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之癖

[duàn xiù zhī pǐ]
汉语成语
收藏
0有用+1
0
断袖之癖(拼音:duàn xiù zhī pǐ),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贤传》 [2]
“断袖之癖”讲的是汉哀帝刘欣与董贤之间的故事 [8]。原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现男女不限 [7]。在句中作宾语 [14]
中文名
断袖之癖
拼    音
duàn xiù zhī pǐ
近义词
割袍断袖
出    处
汉书·董贤传》
注    音
ㄉㄨㄢˋ ㄒㄧㄨˋ ㄓㄧ ㄆㄧˇ
性    质
汉语成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汉·班固《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断袖之癖”。 [1] [3]

成语典故

播报
编辑
董贤的父亲董恭担任御史,董贤因此成为太子舍人 [6]。刘欣(西汉哀帝 [3])当皇帝之后,董贤也因此而成为郎官 [6]。刘欣危海生活腐化 [3],不爱女色,偏偏喜爱男风 [12]。有一天,董贤在大殿里值勤,显得玉树临风、妹协亭亭玉立,刘欣远远地望见,感觉非常喜欢他的容貌,于是就问他说:“你是舍人董贤吗?”董贤因此上前与刘欣答话。刘欣非常喜爱他,于是拜他为黄门郎 [6]。由于董贤面目清秀,生得和女孩一模一样,柔弱娇俏,极会献媚,又经常出入宫门,很快就成了刘欣的男宠,刘欣对他的宠爱达到了前无古人、辣厚陵后无来者的地步。刘欣拜董贤为黄门郎,陪侍左右,出入同辇 [4],同卧同起,共枕而眠,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恩恩爱爱真如夫妻一般 [4] [11],根微罪晚本不芝戏少理睬傅皇后和后宫佳丽 [4]定体杠。
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的一天 [5],董贤受汉哀帝宠幸后睡得又香又甜 [11],刘巩篮己民欣醒来后要去上早朝 [4],一说刘欣与董贤同床午睡 [5],想起床发现衣袖压在董贤的身下。他见董贤睡得正香,不忍心打扰董贤的美梦,遂用刀子将自己的衣袖割断,然后小心翼翼地起身穿衣 [11]
董贤一路高升,很快就当上了大司马。这一年,董贤才二十二岁,虽为三公,却常居宫中,领尚书事,百官奏事都需经他手方能上达。因他父亲不宜在卿位,转为光禄大夫,俸禄二千石。弟弟也代董贤为驸马都射。刘欣赏赐他的钱财不计其数 [4]府戏永。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在中国古书上就有“断袖之癖”等记载。而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到了近代,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病态,需要治疗。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不再将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分类单位。 [13]
今天,社会的进步和开化虽然让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态比过去更为宽松,但法律不能给予他们权益上的保护;在主流文化传统道德审视的目光下,这个群落及他们的同性之爱,依然被视之为“异端”,甚至是不道德。然而同性恋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要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理解、正视同性恋。 [13]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成文用法
“断袖之癖”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 [2]。后世专以“断袖之癖”来形容同性之间的爱恋 [5-6]。在句中作宾语 [14]
运用示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何生素有断袖之癖,睹之,神出于舍。” [3]
清·钱泳《履园丛话》二一:“毕秋帆先生为陕西巡抚,幕中宾客大半有断袖之癖。” [2]

同源成语

播报
编辑
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欢 [9]、娈童之风 [10]

逸闻趣事

播报
编辑
  • 欲禅皇位
有一天,刘欣在麒麟殿摆酒设宴,董贤父子及董家的亲属都在座。王闳王去疾兄弟都在一旁陪侍。刘欣几杯酒下肚,望着董贤笑着说:“我想效法尧禅让舜,怎么样?”王闳一听,立即上前正色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私有的。陛下继承了宗庙,应该传给子孙,直到无穷。皇统大业,至关重大,还请皇帝不要随口乱说。”刘欣听了之后,语塞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左右人员见状都惊恐不已。刘欣于是将王闳赶了出去,以后不再让他侍宴,贬他到郎署任职。 [6]
  • 修建义陵
除了为董贤加官晋爵之外,刘欣还赏赐给董贤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为董贤营造豪华府邸,同时,还修建了这座方圆数里、门阙甚盛、松柏夹道的坟墓—义陵。说义陵是刘欣专为董贤所建,这话未免夸大,不过从历史所载的刘欣对董贤的宠溺程度来看,他想死后与董贤鸳鸯同卧是大有可能的。不过,关于董贤是否安葬于义陵,目前考古资料仍然不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