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郎官

鎖定
新郎官:四川方言,別名七星瓢蟲。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在我國各地廣泛分佈。
中文學名
新郎官
拉丁學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別    稱
七星瓢蟲
動物界
鞘翅目
瓢蟲科
亞    科
瓢蟲亞科
分佈區域
我國各地廣泛分佈

新郎官新郎官

新郎官:四川方言,別名七星瓢蟲。 [1] 
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無敵昆蟲,在我國各地廣泛分佈
中文名稱: 七星瓢蟲
英文名稱: ladybird
形象稱呼: 花大姐
科: 瓢蟲科/瓢蟲亞科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 棉蚜、麥蚜、豆蚜、菜縊管蚜、玉米蚜、高粱蚜
新郎官 七星瓢蟲
新郎官 七星瓢蟲(13張)
七星瓢蟲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小麥、豇豆、白菜、玉米、高粱

新郎官七星瓢蟲

昆蟲的一種。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捕食性天敵昆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蝨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在我國各地廣泛分
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5張)
布。

新郎官外形特徵

體長6.5~7.5mm。翅鞘呈紅色,左右兩側各有3個黑點,接合處前方尚有一個更大的黑點。無近似種。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無毛。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慄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
雄蟲: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
卵:長1.26毫米;寬0.60毫米。橙黃包,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棉葉背面。每塊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達80粒。
幼蟲:共4齡.各齡期的主要特徵:
一齡:體長2—3毫米。身體全黑色。從中胸至第八腹節,每節各有6個毛疣。
二齡:體長4毫米。頭部和足全黑色,體灰黑色。前胸左右後側角黃色。腹部每節背面和側面着生6個刺疣,第一腹節背面左右2刺疣呈黃色,刺黑色。第四腹節背面刺疣黃色斑不顯.其餘刺疣黑色。
三齡:體長7毫米。體灰黑色.頭、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桔黃色,刺黑包。第四節背側2刺疣微帶黃色,其餘刺疣黑色。
四齡:體長11毫米左右。體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桔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和第四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均有桔黃色斑。其餘刺疣黑色。
蛹:體長7毫米,寬5毫米。體黃色。前胸背板前緣有4個黑點,中央2個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後緣中央有2個黑點,兩側角有2個黑斑。中胸背板有2個黑斑。腹部第2—6節背面左右有4個黑斑。腹末帶有末齡幼蟲的黑色蜕皮。

新郎官生活習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蟲堆間均有機會找到前來覓食的成蟲。本種分佈非常普遍,但是較少成羣羣聚。另外,人們還把它們稱為花大姐。

  分佈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華東和西南等一些省區;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雲南、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均有,常見於農田、森林、園林、果園等處。 另記載於蒙古、朝鮮、日本、原蘇聯、印度及歐洲地區。
  成蟲體長5.2-6.5毫米,寬4-5.6毫米。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蝨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20世紀70年代在黃河下游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 七星瓢蟲以鞘翅上有7個黑色斑點而得名。每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區不同而異。例如,在河南安陽地區每年發生6-8代。北方寒冷地區,每年發生世代數則較少。七星瓢蟲成蟲壽命長,平均77天,以成蟲和幼蟲捕食蚜蟲、葉蟎、白粉蝨、玉米螟、棉鈴蟲等幼蟲和卵。七星瓢蟲1只雌蟲可產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產卵78.4粒,最多可達197粒。 七星瓢蟲取食量大小與氣温和獵物密度有關。以捕食蚜蟲為例,在獵物密度較低時,捕食量隨密度上升而呈指數增長;在密度較高時,捕食量則接近極限水平。氣温高的條件下,影響七星瓢蟲和獵物的活動能力,捕食率提高。據統計,七星瓢蟲對煙蚜的平均日取食量為:1齡10.7頭,2齡33.7頭,3齡60.5頭,4齡124.5頭,成蟲130.8頭。七星瓢蟲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萬頭蚜蟲。 毒性 七星瓢蟲對人、畜和天敵動物無毒無害,無殘留,不污染環境。

  七星瓢蟲有較強的自衞能力,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麼大,但許多強敵都對它無可奈何。它3對細腳的關節上有一種化“學武器”,當遇到敵害侵襲時,它的腳關節能分泌出一種極難聞的黃色液體,使敵人因受不了 而倉皇退卻、逃走。它還有一套裝死的本領,當遇到強敵和危險時,它就立即從樹上落到地下,把3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而求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