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噶爾雅羅

鎖定
準噶爾雅羅,即新疆雅羅魚(Leuciscus merzbacheri),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雅羅魚屬。俗名:小白魚。英文名:Zhuangarian ide 。為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特產魚類。分佈於博樂、烏爾禾河、瑪納斯河和烏魯木齊等處。瀕危等級:易危。
中文學名
準噶爾雅羅
拉丁學名
Leuciscus merzbacheri (Zugmayer)
別    稱
新疆雅羅魚
二名法
準噶爾雅羅魚
動物界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Osteichthyes:硬骨魚綱 
屬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雅羅魚亞科
雅羅魚屬
俗    名
小白魚

準噶爾雅羅形態特徵

體長形,側扁,腹部圓。頭稍長,頂部平坦。頭長為吻長3.9—4.4倍,為眼徑5.2—5.9倍。口端位,口裂傾斜,上下頜等長,上頜骨末端伸至眼前緣下方。鰓耙短小而尖。咽齒細長,末端彎曲。鱗較小,圓形。背鰭起點稍後於腹鰭起點,略近於尾鰭基,無硬刺。尾鰭分叉。鰾2室。腹膜黑色。體背側黑灰色,體側下部和腹部銀白色,背鰭與尾鰭灰黑,臀鰭與偶鰭黃色。 [1] 

準噶爾雅羅生活習性

為冷温帶平原區的上層魚類。喜生活於清澈的緩流或靜水水體,常棲息在水流較緩的江河、湖泊或靜水中,游泳迅速活潑,喜聚羣活動,尤其在春、夏水温逐漸升高時常活動於淺水處覓食,冬天水温降低在深水處越冬。為小型雜食性魚類,以藻類、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為食料。5月產卵溯河洄游。最大個體不超過1市斤。 [1] 

準噶爾雅羅種羣分佈

新疆雅羅魚為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特產魚類,分佈於艾比湖、烏爾禾河、瑪納斯河及烏魯木齊河等水系。
新疆雅羅魚個體不大,體長為160-200毫米。原為產區的主要經濟魚類。自20世紀50年代始,由於對北疆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人口猛增,引起過度捕撈,加之山林被伐,水源遭受破壞,導致本種資源明顯下降。

準噶爾雅羅核型分析

1精河和奎屯四棵樹河羣體準噶爾雅羅魚2n=50,核型組成為18m+14sm+6st+12t,NF= 82,均沒有異形性染色體分化。根據這些討論了準噶爾雅羅魚與貝加爾雅羅魚、圓腹雅羅魚等新疆地域分佈的3種相近魚類的進化關係。
2精河準噶爾雅羅魚Ag-NORs的數目在不同的細胞中表現出多態性,數目為1~2個,出現1個Ag-NORs的頻率最低(10%),出現2個的頻率最高(70%);故判定其Ag-NORs的數目為2個;銀染點位於m1其中一條染色體的短臂末端和m4其中一條染色體的短臂末端。奎屯四棵樹河準噶爾雅羅魚Ag-NORs的數目在不同的細胞中表現出多態性,數目為1~2個,出現1個Ag-NORs的頻率最高(68%),2個Ag-NORs的頻率最低(25%),故判定其Ag-NORs的數目為1個;銀染點位於m3其中一條染色體的短臂末端。均未發現有Ag-NORs聯合的現象。根據這些討論了兩個羣體準噶爾雅羅魚的進化關係,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結果表明,精河羣體進化程度較高,奎屯四棵樹河羣體為較原始的類羣。
3精河和奎屯四棵樹河羣體準噶爾雅羅魚染色體的C-帶帶型有所不同,主要差異表現為C-帶的位置、大小和數目不同;準噶爾雅羅魚染色體顯示的數目在1~4條,大多數染色體顯示2條帶,精河羣體的3號染色體和奎屯四棵樹河羣體的10號染色體顯示4條陽性帶;帶型主要有着絲粒帶、末端帶和居間帶。根據這些討論了兩個羣體準噶爾雅羅魚的進化關係。結果表明,精河準噶爾雅羅魚和奎屯四棵樹河準噶爾雅羅魚相比,是比較進化類羣,與銀染分析結果一致。
4精河和奎屯四棵樹河羣體準噶爾雅羅魚染色體的G-帶帶型有所不同,主要差異表現為G-帶的位置、數目及寬窄不同;同源染色體上G-帶帶紋基本一致,其帶紋在每對染色體上的數目及分佈具有明顯特徵性。 [2] 
參考資料
  • 1.    準噶爾雅羅魚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5-03-11]
  • 2.    準噶爾雅羅魚的核型和帶型研究 王佳君 石河子大學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