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

鎖定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是新疆農業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為新疆八一農學院農學系,是建校之初首批設立的六個系之一。1995年4月21日由農學系和植物保護系合併成立農學分院。1998年12月正式更名為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
截至2020年5月,學院設置5個系,設有4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教職工79人,專任教師6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8人;有在校本科生1512人,碩士、博士研究生284人。 [1] 
中文名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
創辦時間
1952年8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新疆農業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石書兵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5個系
地    址
新疆烏魯木齊市農大東路311號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歷史沿革

學院風采
學院風采(5張)
1952年8月,新疆八一農學院農學系創建,是學校首批成立的6個系之一。
1995年4月21日,由農學系和植物保護系合併成立農學分院。
1998年12月,正式更名為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
2019年,先後獲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院(系)試點單位、自治區總工會“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棉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棉花優質高效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同年,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1]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辦學條件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5月,學院設置5個系,設有4個本科專業。
系:作物工程系、植物遺傳育種系、植物病理系、昆蟲與農藥學系、生物技術系 [1] 
本科專業:農學、植物保護、生物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 [4]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5月,學院有教職工79人,專任教師6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40人(佔專任教師的65.6%)。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8人。17人有博士後工作經歷。18人有國外訪學經歷。全國“五一巾幗標兵”1人,“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優秀獎”1人,“全國青年創業導師”1人,“新疆青年五四獎章”1人,“天山學者”特聘專家4人,柔性引進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天池計劃1人,自治區教學名師3人,自治區教學能手1人,自治區第一批“首席科學傳播專家”1人,“新疆自然科學專家”4人,自治區“科技特派員”2人,39人次入選自治區級人才項目(佔專任教師的61%),“曲延英教授創新工作室”被自治區總工會命名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1] 
新疆青年五四獎章:倪志勇 [3] 
新疆自然科學專家:馬德英 [3] 
自治區教學名師:張巨松 [3] 
自治區教學能手:馬德英 [3] 
自治區“科技特派員”:石書兵 [3] 
自治區“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馬德英 [3] 
自治區“萬人計劃”高校自然科學領域青年拔尖人才儲備人選:倪志勇 [3] 
自治區天山英才工程第二期第二層次培養人選:倪志勇、湯秋香、馬德英 [3] 
自治區天山青年計劃傑出青年科技人才:耿洪偉、倪志勇 [3] 
自治區天山青年計劃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湯秋香 [3] 
自治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倪志勇 [3]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5月,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自治區重點學科(高原學科)。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植物保護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農藝與種業
自治區重點學科(高原學科):作物學 [1]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5月,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特色專業2個,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自治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業1個;主持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建成國家級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建有4個自治區優秀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16個專業學位實踐基地。 [1] 
國家級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華西種業有限公司
國家特色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農學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農學
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植物保護
自治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
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作物生產類實驗中心 [1] 
  •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5月,學院累計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一等獎1項、國家級三等獎1項,自治區級二等獎1項,校級一等獎1項、校級二等獎5項、校級三等獎3項;獲校級授課競賽十佳教學能手2項、優秀個人獎1項,獲全國高校微課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大學生創新項目國家級25項,自治區級28項;自治區級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9項,校級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7項。 [1]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學術研究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5月,學院建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資源共享平台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1個、自治區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5個。 [1] 
自治區資源共享平台:新疆特色果樹病害標本資源庫及服務平台 [1] 
農學院科研平台
平台名稱
級別
批准部門
批准時間
棉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自治區教育廳
2019年1月
絲綢之路經濟帶棉花優質高效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
自治區教育廳
2013年1月
農林有害生物監測與安全防控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自治區教育廳
2012年1月
上海合作組織科技合作伙伴計劃-中巴非生物脅迫聯合實驗室
省部級
自治區科技廳
2018年1月
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校級
新疆農業大學
2007年1月
作物栽培耕作生理重點實驗室
校級
新疆農業大學
2012年5月
棉花新品種選育重點實驗室
校級
新疆農業大學
2012年5月
資料來源: [5]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5月,2015年以來,學院獲得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9項,審定棉花、大豆、玉米等新品種11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0個,制定並實施地方標準4項,主編專著17本;在中國國內外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共計發表論文617篇,其中SCI收錄29篇;近五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3項,省部級27項,研究經費3500餘萬元。 [1] 
2005年-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覽表
項目名稱
主持人
起止年限
經費(萬元)
立項時間
新疆紫草高產優質毛狀根誘導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優化
王芳
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20
2005年
煙粉蝨對新疆綠洲的入侵機制和控制技術研究
王登元
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40
2006年
高產大豆豆莢與籽粒生長關係的研究
章建新
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23
2006年
新疆野扁桃種質資源綜合評價的研究
羅淑萍
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17
2007年
海島棉高效轉化體系建立及轉SATI基因抗蚜棉的研究
陳全家
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17
2007年
新疆B型煙粉蝨對吡丙醚抗藥性的風險評估及分子診斷技術構建
馬德英
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16
2007年
鷹嘴豆中與乾旱相關的NAC家族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
張樺
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25
2008年
鷹嘴豆CarNAC基因轉棉花抗旱育種價值的評價
陳全家
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25
2009年
鷹嘴豆α-澱粉酶抑制劑酶學特性及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
顧愛星
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27
2009年
向日葵莖點黴黑莖病菌檢疫生物學及控制措施研究
郭慶元
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21
2009年
棉花種間雜交-回交羣體纖維長度性狀的遺傳分析
高文偉
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8
2010年
新疆B型煙粉蝨對吡丙醚和氯化煙酰類殺蟲劑的交互抗性機制研究
馬德英
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6
2010年
新疆紫草多倍體誘導研究
王芳
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5
2010年
超高產大豆成莢規律及其調控技術研究
章建新
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4
2010年
新疆典型荒漠灌木內生固氮菌資源及其在乾旱區植被恢復與重建中的應用潛力
羅明
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3
2010年
滴灌大豆節水高產根系和羣體結構的形態生理特徵
章建新
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58
2011年
鷹嘴豆NAC轉錄因子參與應對乾旱脅迫的分子機制研究
張樺
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60
2011年
滴灌冬小麥水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機制研究
湯秋香
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15
2012年
梭梭幼苗應對荒漠乾旱和地表層高温脅迫的分子機制以及優異品系的創制
張樺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0
2012年
新疆野扁桃不同逆境梯度下的繁殖對策與生態適應性研究
羅淑萍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0
2012年
新疆農業氣候時空變化特徵及對綠洲種植制度潛力影響及響應研究
徐文修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4
2012年
普通小麥籽粒過氧化物酶活性基因克隆、表達機理分析及功能標記開發
耿洪偉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3
2012年
海島棉高密度連鎖遺傳圖譜構建及抗病標記輔助選擇效應評價
曲延英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1
2012年
器官組織細胞熒光染色法來評價新疆棉鈴蟲不同地裏種羣的季節適應性
安尼瓦爾.庫爾班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45
2012年
南疆綠洲果棉間作體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週轉及氮素轉化功能微生物羣落特徵的時空變異
羅明
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0
2012年
小麥非生物脅迫相關MYB轉錄因子TaSIM的功能及分子機理研究
於月華
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50
2013年
新疆地區煙粉蝨優勢天敵槳角蚜小蜂的生態適應性及控害效應
馬德英
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55
2013年
不同灌溉量和殘膜水平下綠洲棉田水氮均勻度及鹽分運移研究
湯秋香
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49
2014年
大豆根系生長與花莢形成的關係研究
章建新
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57
2014年
新疆薰衣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
蘇秀娟
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47
2014年
生長素信號轉錄因子ARF10和ARF16調控擬南芥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研究
劉曉東
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78
2014年
模擬大氣增温對灌溉區冬小麥生產力的影響
楊衞君
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20
2015年
化學封頂棉花二次生長的生理效應與誘發機制
趙強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0
2015年
北疆乾旱綠洲復播大豆高產低碳技術體系及機理研究
徐文修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0
2015年
玉米單倍體雄穗育性自然恢復基因精細定位、克隆及功能表達分析
吳鵬昊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0
2015年
海島棉TCP轉錄因子在棉花纖維發育中的功能分析及分子機制研究
陳全家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1
2015年
海島棉枯萎病抗性關鍵基因功能評價及抗病分子機制研究
曲延英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1
2015年
鷹嘴豆抗殼二孢葉枯病菌(Ascochyta rabiei L)的免疫應答分子機制
羌松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38
2015年
基於CRISPR/Cas9的番茄廣譜抗雙生病毒育種的研究
劉曉東
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42
2015年
杏褪綠卷葉植原體宿主植物內生細菌的羣落變化及與宿主抗/感病性的相關性研究
韓劍
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19
2016年
線果芥CpNSP5基因參與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研究
姚正培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8
2016年
新疆海島棉新海16體細胞胚發生體系的優化
張霞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4
2016年
地下滴灌對乾旱區苜蓿接種根瘤菌定殖、結瘤和固氮效應的影響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羅明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9
2016年
大豆miR394靶位點F-box基因Glyma08g11030在乾旱脅迫應答中的功能研究
倪志勇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8
2016年
大豆羣體冠層翻葉生理效應及其對花莢形成的影響
章建新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9
2016年
棉花纖維長度性狀近等基因系的構建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高文偉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9
2016年
GhGGB調控棉花抗旱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機制的研究
李月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38
2016年
新疆棉區天然庇護所對棉鈴蟲Bt抗性演化的調控功能
路偉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40
2016年
荒漠綠洲生境對馬鈴薯甲蟲種羣擴散的影響機制
李超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40
2016年
梭梭14-3-3基因HaFT-1、HaFT-3、HaFT-9在梭梭幼苗適應荒漠地表高温脅迫中的作用機制
王波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8
2017年
梭梭HaNAC轉錄因子響應荒漠地表高温脅迫的分子機制研究
張樺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7
2017年
新疆北疆綠洲麥豆輪作週年氮肥減施增效調控機理研究
徐文修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7
2017年
細胞內吞相關基因ZmEHD1調控玉米籽粒灌漿的分子機制解析
白光紅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8
2017年
DXS和LIS基因在薰衣草萜類花香成分生物合成中的功能研究
蘇秀娟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8
2017年
MEAM1煙粉蝨隱種對三種新煙鹼類殺蟲劑交互抗藥性差異的分子機制
馬德英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8
2017年
紫花苜蓿新病毒的分子鑑定及其與苜蓿“叢枝”症狀病害關係分析
李克梅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38
2017年
普通小麥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主效QTL QFax.xjau-3AS精細定位和物理圖譜構建
耿洪偉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59
2017年
棉花資源的耐鹽鹼性評價及遺傳研究
高文偉
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60
2017年
GhMYB4轉錄抑制子在棉纖維次生壁發育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研究
倪志勇
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60
2017年
gma-miR4359b介導DNA甲基化在大豆根鹽脅迫應答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研究
於月華
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38
2018年
海島棉GbHCT基因在棉花纖維發育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研究
陳全家
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37
2018年
新疆小麥條鏽菌毒性監測及轉主寄主研究
劉琦
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38
2018年
資料來源: [6]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曾舉辦“建黨九十九週年”主題手抄報活動、“三進兩聯一交友”暨慶元旦,迎新年活動、三進兩聯一交友暨昆蟲知識競賽等學生活動。 [7] 

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副書記、院長
石書兵
黨委副書記
阿肯努爾·達那別克
副院長
陳全家、吳鵬昊 、胡白石
資料來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