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鄉小麥

鎖定
新鄉小麥,河南省新鄉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新鄉市屬温暖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均氣温14℃,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温-0.2℃;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温27℃。年平均降水量573.4毫米,年蒸發1750毫米。年日照2300小時左右,全年無霜期時間長達220天,適於農作物生長。新鄉小麥具有“籽粒透明,角質,白粒,色澤光亮,籽粒飽滿”的外在特徵 [1]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新鄉小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中文名
新鄉小麥
產地名稱
河南省新鄉市
品質特點
籽粒透明,角質,白粒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2179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8日

新鄉小麥產品特點

新鄉小麥品質特性

新鄉小麥具有“籽粒透明,角質,白粒,色澤光亮,籽粒飽滿”的外在特徵 [1] 

新鄉小麥營養價值

新鄉小麥具有“籽粒蛋白質含量高,温麪筋含量高,麪糰穩定時間長,容重高,出粉率高”的內在品質。小麥品質檢驗結果表明,新鄉小麥各項指標能夠達到小麥國標二等以上,在河南省是小麥品質最好的地區,“優質小麥在河南,小麥看新鄉”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試,“新鄉小麥”的容重為780克/升—829克/升,蛋白質(幹基)含量15.36%—17.73%,濕麪筋含量34.2%—35%,麪糰穩定時間18分—32.8分,出粉率達69.4%—70.5% [1]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產地環境

新鄉小麥土壤地貌

新鄉市地形可分為山區、丘陵、平原三類,整個地形特點是:太行山區雄峙西北,北部峯巒連綿,丘陵區崗嶺起伏,南部平原舒坦遼闊。平原面積大,黃河沖積平原佔總面積70%,其餘為太行山山前沖積傾斜平原和山區,地下水水質和補給條件良好。新鄉市土地開發歷史悠久,有耕地面積41.3萬公頃(620萬畝)。土壤為黃河沖積潮土和太行山前沖積淤土,土壤質地主要為壤土和粘土,土層深厚,地力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1.5% [1] 

新鄉小麥水文情況

新鄉市水資源豐富,境內有黃河和海河兩大水系,總量達14.8億立方米。黃河流經新鄉市170公里,年均引黃水量15億立方米左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新鄉境內長度77公里,建成後可供水4億立方米。地下水位淺且水量富足,水中含氮量大,每立方米含量摺合硝氨2.5千克,屬地下肥水。小麥產區內無污染企業,農田經多次黃淮海(項目)開發,已達到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 [1] 

新鄉小麥氣候情況

新鄉市屬温暖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其特點是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均氣温14℃,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温-0.2℃;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温27℃。年平均降水量573.4毫米,年蒸發1750毫米。年日照2300小時左右,全年無霜期時間長達220天,適於小麥生長 [1] 
新鄉農田 新鄉農田

新鄉小麥歷史淵源

新鄉小麥主產區延津縣45萬畝小麥生產基地還是河南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殷墟出土的甲骨有“告麥”的文字記載,説明小麥很早已是河南北部的栽培作物。《詩經周頌思文》中也有小麥、大麥的記載,説明西周時黃河中下游已遍栽小麥。農業部先後發佈的《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2003—2007年)》、《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2008—2015年)》,新鄉市作為全國強筋小麥的主產區均名列其中。
20世紀70年代,新鄉小麥成為中央機關食用配麥。
1989年,出版的《新鄉市農村名優特產》在首頁專題介紹了新鄉小麥,指出“小麥是新鄉市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具有全局性的一種優勢作物”。
2001年,新鄉市註冊了全國第一個小麥原糧商標——“金粒”牌。
2002年,新鄉市首批2.5萬噸食用型新鄉小麥出口到新西蘭、印度尼西亞,實現了中國食用小麥出口“零”的突破。
2003年,“新鄉小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與美國、加拿大等主產國硬質小麥並列掛牌銷售,影響着全國乃至世界的小麥價格。
2010年,新鄉延津縣建成的45萬畝小麥基地成為河南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金粒”牌小麥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2011年,貴州茅台與新鄉市延津縣簽訂了中國首個“合作共建有機小麥基地協議書”,“國酒”茅台釀入新鄉成分。
2012年5月23日,新鄉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了“打造‘中國第一麥’高層論壇”,中國工程院、農業部、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農科院及小麥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學院等單位的專家與領導應邀出席,積極獻言獻策。
2013年7月,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新鄉市“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強市”稱號,授予延津縣“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範縣”稱號 [3]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生產情況

2014年,新鄉小麥種植總面積25萬公頃(375萬畝),年總產187.5萬噸 [1]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新鄉小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9年11月15日,新鄉小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19年12月23日,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4]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

新鄉小麥地理標誌

新鄉小麥地域保護範圍

新鄉小麥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新鄉市所轄衞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共8個縣市100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13°23′24″—115°01′00″,北緯34°53′50″—35°50′08″ [5] 

新鄉小麥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要求:產地環境條件符合《無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NY5332—2006)標準。選擇地勢平坦、易灌易排、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遠離污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土壤肥沃、含無機養分和有機質豐富,一般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5克/千克以上,酸鹼度適宜,pH值在7.5以下。不準使用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未經發酵腐熟、未達到無害化指標的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的品種應經過國家、河南省審定通過或引種批准;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小麥標準,併兼顧高產、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選用品種的種子質量應符合《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穀類》(GB 4404.1—2008)的規定。中早茬以鄭麥366、西農979、藁優2018等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以豫麥34等弱春性品種為主。
(3)生產過程管理:新鄉小麥生產過程包括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品收穫等步驟。具體如下:
①整地
耕深達到25釐米—27釐米,耕後機耙兩遍,除淨根茬,粉碎坷垃,達到上虛下實,地表平整。根據播種機播幅寬度,打好畦待播。麥畦適宜長度30米—50米,寬度2米—3米。
②播種
播期:半冬性品種10月5日至10月18日播種,弱春性品種10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種。若播期推遲,應採取種子催芽、適當加大播種量等措施予以彌補。稻茬撒播麥田要在收稻前排水晾墒,降低土壤濕度,適時撒播。
播量:在適宜播期範圍內,早茬、分櫱力強的品種每畝播量7千克—8千克;中晚茬、分櫱力弱的品種每畝播量9千克—10千克;稻茬撒播麥每畝播量13千克—15千克。行距配置:高產田塊採用25釐米、27釐米等行距或者20釐米/30釐米(20釐米/20釐米/30釐米)寬窄行種植;中低產田採用20cm等行距種植。
播種方法:採用播種機播種,要勻速慢行,做到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播深3釐米—5釐米。
③田間管理
前期管理(播種至返青)
查苗補種:出苗後對缺苗斷壟(10釐米—17釐米以上無苗為“缺苗”,17釐米以上無苗為“斷壟”)的地方,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後及早補種,或在小麥三葉期至四葉期補苗,疏稠補稀。
冬灌:當日平均氣温下降到3℃—5℃時(常年在12月上旬),對0釐米—20釐米土壤(壤土)含水量低於20%的麥田進行冬灌。禁止大水漫灌,以當天滲完為宜,每畝灌水量30立方米—40立方米(後同)。
中耕:澆過蒙頭水的麥田,在小麥齊苗後,及時劃耬鬆土;一般麥田在11月中、下旬進行淺中耕,破除板結,提高地温,消滅雜草。
追肥:底肥不足、麥苗發黃的田塊,結合冬灌,每畝補施純氮4千克—6千克。稻茬撒播麥田趁雨、雪或灌水每畝及早撒施有機肥3立方米—5立方米、氮肥(純氮)8千克—10千克、磷肥(五氧化二磷)7千克—9千克、鉀肥(氧化鉀)5千克—8千克、鋅肥(硫酸鋅)2千克,同時進行糞草覆蓋。
中期管理(返青至抽穗)
中耕:早春淺中耕,鬆土保墒,提高地温,消滅雜草。
灌溉:拔節末期(基部第一節間固定、第二節伸長1釐米以上;常年在3月中下旬)進行灌溉。
追肥:結合灌溉,每畝溝施或穴施純氮5千克—7千克。
預防倒伏和霜凍:對旺長麥田,在起身期每畝使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30克—50克加水50千克均勻噴霧;或者深鋤7釐米—10釐米斷根控長。拔節以後若遇突然的寒流天氣(日最低氣温-1℃—-2℃),在寒流前立即澆水,預防霜凍。
後期管理(抽穗至成熟)
灌溉:後期乾旱時,應在小麥揚花後10天—13天,用小水澆灌;不澆麥黃水,有利提高籽粒品質。
葉面噴肥:漿期結合病蟲防治,每畝用尿素0.5千克—1千克或磷酸二氫鉀0.2千克加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預防乾熱風和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
④主要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常見病蟲草害有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野燕麥等。防治方法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即採用農業防治,如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中耕除草、清潔田園等農藝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物防治,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同時要保護天敵,主要是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物理防治,採用黑光燈、色光板、震頻式殺蟲劑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化學防治具體方法:
全蝕病、根腐病:用3%敵委丹懸浮種衣劑50毫升加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20毫升加水100毫升—125毫升,或選用12.5%全蝕淨懸浮劑2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種10千克,悶種2小時—3小時後播種。
黑胚病、稈黑粉病: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0毫升,加水100毫升—125毫升拌麥種10千克。抽穗灌漿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粉500倍液噴霧。
紋枯病:返青、拔節期,當病株率達10%—15%時,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白粉病: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達20%時施藥,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濕粉2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鏽病:返青、拔節期,當病株率達2%或發現發病中心時開展藥劑防治,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濕粉2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赤黴病:揚花初期,氣象預報連續有雨或者在10天內有5天以上降雨天氣,每畝選用40%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葉枯病:抽穗、灌漿期,當病葉率達10%時,每畝用70%甲基託布津60克—8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蠐螬、螻蛄或金針蟲:達到防治指標(蠐螬3頭/平方米,螻蛄0.3頭/平方米—0.5頭/平方米,金針蟲3頭/平方米—5頭/平方米)時,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或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3千克混拌20千克細土,耕地時均勻撒施。
蚜蟲:33釐米單行苗蚜達200頭時,每畝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6克—8克加水50千克噴霧。當百穗蚜量達500頭時,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40克—70克,或3%啶蟲脒乳油40毫升—5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25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吸漿蟲:麥播時,當蟲口密度達防治指標2頭/小方(10釐米×10釐米×10釐米)時,進行土壤藥劑處理, 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或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3千克混拌20千克細土,耕地時均勻撒施。4月上中旬,用5%辛硫磷顆粒劑2.0千克/畝—2.5千克/畝,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敵敵畏乳油150毫升/畝—250毫升/畝,對水2千克配成母液,均勻拌細土(細沙土、細爐灰渣均可)25千克—30千克製成毒土,均勻撒施麥壟間。發生嚴重地塊,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敵敵畏乳油150毫升—25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粘蟲:抽穗、灌漿期,當麥田幼蟲平均25頭/平方米—30頭/平方米時,每畝用25%滅幼脲懸浮劑30克—40克,加BT可濕性粉劑(100億孢子/克)30克—50克,加水50千克噴霧。田邊地頭、路邊的雜草上都要噴到。
麥葉蜂:防治麥葉蜂一定要掌握在幼蟲3齡前進行。當蟲口密度達15頭/平方米時,每畝用25%滅幼脲懸浮劑30克—40克,加BT可濕性粉劑(100億孢子/克)30克—5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麥蜘蛛:33釐米單行麥蜘蛛200頭以上時,應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20%噠蟎靈可濕性粉劑50克—7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雜草:分櫱期(常年在11月中下旬),以豬殃殃、播娘蒿等雙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用噻磺隆有效成分1克—1.5克或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20克,加水50千克噴霧;以野燕麥、看麥娘等單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用36%禾草靈乳油130毫升—180毫升,或用唑禾草靈(6.9%驃馬)乳油4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返青期(常年在2月上中旬),是麥田雜草防治的補充時期。化學除草方法同分櫱期。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要求:包括收穫、晾曬、貯藏等步驟。具體如下:
①收穫:收穫前10天—20天進行田間去雜,拔除雜草和異作物、異品種植株。蠟熟期(麥葉、麥穗全部變黃,莖稈還有一定彈性,大部分籽粒變硬)及時收穫。按品種分收。聯合收割機收穫時,按品種連續作業;換品種時清淨機器,防止機械混雜。收穫機械、器具應保持潔淨、無污染。
②晾曬:收穫後分品種晾曬;禁止在公路上及粉塵污染的地方曬麥。曬麥時要經常翻動,使其曬勻。
③貯藏:去淨雜質,強筋小麥與普通小麥要分倉貯藏,按品種分藏。在避光、常温、乾燥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燻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按具體説明使用,不得過量。
(5)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種植地點、品種名稱,土壤耕作,灌溉時間、水量,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所有記錄應真實、準確、規範,並具有可追溯性;記錄檔案應至少保存2年,應有專人保管 [1]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NY5332—2006)標準,產品質量也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麥類及麪粉》(NY 5301—2005)標準,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小麥質量安全 [1] 
(1)分級:新鄉小麥一般分為一級、二級兩個等級。一級為蛋白質含量大於15%,濕麪筋含量大於35%,麪糰穩定時間大於10分鐘,籽粒完好無破損;二級為蛋白質含量大於14%,濕麪筋含量大於32%,麪糰穩定時間大於7分鐘,籽粒完好無破損。
(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用袋式或箱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淨含量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貯藏:在常温、乾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黴、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燻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衞生安全的規定。
(4)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衞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1] 

新鄉小麥專用標誌使用

新鄉小麥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新鄉小麥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新鄉小麥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新鄉小麥”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