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碑林

鎖定
新碑林建在廈門園林植物園中。這裏亞熱帶植物生長茂盛、潺潺泉水點綴山間,一派“竹徑通幽,鳥語花香,曲橋天趣,棕林湖光”的南國景象。佔地5000平方米,有100幅書法作品,包括詩、詞、聯文,大都是描摹景色和抒情佳作。
中文名
新碑林
地理位置
廈門園林植物園中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5000 m²

新碑林廈門新碑林

廈門新碑林
廈門新碑林(3張)
新碑林位於太平山西北坡,主峯海拔169米,是園界高峯外、園內最高之山峯,其位居中,又是水磨坑溪與樵溪分水嶺。在此,遊客既可欣賞中國當代書法、摩崖藝術,又可提升遊覽景點時的情趣。可以説,在發揚中國優秀國林文化的追求上,這是成功之作。題刻中有錢太福對聯贊:“閩地名園此第一,南天風物世無雙。”無論是植物園的植物大觀,或是新碑林的當代摩崖羣,此讚譽真個“名副其實”,一般所見的碑林,不是建在長廊、大殿裏,就是建在亭閣、庭院中,而這裏的碑林卻與眾不同,是以大自然為背景,鐫刻在山崖上 [1] 

新碑林歷史溯源

萬石巖本已有不少題刻,但那大都是明清作品。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使名山增添一些氣色,進而提高萬石山的文化層次,豐富其內涵,從1982年起,廈門植物園廣求海內外書法名家、詩人名士施賜墨寶,並蒙虞愚、羅丹、黃松鶴、高懷諸賢者的鼎力支持,徵得名家名作數百幅,遂議鐫刻山石。使書苑藝廊與秀麗山景相輝映。1988年,謝新烈先生慷慨捐資萬元,倡導在萬石山建新碑林,為萬石巖增添新景點。其中有方毅、張愛萍、趙樸初、虞愚、劉海粟、謝澄光、張人希等名家、書法家的詩、詞,也有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書法家的佳作。

新碑林旅遊特色

由於地質結構的作用,使這裏具有“萬石嵯峨,鑲嵌山間”的特點,自古就有“萬石城”之稱。廈門石妙趣天成,之多、之雄、之奇,堪稱天下一絕。説它多,簡直是石的家族、石的部落、石的王國。許多風景點都以石命名,如“日光巖”、“晃巖寺”、“嵌石亭”、“石泉龍液”、“千巖玉笏”、“太平石笑”、“萬石朝天”、“頑石山房”……真是山山入畫,畫畫皆奇。有景就有石,有石就成景;落腳即踏石,舉手可碰石。千姿百態,擬人擬物,形肖神似。説它雄,可謂氣吞山河,頂天立地,配上民族英雄的神奇傳説,可歌可泣。説它奇,鬼斧神工,妙不可言。橫躺的、豎卧的、斜插的、正立的、懸擱的,重重疊疊,交錯相倚,使這些石頭妙趣橫生。聰敏的廈門人,利用大自然的厚賜,在這樣的奇石上再開闢一座“新碑林”,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很好地結合起來,兩者相得益彰,實在高妙之極。他們在這4000多平方米的山間石谷中,已鐫刻有百餘幅石刻,其中既有著名詩人、書法家的真草,也有海外赤子、友好鄰邦文人的隸篆。他們還準備擴大到500幅石刻,使它成為代表中國當代書法石刻水平的天然藝術博物館,必將贏得國內外廣大遊客的歡迎。

新碑林藝術享受

峯迴路轉,走過幾個山丘之後,來到一個幽谷之中,只見一股小溪在山谷徘徊流淌,在這裏形成一池清泉;三面環山,在青竹翠樹之間,“新碑林”三個赫然大字,刻在山中的一塊巨石上。
沿山登行,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的“白鷺騰飛”四字首先映入眼簾。他那蒼勁有力的筆鋒,顯示着廈門經濟騰飛的雄姿。再往上行,著名書法家費新我的指書“花木扶疏”,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著名版畫家賴少其的“長劍倚天外,登高觀滄海”,抒發了作者的豪情;而另一位不知名的詩人“山前石不朽,亭外鶴無言”,使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愛。一路上各種流派的詩人、各種字體的書法家歌頌大好河山,抒發愛國之情的詩刻,不時出現在眼前。一路走走停停,邊欣賞大自然的風景,邊吟詠詩人的詞句,邊欣賞各式書法家的龍飛鳳舞的書法藝術,真可謂“景中有詩,詩中有景”,其樂無窮,是一種至高至純至美的藝術享受。

新碑林管理與相關

擁有1千多年曆史的廈門留存至今的摩崖石刻有400多處,分佈在全市各個區域,如:鼓浪嶼日光巖、南普陀寺、中山公園、鴻山公園等,這些文化珍品,字體豐富,刻制精湛,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
解放後,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親自督建而成的集美鰲園,留下了毛澤東、朱德、陳毅、黃炎培、陳叔通、李濟琛等老一輩政治家和馬敍倫、謝無量、葉恭綽、陳培錕等一代文豪書法名家的詩聯題詞,蔚然大觀,十分珍貴。
改革開放初期,廈門植物園在後山開闢了“新碑林”,利用現成的一些花崗岩鐫刻了方毅、趙樸初、劉海粟等百位著名書法家、文化名人,以及本土著名書法家虞愚、羅丹、高懷、林英儀、張人希的吟詠題詞,各種風格的書法藝術在這些鐫刻中熠熠生輝。這些珍貴石刻與廈門雋永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怡人的氣候環境,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諧相融,成為廈門旅遊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觀。
廈門市委市政府近年來投入了相當數量的資金用於加強文化建設, 興建了全國第一個以書法為主題的廣場,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海上園林——廈門園博苑,並從2004年起,連續三年舉辦了全國第五屆刻字藝術展暨第八屆國際刻字藝術展、2005年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和海峽兩岸讀書論壇暨名家書法邀請展, 2007年底廈門還打算向中國書協申請成為“中國書法名城”。
這些都體現了廈門重視文化,立足將文化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相互促進的理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