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光燾

鎖定
方光燾(1898—1964),字曙先,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教育家,1927年至1929年,方光燾曾執教於暨南大學。於1921年在日本參加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與郭沫若、郁達夫等人同為早期創造社社員。“九一八”事變後,他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抗戰期間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 [1] 
中文名
方光燾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職    業
語言學家、作家、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
出生地
浙江衢縣
曙先

方光燾人物生平

方光燾(1898—1964),字曙先,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教育家,曾先後在上海大學、國立暨南大學、上海中國公學、安徽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任教。1927年至1929年,方光燾曾執教於暨南大學。1935年,他再度回到暨南大學教授語言學,並在抗戰期間隨校遷至上海租界、福建建陽。抗戰勝利後,1946年他又隨校回遷上海,是抗戰期間暨南大學發展變遷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1] 

方光燾主要影響

方光燾是中國語法學的革新者,他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在暨南大學任教時便開始主講語言學課程,先後發表《體系與方法》《語言和言語問題討論的現階段》《言語有階級性嗎?》等學界導向性論文。方光燾還是中國新文學的創造者,他於1921年在日本參加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與郭沫若、郁達夫等人同為早期創造社社員。“九一八”事變後,他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抗戰期間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是一位活躍在文化界並勇於表達自己鮮明立場的學者。 [1] 

方光燾主要作品

名篇《蘭曼之死》曾被收入鄭伯奇等人主編的《中國新文系大系》。翻譯作品有:英國哈代的《姐姐的日記》、高爾斯華綏的《一場熱鬧》、日本田山花袋的《棉被》以及《正宗白鳥集》等。還編譯過—本《文學入門》。皆由開明書店出版。 [2] 
先後發表《體系與方法》《語言和言語問題討論的現階段》《言語有階級性嗎?》等學界導向性論文。 [1] 
參考資料
  • 1.    暨南大學校友總會編,暨南羣星閃耀時 第1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21.10,第50頁
  • 2.    《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第2分冊,文化資料供應社,1980.09,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