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絲綢之路

([澳]貝哲民所著書籍)

鎖定
《新絲綢之路》一書由澳大利亞籍貝哲民所著,2011年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中文名
新絲綢之路
作    者
[澳]貝哲民
譯    者
程仁桃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8月
頁    數
144 頁
定    價
25 元
ISBN
9787506042741 [1] 

新絲綢之路內容簡介

《新絲綢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發現中國》講述了:如此行動的結果在義烏非常明顯——在義烏的街道上,阿拉伯商人隨處可見。在拜訪義烏時,我打車前往“紅客旅館”,它是阿拉伯社區的一個組織,是多數新來者首先駐足的地方。“紅客旅館”是一羣隨意而又複雜的建築的聯合,中心的一個院子有蕭瑟的樹叢。它集旅館、辦公室、飯店、清真寺功能於一身,為在義烏的阿拉伯人服務。在其中散步時,我遇見一個巴勒斯坦人,他坐在院子裏邊喝茶邊看雜誌。我們聊了一會兒,直到我試探性地問更多有關阿拉伯社區的話題,“你不要問我,”拉希德説道,“問我的堂兄。”他拽住我的胳膊,帶我穿過迴廊的入口。我們沿着北綢周街道走了十分鐘。一路邊走邊聊。 [1] 

新絲綢之路作者簡介

貝哲民,目前任職於國際諮詢商“全球戰略伙伴有限公司”,致力於協助重要客户找到在中國和中東之間的商業與投資機會。他曾是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和摩根大通的高級中國經濟學家。他曾在北京、貝魯特和大馬士革居住過,目前住在香港。他是彭博社和CNBC的常客,他的觀點常被《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引用。貝哲民會説阿拉伯語和漢語。他用了15年的時間來閲讀當地報紙,在貝魯特和北京與人們交談、共事,以及評估這兩個地區的經濟數據。他將自己浸於這兩種文化之中,觀察那些鮮為人知但如今正被揭示的諸多事件。 [1] 

新絲綢之路目錄

第一章 新絲綢之路:阿拉伯世界重新發現中國
以中國之大,義烏只能算是個小城市,但它卻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的展覽廳是消費主義和全球化這一對孿生上帝的教堂,俘獲了各地商人的想象。“9·11”後,阿拉伯商人第一次發現了義烏,並沿着他們祖先的足跡來到此地。義烏的當政者敏鋭地抓住這一商機,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他們的到來。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
中國對於石油有不可抑制的渴望。截至2007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阿拉伯世界佔有世界石油總儲量的28%,大多用於出口。全球經濟增長活力充沛,強烈刺激了對石油的需求,油價一路飆升。石油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着阿拉伯國家的經濟,為了向飢渴的消費者提供玩具、禮品和日用品等,攜帶石油美元的阿拉伯商人如洪水般湧入義烏的街道。
第三章 阿拉伯財富資金與伊斯蘭走廊的崛起
阿拉伯世界因為狂飆的油價聚集了令人咋舌的大筆財富,2008年,他們的國外資產達到1.4萬億美元,同年的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620億美元的資產只相當於這個數字的一小部分。中國在相當大程度上造就了它們的財富。阿拉伯財富基金在美國投資成百上千億美元,但自“9·11”後開始改變,走上了多樣化道路,買入歐元和英鎊,並沿着“伊斯蘭走廊”,進入亞洲,來到中國。
第四章 當中國“走出去”的時候,敍利亞向中國學習
2006年6月,為了賣掉更多的汽車,中國的汽車製造商開着車,而不是騎着駱駝,沿着絲綢之路來到了敍利亞城市大馬士革。大馬士革有中國商人,義烏有阿拉伯商人,絲綢之路的貿易回來了。中國經常邀請敍利亞的學者和官員來北京學習,中國模式刺激了敍利亞的經濟改革,敍利亞政府試圖複製中國共產黨的成功。
第五章 青年婦女與阿拉伯世界的未來
深圳這個曾經沉睡的小漁村一躍成為擁有800萬人口的大都市,這一變化讓敍利亞的領導層瞠目結舌,他們想複製這一奇蹟。但必須強調的是,中國青年婦女是中國發展模式不可或缺的神奇成分。對於嚴重歧視在外工作的青年婦女的阿拉伯世界來説,它們是否準備好接受阿拉伯青年婦女將成為勞動力的這一改變?
第六章 新公共關係戰:半島電視台在中國
阿拉伯世界最受歡迎的衞視之一——半島電視台打破了西方媒體的壟斷,它不僅從阿拉伯世界的角度報道阿富汗戰爭,而且開通了阿拉伯國家與北京之間的溝通熱線。它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如今普通的阿拉伯人能夠及時看到來自北京的新聞,就如同看到來自布魯塞爾和華盛頓的新聞一樣。而中國也在通過半島電視台來提升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中國政府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美國也正在奮力贏得這場公共關係之戰。
第七章 阿拉伯語與全球化語言
阿拉伯語被稱為“超級難”的語言之一。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語言在公關行動中的重要性。中國對阿拉伯世界石油的渴求,及阿拉伯世界對中國消費品的渴求促使中國政府培養了很多精通阿拉伯語的人才,這些人架起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橋樑。而西方尤其是英語國家由於缺乏這種人才,致使在其與阿拉伯世界溝通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礙。
第八章 給西方的啓示:一個新的世界中心
2008年,凱雷集團——一家管理資產達800多億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的創始人大衞·魯本斯坦説,“我們認為世界經濟是圍繞着我們轉的,由我們的標準和意願主宰。但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在從以歐美為中心向以中東和亞洲為中心轉移”。當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同時開始談論歷史性的全球平衡時,西方是時候開始傾聽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