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洲鄉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下轄鄉)

鎖定
全鄉版圖面積194.1平方公里。東鄰竹山的溢水鎮、麻家渡鎮,西接匯灣鄉,南交兵營鄉和竹山縣的田家鎮,北連縣河鎮。鄉政府駐大凸,轄18個村委會,78個村民小組,5648户 ,23247人(其中農業户口5604户,22971人)。
境內物產豐富,盛產花生、油菜、香菇、木耳、生漆等,新洲河的全魚、鯽魚遠近聞名,成為新洲的第一大美食。
物種豐富,森林覆蓋率為 71%,有遠近聞名的楠木羣,有享譽中外的中華紋木。
中文名
新洲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
下轄地區
板凳嶺、凡停、洄洋、三盛院、爛泥灣等18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新發村大凸
電話區號
0719
郵政區碼
442318
地理位置
竹溪縣東南部
面    積
196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324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鄂C

新洲鄉地域概況

新洲鄉是全國重點老區鄉鎮之一,地處秦巴山脈,位於十堰市竹溪縣東南部,距縣城51公里,是竹溪縣進入南部山區的門户。在版圖上位於東經109°29′-110°8′,北緯31°32′-32°31′。
全鄉版圖面積19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新發村大凸,轄18個村委會:板凳嶺、觀音堂、孟家渠、三盛院、爛泥灣、白雲寺、南花村、吳家灣、譚口河、魯灘壩、紫金洞、魯溪溝、洄洋、凡停、雙龍、賀家灣、新發村;78個村民小組,5648户,23247人(其中農業户口5604户,22971人)。
平均海拔410米,境內的三盛院和爛泥灣是全縣海拔最低的地方,僅276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境內山巒層疊,溝壑密佈,縣內三大水系匯灣河、泉河、竹溪河彙集於此,過去曾是竹溪縣有名的黃金水道,從郭家洲走水路可以直達漢江,現在的老街正是過去有名的商貿碼頭。

新洲鄉設施建設

境內文化底藴豐厚,有建築精美的三盛院,翁家院,有規模龐大的南花古墓羣,有聞名的樊停文化遺址。
潘口電站建設,涉及水庫淹沒陸地面積10km2,佔庫區總面積的5.8%。淹沒範圍涉及新發、南花、魯灘壩、樊停、雙龍、爛泥灣、三盛院等14個村,49個組,1804户,7724人,涉及淹沒耕地15個村,46個組,8097畝,其中,水田2619畝,旱地4673畝,陡坡地和河灘地805畝,林地6765畝。構成了沿竹溪河延伸50km的狹長地帶。

新洲鄉自然資源

1.地形地貌:新洲鄉屬構造剝蝕中低山嶺重丘區,其海拔在276-1150米之間,地勢高低起伏較大,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坡陡。土壤大部分是由砂變質板岩、片岩長期風化演變形成的,只有很少的土壤是第三世砂岩和近代河流沖積而成。
2.土地資源:新洲庫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人,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1畝,耕地80%以上是坡地 ,耕地土層薄,沙石多。
3.氣候資源: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全年温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多種作物終年生長的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温14-17℃,7月份最高,平均28-29℃;1月份最低,平均5-6 ℃。年均大於10℃,積温5100~6100℃;無霜期250~27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1500mm,七八月份多暴雨,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佔年降雨量的30-50%,容易形成山洪,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4.水資源:新洲有竹溪河及其流域支流貫穿其間,雨量充沛,山高坡陡,徑流係數高,地表水量大。據有關資料估算,地表年徑流量2.4億m3,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12.3萬m3。
5.生物資源:境內名貴樹種繁多,有遠近聞名的楠木羣,有享譽中外的中華紋木,森林覆蓋率達 65%。茶葉種植面積達2.1萬畝,形成了從白崖子沿新發、孟家渠、板凳嶺至觀音堂的茶葉產業帶。柑桔品質好,有發展柑桔產業的良好基礎。
2008年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1896萬元;財政收入為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555元。

新洲鄉人文景觀

新洲鄉楠木羣

在我鄉爛泥灣村,現存一片野生楠木林。據核實,這片林地共存活楠木144株,高15米至40米,胸徑10釐米至100釐米,佔地面積約8畝。專家對最粗壯的一株楠木判定,其生長時間超過了400年。楠木,常綠闊葉喬木,我國有22屬約324種,其中以金絲楠木最為名貴。野生楠木是漸危樹種,在我縣被稱為“貢木”。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楠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築多為楠木構。又因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故皇室傢俱、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用楠木。據考古資料表明,北京故宮午門、闕左右門、左右順門和西六宮之一的永壽宮等處使用的木材,就有出自竹溪縣的楠木。

新洲鄉三盛院

三盛莊園為鄂西北現存最大的古民居,位於竹溪、竹山兩縣交界的泗河與堵河交匯處夾角地帶,始建於清嘉慶末年,距今有200多年曆史。三盛院佔地一百餘畝,規模宏大、工藝精湛、聞名遐爾。建築結構為同式三幢並列,一進八重48個天井,房屋千餘間。門前置青獅白象,四檐雕虎畫鳳,門窗户扇連環花雕,並有傳統戲劇中的人物及風景花卉,現存古建築面積2045平方米,1987年被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三盛院”一名的來源,有人説莊園的主人叫王三盛,有人説王三盛是對王氏兄弟三人的尊稱。其實,王三盛只是莊園主人的尊號而已。據載:王三盛本名王英魁,為四川的一個富商,當過銅匠,賣過豆腐,漸發家,在許多集鎮開鋪面、收山貨、購日雜,四川大寧、湖北河口、黃龍、鄖陽,陝西白河都有收購點。在從馬家河爛泥灣路過時,認為現三盛院所在地風水不錯,便買下了那塊地,用來修建莊園。莊園竣工後,按照古時的風俗,應該給莊園起個名號。有人建議叫“三盛院”,取意為人盛、財盛、糧盛,王英魁覺得不錯,就定名為“三盛院”,後來人們也將王英魁尊稱為“王三盛”。

新洲鄉翁家大院

從兩河口逆泗河而上三公里,便到了翁家大院。此地原屬馬家河鄉,現為新洲鄉所轄。據説,整座大院建於清朝末期。鼎盛時有房屋上百間,現僅存三棟,為縣重點保護文物,已被湖北省文化廳列為潘口電站淹沒區重點保護文物。大院雕欄畫棟,古樸端莊,保存較為完好。建房人魏久福,為“王三盛”之一的王英魁的岳父,曾任湖北省參議員,出資修建過漢口到襄樊的鐵路,創辦爛泥灣完全小學等,為當地著名鄉紳。
當前,因受潘口水電站建設影響,三盛院、翁家院都將被整體淹沒,文物搶救保護方案已報上級正在審批。

新洲鄉知名鄉親

黃治富,男,1927年7生,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新洲鄉人,1951年2月參加革命,生前為志願軍68軍204師612團2營戰士,1952年1月在朝鮮犧牲。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