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疆曲子

鎖定
新疆曲子,俗稱“小曲子”,是漢、哈、回等民族羣眾共創共演的一種曲藝形式。
新疆曲子以坐唱為主,以三絃、板胡和二胡為主奏樂器,輪遞演唱,唱腔音樂豐富。代表劇目有《李彥貴賣水》《大保媒》《斷橋》等。
新疆曲子主要流傳於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伊犁等漢族、回族、哈薩克族聚居地。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30。 [1] 
中文名
新疆曲子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經典曲目
《李彥貴賣水》《大保媒》《斷橋》《殺狗勸妻》等
流行地區
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伊犁等漢族、回族、哈薩克族聚居地
遺產類別
曲藝
項目編號
Ⅴ-30
代表人物
郭天祿,侯毓敏

新疆曲子歷史淵源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
曲子劇是廣泛流傳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一帶的民間小戲,又稱小曲子、地攤子、刨土坑。最早的曲子班社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甘肅清水縣的元門鄉曲子班,所演小戲已具有裝扮演故事的雛形。隨着絲綢之路沿線商業與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到了清朝中期,民間職業曲子班社已遍佈河西走廊,受到鄉村民眾的喜愛。
大量軍旅、耕農、商人、工匠、藝人進疆謀生,不僅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還將原籍的歲時習俗、文化藝術、娛樂活動也帶到了新疆。隨着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類型的不斷增多,新疆近代城鎮化興起,迪化、奇台、伊犁等地,商業不斷勃興。原來或隨軍、或自發進疆的商人逐漸由行商變為坐賈,發展壯大,一些財力雄厚的商人,以地緣為紐帶,將同鄉之人聯合起來建立商業會館,陝西會館、甘肅會館便是主要商幫的代表。會館按照當地文化和習俗,逢年節和特殊紀念日舉辦社火和祭祀儀式,演戲祈福,為各路戲班藝人提供了賣藝獻技的平台,秦腔、眉户戲、曲子劇等鄉音戲韻最為流行。
曲子劇最初傳入新疆時,由於傳唱者多為陝甘籍,唱詞最初自然以操陝西話和甘肅話的鄉音為主,後來一些甘肅藝人認為甘肅語不如陝西語好聽,也逐漸由甘肅語轉為陝西語唱。隨着與其它地方小調、地方戲的交流交融,曲子劇在移植其它劇種曲目的演唱過程中,有時也用到四川、陝西、湖南等原曲目所在地的方言。在清朝中後期的屯墾戍邊、開發建設新疆的浪潮中,由於甘肅毗鄰新疆,甘肅來新疆定居的人數最多,於是蘭銀官話逐漸成為北疆片區的基礎方言。民眾方言的變化使曲子劇的行腔唸白也受到影響,開始融入新疆方言,尤其隨着屯墾戍邊者後代對新疆地域認同的加深,一些藝人提出為了和其它地區的曲子區分,新疆曲子必須用新疆方言唸白方能凸顯特色的觀點,因而曲子劇的唱詞、唸白中有了許多新疆方言。
1999年,呼圖壁縣新疆曲子劇團排演了大型新疆曲子現代戲《大山裏》,在自治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50週年優秀劇節目獻禮演出”中榮獲八項大獎,演出之精彩使新疆曲子劇獲得新疆文藝界專家的廣泛關注。
2006年,新疆曲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藉助於“非遺”的身份與定位,新疆曲子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 

新疆曲子藝術特色

新疆曲子表演方式

新疆曲子表演形式為多人分持三絃、二胡、板胡和碰鈴等自行伴奏,輪遞演唱,唱腔音樂十分豐富。 [1] 

新疆曲子伴奏樂器

新疆曲子演出時以三絃、板胡和二胡為主奏樂器,其他樂器如笛子、甩子、瓦子等則根據演出人員情況決定取捨。 [1] 

新疆曲子曲目內容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有雅有俗,習稱素曲子和葷曲子(粉曲子)。素曲子的內容與主題正統優雅、戲謔諷刺佔多數。如《天官賜福》《訪棚》《八洞神仙》等。葷曲子內容詼諧滑稽、幽默風趣。如《燕青打擂》《倆親家打架》等。新疆曲子從功能上分,有文曲子和武曲子兩類。文曲子多為開場曲目。武曲子的演唱環境不限。 [3] 

新疆曲子經典曲目

新疆曲子通過不斷吸收、借鑑和融合各地域各民族的優秀藝術文化,曲目內容豐富。 [4] 
類別
代表劇目
傳統劇
《大保媒》《放狐》《頂磚》《殺樓》《殺狗》《燒窯》等
古裝曲子劇
《牧童與小姐》《狀元與乞丐》《血濺烏紗》《三進店》《三子爭父》《萬家春》等
摺子戲
《櫃中緣》《殺狗勸妻》《鬧龍宮》《打路》《打鎮台》《三岔口》等
曲子歷史劇
《硬脖子縣令》等
新疆曲子劇
《糊塗官上任》《小放牛》《藍橋會》《花亭會》等

新疆曲子流行地區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是由漢、回、錫伯等民族羣眾共創共演的曲藝品種,主要流傳分佈於北疆沿天山一帶的昌吉州八縣市、烏魯木齊、石河子、沙灣、伊寧、霍城、察布查爾和東疆的哈密、巴里坤及南疆的焉耆等地區。 [1] 

新疆曲子傳承保護

新疆曲子傳承現狀

隨着社會經濟的急劇發展,新疆曲子的受眾逐步減少,生存環境日漸狹小,一些頗有造詣的曲子藝人年事已高,逐步中止了演唱活動,有的藝人相繼去世,後繼乏人的現象日益明顯,一些演唱和演奏技巧因此難以得到傳承。瀕危的新疆曲子,亟待搶救和保護。 [1] 

新疆曲子保護措施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
在政府、民間與科研機構相關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曲子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來,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高度重視,“戲曲進鄉村”“戲曲進校園”等一系列政策制定實施,從國家政策和外部環境來看,新疆曲子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能抓住機遇,突破發展瓶頸,新疆曲子劇將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發展局面。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新疆曲子”項目保護單位昌吉回族自治州藝術劇院(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劇團、昌吉州《新疆曲子》劇團)、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7] 

新疆曲子代表人物

侯毓敏,男,1924年8月生,1934年先後師從譚秀英、劉子福、何子和,1952年創建奇台西鋒劇社,1959年組建新疆曲子隊,1980年任新疆曲子劇團教師兼藝術指導,從事新疆曲子的收集、整理、教學等工作。其表演風格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塑造人物活靈活現,並糅合了河北梆子、京劇、秦腔、新疆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特點,自成一格。2017年8月10日,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疆曲子代表性傳承人。 [5] 
郭天祿,男,1937年11月生,曾供職於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經濟貿易委員會。12歲隨父郭成明學習三絃,1960年後,跟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新疆曲子第一傳人張生才學習演奏四胡、二胡、笛子、鳳凰琴等樂器。其演唱聲音洪亮、字正腔圓。幾十年來,長期下鄉演出,深受羣眾歡迎。2017年8月10日,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疆曲子代表性傳承人。 [6] 

新疆曲子入選非遺

2006年5月20日,新疆曲子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30。 [1] 

新疆曲子曲藝價值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
新疆曲子是多民族藝術融合的結晶,深受廣大羣眾的歡迎和喜愛,在長期的傳承發展中,為流行地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倫理道德的教化,發揮了重要的功用。新疆曲子的存在有力地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的,這裏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和發展的。 [1] 
參考資料
  • 1.    新疆曲子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1-18]
  • 2.    王敏,姜凱麗 論新疆曲子劇的形成與發展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6期,第69-76頁
  • 3.    成萌 新疆曲子 《曲藝》 2014年第1期,第37頁
  • 4.    李富整理 新疆曲子戲選: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11:13-30
  • 5.    侯毓敏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1-18]
  • 6.    郭天祿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引用日期2020-01-18]
  • 7.    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公告  .文化和旅遊部.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