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塔

(上海市松江區方塔)

鎖定
松江方塔園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觀賞歷史文物為主體的園林,坐落於上海。全園佔地面積182畝,園址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東有愛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會聚地,又是松江遺址的縮影,1978年以園內主景方塔為中心建起這座園林。走進方塔園這一神奇的古建築、古文物雲集之地,會使您自然地產生一種懷古思賢的情感。 [1] 
中文名
上海松江方塔
地    區
上海
佔地面積
182 畝
類    型
建築
建設時間
1978年
古代園址
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

方塔古塔風貌

園內主要有國家級文物宋代方塔, 亦名“興聖教寺塔”。位於松江城廂鎮東南的方塔
寺內。寺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公元1068—1094年)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2.5米。在形態結構上,應襲唐代磚塔風格,磚身每層四面闢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方塔頂上的塔剎高7.85米,由覆盆,相輪,寶瓶及四根浪風索(均鐵件)組成.方塔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杆、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一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杆等。
方塔周圍闢為“古典園林”,園內文物較多,如宋代望仙橋、明蘭瑞堂(又名楠木廳)、清代陳化成祠堂、清天后宮大殿、清代表妃宮。還有仿古長廊(內有董其昌懷素貼)、古塹道何陋軒、塔影舫、以及五老峯、美女峯等名石。方塔地基下有一地穴,內有石匣、銀匣、宋代錢幣、銅佛、銅卧佛及象徵佛牙的動物骨骼的化石等.

方塔歷史風格

“方塔”,本名興聖教寺塔。興聖教寺始建於五代後漢乾描二年(公元949年),方塔建於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公元1068-1094年),距今約900年。元末戰亂中興聖教寺道毀,只剩下塔和一座鐘樓。塔身修長,共9層,高42.5米,因襲唐代磚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稱方塔。塔在南宋和元明時曾多次進行修葺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作大修,原7、8、9層圯毀重建,更換塔心柱和塔剎。在第8層的樓板上,豎立一根高13米的木柱,穿過塔頂露出8米在外。後至道光年間(公元1821一1850年)塔又損壞,由一和尚用手指血書佛經化緣募捐修塔。
近百年來,到解放前,塔的磚身出現裂縫,塔內各層的木結構全部毀壞,從1974一1977年松江文物部門力求保存宋代原構件,換下了其他部分的腐蝕構件,如塔心木、塔剎、相輪,以及扶梯;樓板、平座、腰檐、欄杆、圍廊等。其中斗拱保存宋代原物62%,還有部分券門上的月梁外檐羅漢枋;撩檐訪等亦為宋代原物。再現了宋代方塔古樸秀美、玲瓏多姿的造型,使之恢復了青春。

方塔喻意藝術

現今方塔屹立在松江縣城東的方塔園中,這裏當初是興聖教寺寺址,1978年在此開拓和興建了佔地160餘畝的園林,以方塔為中心,四周組合古代建築文物羣。這是一座長方形廣場,鋪飾着整齊的花崗岩。園林設有北、西、東3個園門。北部所見,石板路、石甬道、石壁,滿眼盡是排列的石頭。從北門進內遠遠可見巍然雄峙的方塔立在廣場上,來到塔邊,心胸頓覺開闊。南面臨塔可見一座明代照壁,是具有藝術價值磚刻建築物。上面有走獸、樹木、花卉和珍寶物等。中間刻一巨獸,長着鹿角、獅尾、龍鱗、牛蹄。張着大口,露着尖齒,睜着銅鈴般的雙眼,呈現兇猛的動態,從其挺拔的雙角看,酷似龍的形象。圍繞這隻巨獸的其它動物和花卉寶物,會使人想到古代神話中的意境。據説這個怪獸叫"貪",它貪得無厭,什麼東西都要吃。有一天它在海邊看到紅日,兇猛撲去,終於蹈海而亡。這是一個富有寓意的故事。
"照壁",古時是作為殿宇大宅前的屏障,這座照壁是明代松江府城隍廟的照壁,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在塔南興聖教寺院廢基上的城隍廟的遺物。抗戰期間廟宇遭毀,僅存照壁。今為方塔園中一處有價值的古代建築遺物。

方塔傳説故事

方塔園北面有一座宏偉的殿宇,原是上海河南路橋北境的天后宮大殿,建於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是天后宮僅存的一座建築物。因處身在促狹環境,被一校舍包圍,為保存古蹟,遷建在方塔園中以恢復古建風貌。天后即天妃,相傳是北宋時福建莆田人林願的第六個女兒。林願當時為都巡檢。據傳天后照井梳妝,一神道出來交她一個"銅符"神物,因此而神化。她閉眼見到父親和哥哥出海遇難,哥哥海上遭劫,父親生還。後果應驗。天后死後至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被救封為神,後又晉封為"聖妃"。從此歷代相沿下來,成為護航之神,後由河南路橋北遷至宋代順濟祠,作為古建築安置在方塔園中。
另外散置在松江縣中山西路的明代建築"蘭瑞堂",為清初江西巡撫朱春的住宅,面闊5間,進深7架,柱子與梁枯大部分用楠木製成,頗有特點,俗稱"楠木廳"。該廳建築風格簡潔明快、素雅脱俗,梁枋全系素面,斗拱均用於梁訪之間,前廊柱八角形截面木料,較為少見。今亦拆建於方塔園內,用作"明朱舜水紀念堂"。蘭瑞堂門前的大小美女峯石,原是明代畫家孫克弘別墅中物;長廊向北有一座小花廳,廳外白粉牆內的5座石蜂,人稱"五老峯",是明代畫家顧正誼的濯錦園廢址遺物,今均被取來點綴方塔文物公園園景

方塔現實保護

1974年,松江縣對方塔進行了大修。修復後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層。方塔每層四面闢有壺門,門上有目梁,門內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室用券門,設有木梯,可層層登高。塔上屋面,各層腰檐、乎座和塔內樓板,均靠斗拱承託支撐。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頂部由覆盆、相輪、寶瓶等組成高達8米的塔剎。有4條鐵索從尖頂分別系向9層的四角塔檐,名“浪風索”。塔檐翹角處繫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只。風吹銅鈴,叮噹聲,悦耳動聽,響徹方圓數里。登高九層外廊,憑欄俯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方塔佛財突現

1974年修塔時,發現第三層的側壁石灰層內有一幅壁畫,畫的是一尊新色佛像打坐圖,佛像清晰,色彩鮮豔,這是上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唯一的最早壁畫———宋代佛像。經專家鑑定,系建塔時的原畫。修繕時還發現塔的底層1.5米處,有長方形地宮,磚室高約3米。中間橫卧着一尊塗金的釋迦牟尼銅佛像,在漢白玉石匣頂上是尊塗金供養人銅座像。在銅佛像旁的兩隻銀匣子上一個鑄有追薦之母,一個鑄追薦之妻的圖樣。可見唐宋時期佛教已在松江相當盛行。地宮中還有用象牙化石替代的“佛牙”和100多枚唐開元錢幣與宋代錢幣。 不過地宮已經被封掉了,所以進不去。松江方塔形體優美,玲瓏多姿,為我國南方古代建築中所少見,是國內保護最好的古塔之一。

方塔交通地方

松江方塔交通:乘坐松江環城線7路、松江線、環城線17路、環城線22路、環城線4路、上海旅遊1號線B線、滬松線、松梅線均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