬里的事典。下聯典指北宋農民起義軍領袖方臘之妹方百花的事典。
身後詩名傳宇宙;罵賊正氣壯山河。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詩人方幹,字雄飛,新定人。因缺唇,故有司不與科名,遂隱會稽鏡湖,終身不出。死後迫賜及第,私諡為玄英先生。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文學博士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人稱正學先生,寧海人(今浙江)。明惠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遷侍學士,後改文學博士。政事多諮詢之。修《太祖實錄》,命為總裁。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入南京,將即帝位,召他草即位詔書。他以喪服哭徹殿陛。成祖降榻勞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非先生草不可!”孝儒擲筆於地曰:“死即耳,詔不可草!”遂被磔於市。並誅其十族(九族及方的學生),死者達八百七十餘人。有《遜志齋集》等。福王時追諡文正。
四子超乎三家上;十族願與一人榮。
上聯典指明末清初學者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號曼公,桐城人,崇禎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曾與陳曾慧、吳應箕、侯方域等主盟“復社”,為“明季四公子”之一。入清後,他出家為僧,改名弘智,字無句,潛研羣籍,考核精審,所著《通雅》一書,超手楊慎、陳耀文、焦竑三家之上。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文學博士方孝孺。
桃水生香綿世澤;鳳山毓秀振宗風。
此聯為浙江省象山縣溪上方村方氏宗祠聯:上聯“桃水”指當地的桃花溪,“鳳山”即飛鳳山,在溪上方村東,上有方孝孺祖墓。據考證,明永樂皇帝死後,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寧海知縣戴顯就在故里桃花溪畔建“方正學故里祠”,每年春秋二祭。知縣跋山涉水前來祭拜,甚感不便,後遷此祠至縣城躍龍山,於是海隅的孤祠也就荒蕪倒坍了。
敢擲一筆追文正;何患十族聚精英。
全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文學博士方孝孺。
明世孤忠綿世澤;周家元老衍家聲。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方孝孺。下出典指周朝方叔。
無事且從閒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書畫家方薰(公元1736—1799年)撰書聯。方薰,字蘭士,浙江石門人。與畫家奚岡齊名,稱“方奚”。有《山靜居論畫》二卷行世。
歲月自消寒暑內;榮枯盡在是非中。
此聯為唐朝時期的詩人方幹《感時三首》(之三)詩句聯。
雲龍搏浪飛三級;天馬行空載五華。
此聯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公元1900—1935年)自題聯。方誌敏,江西弋陽人。遺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記實》等。
  • 八言以上通用聯
教子成名,凝香留稿;覽詩擇婿,懷蓼知音。
上聯典指清朝方用濟的母親柴氏,名靜儀,善寫詩,著有《凝香詩抄》。方用濟承母教,也有詩名,著有《方舟集》。下聯典指清朝人方芷齋,字懷蓼,湖北巡撫汪新的繼室,工詩文,有鑑別人的眼光。父親為她擇婿時,曾拿汪、吳二人的詩給她看,她斷定二人必然顯貴,只是吳不長壽,汪大器晚成,便嫁給了汪新。後來果被她言中,她也被封為夫人。
克壯其猷,功勳赫赫;不草禪詔,忠烈昭昭。
上聯典指周代方叔伐獫狁事。下聯典指明朝文學博士方孝孺。
誰是萬人,頭上還應加一點;我非孤女,身邊也有伴終生。
此聯為析“方氏”二字聯,上聯拆“方”字,下聯拆“姓”字。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此聯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公元1900—1935年)自題聯。
好山勢豈無一點靈,看虎尾盤雲、龜文篆月,形形色色,依然祖廟丹青,登眺問將來,大地精英何日吐;
賢子孫還待幾時出,緬江南書種、周季元勳,炳炳烺烺,都是吾家衣缽,流風今未艾,前人事業總期承。
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五甲嶺方氏宗祠聯:上聯“虎、龜”指當地山名;下聯“江南樹種”,指清初桐城派首領方苞;“周季元勳”,指周宣王時大臣方叔。“炳炳烺烺”,謂光明顯赫的樣子。
部分資料來源: [9-10]  [20] 

方姓族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
藏地
備註
【全國】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譜二十卷
(清)方善祖 方大成等編
清乾隆十八年(1753)木活字本
日本 美國
注:該族散居安徽歙縣、浙江淳安等地。封面作《柳山方氏宗譜》,版心作《方氏會宗統譜》。
【天津寶坻】方氏族譜一卷
(清)方學詩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一冊
人民大學
/
【上海青浦】方氏宗譜不分卷
(清)方德彰續修 方存緒編輯
清光緒間鈔本 二冊
上海市文管
/
【江蘇溧水】方氏匯同宗譜不分卷
/
民國三十年(1941)河南堂木活字本五冊
江蘇溧水縣城郊鄉沙河邨
/
【江勤揚州】方氏聯臨派居河前族遷揚州支譜一卷
(清)方鼎銧等修
清光緒間刻本 一冊
北圖
/
【江蘇常州】毘陵芳茂裏方氏宗譜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方文皐主修 方有年總纂
民國十七年(1928)毗陵方氏滋本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注:譜創修於清康熙三十年
【江蘇無錫】方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方州雲 方殿榮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日本 美國
/
【浙江】虞嵊方氏宗譜四卷
(清)方仁楨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逸河堂活字本 五冊
北圖(蟲蛀殘破)
注:該族散居上虞、嵊縣等地
【浙江臨安】唐昌天水方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潘秉哲 戴鴻文主修
民國九年(1920)積慶堂木活字本
浙江圖
/
【浙江】蕭山方氏家譜五卷
(清)方國標輯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吉林大學
/
【浙江淳安】方氏族譜前集不分卷後集不分卷

明鈔本 一冊
北圖(前後殘破)
/
【浙江淳賽】桂林方氐宗譜十二卷
(清)方其 方之瑾等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宛陵湯茂鄉木刻本一冊
安徽圖(存卷1、2)
/
【浙江淳安】 山路口方氏支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善祖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觀禮堂刻本 六冊
歷史所
/
【浙江寧波】鎮海桕墅方民族譜二十卷首一卷
(清)張壽榮纂修
清光緒三年(1877)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圖(存卷首、卷1一5)
/
【浙江寧波】鎮海桕墅方氏族譜二十四卷首一卷
/
/
/
/
【浙江寧波】鎮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譜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張美翊纂修
民國三年(1914)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圖(存卷1、4、5、18、19、22、23、卷首)
/
【浙江寧波】鎮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譜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江五民 方義鶚等纂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新昌石氏木活字本
歷史所 天一閣(存卷首、卷1一6、13一20)
/
【浙江鄞縣】鄞青陽村蘭田方氏家乘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張琴 方友鎮等纂修
民國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二冊
天一閣
/
【浙江餘姚】姚南四明丁山方氏宗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瓚 方始瑞等編
清光緒十五年(1889)倫敍堂木刻本
南開大學 河北大學
/
【浙江慈溪】慈東方堰方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民國)童成章編
民國二十年(1931)乘裕堂活字本 八冊
北圖 天一閣
注:方朝昌始修於清嘉慶間,此為二修。
【浙江奉化】 陽方氏宗譜四卷
(民國)莊景仲重修
民國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縣文管
注:陳錦瀾始修於清同治五年。
【浙江奉化】大橋方氏宗譜十卷
(民國)方汝舟等纂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大訓堂活字本 一冊
北圖
注:書口題《旌門方氏宗譜》。
【浙江嘉興】歙縣羅田方氏遷禾分支宗譜三卷
(民國)方惟善輯 方錫壤重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鉛印本 一冊
浙江嘉興市圖
注:版心作《羅田方氏遷禾宗譜》。
【浙江德清】方氐宗譜四卷
(清)方允權 方孔銘重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德清縣清退辦
/
【浙江諸暨】白門方氏宗譜不分卷
(清)方健 郭瀚纂修
清嘉慶十二年(1807)寫本 六冊
浙江圖
/
【浙江金華】孝川方氏宗譜五卷
(清)方表等十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活字本 十六冊
歷史所
注:方翔始修於宋紹定四年。
【浙江金華】赤松方氏宗譜□□卷
/
民國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3、10—12、19)
/
【浙江】蘭溪方氏重修族譜八卷
(清)朱維義篡修 方朝裕等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十四冊
日本 美國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六卷
(清)翁百高重纂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三卷
/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高潮鄉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七卷
(清)方旭重纂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四卷
/
民國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甘露鄉露源方村
/
【浙江蘭溪】方氏宗譜五卷
/
民國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芝堰鄉金鐘村
/
【浙江蘭涇】方氏宗譜三卷
/
民國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芝堰鄉
/
【浙江蘭溪】雲源方氏族譜六卷
/
民國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芝堰鄉殿口村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六卷
(民國)祝鍾重纂
民國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水亭鄉
/
【浙江蘭溪】方氏宗譜三十一卷
/
民國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大塘鄉
/
【浙江蘭溪】董塘方氏宗譜四卷
(民國)方鳳增 方誌高等續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永昌鄉董塘
/
【浙江】蘭溪平渡方氏宗譜四卷
(民國)方希亮纂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女埠鄉
/
【浙江蘭溪】河南方氏宗譜二十五卷
/
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遊埠鄉梅屏村
/
【浙江衢州】滄州方氏宗譜四卷
(清)方紹彭編輯
清宣統元年(1909)重修木刻本 四冊
浙江金華市文管(又一部存一冊)
/
【浙江衢州】重修三衢西邑滄州安仁裏方氏宗譜□□卷
方鈞 方熾昌重修
木刻本
浙江金華市文管(存卷1、2)
注:版心作《滄州方氏宗譜》。卷二有清宣統元年作像贊。
【浙江衢州】河南方氏宗譜四卷
(民國)方明禮重修
民國三十七(1948)北隅居士鄭蔭槐木刻本一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未有後人墨筆增補至一九六三年。
【浙江常山】丹陽方氏宗譜六卷
(民國)徐燮創修
民國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常山縣獅子口鄉渣瀨灣
/
【浙江常山】遂陽墅方氏宗譜四卷
/
民國十二年(1923)序刻本
浙江常山懸芳邨鎮
/
【浙江常山】方氏宗譜二卷
(民國)蔣樹梓重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招賢鄉高埂邨
/
【浙江常山】定陽玉山方氏宗譜二卷
(民國)蔣樹梓重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青石鄉大塘後邨
/
【浙江常山】方氏宗譜一卷
(民國)方誌有重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大橋頭三角甫邨
/
【浙江常山】大橋頭方氏宗譜□□卷
/
/
浙江常山縣球川鎮曹宅邨(存卷8)
/
【浙江臨海】台臨方氏宗譜五卷
/
清光緒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1、2)
/
【浙江天台】方氏宗譜二十卷
(清)方 等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上海圖(缺卷10、11)安徽圖
/
【安徽】船溪方氏宗譜十二卷
(清)方國仁 方國遐等重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敦厚堂活字本 十冊
美國
注:該族散居太平、祁門、黟縣、石棣、貴池等地。
【安徽】方氏宗譜四卷
(清)方士識 方渭川等重修
清同治八年(1869)崇本祠木刻本 四冊
河北大學
注:該族散居祁門、石棣等地。本書扉頁作《方氏家乘》。
【安徽】方氏族譜□□卷
(清)方兆修
木活字本
安徽安慶市圖(存卷4、13、29)
注:記事至清同治十二年。
【安徽】河南方氐宗譜四卷
(清)方燮堂 方秀卿新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6)重慶堂木刻本 二冊
河北大學
注:該族散居歙縣、涇縣等地。
【安徽】方民族譜□□卷
/
民國間木活字本
安徽安慶市圖(存卷31、32、35、36)
注:其中記事至民國五年。
【安徽定遠】鑪橋方氏家譜四卷首二卷
(清)方士淦等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鈔本 四冊
北圖
/
【安徽定遠】重具鑪橋方氏家譜四卷首二卷
(清)方汝紹等三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
北圖 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
【安徽休寧】珊溪方氏分支譜略不分卷
(清)方德驥修
清光緒六年(1880)杭州思福堂刻本 二冊
北圖 江蘇蘇州搏
/
【安徽】績溪城南方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附需南方氐祠譜四卷
(民國)方樹等纂修
民國八年(1919)恩誠堂活字本 九冊
北圖 歷史所 南開大學 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績溪縣方安灣
注:方允鎮始修於清乾隆十一年。
【安徽】績溪城內方氏宗譜二十四卷
(清)方建寅主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修本
安徽績溪縣東青嶺
/
【安徽】績溪城內方氏宗譜二十四卷
(民國)方樹主修
民國八年(1919)修本
安徽績溪縣東青嶺
/
【安徽績溪】城北方氏宗譜二卷
(清)方政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續修本
安徽績溪縣魚龍山
/
【安徽歙縣】漢歙丹陽河南方氏衍慶統宗圖譜一卷
(宋)方桂森纂修
明刻本 一冊
北圖
注:末有元至正二十三年新刻衍慶統譜跋。
【安徽歙縣】新安邑環山方氏重修流芳譜九卷
(明)方達纂修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刻本 一冊
北圖
/
【安徽歙縣】古歙方氏宗譜六卷
(明)方伯安纂修
明隆慶間刻本
吉林大學(存卷3一6)
/
【安徽歙縣】淪川方氏族譜不分卷
(明)方柱纂修
明萬曆四年(1576)寫本 一冊
歷史所
/
【安徽歙縣】漢歙靈山方氏宗支世譜□□卷
(明)方在明纂修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家刻本
北圖(存卷3、4)
/
【安徽歙縣】歙西靈山方氏世譜文選一卷
(明)方在明纂修
清鈔本
湖北圖
/
【安徽歙縣】古歙方氏歷代源流世譜十卷
(明)方鶚纂修
明刻本
北京大學
/
【安徽歙縣】方氏世譜不分卷
(清)方學伯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七冊
人民大學
/
【安徽歙縣】方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清)方秋宇等纂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十二冊
北圖(缺卷2、4)
/
【安徽歙縣】方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清)方懷德 方淇 纂修
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
安徽省博(存卷首、卷1一3、5一10)
/
【安徽歙縣】方氏族譜六卷
(清)方逢義編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寫本 四冊
安徽博
注:卷端作《歙西聯墅 鎮信行陳邨方氏世系圖》。
【安徽歙縣】歙西拓源方氏宗譜九卷
(清)方清耀 文肇夔等纂修
清乾隆十年(1745)敬投堂刻本
安徽博 安徽徽州地區博(存六卷)
/
【安徽歙縣】方氏族譜
/
鈔本 一冊
北圖
注:卷首有清嘉慶二十年方煦端自序。
【安徽】歙縣方氏宗譜
/
清鈔本 一冊
安徽圖
/
【安徽歙縣】府前方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
(民國)方為國續修
民國二十年(1931)敦本堂木刻本 七冊
河北大學
/
【安徽祁門】方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熾昌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敦義堂活字本 十冊
歷史所
/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鏡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冊
人民大學
/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譜□□卷首一卷
(清)方傳理編
清光緒六年(1880)刊本
安徽圖(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
資料來源: [3] 

方姓故居墓葬

方誌敏烈士墓 方誌敏烈士墓
 方誌敏烈士墓(方誌敏烈士陵園)建成於1965年,佔地136畝,位於南昌市西郊梅嶺山麓。陵園更名後,有助於更好地打造以方誌敏烈士墓為主體的烈士紀念性陵園,進一步落實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工作,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場所和基地的作用,弘揚方誌敏烈士精神,使之成為南昌市、江西省乃至全國紅色旅遊的一大亮點。 [38] 

方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方姓歷代名人242名,佔名人總數的0.53%,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三十八位;方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8%,排在第二十五位;方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66%,排在第三十位。

方姓先秦秦漢

方儲 方儲
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後一帝榆罔之長子,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
方弼方相: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 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為顯道神,開路神、 門神。
方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 為周室中興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方望東漢平陵人,曾為西漢末地方割據勢力隗囂的軍師,後離開隗囂,擁立孺子劉嬰為天子,戰敗之後被更始政權殺害。
方陽:方望之弟,因怨恨更始帝殺其兄方望,勸赤眉軍首領樊崇另立劉氏宗室,以與更始政權抗衡,後不知所蹤。
方儲:浙江淳安人。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姓隋唐五代

方清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幹: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生前未仕,死後卻名揚天下。 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裏“

方姓宋元

方瓊: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書、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
方臘: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 [21] 
方大琮: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祐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
方士繇: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學家,書法家。工於書,自篆、籀、分隸、行、草諸體,皆極其妙。傳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廟碑》。
方逢辰: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教育家,淳祐十年(1250)狀元,理宗賜名“逢辰”。
方山京: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狀元。 [22] 
方岳:安徽祁門人。 南宋後期愛國詩人。字巨山,號秋崖。
方回: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試原為甲科第一,為賈似道抑置乙科首,調隨州教授。
方鳳: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愛國詩人,南宋遺民詩人的領袖人物。
方從義:貴溪(今屬江西省)人,元代畫家,以擅寫雲山著稱,筆墨蒼潤。
方炯: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醫。
方峻:福建莆田人。宋代藏書家。
方崧卿:福建莆田人。文學家,藏書家。 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
方信孺:莆田人。宋代外交家。
方國珍: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個發動農民起義的英雄。

方姓明清

方維儀: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詩人
方獻夫:廣東南海人。明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辭官後家居十年卒。
方從哲:浙江德清人。明萬曆年間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
方孔炤:安徽桐城人。易學家,方以智父。 湖廣巡撫,在剿匪中八戰八捷,立下赫赫戰功。
方學漸:安徽桐城人。人稱明善先生, "方氏易學學派" 的創始人。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啓二年進士,因得罪魏忠賢被削職
方大洪:鄭成功部將。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始人之一。
方維甸:安徽桐城人。歷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長蘆鹽政,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陝西巡撫,閩浙總督,軍機大臣,文學家。
方耀:廣東普寧人。水師提督,民族英雄,中法戰爭中守虎門拒法軍,被贊"粵有方耀,可高抌也"。
方浚頤三兄弟:清代江淮流傳着“壽字、懷畫、定文章”之説。方氏三兄弟為“定文章”的代表。
方克猷:清末浙江臨安人。20歲賜進士,任刑部主事。為官清正,愛恤百姓,憂國思振,贊成變法維新。
方克勤:浙江寧海人。明山東濟寧知府,又稱方濟寧。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明思想家,文學家。
方有執:安徽歙縣人。明代名醫。 傷寒學上“錯簡派”之創始人。
方以智:明代學者。
方象瑛:浙江遂安人,清康熙1673年與其兄象璜完成《遂安縣誌》編纂工作。
方功惠:湖南嶽陽人。清代藏書家。
方殿元:清初詩人。
方中通:安徽桐城人。清朝時的數學家,易學家。
方拱乾:安徽桐城人,文學家,著《滇黔紀聞》。
方苞: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師。清代桐城派的創始人,桐城派在清文壇影響極大。
方觀承:安徽桐城人。清文學家。
方東樹:安徽桐城人。字植之,為清代中期的文學家及思想家。
方成培:安徽徽州,戲劇家。
方七娘:福建霞浦縣人,後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師,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羅漢拳、達尊拳、行者拳、白鶴拳五種)之一的白鶴拳創始祖師。
方微石: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師。
方儀鳳:安徽池州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 武狀元。
方世玉:一個傳説中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武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 [4] 
方正珠:清順治年間人,武將,使用雙鐧。擔任軍中解糧官,乘船回故里途中遇難。因無法找到遺體,後人將其生前所用衣物葬於方家槽 ,生歿日期不明。

方姓近代以來

方伯謙(1853—1894),清朝福建侯官縣人,字益堂,北洋水師將領。 [31] 
方濟眾(1923—1987),陝西省勉縣方家壩人。山水畫家,“長安畫派”代表畫家之一。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陝西省政協常委。 [30] 
方舉贊:中國第一家民族資該企業的創辦人。
方鼎英:號伯雄 ,國民革命軍中將,抗日將領,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愛國名將。 [29] 
方聲洞:近代民主革命者,兩次留學日本,曾參加拒俄義勇隊。 [28] 
方聲濤:清光緒31年赴日士官學校留學,加入同盟會。
方君瑛:中國革命先驅者。福建福州人。 [27] 
方君璧:中國二十世紀初為數不多的女性畫家之一。
方本仁:民國要員,愛國將領。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
方紹舟(1868—1940),安徽定遠人。同盟會員,早期參加反抗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
方液仙:中國最早的國產蚊香(“三星”蚊香)的創制人。 [26] 
方振武:愛國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北伐軍左路軍總指揮,安徽人。
方振國:民族英雄。"九一八"事變後,方振國成立"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6路軍,任司令。遼寧開原縣人。
方誌敏 方誌敏
方誌敏: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江西省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的創造者。 [23]  [25] 
方維夏:革命烈士,教育家,毛澤東的老師。 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32] 
方大曾:江蘇無錫人, 出生北京。被攝影界譽為“中國第一位戰地記者”。 [33] 
方顯廷: 中國三、四十年代與馬寅初、劉大鈞、何廉齊名的四大經濟學家之一。浙江寧波人。
方明勝(1906—2004),湖北省黃陂縣人,浙江省軍區司令部原副參謀長。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4] 
方豪:中央研究院院士,史學泰斗。 宗教人士,浙江人。
方國瑜:雲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雲南學術史一代大師。
方令孺:新月派詩人。 作家。 浙江省文聯主席。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選集》,譯作有短篇小説集《鍾》等。桐城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師。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全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名譽顧問。
方孝嶽:文學批評家。
方去疾:浙江温州人,印學大師。生前著述頗豐,所編訂《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填補明清五百年印學史的研究空白。
方毅:原中國科學院院長,科委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
方方: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政府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方強:開國中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六機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湖南平江人。 [34] 
方正平:開國中將。歷任第四野戰軍58軍政委,第二十一兵團政治部主任,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南海艦隊政治委員,東海艦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湖南平江人。 [35] 
方之中:曾為"左聯"的成員。歷任第20兵團199師副師長、200師長,華北軍區參謀長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天津警備區司令員。 兼任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 [36] 
方誌純:江西人。革命家,社會政治活動家,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江西省省長。
方仲如:革命家。陝西咸陽人。
方立天:佛學泰斗。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浙江永康人。
方克立: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第一批院士。湖南省湘潭人。
方漢奇: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新聞史學泰斗,博導。廣東普寧人。
方先之: 被譽為"骨聖"。 中國骨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天津骨科醫院創始人。
方創傑:美國華僑領袖,保險業鉅子,方氏保險行總裁。2004年任中華總會館總董,愛國華僑。廣東省開平人。
方美梅: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格萊美音樂獎的炎黃子孫。
方曉宇(1952—2010),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 [37] 
方興東:浙江義烏人。博客中國創始人。 網絡評論家。被譽為中國博客之父,最有影響力的IT評論家。
方大川方李邦琴:2000年,方氏報業帝國收購美國的主流報《觀察家》報,成為震動美國的特大新聞。
方潤華:香港慈善家,億萬富翁。 祖籍廣東東莞。
方新道:1983年被香港媒體評為香港第十大首富。成為世界“皮草大王”。
方濱興: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處理協調中心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兼網絡與信息安全委員會主任。
方成:1938年8月10日出生於雲南昆明,籍貫江蘇江陰,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俊(1904—1998),中國大地重力學和地球形狀學的創始人。發明“方俊方格模板法”,被編入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教科書。
方守賢: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上海人。
方秦漢:中國工程院院士。 橋樑大師。浙江黃岩縣人。
方開泰:為世界統計學院院士,美國數理統計學院和美國統計科學院院士,均勻設計創始人。。
方述誠:美國工業工程院院士,美國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講座(Walter Clark)教授,工業工程和運籌學研究所所長。台灣人。
方樟順:1982年起任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司長、副部長。浙江人。
陳方安生,1987年為香港經濟司長,為首位女華人司級官員,祖籍安徽。
蔣方智怡,國民黨中常委,祖籍浙江。
方逸華:香港電視傳媒大哥大,香港“無線TVB”女總裁。上海人。
方相勳:韓國最大的報社朝鮮日報社社長。韓國人。
方風雷:中國投行界教父級人物。方風雷被譽為投行“盲公竹”。
方鳳富:國畫大師。因畫葡萄蜚聲海內外,被業內人士稱為“中華葡萄王”。重慶忠縣人。
方見塵:歙縣人。黃山國畫院院長、被譽“中華第一刀”的硯雕大師。
方榮翔:京劇表演大師。 裘派傳人。稱"裘派方韻"。
方榮欣: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央名譽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湖南嶽陽人。
方化:老一輩表演藝術家。 原名方德海。先後五次在銀幕上扮演日本鬼子,因此在民間被封為中國銀幕上獨一無二的“鬼子王”。
方舒:遼寧黑山人。第九屆電影百花獎影后。電影表演藝術家。
方青卓:中國第七屆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新世紀百位女傑,遼寧大連人。
方文山:詞作家。
方紅霄:全國學習的英雄模範,鐵血警官。湖南人。
方工: 全國學習的公正執法楷模,中國十大傑出檢察官。
方宏進:中央電視台五大名嘴,原《焦點訪談》主持人。廣東開平人。
方銖賢:羽毛球世界冠軍。1996年3月,在英國伯明翰舉行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上獲得女子單打冠軍。1996年7月31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上獲得女子單打冠軍。
方玉潤:雲南廣南人。晚清文學家。字友石,一字黝石。
方文培:新中國第一代植物學奠基人,科學家,大百科全書植物分類學編纂者,愛丁堡大學博士。
方媛(Moka),1987年8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中國內地女模特。
方中信,1963年3月17日生於中國澳門,祖籍海南,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
方安娜,1988年5月19日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中國內地女演員。
方圓(Fiona Fang),1999年8月2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就讀於洛杉磯音樂學院。
方慧,1983年10月11日出生於浙江省台州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方姓古籍記載

  • 明代宋濂《方氏族譜序》:"方姓出自方雷氏。方雷者,西陵氏女軒轅之正妃,是為嫘祖。或曰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後人因以為氏,未詳孰是。周宣王時,方叔食採於洛,故世望於河南。" [9] 
  • 《姓氏尋源》卷十六"《風俗通》雲:方氏,方雷氏之後。 [9] 
  • 《廣韻》雲:周大夫方叔之後,以字為氏。"考長沙、岳陽、臨湘、平江等地方氏家譜,其姓氏來源多主方氏出自上古帝王榆罔之子雷,因佐黃帝徵蚩尤有功,封方山,名方雷氏,其子孫改單姓方。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