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華書店

(2017年盧川執導紀錄片)

鎖定
《新華書店》是由盧川執導的紀錄片 [2]  。該片按照時間脈絡回顧了新華書店自延安誕生後,八十年裏所走過的歷程。
該片於2017年4月24日在CCTV10科教頻道首播 [3] 
中文名
新華書店
作品類型
紀錄片
出品公司
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首播時間
2017年4月24日
主    演
解説
江小北
集    數
6 集
每集時長
36 分鐘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3] 
出品時間
2017年

新華書店劇情簡介

1937年4月24日,新華書店在革命聖地延安的清涼山創立。經歷了抗日的烽火、解放的硝煙,在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壯大,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財富。紀錄片《新華書店》按照時間脈絡回顧了新華書店自延安誕生後,八十年裏所走過的歷程。從炮火硝煙的戰爭年代到跟隨解放大軍南下、從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文化建設到八十年代的讀書熱,從改革開放後的大繁榮到市場經濟大潮中對文化陣地的堅守,每一個重大的歷史節點上,都可以看到新華書店的影子。新華書店始終與時代同步,參與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傳播、新中國的誕生及建設過程,並見證了改革開放後,整個民族傳承文化、追求新知的歷程。這一金字招牌和它背後傳承的精神不僅是新華書店,也是整個民族的寶貴財富。 [1] 

新華書店分集劇情

1-5 6
    第1集 延安歲月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對於正在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並以這一思想凝聚力量、構建中國未來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説,作為思想載體的書店和書籍始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以“新華”命名的書店在清涼山的窯洞裏悄然誕生了。很快,它便隨着出版的書籍和發行戰士的腳步,走出延安,走向了各個敵後根據地。


    第2集 西柏坡上

    抗戰勝利後,從天南地北匯聚到延安的新華人,又隨着解放大軍四散而去。他們像火種一樣,把新華書店和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另一種建國思想帶到了全國各地。全面內戰爆發後,新華書店跟隨解放大軍遷移輾轉,並以思想和書籍為武器,投身戰爭中。 1948年,戰爭迎來轉折,從三大戰役到渡江戰役,新華書店的店員隨解放大軍南下,將毛澤東在西柏坡上親筆題寫的“新華書店”的招牌掛到了每一座城市的黃金街角上。


    第3集 為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着如此廣闊的新解放地區,如何建設國家規模的出版發行事業,又如何滿足千千萬萬人民羣眾的迫切需要,怎樣快速組建一個佈局合理的發行網。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決定召集一個全國性的新華書店出版發行工作會議。


    第4集 黃金時代

    1977年10月21日,改變了千萬人命運的新聞出現了,那一天中國決定恢復高考。此時,這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出現了,給渴望考學的人們帶來了自信和希望。 在非常時期,就要採取非常措施。在各印刷廠和全國各地新華書店員工的日夜奮戰下,《數理化自學叢書》的《代數1》終於趕在1977年高考前的一個月面市了。


    第5集 逆風飛揚

    983年,當汪軼千走馬上任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時,歷史似乎故意安排了一次大考,他學習的是蘇聯大一統圖書發行管理模式,但他即將面臨的卻是改革洪流的衝擊和觀念的轉變。這個新華書店總店第五任總經理命中註定要經歷中國改革大潮。


    第6集 迎接挑戰

    步入新世紀,“文化產業”開始進入新華人的視野。各省新華書店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紛紛開啓改革上市之路,與市場經濟共舞。“改制”、“上市”成為中國圖書發行業的“焦點詞彙”。與此同時,步入新世紀,網絡和信息化時代改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書店和電子書改變了讀者的閲讀習慣和消費習慣。面對網絡和信息化時代的衝擊,新華書店也在繼續推動全民閲讀,堅守城市的文化空間。


1-5 6
參考資料 [3]  [5-9] 

新華書店職員表

出品人 杜金卿(總)、張軍良、吳路軍、于慧豐
監製 趙啓辰
導演 盧川
副導演(助理) 李麥、劉泰杉 、蓋川
攝影 曹豔良、王俊明
美術設計 張偉
造型設計 孫勇
燈光 魯景陽
錄音 魏蘇武、張純傑
展開
參考資料 [4] 

新華書店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17年4月24日
CCTV10科教頻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