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開流遺址

鎖定
新開流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大、小興凱湖之間新開流以東1.5公里的湖崗上。 [2] 
新開流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72年9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發現遺址並進行了挖掘。發掘新石器時代墓葬32座,漁窖10座,出土大量以魚鱗紋、網紋、波紋為特徵的陶器和以漁獵工具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經測定和樹輪校正,年代為6080±300年前。以新開流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新開流文化”。
2019年10月,新開流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新開流遺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大、小興凱湖之間新開流以東1.5公里的湖崗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面積約2.4萬平方米
開放時間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031-1-03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新開流遺址歷史沿革

漁獵工具 漁獵工具
1972年9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在密山興凱湖新開流東約1.5公里處,發現新開流遺址並進行了挖掘。 [3]  [7] 

新開流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石鏃 石鏃
新開流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72年,發掘280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32座,漁窖10座,出土大量以魚鱗紋、網紋、波紋為特徵的陶器和以漁獵工具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經測定和樹輪校正,年代為6080±300年前。以新開流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新開流文化"。 [2]  [7] 
文化層
新開流遺址東北部略高,向西漸低,文化層堆積西北部較厚,東部漸薄。地層可分3層,第一層為黑色耕土,0.15~0.25米,質鬆散;第二層為黃褐,0.20~0.35米,質地疏軟,出土大量早期的陶片、壓制和磨製石器,骨、角、牙器,以及獸骨、魚骨等;第三層為黑褐色土,0.23~0.39米,質地緊密而有粘性,遺物較少。 [7]  [8] 
新開流遺址有明確的文化層堆積,屬於上層(第二層)的遺蹟有基葬31座。下層(第三層)的遺蹟有魚窖和墓葬。雖然下層出土遺物較少,但仍可見兩層的區別。反映在陶器上的特徵是:上層陶器有夾砂灰褐陶和夾砂黃褐陶兩類,其中絕大部分是夾砂灰褐陶,另有少量的泥質紅褐陶。陶器的紋飾極為豐富,各種紋飾很少單獨出現,大多是幾種紋飾組合起來裝點器物。魚鱗紋或菱形紋為主體花紋時,其組合尤為多樣。除部分陶器的紋飾僅飾於器身上部外,多數飾於器口至下腹部。少量陶罐口沿還飾刻劃紋、圓窩紋。有的陶罐通體佈滿花紋,僅個別陶器為素面。花紋的組合都是將不同紋飾自下而上分層裝點。陶器紋飾的典型代表是魚鱗紋、菱形紋、點紋、短條菱形紋、小長方格紋、網紋等。此外還有凸波折紋、三角紋、凹弦紋、凸弦紋、附加堆紋、指甲紋、刻劃紋等。其中魚鱗紋和菱形紋是紋飾中數量最多、組合形式多樣的紋飾。陶器種類單一,僅有罐、缽,形制也少變化。陶罐大多上腹大,下腹緩收成平底。也有作直簡形的,器口或直或微斂或稍敞。常見器形為簡形罐、直口罐、斂口罐、侈口罐、折沿罐。下層陶器數量較少,陶器質地主要是夾砂褐陶和夾砂黃褐陶兩種。典型的陶器紋飾是大而深的刻劃菱紋、三角紋、短豎紋、折線紋。此外,還有拍印三角紋、方格紋、菱形紋、戳刺橢圓窩紋、細凸弦紋、細附加波紋。一般均施於器身,有的口沿飾刻道、戳刺紋或三角紋。並有少量與上層相同的魚鱗紋、菱形紋等。器形僅見罐類,為直口、厚唇、厚胎,有的罐做出短沿侈口。上層出土的石器工具以壓制石器為主,磨製石器和直接打擊法制作的石器較少。有壓制柳葉形凹底石(寬身窄底)、桂葉形石鐵、帶石、形尖狀器,有柄圓頭刮削器,一面隆起的磨製石斧等。下層石器中,石鐵、尖狀器刮削器等較上層少。 [7]  [8] 

新開流遺址文物遺存

骨雕鷹首
骨雕鷹首 骨雕鷹首
1972年,黑龍江省博物館於密山縣新開流遺址發掘出土並收藏骨雕鷹首。長7.3cm、寬2.5cm,呈弧狀,一端呈彎鈎狀,為鷹嘴,延伸至鷹眼下方,上有數道劃線,為嘴上的紋路;鷹眼大而圓。 [5] 
角雕魚形
新開流遺址,出土角雕魚形1件。將鹿角縱劈一半,兩側磨光,前端斜收似魚頭形,後段上翹,由兩側削窄,末端稍寬,中有缺口,似魚尾,全形像一條在水中游的魚。 [9] 
骨、牙、角器
新開流遺址出土骨、牙、角器較發達,其中骨魚、魚卡、兩端器、骨(角)穿針、牙刀以及牙飾等都富有特色。 [7]  [8] 
慕葬
新開流遺址發掘慕葬32座,其中31座出於上層(第二層),1座出於下層(第三層)。葬式中一次葬與二次葬,仰身直肢葬與屈肢葬並存,以及附葬制,都使此類文化自具一格。 [7]  [8] 
魚窖
新開流遺址發掘魚窖10座。
生產工具
新開流遺址出土具有形制大體相似的石鏃、尖狀器、刮削器、石斧、石鑿等生產工具。 [7]  [8] 

新開流遺址研究價值

新開流遺址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雞西文化之源,挖掘新開流遺址具有重要的意義。 [9] 

新開流遺址歷史文化

新開流文化
新開流文化,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因黑龍江省密山縣新開流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於三江地區。分為早晚兩期。發現墓葬均為長方形或方形淺坑豎穴葬。葬式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以仰身直肢葬為主,少數有屈肢葬。新開流文化為黑龍江省較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石器以壓制細石器為大宗陶器主要為簡形罐、缽,紋飾較為繁雜,,刻劃紋、戳印紋,以魚鱗紋、菱形紋最具特色。經濟以漁獵為主。 [6] 

新開流遺址保護措施

新開流遺址簡介 新開流遺址簡介
1981年,新開流遺址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新開河遺址碑文 新開河遺址碑文
1983年,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在新開流遺址原址建起了一塊新開流遺址石碑。與興凱湖一起成為自然和人文景區。 [2]  [4] 
2019年10月,新開流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新開流遺址旅遊信息

新開流遺址地理位置

新開流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大、小興凱湖之間新開流以東1.5公里的湖崗上。

新開流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密西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新開流遺址,大約用時55分鐘,路程約55.8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