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

河南省南阳市辖县
收藏
0有用+1
0
新野县,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介于东经112°12’44″~112°35’42”,北纬32°19’30”~32°49’08”之间。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 [15]。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 [2]截截至2024年8月,新野县辖8个镇、5个乡、2个街道, [3] [25]县人民政府驻汉城街道。 [4]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常住人口57.87万人。 [20]
新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产,繁衍生息。西汉初年,始置新野县,属南阳郡。1968年,属南阳地区至今。 [5]二广高速公路、省道103线、244线、335线在境内交汇。
新野名人辈出,有汉代二十八宿之首邓禹,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等历史名人,更有现代作家张长弓张一弓父子和新华社著名记者冯健、邓均照等当代名人。 [18]
2024年,新野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21.93:23.65:54.42。 [20]
中文名
新野县
外文名
XinYe County
别    名
棘阳
行政区划代码
411329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河南省南阳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
面    积
1062 km²
下辖地区
8个镇、5个乡、2个街道
政府驻地
汉城街道
电话区号
(+86)0377
邮政编码
473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暖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7.87 万(2024年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豫R
地区生产总值
308.05 亿元(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新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产,繁衍生息。
西周时属邓国地,兼有申国境。
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曾一度归韩。
时属桨体愉南阳郡穰县。
西汉初年,始置新野县,属南阳郡。当时境内又置二县,一为清阳县,治所在今沙堰镇夏官营;一为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高后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镇张庄村,统属南阳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
三国黄初元年(220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41~249年),荆州治所移驻新野。
晋武帝太康年间(281~28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2县。惠帝元康九年(2微几说99妹询年),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5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422年),棘阳归属河南郡,新野郡治徙新野,辖新野、穰2县。二郡属雍州部。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废新野郡;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复置,遂废朝阳县。
永泰元年(498年)新野郡属北魏。魏于新野县析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县。又置汉广郡,辖南棘阳、西棘阳。二郡统属荆州部。
北朝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汉广郡为黄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为棘阳县。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新野复为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县属南阳郡。
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是年州废,县属邓州。唐末废县为镇,属穰县。
因之润设恋。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
因之。
民国三年(试恋1914年)新野属汝阳道恋胶禁项。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隶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
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区。 [5]
1968年5月再腿她,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院定击。
1994年11月,属南阳市。 [6]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三国演义》之火烧新野
时期,县以下行政区称里。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新野县志》记载:明洪武时,全县设7里。
民国年间,县以下行政区划屡经变更;民国元年(1912年)全县划为东、西、南、北、中5个守望社区。社下设84寨,寨下设村、牌。每10户为1牌,10牌为1村。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区下设保,全县划105保,保下设村、牌。民国二十年(1931年)冬,全县划为5个自治区,117个乡(镇),乡(镇)下设闾、邻,每5户为1邻,5邻为1闾。翌年,废乡(镇)、闾,邻之自治组织,推行保甲制,每10户为1甲,10甲为1保,3~5保为一联保,直属于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改5个自治区为3个行政区,扩大联保。第一区辖17联保,第二区辖16联保,第三区辖17联保。全县共50联保,394保。民国三十年(1942年)1月,实行新县制,废区和联保,全县划为8乡2镇,197保,2828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改8乡2镇为5乡2镇,保甲数目未变。即:城关镇辖30保,新甸镇辖30保,高营乡辖30保,溧河乡辖30保,沙堰乡辖30保,上庄乡辖26保,果园乡辖21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闾,邻为村、组。
解放初,新野县设6个区,即一区新甸铺,二区曹溪营,三区溧河铺,四区沙堰,五区程岗和城关区。区下设间、邻。
1949年春,区下设乡,全县为158乡,7个街道办事处。
1950年6月,撤销程岗区,增设歪子区和王集区。依次排列为:一区城关,二区曹溪营,三区溧河铺,四区沙堰,五区歪子,六区王集,七区新甸铺。区下设174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
1951年1月,增设县辖镇新甸铺。6月,增设城郊、桥楼2个区,将一区改为城关区。其他8区序列为:一区城郊,二区曹溪,三区溧河,四区桥楼,五区沙堰,六区歪子,七区王集,八区新甸铺。
1953年9月,增设水上区。
1954年8月,城关区改为城关镇,新甸铺镇改为区辖镇。至此,全县设9区1镇115乡。
1955年10月,撤销区建制,县委派驻农村10个工作组。115个乡合并为52个乡。12月,水上区改为白河区。
1956年3月,农村工作组合并为8个,仍辖52个乡。
1957年2月,白河区并入城关镇。
1958年6月,撤组并乡,全县设17乡1镇,即:李湖、果园、赵庙、廖楼、马庄,溧河、张刘营、孙楼、施庵,沙堰、樊集、柳步渠、樊湾、上庄、王集、官渠、新甸铺和城关镇。8月初,将17个乡改建为17个集体农庄。8月底,撤销集体农庄和城关镇,建立9个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建142个大队。
1959年8月,民航人民公社改为南阳航运公社新野县大队。
1961年6月,全县设6区l镇33个公社和1个区辖镇。7月,南阳航运公社新野县大队易名为航运人民公社。
1962年5月,撤销区建制,全县设13个人民公社,即:城关,五龙、龙潭,溧河,施庵、沙堰,樊集、歪子、上庄、王集、果园、新甸铺、航运。11月,复设城关镇。
1963年3月,撤销城关、龙潭,樊集、上庄、果园5个公社,设立城郊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设9社1镇。
1975年4月,增设龙潭(后改为前高庙)、赵岗(后改为上港)2个人民公社。8月,增设王庄、樊集、上庄3个人民公社。全县共设14个公社1个镇。
1980年3月,撤销航运公社。
1983年12月,撤销13个人民公社,建立13个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5年12月,将沙堰、新甸铺、王庄3个乡改建为镇。至此,全县共设10乡、4镇、263个村委会(含2个居民委员会)、2973个村民小组。 [7]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8月,新野县辖8个镇、5个乡、2个街道, [3] [25]县人民政府驻汉城街道。 [4]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新野县地处东经112°12’44″~112°35’42”,北纬32°19’30”~32°49’08”。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北依南阳洛阳,南接荆门襄阳,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 [1]
新野县

地形地貌

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中心,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带的东延部分。中生代晚期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凹陷:新生代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凹陷继续沉降,形成了厚达2700米的沉积层,在沉积层中储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代河湖沉积层,并多为现代冲积物所覆盖。县境内地貌形态单一,为冲积河谷平原。 [8]

气候

新野县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90.2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83.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无霜期227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大雪等灾害天气。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春季始于3月26日,持续56天;夏季始于5月21日,持续113天;秋季始于9月11日,持续61天;冬季始于11月11日,持续135天。概括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多风、气候多变;夏季湿热、旱涝频繁;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于冷,雨雪稀少。 [2]

水文

新野县主要河流是白河唐河,其次有湍河刁河潦河礓石河溧河涧河、老白河和黄渠河等支流。流向大体自北而南。境内处于诸河的中下游。唐,白二河以鸭河口水库灌区在县境内的四分干渠为分界线,以东属唐河流域、以西属白河流域。唐、白河至湖北省襄阳县汇入汉水,通称长江流域,汉水水系。
白河
白河古名淯水,发源予嵩县境内伏牛山南麓杨家岭,全长278千米。是新野的最大河流,属常年河。北自歪子乡史营村入境,南至五星乡南肖岗出境,境内长58.8千米,流域面积913平方千米。右岸支流有潦河、湍河,柳堰河、运粮河、刁河,黄渠河(于湖北境内入白河),左岸支流有黑渠沟,老白河、草木沟、溧河、太湖沟等。
白河在县境内最大的一次改道发生在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清水由岗头徙而西”。故白河东侧留有一条长20余千米的故道,称老白河。
唐河
唐河古称沘水,发源于方城县七峰山黑龙潭。全长247千米。北自前高庙乡任桥村入境,南于王庄镇九女城出境,境内长29千米,流域面积148平方千米。境内支流有涧河、老龙沟、马槽渠等,属常年河。
湍河
湍河发源于内乡县湍源,经邓州市,于王集乡梅堂入新野,在西湍口村西入白河。境内长15.5千米,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属常年河。
刁河
刁河古称朝水,发源于内乡县柞山南隅石碑营,流经邓州市,于上港乡后王营村入新野,在张庄村东入白河。境内长7.5千米,河岸坚固,有“铁底铜岸老刁河”之说。属常年河。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新野县土地总面积为1062平方千米,地处南阳盆地南部,既是平原,又是岗地、洼地,还有河湖坑塘。就土壤类型而言,全县共有4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37个土种,其中: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农业耕地97.6万亩,占总面积61.3%,城镇村庄道路用地47.2万亩,占24%,林业用地3.2万亩,占2%,河沟渠道9.8万亩,占6.2%。全县现有农耕地97.6万亩,多为河流沉淀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应植物种类繁多。 [2]

植物资源

新野县境属平原,植被单调,野生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灌木寥寥无几,按用途分有四类:食用:主要有水芹、野苋、灰灰菜、勾勾秧、菱角等;药用:主要有紫草木贼羊蹄龙葵地锦等;食药两用:主要有马齿苋慈菇荠菜、地芙、蒲公英等;饲草:水花生水葫芦,水笮草,水浮莲水莎草等。 [9]

动物资源

新野县境内野生动物鸟类主要有候鸟:鸿雁(野鸭、绿头鸭)、小燕黄鹂知更鸟(俗称茶鸡)等;留鸟:鹌鹑(亦有饲养),(亦有饲养),麻雀斑鸠大杜鹃(亦称布谷鸟)等;鱼类主要有:、鳙、草鱼、鲤、鲫等;昆虫类主要有农林益虫:草青蛉、瓢虫赤眼蜂螳螂食蚜蝇等;农林害虫:地老虎金龟子金针虫小麦叶蜂、蚜等;其它昆虫:蚂蚁牛虻臭虫等;哺乳类有:野兔野猫黄鼬(黄鼠狼)、蝙蝠家鼠等;爬行类有:蜥蜴壁虎等;节肢动物的蛛形类有:蜘蛛蝎子等;多足类有蜈蚣蚰蜒等;甲壳类有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等;软体类有蜗牛河蚌螺蛳等;环节类有蚯蚓水蛭(蚂蟥)等。 [9]

水资源

新野县水资源总量为6.47亿立方米,其中:自然降水(年均量)2.12亿立方米,引用外来水2.9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39亿平方米,全县亩均有水629立方米,人均有水969立方米。此外,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的过境水(年均量)约37.3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 [2]

矿产资源

新野县内的施庵、沙堰部分地区地下储油丰富,据河南油田勘测,含油面积约15.5平方千米,储油约1100万吨,油层深度在2300~2800米之间,属河南油田开采的一部分。此外,白河砂可用于新型建材,储量为2500万立方米,可采量为1050万立方米。 [2]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常住人口57.8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全年出生人口0.36万人,人口出生率6.2‰,死亡人口0.61万人,人口死亡率10.5‰,人口自然增长率-4.3‰;0-15岁人口11.74万人,16-59岁人口31.1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4.99万人。 [20]

政治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赵红亮
县长
李文鹏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满志展
县政协主席
黄慧
截至2025年7月,参考资料 [21-24]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4年,新野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5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2.85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5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21.93:23.65:54.42。 [20]
2024年,新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13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3%;非税收入2.73亿元,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8.31亿元,增长2.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25亿元,增长10.3%;卫生健康支出3.2亿元,下降6.0%;科学技术支出7543万元,增长15.7%。 [20]
2024年,新野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4.3元,比上年增长5.49%;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4080.1元,增长3.48%;人均消费支出19645.3元,增长4.38%。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93.4元,比上年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41821.3元,增长3.27%;人均消费支出21112.1元,增长3.5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7.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9640.6元,增长4.05%;人均消费支出18804.1元,增长5.06%。 [20]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新野城市建设
新野城市建设

第一产业

2024年,新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8万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0.16万亩,秋粮播种面积41.65万亩。小麦播种面积80.1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7.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4.41万亩。 [20]
2024年,新野县粮食产量46.02万吨,比上年减产11.1%。其中,夏粮产量36.97万吨,增产6.57%;秋粮产量9.06万吨,减产46.98%。小麦产量36.97万吨,增产6.57%;玉米产量8.18万吨,减产48.72%;油料产量17.61万吨,减产1.34%;蔬菜产量199.98万吨,增产0.5%。 [20]
2024年,新野县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54万吨,比上年下降5.83%。其中,猪肉产量1.64万吨,下降15.04%;牛肉产量1.23万吨,增长9.26%;羊肉产量0.21万吨,下降0.75%;禽肉产量0.46万吨,下降6.5%。禽蛋总产量2.22万吨,下降21.1%。牛奶总产量1.24万吨,下降21%。年末生猪存栏19.81万头,下降4.77%;全年生猪出栏26.03万头,增长6.55%。牛存栏8.26万头,下降1.66%;牛出栏7.66万头,增长7.78%。羊存栏16.26万头,下降7.44%;羊出栏14.48万头,下降11.09%。 [20]
2024年,新野县常用耕地面积111.7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7.93万吨。 [20]

第二产业

2024年,新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56.18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 [20]
2024年,新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49个,其中,规上纺织业45个,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9个,规上光电电子信息业23个,规上玩具制造业6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4.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食品、光电电子信息、玩具制造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7%,其中纺织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8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83%,光电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62%,玩具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 [20]
2024年,新野县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49%。 [20]
2024年,新野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产量比上年下降26.28%,布产量比上年增长1.49%,小麦粉产量比上年增长76.83%,鲜、冷藏肉比上年增长79.48%。 [20]
2024年,新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4.5%;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85%;规模以上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21.98%,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26%。 [20]
2024年,新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个,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4.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7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27%。 [20]
2024年,新野县建筑业增加值16.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家,全年实现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7.6%。 [20]

第三产业

2024年,新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85.2亿元,增长4.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增长4.8%。分行业看,批发业14.3亿元,增长10.6%;零售业86.8亿元,增长2.7%;住宿业2.5亿元,增长0.9%;餐饮业9.8亿元,增长16.0%。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
2024年,新野县共备案外贸企业74家,有实绩的外贸企业20家。2024年,全县货物外贸进出口总额1.77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总额7583万元人民币,出口总额1.01亿元人民币。 [20]
2024年,新野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0.4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1.5万美元。 [20]
2024年,新野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93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0]
2024年,新野县邮政业务总量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20]
2024年,新野县共接待游客5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4亿元。 [20]
2024年,新野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比年初增加5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0.2%,比年初增加0.3亿元。 [20]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拥有普通高中6所,当年招生8090人,在校生22589人,毕业生6149人;普通初中25所,当年招生12218人,在校生39348人,毕业生15546人;普通小学93所,当年招生6722人,在校生50499人,毕业生117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当年招生44人,在校生339人,毕业生27人。幼儿园79所,当年招生4294人,在园幼儿12319人,毕业生数5550人。全年资助困难学生2.9万人次。 [20]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4所,当年招生944人,在学生3913人。 [20]

科技事业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重大科技专项21个,签订技术合同292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0.8万元。省级监测中心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53个,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52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58万台件。 [20]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4千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0.2万户。 [20]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共有卫生机构571个,其中医院10个,医院中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450个,诊所9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2908张,其中社区医院320张,县医院919张,县中医院400张,县妇幼保健院100张,民营医院309张,乡镇卫生院860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2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0人,注册护士2023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58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70人,社区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2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8人,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115人。全年总治疗人数384.7万人次,总出院人数11.8万人。 [20]

体育事业

2024年,新野县获得全国冠军1个,举办运动会14次。 [20]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城镇新增就业572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5445万元。 [20]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39万人,新参保人员2952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数2.6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89万人,离退休人员7800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1万人,离退休人员2.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60.0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4.47万人,其中职工2.8万人,退休人员1.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79万人。 [20]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3万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19.06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1万人次,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6538.8万元。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个,床位数150张。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32个,床位数8735个,其中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35个,床位数3020张。各类机构和设施收养、救助和服务养老人数4367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收养人数1154人。 [20]
2024年,新野县社会销售福利彩票201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1131.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7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5.3万元。 [20]

环境保护

2024年,新野县共有区域气象观测站13个。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4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1.9吨。全县总体水质状况为三类,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161千米。 [20]
2024年,新野县完成造林1000亩,义务植树达2000人次,义务植树量达2.1万株,林木覆盖率16.03%。 [20]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新野县已通车的郑万高铁 [17]穿境而过,从县城至郑万高铁邓州东站全长13.8千米的高铁连线正在快速推进,二广高速,S103、S239、S244、S335四条省道和国道G328在境内交汇。 [1]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公路通车里程2088.3千米,其中干线公路204.5千米,农村公路1883.8千米。 [20]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完成公路货运量227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74.83亿吨千米;公路客运量72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8698万人千米。 [20]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末,新野县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20]
新野汉议事台
新野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共有19处,白河两岸有车儿湾、光武台、马鞍山、下凤鸣、邓禹台、下河村六处。
凤凰山遗址
位于歪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故城遗址
西汉初年,境内曾置有新野、棘阳、朝阳、新都和育阳5县。
水利遗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古墓葬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早期曾国奴隶主之墓葬。
乱冢汉墓群:共有26个墓冢。每个占地约百余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冢。
石雕石刻:樊集汉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汉代画像砖为多,其中泗水捞鼎、车骑、狩猎、宴乐等画像砖,质地优良、画像逼真,对研究汉代文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汉画砖:上绘汉代杂技、舞乐百戏、著名历史事件等。全县各地时有出土,是研究汉文化的珍贵资料,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教授认为整个新野是一座民间博物馆群。 [10]

民间艺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猴戏
新野猴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玩猴艺人一副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阵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便和这小精灵同台演出了。你看这小毛猴戴上假面具,穿上小戏服,模仿着人们的举止行动,爬杆、担水、骑车、犁地、走钢丝、打篮球,要多像有多像,实在是滑稽。 [11]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新野县旅游景点主要有刘备屯兵新野时与诸葛亮运筹帷幄商谈军机大事的汉议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关羽拴马之地汉桑城,邓禹台等。
议事台
三国时,刘备在新野屯驻期间,常在南城门内一台与孔明、关羽、张飞磋商军国大计,时人呼此台为议事台。
议事台为长方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结构。向上看建有一座双层八角阁楼,上层八角上各盘一条栩栩如生的陶质神龙,上下层角端均饰有镇海祖像和祥瑞异兽,凝视着八方。阁楼屋脊中心为宝顶葫芦型。这里有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对座交谈。
据传说,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楼修八角,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外观天象、望气脉、日夜运筹,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大业。阁楼屋脊上的八条神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而特意设计的,这八条龙面对八方,哪方烧大火,哪一方向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来。所以当年火烧新野时,新野满城起火,上下通红,全城房屋尽成灰烬,唯独议事台一无所损。
汉桑城
高约丈许,周约数丈,青砖砌筑,上有堞垛,状若城墙,内有古桑一株,乃三国时关羽手植,汉桑城即由此而得名。城墙迎日面树碑勒铭,记述城桑来历。
邓禹故里
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里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候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
1979年新野县文化部门访得此碑,遂由县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碑楼为砖混结构,座北向南,高4米,中间嵌入原碑,东西两面有汉代青龙、白虎图案。背面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故里碑重修记》,简述了邓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复得重修事宜。 [10]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新野板面

三国板面
新野板面的起源: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曾在新野屯兵七年,留下了汉桑城等众多三国遗迹。据传,张飞到军中督促后勤时,看到炊食兵做饭不紧不慢,气得抓起一个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片扔到锅中。张飞无意中的举动,让煮出来的面片非常筋道。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改进,最终形成了新野板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太和板面源自新野板面。 [19]
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 [11]

三国臊子

三国臊子据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雄踞新野,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共图大业。诸葛亮深感军队要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饮食困难,便潜心研究发明了臊子,作为战时应急食品,士卒交口称赞,后来传入了民间。而新野乡民把孔明先生发明的臊子代代相传,工艺不断提高,使“三国臊子”久盛不衰。曾先后在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11]

汉华酒

据历史记载,东汉刘秀反莽起义,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撵,与阴丽华相遇,妍妍淑女阴丽华呈阴氏佳酿宴刘秀,刘秀举杯惊艳,相见恨晚,酒美人更美,刘秀当即发下宏誓大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后册封阴丽华为皇后,册封阴氏老窖“汉华酒”为宫廷御酒。 [11]

皮南杂交肉牛

新野皮南杂交肉牛牛肉 [1]
新野皮南杂交牛体型兼容了父母本的优秀特征,载肉量大、屠宰率和净肉率及成品肉率高,躯体各部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钙、铁、锌、锰含量很高,牛肉质地细嫩,具有较好的风味保持性和耐加工性。 [11]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岑彭(?—35年),东汉初将领,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张楼村一带)人。
邓禹(2—58年),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县城郊乡李湖村)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名列二十八宿之首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阴丽华(5—64年),东汉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德皇后。
邓绥(81—121年),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
邓芝(?-252年)字伯苗,义阳新野人,东汉武帝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之后代。
邓艾(197—264年),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庾曼倩(约480—560年),字世华,南朝梁时期科学家,对中国古代天文法和数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庾信(513一581年),字子山,祖籍上港乡宅子村。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庾信之前为赋,庾信之后为诗,是他开启了唐朝的诗风,成为李白、杜甫的老师。
岑文本(595—645年),岑之象之子,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隋唐文学家,唐朝重臣。
岑参(715—770年),岑文本后人。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因他担任过嘉州都督(今四川乐山市),故后人称他为岑嘉州。
马化龙,约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沙堰镇马坟村人,祖籍陕西西安府泾阳县永乐镇李尚书塔村。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后出教。
齐慎(1775—1844年),字三企,号礼堂,新甸铺镇齐家人,从小习武,十六岁中武秀才。后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勇毅。
马虎云(1780—1850年),祖辈佃户,做泥屐技术高超,远近闻名。
马一山(1822—?) 字中峰,号雪竹,城郊乡上青羊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拔贡。
马云卿(1877—1913年),字克印,上青羊村人,其曾祖父名驹是举人,祖父一山是拔贡。到云卿时已贫无立锥之地,常以碾房为居室。后, 云卿之侍卫将其遗体移葬于北京英属义地。
罗飞声(1879—1913年),字锐青,笔名蜚声、非声,城关人,清末秀才,毕业于河南优级师范理化科。 由于学业成绩优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南阳公学任教务长。 因受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参加了同盟会。1913年,在开封从事《民立报》的编辑工作,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被袁氏爪牙张镇芳逮捕枪杀。民国7年(1918年),在其故友马戢武、高增山等人资助下,将烈士遗骨迁回故乡安葬。 [12]

城市荣誉

播报
编辑
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13]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14]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16]
2021年12月27日,经过河南省餐饮协会专家评审团对新野餐饮名店、名菜、名师的评审后,新野县被授予“河南板面之乡”称号。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