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君瑛

鎖定
方君瑛,(1884一1923年) 女,字潤如,侯官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與弟聲濤、聲洞等東渡日本留學。在13加入同盟會,與曾醒、汪精衞、喻培倫等組成暗殺團,參與謀刺攝政王載灃,沒有成功。廣州起義期間,負責聯絡和秘密運送軍火任務。福州光復後,回榕任福建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12,赴法國攻讀數學,1911年,獲法國波多鐸大學碩士學位,遂在大學執教。後受汪精衞邀請,擬主持廣州執信學校校務,於1922年12月回國。因車禍後遺症,加上見社會腐敗,無力挽回,在上海寓所服下大量嗎啡死亡。 [2] 
中文名
方君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侯官縣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23年

目錄

方君瑛人物生平

方君瑛(1884--1923),字潤如,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出生於光緒十年(1884年)八月初三日。方家是福州的大家族,在地方上很有名望。方君瑛的祖父方振隆,曾在福建布政使衙門裏當幕僚。伯父方家,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十八年(1892年)會元。曾做過浙江桐鄉和秀水縣令,對清政府的頑固守舊很為不滿,思想趨向於維新。父親方家提,曾在其兄家任秀水縣令時協助處理政務,後來到湖北漢口經營公信存轉運公司,承辦轉運業務,自任經理,被稱為是一個“有遠識,教育子女得風氣先的開明人士。
方君瑛共有兄弟四人,姐妹七人。她是二姐,聲濤、聲洞都是她的弟弟,君壁是她的小妹妹,由於當時重男輕女社會風氣的影響,方君瑛小時候沒有念什麼書,她祖母喜歡找人哈彈詞小説,她經常趁此跟着認字,到十來歲時,伯父見她聰明好學,便送她到家塾裏唸書。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的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有識之士,痛感國事日非,為拯救中華,謀求富強,陸續前往日本留學。在伯父的鼓勵和資助下,年方十七歲的方君瑛借同其寡嫂曾醒(君瑛已故長兄聲妻),攜帶孤侄賢僅與其弟聲濤、弟媳鄭萌(字孟勤)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東渡日本。第二年,她的另一弟弟方聲洞也隨之到了日本學習軍事。以後,聲洞妻王穎又跟隨聲洞去日本學醫。一家六人同時留學日本,在當時是很少有的,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世紀初年,留學日本成為熱潮,東京和橫濱等地,雲集了近萬人的中國熱血青年。他們在歐美資本主義先進國家自由、平等、民主、博愛思想的強烈衝擊下,受日本日臻富強的現實啓示,日益感到清朝政府的不可救藥,而紛紛趨向革命,方君瑛到了日本以後,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思想也趨於激進,成為女留學生中少數的革命者之一。同盟會成立後,她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與同在日本學的弟聲濤、聲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鄭蔭、王穎都先後加入,“舉族赴義”,是當時鼓舞人心的盛事。
方君瑛的革命行動,不在於宣傳,而在於實行,“黨人以君智深勇沉可屬大事,推君為實行部長。實行部者職在舍其身以與獨夫民賊拚命。其為事至危,故其擇人亦至嚴。當時的革命黨人認為在發動武裝起義的同時,還應當組織對清朝政府重要官員的暗殺活動,以擴大影響收到更大的效果。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吳身懷炸彈,在北京正陽門東站炸傷出國考察憲政五大臣以後,這種暗殺活動更成為一時風氣。“同盟會特地組織了一個專司暗殺的部門,由方君瑛負貴主持,參加的成員有吳玉章、黃復生、喻培倫、黎仲實和曾醒等人。黃興更在橫濱設立製造炸藥的機關。聘請俄國虛無黨人為教授,以擅長化學的喻培倫為主進行研製。方君瑛與當時一些女革命黨人如秋瑾、陳擷英林宗素、唐羣英、蔡蕙、吳木(士)蘭等一大批人“皆加入練習”。
在積極參加革命反清活動的同時,方君瑛儘可能不放棄在日本的留學課程學習。她主張以“力學救國”,“疾士以空論救國荒其學”而“鋭志於學問”。她文化本不高,在經過幾年補習、打基礎和日文學習後,終於在光緒三十三年三月(1907年4月)考入日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專攻科,經過四年學習,於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畢業。其間,為了革命的需要,她與曾醒幾次回國從事實際活動。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她與喻培倫、黃復生、黎仲實、汪精衞曾醒、陳壁君七人組成暗殺團,試製炸藥,因在日本試驗困難,曾一度與汪、黃、黎、陳等到香港,密設機關於黃泥涌道。宣統元年(1909年)冬,汪、喻、黃、黎、陳等入北京謀刺攝政王載洋,方君瑛與曾醒偕同回國,留在香港作為後繼。翠年,事敗,汪精衞等被捕,君瑛、曾醒與南來的喻培倫等還計劃再舉,進行劫獄,未能實現,又回日本。
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廣州起義前夕,革命黨人紛紛集中香港、廣州,準備大舉。方君瑛與曾醒、方聲洞先後自日本返國進行籌備。她與曾醒先期到香港。當時她的異母弟方聲濤在廣西桂林清軍兵備處任會辦兼學兵營管帶,暗中策應起義活動。君瑛、曾醒等受廣州起義總指揮黃興委派,“往來於香港、桂林間,持黃興、趙聲書”與方聲濤、耿毅等革命黨人“商響應,以便聯成一氣”。三月二十九日(4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發動當日,君瑛、曾醒與胡漢民、黎仲實、陳壁君、李佩書等革命黨人同船趕赴廣州,抵岸聞起義已失敗,城門堅閉,不許進去,他們曾設法潛入沒能成功,而不得不連夜乘船返回香港。
在廣州“三·二九”之役中,君瑛胞弟方聲洞壯烈犧牲,其妻王穎留在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她已懷孕在身,且又帶着一個才滿週歲的兒子。作為聲洞的親姐姐,君瑛便立即從香港趕往日本,親自照應,在王穎面前,她“神色泰然,一如平日,竭力強制住內心的悲痛,不讓王穎的情緒受到影響。同時,深深“以未能作烈士而遺憾”。隨後她又陪送王穎母子回國,同到漢口家裏。
民國成立後,1912年方君瑛回到:隔州老家,在福建女子師範學校(校址在今福州鼓樓區南街花巷)擔任校長,曾醒任該校監學。但為時不久,她們兩人得都到臨時稽勳局;以老同盟會員作為“稽勳學生”的名義申請去法國留學獲得批准,在這年下半年,她們便整裝與一批留法儉學會的學生們一起前往法國留學。君瑛帶着幼妹君壁,曾醒帶着兒子賢仿以及弟弟仲鳴(也獲得公費留學)到法圍巴黎附近的蒙得爾城。同行者還有剛在海外新婚後的汪精衞,陳璧君夫婦以及黎仲實等。
方君瑛到法國後,由於不懂法文,因而開頭用了很多功夫攻讀法文、法語,同時重視對祖因文化的學習,以補充過去因參加革命活動而無暇學習的不足。她雖然遠在異域,卻仍然心懷祖國,經常關注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發展。當時袁世凱篡奪民國政權後,一心想當皇帝,囤家的境況比清,朝末年更糟,使她深感憂慮。1915年春,她聽説日本向中國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件,將為袁世凱賣國政權所接受,極為憤怒,便急衝衝地輟學回國,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加以阻止。到達上海時,袁世凱已與日本侵略者辦完出賣國家主權的交易,她無從阻止,使她既激憤又悲痛,正好這時,父親去世,便回家匆匆辦完喪事,帶着她的另一個妹妹君琦一起去法國,繼續自己的學業。這時她就讀於波多鐸大學,專攻她一向愛好的數學,她“精研數年,學以日進”。1921年秋,她修完了數學課程,獲得碩士學位,“為女學生在法獲得碩士的第一人。”她在法國留學達十年之久,1922年冬才回國。
方君瑛年幼時,家中曾為她定了婚事,許配給福州某家。長大後,她解除了婚約,以後終身不嫁。以獻身於革命事業。同時用心照顧弟妹、撫育晚輩,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特別是到法國以後不久,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經濟常感困難,但她樂於助人,凡有朋友向她借貸,她總是慷慨解囊,盡力支援。
方君瑛回國之時,汪精衞等正在廣州籌辦執信學校,邀她前往主持,但因陳炯明叛變,滇、粵,桂聯軍征討陳炯明,廣東局勢混亂,她無法前往,羈留在滬。由於那時軍閥混戰,連年不斷兵荒馬亂,人民生話顛沛流離,社會秩序極其混亂,使她產生很大的苦悶,她為辛亥革命先烈多年奮鬥,擲頭顱灑熱血而締造的中華民國竟陷入如此敗壞的境況深覺困惑不解,在她逗留上海期間,陳嘉庚曾聘請她去集美學校任教,她因答應了執信學校,有約在先,而沒有前去。思想上的極端困擾和矛盾,使她痛苦萬分。尤其不幸的是在她回國前在法國遇上車禍,在街上為汽車撞倒,額頭受傷,醫治了很久才獲好轉,但因腦受震盪,精神變得不很正常。帶着這個後遺症,回國後加上對國家狀況與前途的憂慮,更刺激她不能安靜下來,時而憤慨,時而消抗。為了擺’脱這個她心理上的困境,終於迫使她在1923年6月12閂吞下大量的麻醉品,被發覺後送至醫院搶救無效,而於6月14日逝世。終年才三十九歲。她留下遺書一封給她的弟媳鄭萌,説明她因眼見社會腐敗,不可救藥,自己無能改變,只有一死。她的早死,不能不是件憾事,但她作為一個熱誠的愛國志士,為憂國而死,引起了千千萬萬愛國人們的無盡同情、深思和懷念,激勵了更多的志士仁人們為改變中國的狀況而繼續努力奮鬥。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福州市社會科學所.福州歷史人物 第2輯: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福州市社會科學所,1989:114-118
  • 2.    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福州人名志: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