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體制雷達

鎖定
新體制雷達即根據具體形式研發的雷達,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新體制雷達在等陸、海、空、天作戰武器平台上正得日益廣泛應用。近年來,雷達技術作為偵察、探測、跟蹤、制導的主要手段,由於受軍事需要的牽引和科技進步的影響與驅動,大大加快了發展速度,幾乎每隔10年左右就淘汰一代。
中文名
新體制雷達
嶄露頭角
40年代的微波雷達
天    敵
研製新體制雷達
無源雷達
本身不發射電磁信號

新體制雷達發展歷程

40年代的微波雷達,50年代的單脈衝雷達,60年代的相控陣雷達,70年代與80年代以後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高距離分辨雷達、合成孔徑雷達、微波固體相控陣雷達等,以及無源雷達超視距雷達、雙(多)基地雷達、諧波雷達激光雷達、雷達網技術等紛紛問世,一批抗摧毀、抗干擾、反隱身的新概念、新體制雷達,已開始在現代高技術戰場嶄露頭角。

新體制雷達雷達分類

導彈天敵
70年代初的一次美對越空襲中,越南地面警戒雷達和炮瞄雷達剛剛準確地捕捉到目標,便被美空對地導彈“百舌鳥”死死叮住,越軍炮手還沒來得及開火,其雷達和炮陣地已被摧毀。面對反輻射導彈的嚴重威脅,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競相研製新體制雷達。
無源雷達
這種雷達的妙處,在於它本身不發射電磁信號,只通過接收空中目標的輻射信號進行控測、跟蹤和定位,因而使反輻射導彈失去了引導的媒介,不能利用電磁信號對無源雷達進行捕捉、跟蹤和攻擊。所以,其戰場生存能力增強,被稱為對抗反輻射導彈的“天敵”。如果無源雷達與有源雷達混合部署,還可使二者取長補短,具有更強的反偵察和抗干擾能力。
低截獲率雷達
它可將輻射能量以類噪音的形式擴散在寬頻率範圍上,從而使反輻射武器定位系統精度下降,使雷達免遭反輻射導彈的攻擊。如美國的“邊跟蹤邊掃描”聯合目標監視與攻擊雷達系統、英國的“普萊賽”等均屬此類。其主要原理,一是雷達發射的脈衝隨機變化,使反輻射導彈難以捕捉和跟蹤一個“恆定”的信號,加之導彈飛行速度快,很難在有限時間內辨別、確定雷達位置;二是對雷達實施熱屏蔽,以有效的抑制或屏蔽寄生電磁輻射,降低雷達的紅外特徵;三是降低雷達旁瓣,縮小波束輻射寬度,使反輻射導彈難以從主瓣方向進入,從而降低其攻擊精度,減少損失。
相控陣雷達
它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移相器的相位來實現波束控制,使敵機無法精確測定發射源子陣方位,反輻射導彈很難對付它,即使命中個別子陣,整個雷達仍能工作。這種雷達在美C3I系統已獲得廣泛應用,如“愛國者”應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後,使之具有了高低空監視、敵我識別等功能,既可引導攻擊敵機又可引導截擊來襲導彈,且能同時跟蹤和打擊多個目標。
雙基地雷達
它是以收發異址、多發多收、以離散形式布站命名的雷達系統。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成多種配置方式,如地發/地收、空發/空收等。按照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的多少,還可編組成一發一收、兩發一收、三發兩收等不同形式。由於該雷達系統發與收分系統分開配置,且發射分系統多點配置,因而可有效地防止反輻射導彈的攻擊。
雷達網技術
它避免了單基地雷達的弱點和侷限,其效能不是所有網內雷達效能的疊加,除具有頻率分集、空間分集與能量分集的特點外,主要是提高了反導、抗干擾、反隱身和防空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預警防備
超低空突防技術的發展,使飛機與巡航導彈可實現突防最佳高度在海面上空為15米,平原上空為60米,山丘上空為120米。超低空突防給雷達探測帶來了嚴重影響,由於地球曲率作用和地面高低不平等因素,使雷達很難發現地物背後的目標。如1987年5月28日,德國一青年駕駛一架老掉牙的輕型飛機,超低空輕而易舉地突破了前蘇聯數道現代化防空網,成為莫斯科紅場上的“不速之客”。時隔不久,一名哥斯達黎加青年也駕駛一架輕型飛機超低空闖入美在巴拿馬的空軍基地,這兩起“惡作劇”使得美蘇兩國吃驚不小。為對付低空突防各國爭相推出並發展了新概念雷達。
超視距雷達
(也稱超地平線雷達) 這是一種工作在短波波段、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向折射,電磁波在地球表面跳躍傳播探測地平線以下區域目標的雷達。主要用於探測洲際導彈的發射、超低空戰略轟炸機和巡航導彈等,能為防空系統提供更長時間的預警雷達。在超視距工作頻率波段,大氣層對電磁波的反射性能最好,被照射的目標會產生較強的諧振型後向散射波,雷達吸波材料、飛機或巡航導彈的隱身外形技術對它影響很小,所以它具有探測大氣中各種目標的能力。其特點一是雷達波吸收塗層對超視距雷達不起作用,所以它有反隱身性能;二是反輻射導彈無法攻擊超視距雷達,使它提高了抗摧毀性能。
脈衝多普勒雷達
它是低空補盲雷達種類之一。這種雷達能從強地物背景中發現目標,所以它是對付低空飛機和巡航導彈的有效兵器。其典型應用如意大利的“冥王星”低空警戒雷達,用於低空和海崖防禦系統,可在惡劣環境條件下探測低空收音機和海面艦艇。這種雷達因採用了相位編碼脈衝壓縮技術,在一定距離有很高的分辨力和對強雜波及無源干擾的抗干擾能力。
多樣雷達
高科技的運用使雷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又有一些新概念、新體制雷達應運而生。
微波成像的合成孔徑雷達 這種雷達儘管只有一個不大的天線元,它隨精確制導武器飛行時,不僅有一般微波雷達所具有的全天候和遠作用距離能力,還有高分辨率乃至目標成像功能。如1978年“先驅者金星1號”宇宙飛行器中的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進行了探測和表面成像;1981年美軍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上的合成孔徑雷達於250公里上空成功對地面成像,清晰地顯示了地貌情景。
入地入海大顯神通的非正弦雷達 由於非正弦信號在大氣中傳播衰減甚小,因此這種雷達具有入水入地信號衰減小探測強等獨特功能。此外,非正弦雷達對塗覆型隱身目標的檢測優於正弦雷達,可望成為反隱身的重要技術侄巍?
智能雷達的前身--自適應雷達 這是一種能適應外界因素而使系統始終處於最佳狀態的雷達,它是雷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理論相結合的產物。如美國的自適應雷達可頻率捷變,由2400多個移相輻射單元實現二維掃描,邊掃描、邊跟蹤,能控制導彈同時攔截10個以上的目標,其信號波共14000種。
抗干擾的激光雷達 其工作原理與微波雷達基本相似,它不受地面干擾的影響,能完成精密跟蹤測量任務。如殲擊機、強擊機裝上機載激光雷達,不僅能在遠處發現目標,精確測量距離,提出射擊精度,而且能保證飛機在進行超低空飛行時勢安全,因此激光雷達被廣泛用於制導。
謹防假冒的二次雷達 這是一種能發射編碼詢問信號並根據應答密碼信號譯碼後的結果來判定敵我的雷達。它在發射擊機發射信息後,接收目標轉發的輻射信號,它和有源目標合作,採用事先規定的不同碼組和頻率加以詢問/應答方式,可提高回波信號功率,消除目標反射的閃爍及地物和氣象的反射干擾。在施放詢問/應答組碼後,還可以提供目標識別和指令遙測數據的組碼。因此,它廣泛應用於空中交通管制、無人駕駛飛機、導彈跟蹤、指令和遙測的統一控制系統。
隱形剋星
海灣戰爭中,美軍F-117A隱形飛機避開伊拉克等國雷達的監視,悄悄飛監巴格達上空,用激光制導炸彈摧毀了伊軍總指揮部和民訊大樓,這種非同尋常的行動震動了各國軍界。
隱形技術主要是靠改變飛行器外形設計、採用吸波和透波複合材料等,使雷達反射截面大幅度縮小來實現的。它使傳統雷達無奈它何。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來高技術造就的一代雷達,已經有了識別隱形器的“特異功能”。
諧波雷達
我們知道,金屬製造物如飛機、導彈、戰車等受電磁波照射後,能輻射入射頻率的諧波,而自然界物體如植物、山河等不具備這種特性。根據這種區別研製出的諧波雷達,可用接收這種諧波來探測隱形飛形器,不過需要有高靈敏度的探測裝置,還需在雷達接收機中增加若干個諧波通道,且要求天線有足夠寬度。
長波與毫米波雷達
由於隱形飛行器,只能對抗工作在0.2-0.29千兆赫頻率範圍內的雷達。因此,採用長波雷達與毫米波雷達,可跳出隱身飛行器現採用的隱形吸波材料的吸波波段,使隱形術失效,如美F-117A隱形飛機雖然是高技術產物中的佼佼者,但也只能在有限的頻率內產生隱形效果,在中長波段仍會原形畢露。
雙基地雷達
隱形飛行器的隱形能力相對於不同的觀測空間是不同的,飛行器的雷達散射截面積隨雷達視角的不同而不同,且對於視角的變化非常靈敏。雙(多)基地雷達充分利用隱形飛行器散射雷達波信號的空間特徵,接收隱形飛行器的側向或前向散射雷達波信號,達到探測和識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