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空氣樂隊

鎖定
新空氣樂隊,為中國廣州80年代末期成立的一支樂隊,該樂隊在中國流行音樂起步的年代曇花一現,但影響深遠。
中文名
新空氣樂隊
年    代
20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成    員
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
地    區
中國內地-廣州
類    型
樂隊
專    輯
《新空氣的聲音》等

新空氣樂隊樂隊簡介

為中國廣州80年代末期成立的一支樂隊,該樂隊在中國流行音樂起步的年代曇花一現,但影響深遠。
新空氣樂隊 新空氣樂隊
樂隊由兩部分組成,一般人所提及的“新空氣”,是“新空氣”創作組合,指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三人。

新空氣樂隊基本資料

名稱:新空氣樂隊
年代:20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地區:中國內地-廣州
成員:畢曉世 解承強 張全復
專輯:《新空氣的聲音》、《世界只有一個地球》、《音樂人説》

新空氣樂隊樂隊歷程

新空氣樂隊是中國第一個流行音樂的原創組合,他們以嶄新的面貌和多樣的形式,成為活躍在中國流行樂壇一支強勁的隊伍;他們以《新空氣的聲音》、《世界只有一個地球》、《音樂人説》等歌曲開創了本土流行音樂創作的先河,帶動中國內地原創之風,使廣州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一箇中心。 他們最先帶起了流行音樂的潮流。
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可謂站在當時音樂潮流最前端的三個人,他們受專業的音樂訓練,在當時中外文化交流剛打開局面、還未十分流暢的情況下,他們最先敏感了歐美流行音樂的潮流變化,他們沒有照搬國外的流行音樂文化,而是站在專業角度,踏實研究世界音樂的表現技巧,加入自身的領悟,把外國優秀的音樂元素與中國本土特色結合,寫出一批具創造性的作品。説唱歌曲如今大行其道,解承強卻早在1987年已獨立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説唱歌曲,內容卻是極其中國化的《臉譜》。同樣,畢曉世在那時已開始進行MIDI製作,比當下的MIDI潮流超前了整整一個年代。他們三人最先在中國流行樂壇發揚合作精神,彼此的智慧在一場又一場的頭腦風暴中激盪出無數火花;他們也是最早具有品牌意識的音樂人,在事業起步初期,他們已在嘗試進行自我包裝,把自己的作品與自己一塊兒推向全國市場,比唱片公司推出歌手簽約制度的時間還要早,只不過三人憑自己的力量,而唱片公司把這套方法做成了制度。  還有,他們對音樂要求極度嚴謹,旗下樂隊音樂功底過硬,伴奏水平相當高。把音樂作為終身職業,他們宣言自己不會像地下樂隊那樣,僅把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宣泄,他們會更注意音樂的可聽性,他們要賦予作品長久的生命力,如今他們的作品都成了流行經典,提起那個年代,誰都不能跳過這三個響噹噹的名字,還有那個永遠經典的樂隊:“新空氣”。
醖釀:“三江並流”《鞦韆》一炮而紅
追溯到最初,解承強在戰士歌舞團拉大提琴,張全覆在廣州樂團拉中提琴,畢曉世擔任廣東省歌舞團的指揮兼作曲。1984年,省歌舞團組建廣東省輕音樂團,以演奏港台流行歌曲為主,畢曉世繼續擔任指揮一職,解承強擔任編曲兼指揮,張全復彈BASS。三人時不時會湊在一起聊聊音樂。而畢曉世當時還與唱片公司合作,得常常往錄音棚跑。解承強與張全復因為性格相投,音樂觀念一致,兩人天天混在一起,有事沒事就聊音樂。那時解已開始搞些創作,每寫一首新歌,就拿給張看。張從小修下厚實的音樂功底,記憶力特別強,腦子裏裝有無數旋律,一旦發現解的曲子裏有與自己記憶某區重合的部分,就建議他進行修改,而張也在與解討論曲子好壞的過程中學到結構把握等歌曲的創作方法。張全復説解承強是他的啓蒙老師。解承強曾對他説,你寫一個歌吧。張就寫了個旋律,找陳小奇填詞,第一次填出來歌名為《大沙漠》,張感覺與旋律味道不吻合,找小奇再填一次,第二版詞拿到張全復手裏,就成了那首著名的《鞦韆》。
結盟:開始認路沙河頂吹出“新空氣”
程琳的《程琳一九八七》在全國熱銷,裏面也有“新空氣”三劍客的功勞。解承強的《信天游》在國內吹起一股西北風;張全復的《背影》、畢曉世的《從前有座山》等也是其中分量極重的作品。三人感覺在一塊合作力量特別強。那時一位朋友到北京參加音樂交流會議,回來告訴大家北方圈內人認為南方全是小調調,成不了氣候,讓眾人頗受刺激,決心要乾點成績出來。而港台流行樂壇隨手一抓一把超級大腕,讓剛剛起步的廣東樂壇承受極大壓力,若憑單打獨鬥,很難能製造什麼效果。廣東的原創也正處於萌芽階段,概念還很模糊。在這樣的背景下,三人達成共識,要聯手闖出本土創作的新局面,打造一個全國知名的廣東音樂品牌。創作組合的人員確定了,為組建樂隊,他們四出尋找優秀樂手,終於在中山一個歌舞廳裏發掘出吉他彈得很棒的撈仔。
結盟後的第一個問題是品牌的名字,解承強提議用“三原素”或“三劍客”,但沒被最終採納。某日,眾人在沙河頂的大排檔消夜,食肆的收音機裏播着流行音樂,張全復的靈感突然而至: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而他們要做的,不正是在中國樂壇吹起一股新空氣,傳播新音樂嗎?“新空氣”的提議一出,即得到所有人肯定。
崛起:雄心壯志喊出《新空氣的聲音》
接下來籌備出第一張專輯《新空氣的聲音》。合作寫同名主題曲時,三人在一小房間裏,有人坐桌上,有人坐沙發,形成三角陣勢,各人拿紙拿筆想主題,有點子了就公佈。後來這固定為三劍客的合作模式。張全復效率最高,總是首先想到好點子;畢曉世負責將之完善與提升,解承強則在結構和編曲意念上給出精闢意見。畢曉世説,張全復的特點是偏感性,音樂感覺不錯,對音樂能過耳不忘;解承強則偏理性,對社會心態、當下潮流等頗有研究,總能在歌曲的構思立意上提出創新;他自己則偏技術,在編曲製作上作了很多探索。張全復説畢曉世是最早把MIDI引入內地的音樂人,可謂當時的音樂先鋒。三人共同創作的主題曲節奏流暢,歌詞表達了“新空氣”的雄心壯志:“從前腳下沒有路,我們走出來/狂風暴雨過天邊/從前腳下沒有路,我們走出來/生命充滿新空氣”。
專輯從着手創作到出版,用了半年多時間,最後錄音的大半個月,創作人、歌手和樂隊天天泡在南海錄音棚。專輯推出後也沒有資金在全國推廣宣傳,就讓信息自然散佈,結果在年輕人間大受歡迎,當年廣東電台、電視台的年度金曲、最受觀眾歡迎獎等重要獎項一個不漏地全領到手。
開拓:“北京演唱會”上露了大臉
1988年是“新空氣”創作組合最高產的一年。年初,三人帶着樂隊上京,北京方面正在籌辦以環保為主題的第二屆百名歌星演唱會,藉此機會,“新空氣”與北京同行進行音樂上的南北交流,與陳哲、侯術人、金兆鈞、劉歡、王迪、郭峯等人結下深厚友誼。三人為演唱會共同創作合唱歌曲《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此外,解承強寫出《一個真實的故事》,畢曉世創作《山溝溝》、張全複寫《是否明白》與《千百年的故事》。
6月的演唱會上,“新空氣”登台,如一股清新的南風,其頂尖的音樂水平讓全國同行歎為觀止,影視策劃人甲丁在當時就説,這個樂隊水平真好,北京要若干年才趕得上。用張全復自己的話説,“新空氣”在這次活動中是“露了大臉”。“新空氣”樂隊因其出色的彈奏水準,經常受邀擔任中央電視台大型節目的現場伴奏。演唱會結束後,“新空氣”回到廣州。1989年陳凱創建的“卜通100”歌舞廳成了“新空氣”的活動基地。隨後,“健力寶”集團贊助了5萬元,1989年7月,“新空氣”在友誼劇院舉辦三場“新空氣”作品演唱會,當時的舞台設計把三人的巨幅照片掛在場中,兩塊紅布從二樓直垂而下,上書“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使現場頗有本土流行音樂宣誓大會的味道。張全復説,這次演唱會可能對圈內人的意義要大些,後來一大批活躍在廣東流行樂壇的音樂人都或多或少受到這次演唱會鼓舞。
高潮:“上海演唱會”“新空氣”厚積薄發
1990年,“新空氣”的品牌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考慮到上海傳媒的影響力輻射全國,他們便打算舉辦“上海新空氣演唱會”。做市場調查時有朋友告誡他們要慎重行事,因為那幾年港台歌星輪番到上海開演唱會,上海市場已呈現疲態。但得到“太陽神”企業全程贊助,“新空氣”在上海的演唱會還是開成了,帶上自己幾年來的精品,邀請陳汝佳、朱哲琴、霍峯、王越、安冬、那英和景崗山等歌手加盟演出,“新空氣”在上海黃浦體育館連演三場,現場4000座位座無虛席。在上海取得成功,意味着“新空氣”已立起廣東優秀本土創作活生生的例子。
上海演唱會成了“新空氣”厚積薄發的光輝時刻。然而“新空氣”班底的台前和幕後界限模糊,三人又做創作又進行演出,沒有一個固定的分工對“新空氣”進行包裝推廣,三人本職為音樂人,實在沒法兼顧市場。之前憑一腔熱情不計回報地推行原創,名氣打響了,經濟上卻改善不大。回到廣州後,慕名找上門來的活兒逐漸多起來,解承強去做廣告音樂,張全復與畢曉世合作,忙於給唱片公司的新歌手寫新歌。“新空氣”樂隊便長駐“卜通100”歌舞廳,晚上表演;白天則泡在錄音棚裏,為錄製歌曲伴奏。
儘管各自忙碌,三人仍然希望繼續推動“新空氣”向前邁進。“新空氣”是三人共同的心血結晶,這份感情如何能輕易舍割。因為想在1991年推出“新空氣”的第二張專輯,三人又湊在一起寫了《音樂人説》,用一種輕鬆調侃的調子,講述的卻是當時有點迷惘的心境。其中有幾句歌詞特別動人:“這樣一個夜晚/街道已荒涼/開始了我們的音樂方向/誰也不能忘/曾經付出的/在音樂之中/我才是巨人/在你面前/卻顯得如此陌生”。2002年5月,三人受“同一首歌”節目邀請,還難得地湊在一塊同台演出,畢曉世拉小提琴,張全復拉中提琴,解承強拉大提琴,彷彿回到當年,一切又都歷歷在目。 各自都有新忙活
隨時間推移,“新空氣”原班人馬各忙各事,已再難有合作機會,解承強在西藏音樂中尋找新音樂形式的靈感,也製作唱片,最近要推出兩張創新意念的唱片,一張為推行“後鄧麗君時代”,包裝一個女孩子,用鄧麗君的唱腔唱鄧麗君所沒唱的新歌;另一張與西藏宮廷音樂相關,所展現西藏音樂的精髓將打破人們對西藏音樂的一貫理解。張全復則在廣州、深圳、北京三地跑,我在他出發去深圳前找到他,他説從深圳回來又得立即乘飛機往北京去。畢曉世現在是一家跨國音樂公司的老總,旗下有阿杜、劉俊傑、陳潔儀等一批優秀歌手,目前正致力於國內歌手的打造。對於“新空氣”名氣打起來後卻沒有往前再邁一步,很多人都覺可惜,畢竟那麼有創作實力和技術實力的一支隊伍,從建立到淡化,約三四年時間,儘管那幾年如黑夜裏突然爆裂的焰火一般奪目,可“新空氣”擴散了,作品留下來,三人也去了拓展自己的音樂領域。説起來淡化又確實有點迫不得已,三人當時創作、自我包裝、演出三項業務全部自攬,能力再強也難長期跨區工作,再説三人最終的愛好還是創作。不過,三人目前的狀態也相當好,“新空氣”成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闖出本土創作的新局面,事實上他們也已做到了這點,使命完成,也是應該各人繼續自己的音樂追求了。張全復有句話讓我印象頗深,他説,就目前來説,自己想過安安穩穩的滋潤日子是很容易的,可自己不想這樣,還想“趁能折騰的時候再折騰幾年”。畢曉世現在已相對較少涉及創作,他説作為音樂人不再創作,他也懷疑還能在哪裏體現價值,可畢竟寫歌不能寫一輩子,年輕人更能緊跟時代步伐,而自己的財富是當年積累的經驗,或許現在他應該做的是用經驗去把握市場需要,影響音樂製作方向,特  別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在內地音樂製作還未完全標準的狀態下,尋找內地情況與國際標準化音樂製作理念和方式的契合點,並推動中國音樂製作的標準化進程,也是有意義的事情。 新空氣樂隊
“新空氣”樂隊由兩部分組成,一般人所提及的“新空氣”,是“新空氣”創作組合,指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三人,他們是在1987年10月,參與制作《程琳1987》這張專輯後聯合催生“新空氣”的。組成創作聯盟後,三人着手組建新空氣樂隊,但樂隊一直沒有完全固定的成員,其中較穩定的中堅力量有:畢曉笛、赫宇旭、李小林、撈仔四人。這裏面畢曉笛是畢曉世的弟弟,負責鍵盤部分演奏;赫宇旭人稱“旭仔”,之前在省輕音樂團拉小提琴,加盟“新空氣”後成為樂隊的鼓手;李小林原在戰士歌舞團彈低音吉他,自然也在樂隊中負責BASS部分演奏;撈仔是吉他手。樂隊常駐“卜通100”歌舞廳後,亦稱卜通100·新空氣大樂隊,或卜通100樂隊。
《新空氣的聲音》
《新空氣的聲音》是融合了豐富音樂元素的一個專輯,吸收了大量國外的音樂表現形式,如解承強的《臉譜》,可謂中國最早的説唱樂曲;張全復有一首與朱哲琴對唱的《你是否惦記我》,在廣西民歌的韻味中摻進南美的巴桑諾瓦節奏,張全復説,去年年底在北京遇到張亞東,張亞東還特地找他要這首歌的備份,説受這首歌影響特別大,這着實讓張全復感到吃驚,因為專輯推出的當年,張亞東人尚在山西,“新空氣”果然把他們的歌曲傳播得很遠;畢曉世的創作也借鑑了南美節奏和DISCO的一些元素。創作這張專輯的時候,國內流行樂還沒有任何固定的規律可依,音樂人是跟着感覺走,怎樣感覺怎樣表達。畢曉世説,我們敢這麼説,這張專輯裏面許多萌芽的新意念,輻射了後來流行音樂的創作之路。這張專輯的形式是新穎的,表現的是中國的文化底藴,“黑馬”廣告公司創始人張小平把三人的臉描成臉譜做專輯封面,就是為了強調他們音樂裏的中國化內涵。後來這個設計還在法國拿了獎。  解承強解承強至今收藏着1990年“新空氣”上海演唱會的海報,因為那個時候,是“新空氣”最輝煌時期的厚積薄發的光輝時刻。  張全復畢曉世説張全複音樂感覺相當好,對音樂能過目不忘。  畢曉世張全復説畢曉世是音樂先鋒,因為他是最先把MIDI引入內地的音樂人。

新空氣樂隊專輯曲目

名稱:新空氣的聲音
年份:1987年
出品:東方歌舞團錄音公司
演唱:新空氣音樂組合(新空氣樂隊)
成員:畢曉世/解承強/張全復
曲目:
A1新空氣的聲音(新空氣音樂組合)
A2臉譜(解承強)
A3大風沙(張全復)
A4山高水深(解承強)
A5是什麼在呼喚(畢曉世/劉欣茹)
B1六月天 孩子臉(張全復)
B2只要回首無憾(畢曉世)
B3隨它去(解承強/劉欣茹)
B4飛奔向太陽(畢曉世)
B5你可惦記我(張全復/朱哲琴)
《新空氣的聲音》歌詞
漫長歲月,總是無盡頭,有誰願意伴我同行
地和天,是我的家,走遍海角天涯
風吟煙吹,還是那樣冷,吹不走我的情和意
奔跑在 黑夜之中,點燃我們自己
腳下沒有路,我們走出來,狂風暴雨過天邊;
頭上頂着天,我們重新來,生命充滿新空氣!
……
腳下沒有路,我們走出來,狂風暴雨過天邊;
頭上頂着天,我們重新來,生命充滿新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