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斷線蕨

(中藥)

鎖定
斷線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斷線蕨Leptochilus hemionitideus (C. Presl) Noot.的葉。分佈於福建、台灣、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小便短赤淋痛,發痧,毒蛇咬傷。
中文名
斷線蕨
拉丁學名
Leptochilus hemionitideus (C. Presl) Noot.
別    名
石韋
一雙劍
斬蛇劍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水龍骨科
線蕨屬
斷線蕨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亞    科
星蕨亞科
分佈區域
福建、台灣、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斷線蕨形態特徵

斷線蕨線稿圖 斷線蕨線稿圖
植株高30-60釐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紅棕色,密生鱗片,只具星散的厚壁組織,根密生;鱗片紅棕色,卵狀披針形,長1.85 (1.2-2.8)毫米,寬0.47 (0.3-0.9) 毫米,長寬比3.99(3.93-4.04),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疏鋸齒,盾狀着生。葉遠生;葉柄長1-4釐米,暗棕色至紅棕色,基部疏生鱗片,向上近光滑,有狹翅;葉片闊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30-50釐米,寬3-7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而長,下延近達葉柄基部;側脈兩面明顯,近平展,不達葉邊,小脈網狀,在每對側脈間聯結成3-4個大網眼,大網眼內又有數個小網眼,內藏小脈分叉或單一,近葉邊緣又有一行小網眼,內藏小脈通常單一或分叉,通常指向中脈;葉紙質,無毛。孢子囊羣近圓形、長圓形至短線形,分離或很少接近,在每對側脈間排列成不整齊的一行,通常僅葉片上半部能育;無囊羣蓋。孢子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腎形,大小為(22.5-32.5) 27.3微米X 55.8(50-60)微米,單裂縫,裂縫長度為孢子全長的1/3-1/2。周壁表面具有短刺和球形顆粒。刺鋭尖,表面有細小的顆粒狀物質。 [4] 

斷線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300m的混交林下、溪邊或濕岩石上。分佈於福建、台灣、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斷線蕨入藥部位

葉。

斷線蕨性味

味淡、澀,性涼。

斷線蕨歸經

歸膀胱、腎經。

斷線蕨功效

清熱利尿,解毒。

斷線蕨主治

小便短赤淋痛,發痧,毒蛇咬傷。

斷線蕨相關配伍

1、治尿路感染、小便短赤:斷線蕨15g,石韋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毒蛇咬傷:斷線蕨30g,煎服,並取適量搗敷患處。(《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斷線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斷線蕨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斷線蕨相關論述

1、《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治走馬風、發痧。”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利尿。治小便短赤、尿路感染、毒蛇咬傷等。”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斷線蕨|Colysis hemionitide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