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卓芬

鎖定
高中畢業後,為了升大學只好到潮陽成田小學教書,積攢學費。1年半後西安事變,國共聯合抗日的聲浪傳遍全國,在成田小學湧起了點點的浪花,教師們議論着如何抗日救亡。卓芬懷着愛國的激情,立刻辭去教席,直奔汕頭,一位朋友給她一張船票,乘船去上海。到上海後找到女中同學蘇林(原名沈舜卿),在她的熱情幫助下住進大夏大學女生宿舍,並投考大夏師專科史地系,被錄取。
中文名
方卓芬
出生地
廣東省惠來縣
性    別
乳    名
方瑞蘭
筆    名
黃醒

方卓芬人物簡介

方卓芬 方卓芬
方卓芬,、倩華、懷庶,生於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前清秀才,母親是家庭婦女。她6歲喪父,依靠大哥(同父異母)生活,8歲進入惠來縣立女子小學。回來經濟文化落後,封建勢力濃厚。大革命時期,在黨的領導下,當地農會、婦女會蓬勃發展,提出男女平等,打倒封建禮教,反對包辦婚姻等口號,卓芬跟着年長的同學去宣傳,參加示威遊行。從此,革命的火種在她少年心靈中紮了根。
1928年海陸豐農民暴動,同時佔領了毗鄰的惠來縣城。不久革命夭折了,土豪地主捲土重來,殘酷屠殺革命志士,無數共產黨員被殺害,頭顱被掛在城樓上。這血淋淋的事實,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中,使她認識到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根本區別。這時不少家長禁止女孩子上學,卓芬被迫停學。她為了求學,反對包辦婚姻(父親生前為她訂的婚約),同大哥堅決抗爭。
1929年春天,卓芬終於爭取到惠來縣立中學一年級插班,在經濟極困難中讀完初中。畢業後(1931年)擺在她面前兩條路:一是向家庭屈服;一是遠走高飛,脱離家庭上高中,擺脱封建枷鎖的束縛。她説服母親,爭取她的同情與幫助,在一個細雨濛濛的黎明時刻,悄悄地從後門溜走,隻身去了汕頭。
1931年秋天,她考入汕頭市立女子中學高中師範,從此擺脱了舊婚姻的糾纏,但經濟上失去了來源,為堅持學業,只有向親友借貸,得到點滴的援助。當時的潮汕,封建勢力很囂張,革命之路不易找到,在女中3年,她只好默默地讀書,看小説。郭沫若、茅盾、巴金的小説,革命浪漫主義對她很有吸引力,為她後來走上革命之路起了一定的作用。

方卓芬參加革命

卓芬在大夏交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蘇林、向楓(原名向淑貞)、郭敏(原名丘淑燕)、封梧(原名封宗香),她們都是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在她們的帶動下,卓芬參加了學生救國會、婦女救國會和歌詠隊,在校內外進行救亡活動,包括營救"七君子"的示威遊行。她閲讀進步書刊,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生活書店出版的雜誌,以及李達的《社會科學概論》,還有黨的秘密宣傳品《八一宣言》等。這些書刊使她着了迷,如飢似渴咀嚼着。"七七"事變後,上海的救亡工作如怒潮湧起。但由於受到國民黨的限制,一般是在暗中活動。大夏的中共地下黨支部,組織進步同學去租界宣傳,散發傳單,接頭講演、張貼標語,號召市民起來抗日救亡。他們曾被印度籍巡捕追打,但一腔熱血在沸騰,毫無畏懼。
"八。一三"抗戰開始,上海西郊成為戰區,大夏學生多數已回家,黨支部組織留校同學搬到租界,參加救亡工作。卓芬和同學們在一起,到難民收容所慰問難民,監視漢奸活動,到醫院護理傷兵。這年10月,她在地下黨領導下離開上海,到江西南昌開展救亡運動,和平津流亡學生聯合在一起,推動江西省教育廳組織"鄉村抗戰巡迴宣傳工作團",簡稱"鄉抗團"約60多人,分配到8個行政區工作。1937年冬卓芬實現了她第一個志願,在南昌下鄉之前由劉開基(大夏大學學生,皖南事變時失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被分配到贛南,後到贛東工作,跑了8個縣,做青年和婦女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在偏僻的農村播了抗日救亡的種子。在"鄉抗團"一年,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阻撓,她和同志們始終堅持了不懈的鬥爭。
隨着時局的變化,1938年11月"鄉抗團"被國民黨政府解散了。卓芬與好友蘇林去皖南找新四軍,11月到達涇縣雲嶺軍部,組織分配她在戰時服務團,後調速記班。翌年春天,周恩來到皖南視察,做了一次很長的報告,速記班的去記錄。周恩來離開軍部時調方卓芬、吳博跟隨周恩來離開雲嶺軍部,兩天後到達金華。周恩來因公務要去浙西,出發之前,利用休息的時間和她們作了長達二三小時的談話,他一一詢問她們的家庭出身、學習、經歷以及個人志願、生活等等。她們都如實做了彙報。當卓芬談到參加革命的動機是為了反對封建家庭,反對國民黨的統治,為了抗日救亡時,周恩來笑着説:"你敢於同封建家庭鬥爭,出走參加抗戰,這勇氣很好。但是我們共產黨員幹革命,除了反對封建主義之外,還要為共產主義獻身。革命的道路是漫長的。一定要有經受挫折的勇氣,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當卓芬談到她是大夏史地系的學生,只念了半年大學就參加抗戰時,周恩來説:"歷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幹革命必須要有中國歷史知識,特別是近百年史,這是不能不學習的啊!"他還鼓勵她們:"社會科學和中國歷史都可以自學嘛,學社會科學,學馬列主義必須要先讀《共產黨宣言》,在工作之餘,一定要好好抓住時間。"他還講了許多革命的道理,指明學習的途徑。每句話都打中了周粉的心絃。這是多麼親切,多麼深刻的教導啊!他注視着她們身上的軍裝,沉思一下説:"你們穿這樣的服裝到大後方去是不妥當的,會引起特務的注意,要換上便裝才好。"馬上叫副官給她們40元制裝費。
5月初,卓芬到了戰時陪都——重慶,被分配在紅巖八路軍辦事處稽要科,科長是童小鵬。她先後在稽要科、南方局宣傳部、統戰委員會經濟組工作。她在紅巖度過了7個寒暑。
紅巖八路軍辦事處,也是黨的南方局所在地。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機關就設在紅巖。它像燈塔,在黑暗的國統區中放出光芒,給大後方的人們指明方向。它又是個革命的大學校,在周恩來、董必武的領導下,頂住了三次反共高潮,培養了不少革命幹部。紅巖是卓芬一生中受共產主義教育最深刻的地方,在政治上受到較好的鍛鍊,在工作上學到過去未曾學到的知識,如蒐集經濟情報、整理經濟資料、練習寫稿,不時給《新華日報》、《羣眾週刊》撰稿,聯繫地下黨員和進步羣眾,推動大後方的民主運動。特別是在周恩來身邊當個小兵,得到他的教誨,至今難以忘懷。
1941年冬的一天早晨,一個從上饒集中營中逃出來的女同志來向周恩來彙報,周通知卓芬也去參加。她感到很驚訝,心想為什麼單叫我一人來呢?周恩來嚴肅地説:"你是從新四軍調來的,讓你聽聽敵人是怎樣殘殺我們的同志。"當那位女同志談到西四軍被包圍的經過,談到上饒集中營,談到劊子手怎樣用嚴刑毒打來殘害我們的同志時,卓芬忍不住流下悲憤的眼淚。周恩來憤怒説:"這就是活生生的階級教育,這就是國民黨反動的政治路線的具體表現,但為了儘快把日寇打出中國,我們現在還不能和國民黨決裂,然而這種階級仇恨我們是不能忘記的。"1939年9月底,卓芬和許滌新在重慶結婚,他們是"八。一三"抗戰後在上海認識的。經過先後半年的接觸,1年多的通信才結為伴侶。他們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趣,儘管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也曾走過坎坷曲折的道路,但他們始終為共同的事業而戰鬥着。
1946年夏,國民黨政府機關復員上海、南京,中共代表團在南京梅園新村、上海馬思南路設辦事處。卓芬調上海中共代表團,任上海工委財經委秘書。秋天國共談判破裂,中共代表團撤退幹部,滌新夫婦被派去香港開展宣傳和統戰工作。在中共香港工委領導下辦了一個經濟資料室,卓芬在這裏工作,蒐集國民黨的經濟情報,為準備接管大城市,編寫一批資料(國民黨四大家族資料,中紡公司,資料委員會有關資料,以及國民黨區的動態資料);同時為宣傳黨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和揭露國民黨的經濟崩潰,經常為《經濟導報》、《華僑日報》撰稿。1949年8月她離開香港,先任上海工商局調研室副主任,後調華東局統戰部任工商科長。參加上海五反運動的調研工作。
1952年秋,卓芬調北京任中央工商局調研處副處長,主編《工商行政通報》。1956年全行業合營以後,負責編寫私營工商業改造資料。1960年進入中央黨校理論班學習,1965年畢業。
"文革"期間,許滌新、方卓芬和孩子們都受到衝擊,直到中共三中全會後全家才獲得平反,恢復了工作。
1977年下半年,卓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副研究員。參加編寫《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一卷《中國資本主義萌芽》。1982年12月離休,1983年~1986年參加"中共南方局黨史資料徵集組"工作,編寫經濟組黨史資料。
如今,卓芬已進入耄耋之年,仍不顧年老多病,頑強地為偉大的信仰而奮鬥着。 [1] 
參考資料
  • 1.    方卓芬  .揭陽新聞網.2012-10-07[引用日期20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