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蓮花山

(山東省新泰市蓮花山)

鎖定
蓮花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古稱新甫山,後因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東西綿延15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主峯犁樺尖海拔999米。是集生態休閒度假、佛教文化旅遊、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文化底藴深厚,古蹟遺址眾多。這裏是山東雲谷禪寺及山東地區海拔最高的高山雷達站所在處,山東雲谷禪寺是山東地區著名的高山佛教文化基地及祈福聖地。它是集生態休閒度假、佛教文化旅遊、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這裏有中華第一坐觀音銅像、山東雲谷禪寺、宮山夕照、蓮花天池等著名景觀。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科馬提巖、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又稱宮山,素有“小泰山”之稱,當年漢武帝巡遊至此駐蹕建有離宮,築台求仙。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科馬提巖,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寺山,以龍女牧羊傳奇故事和遺蹟遠近聞名。白馬山,山奇景幽,白馬寺中二千齡銀杏樹高大挺拔,被譽為“天下第二”。此外,烏珠台“智人”遺址、和聖柳下惠墓、樂聖師曠墓、梁父故城、徐琛墓石雕等,都具有較高的文物考古和旅遊觀賞價值。
蓮花山有秀水九條,潭瀑一百,蓮花山佛緣廣聚,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齊魯第一佛山,有“觀音勝境、北方普陀”之美譽。
中文名
蓮花山
外文名
Lotus Mountain
別    名
新甫山、宮山
所屬山系
泰山支脈
地理位置
山東省中部新泰、萊蕪之間 [1] 
走    向
東西
主    峯
珞迦峯(天台峯)
海    拔
999 m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7:30

蓮花山名稱由來

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小泰山、宮山、義山等。新甫得名,源於西周,據考,當時失國的甫國(古呂國,夏禹封大嶽為呂侯)人東遷居此,故稱“新甫山”。秦漢前又稱“小泰山”。至清初因奉祀觀音,加之“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始稱為“蓮花山”(清唐仲冕《岱覽·新甫山》)。漢武帝在山上進行封禪活動,修築行宮,改名為宮山。宋朝常曾《新甫山記》文記載:“漢武帝易小泰山為宮山,封三峯為義山。其義山之地曰黃嶺,下有洞,深遠不可測。” [8] 

蓮花山位置境域

蓮花山位置境域 蓮花山位置境域
蓮花山地理位置 蓮花山地理位置
蓮花山,位於泰安城東南70公里,新泰城西北17公里。因山形如蓮花,故名蓮花山。山體為東西走向,輪廓呈棗核形,跨新泰市、萊蕪市,為兩市界山。主體在新泰市泉溝鎮境內,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6.6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蓮花山,地形具有中間高四周低,南面陡北面緩的特點,相對高差達800餘米。有大小山脈10餘條,大小山峯20餘座,主峯蓮花峯(天台峯),東經117°40′0.4″,北緯36°2′49″,海拔999米。 [8] 
蓮花山 位於新泰市北部,因山體陡峭秀麗,眾峯簇擁,狀若蓮花而得名。山脈呈東西走向,海拔994米,面積25平方公里。 [3] 
新泰蓮花山風景區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3A級景區,是集森林觀光、地文觀光、觀音文化觀光、生態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區。位於新泰市西北蓮花山脈南坡,距市中心18公里,距京滬、濱(州)新(泰)高速均不足20公里,距濟(南)新(泰)公路10公里、205國道20公里,並有旅遊專用通道直達,沿途均有旅遊標誌引導。 [2] 
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又名宮山,因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主峯珞迦峯,又叫天台峯,海拔999米。松柏自古聞名,《詩經》中就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記載。蓮花山自然景觀優美,山秀、石奇、林翠、水美,流泉飛瀑、幽谷奇峯,集北方山之雄渾與南方水之神韻於一體,有蓮花峯、通天河、漢武帝手植松、千年古柏等自然景觀200餘處,更有旭日東昇、望岱勝蹟、新甫寶光、汶水拖藍奇觀。歷史上多位帝王和眾多文人雅士慕名前來,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蹟。秦始皇封禪泰山,東巡途中曾在此暫住;漢武帝巡遊於此,見仙人跡,建離宮於上。保存至今的歷史古蹟有觀音院、雲谷寺、太平禪院、高泉寺、王禪寺、甘露堂、漢武帝廟等達80餘處。乾隆皇帝在南巡途經新泰遊覽蓮花山後,寫下了著名的《新甫山》一詩。歷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讚美詩篇。蓮花山旅遊區氣候宜人,空氣純淨、水質清澈、森林茂盛,森林覆蓋率80%以上,生態環境優美,自然和諧、幽靜淳樸極富休閒養生價值,是天然的“健康驛站”。 [2] 
高莊街道辦南部有蓮花山,原名新甫山,因漢武帝求仙於此,又名宮山。主要有九個山頭, 因形如蓮花,故名蓮花山。主峯蓮花尖海拔994米,是萊蕪第一高山。蓮花山高風峻骨,單看一峯,其狀如尖尖荷苞,目睹羣峯,則猶如出水芙蓉,別有一番景緻。有詩讚曰:“蕊突瓣環似蓮花,嶺重峯疊都是山”。當氣候條件適宜時,遊人的影像也映在光環之中,如入幻境,這就是著名的萊蕪古八景之一的宮山夕照。 蓮花山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詩經》就有“新甫之柏”的記載。公元前10年,漢武帝曾巡遊蓮花山,遺有“迎仙宮”、“漢離宮”、“甘露宮”等古蹟。唐宋以來這裏為一方香火聖地和遊覽勝地,形成了佛道儒諸家並存,互相影響的文化格局。縱覽山中諸多景觀,廟宇、庵堂遺址,亦可洞觀蓮花山輝煌的古代文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蓮花山為革命根據地,著名的“蓮花山起義”彪炳千秋,新甫縣遺址,已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的基地。 [24] 

蓮花山主要山峯

墨石山, 位於新泰城北8公里處,屬於蓮花山山脈。北與萊蕪搭界,南臨西周河。此山南北連綿3公里,有大小山峯3座。 [21] 
蓮花山,位於萊城東南17.25公里的萊蕪、新泰交界處,東西走向,海拔994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境內13平方公里。 [27] 
新甫山,位於萊城南16.25公里的萊蕪、新泰交界處,東西走向,海拔925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境內7.5平方公里。 [27] 
新甫山 位於新泰、萊蕪二市交界處,山脈呈東西走向,海拔925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 [28] 

蓮花山地質地貌

蓮花山風景 蓮花山風景
蓮花山,屬於泰山東麓山脈,形成於25億年前的太古代,隨泰山經歷了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蓮花山主體為太古代形成的變質錶殼巖系—泰山岩羣以及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種閃長巖類和花崗岩侵入岩。發育了典型的具有鬣刺結構的科馬提巖,為太古宙超基性噴出巖,年齡為27億~29億年,是地球早期原始陸殼的記錄。是亞洲具有鬣剌結構的太古宙超基性噴出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全世界只有南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發現有這種岩石,具有特殊的科研價值。蓮花山蓋層多是古生代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及中、晚石炭系的海陸交互沉積地層。蓮花山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經受了泰山運動、加里東運動、華里西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等5次大地殼運動的強烈變革,今日蓮花山是一箇中新生代的掀斜斷塊凸起,燕山運動奠定了山體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山體的基本輪廓,蓮花山斷裂活動塑造了蓮花山今天的自然景觀面貌。蓮花山園區集地質遺蹟、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人文歷史價值。 [8] 

蓮花山自然資源

蓮花山

新汶煤田 位於新泰市境內和寧陽東部,西起磁窯,東至員外哨,北起蓮花山斷層, 南至煤層露頭。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700平方公里。煤質為肥煤和氣煤, 1953年鑽探,至1984年,探明儲量126558.43萬噸,能利用保有儲量97200萬噸, 含煤17層,可採或局部可採9層,平均厚度10米,含煤系數4%。新汶煤田一覽表新汶煤田 位於新泰市境內和寧陽東部,西起磁窯,東至員外哨,北起蓮花山斷層, 南至煤層露頭。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700平方公里。 煤質為肥煤和氣煤,1953年鑽探,至1984年,探明儲量126558.43萬噸,能利用保有儲量97200萬噸,含煤17層,可採或局部可採9層,平均厚度10米,含煤系數4%。 [5] 
新汶煤田位於蓮花山和蒙山兩大向斜之間的近東西而不對稱的向斜盆地內,向斜的北翼,因受蓮花山斷層影響,煤層保存不多,主要含煤區在向斜的南翼。因雲蒙山大斷裂的影響,將煤田切為東西兩段,東段自羊流斷層以東至員外哨,煤層內斷裂相互切割,將煤田劃成許多自然小塊,為各井田的自然邊界。北西向的一組斷裂稀疏,落差大,屬壓性斷裂。北東向的一組斷裂密集而落差小,屬壓扭性斷裂。煤田東部以北東向的一組為主,煤田中部和西部則以北西向的一組為主。每一井田,因其所屬的構造部位不同,其複雜程度不盡相同。東段南翼各井田如協莊、良莊、孫村、張莊、汶南等構造中等,煤層較穩定。北翼的泉溝井田位於蓮花山大斷層附近,中型斷裂叢生,構造複雜。西段的禹村井田位於蒙山大斷層與禹村斷裂之間,次級褶皺和中小斷層極為發育。 [19] 
蓮花山煤礦(曾用名市高崖頭煤礦) 址泉溝鎮政府北鄰, 屬泉溝鎮經營。 1987年9月興建, 1998年9月投產驗收, 年設計能力15萬噸。 總地質儲量1398.3萬噸,可採儲量706萬噸。2000年,職工980人,固定資產4598萬元,產煤10.94萬噸,實現產值1553萬元、利潤81萬元、税金171萬元。 [20] 
蓮花山礦業有限公司 地處蓮花山前,1987年9月建礦,1998年8月投產,核定生產能力18萬噸,一對斜井開拓,中央並列抽出式通風。開採水平為-290米和-510米,礦井範圍內可採煤層為2、4、6、11、13、15煤層,採用走向長壁後退式採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煤炭總儲量1398萬噸,可採儲量760萬噸。現有員工995人,其中高級工程師一人,中級工程人員8人,初級工程人員36人。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5287萬元,利税1936萬元。 [22] 

蓮花山地表水

蓮花山是大汶河上游牟汶河、柴汶河的分水嶺。北麓發源的河流均入牟汶河段,南麓發源的河流匯入柴汶河。
牟汶河源於沂源縣沙崖子村,流到安仙、關帝廟村,先後左會發源於蓮花山脈的蓮花河、新甫河等。 [23]  蓮花河、新甫河、汶南河發源於蓮花山,蜿蜒而下注入大汶河。 [24] 
柴汶河,又名小汶河,是大汶河上游的南支流,發源於沂源縣的北宅、牛欄峪一帶山區,因流經古柴城北故名。它主要彙集新泰市(縣)境內諸水,向西至泰安大汶口鎮南注入大汶河。 [29]  新泰境內有較大支流羊流河,原名羊公河,因流經羊祜故里得名。源於新甫山的南麓,由葦池河、疃裏河、石河莊河、蘇莊河四條支流彙集而成,自羊流南流,於大潭村入柴汶河。清光緒《新泰縣誌》載清代詩人馮清宇詩句“濁水瀠紆入汶流”,指的就是這條河,因此,羊流河又稱“東濁河”。此河流經羊流、果都兩個鄉鎮,全長21.5公里,最大寬度120米,最小寬度40米,一般寬度100米,流域面積279平方公里,比降1/300。羊流河是柴汶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今上游建有葦池中型水庫和石河莊、桃花峪、香水河等3座小(一)型水庫。流域內地形以平原為主,農田多為“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田。為新泰市著名的糧倉。近年來蔬菜、林果、桑繭、畜牧等產業又有較大發展。羊流河流經的羊流、果都兩鎮均為著名古鎮。 [30] 

蓮花山地下水

一、裂隙性泉水徂徠山—蓮花山一帶,地下水資源為第四系沖積礫石砂層孔隙水,山南平原及河道兩側,其厚度一般10~25米,東部較薄為2~5米,向西逐漸變厚,天寶鎮以南的柴汶河最厚達30米以上。由於全為山前沖積層,受河道的影響,富水性很強。山南溝谷河道洪積層,一般無良好含水層,主要巖性以小粒徑礫石、中粗砂為主,分佈不均勻,水位埋深1~4米,含水量豐富,大部分地下水轉化為河川徑流。在受切割的河谷內,多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山北大小斷裂比較多,岩石的垂直節理十分發育,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溝谷縱橫,河溪發育,潭瀑層疊,山泉密佈。如濯龍灣溝的十八連潭、龍灣溝的迭瀑、礤石峪和二聖宮的飛瀑、中軍帳的昇仙泉和塢旺泉、二聖宮的羊欄泉和毛姑庵泉以及橋溝的温泉等,因受花崗岩、變質岩的地理發育形成了裂隙性泉水,且水資源豐富,水質好,無污染,易開採。據調查,徂徠鎮平原井深均為5米左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5立方米;丘陵井深15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1立方米。化馬灣鄉井深平均在10米左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5~7立方米;房村鎮井深平均8~18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30~100立方米;良莊鎮南部平原地下水埋深平均6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30~40立方米;北部丘陵地下水埋深平均8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15~20立方米;天寶鎮井深平均8~30米,單口井出水量每小時300立方米。 [10] 

蓮花山生物資源

蓮花山共有蕨類和種子植物115科,近400種。樹種繁多,古代即以“新甫之柏”著稱,形成了“新甫擁翠”的著名景觀。現在蓮花山以赤松林最多,佔林地面積的72.2%,麻櫟、刺槐、側柏次之。森林覆蓋率97%。 [7] 
1961年,萊蕪縣藥材公司在萊蕪蓮花山建立藥場,繼續發展種植原有的柴胡、桔梗、防風、黃芩、半夏等一百餘個品種。 [11] 

蓮花山土壤植被

蓮花山土壤

棕壤土類主要分佈於徂徠山、蓮花山、太平山等山體及其周圍的岩漿岩山丘。這類土壤淋溶作用較強,剖面有淋溶層和粘化澱積層兩個診斷層。呈中性至酸性反應。面積127.88萬畝,佔可利用面積的53.88%。 [17] 

蓮花山植被

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變氣爽、冬季少雪多幹寒的特點。年平均降雨量753.8毫米,年平均氣温12.6℃,比山麓低1℃,山頂與山下氣象因子的綜合變化相差一個節氣(15天)。 [7] 
森林植被 主要分佈於泰山、徂徠山、蓮花山、萊蕪北部山區及汶河沿岸一帶,面積約267萬畝,森林植被複蓋率22.3%;另有農田林網面積223萬畝,四旁植樹約889萬株。樹種主要有:松、柏、楊、柳、槐、榆、桑、梓、楸、椿、桐、槲、楓、銀杏等。分68科、168屬,共389個品種。針葉林多分佈於山丘上部,闊葉林多分佈於山丘下部、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帶,而在山丘中部多形成針、闊葉樹混交林。 [4] 
山地草甸植被 多分佈於泰山、徂徠山、蓮花山等高大山脈的山頂、山坡、山溝等偏僻地帶,呈小片分佈,羣落覆蓋率達90%以上。構成此類植被的草木植物常見的有白茅、地榆、蓬子菜、節節草、拳參、野菊、車前子等,另有少量胡枝子、荊等灌木與之混生。 [4] 
蓮花山林場 位於泉溝鎮境內、蓮花山之陽。1958年建場。樹種以赤松最多,其次為刺槐、黑松、油松、板栗、麻櫟、栓皮櫟、日本落葉松、側柏、蘋果等。至2000年,林場總面積1805.3公頃;林地面積1751.8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7145立方米。 [18] 
1958年,設立國營新泰縣蓮花山林場, 總經營面積2.7萬畝。 [26] 

蓮花山名勝景觀

蓮花山地質遺蹟園區 蓮花山地質遺蹟園區
蓮花山地質遺蹟園區, 蓮花峯(天台峯)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峽谷兩側,面積約8平方公里,是蓮花山地質遺蹟園區。它是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八大地質遺蹟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9月18日,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蓮花山地質遺蹟園區作為泰山地質公園的重要部分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蓮花山晚太古代形成的變質錶殼巖系——泰山岩羣,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種閃長巖類和花崗岩類侵入岩,以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斷裂構造等重要地質遺蹟保存完好。園區內新構造活動明顯,侵蝕切割作用強烈,地形起伏較大。斷層、構造節理和侵入岩的風化、侵蝕等綜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觀多樣;像形石聳立,以觀音石、風動石最為著名。此外,多期侵入岩體接觸關係、泰山岩羣的殘餘包體以及偉晶岩脈的穿插關係也十分清晰。境內羣峯突起,溝壑縱橫,山勢陡峭,溝深谷幽,地形起伏大,地勢差異明顯。特別是主峯周圍,地形險峻,奇峯林立,深溝峽谷,迭潭迭瀑和懸崖峭壁舉目可見。 [8] 
蓮花山世界地質公園 【概況】 蓮花山因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古稱新甫山,源於西周時甫國人東遷至此,有新建甫國之意。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國有林場面積27079畝,主峯海拔999米,是1993年1月山東省首批省級森林公園之一,2005年12月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2006年8月與泰山組合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11月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景區驗收。先後被評為2006山東最具競爭力十大景區和2007中國景區200強,入圍中國縣域旅遊品牌200強景區,榮獲中國自駕車旅遊品牌十大目的地、山東省服務名牌等榮譽稱號。 蓮花山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新甫之柏”載入《詩經》,秦皇駐蹕,漢武封禪,遺蹟猶存。自古為名勝之區,風水寶地,西漢被道家方士選為修煉養生之所,唐宋以後,佛教傳入,明清進入鼎盛時期,“廟貌巍峨,金壁輝煌,香火之盛與泰山等”,發展成為觀音菩薩的北方道場、佛教文化名山。現存觀音院、雲谷寺、太平禪院、高泉寺、王禪寺、甘露堂、漢武帝廟等著名古蹟和遺址。蓮花山自然景觀風貌獨具特色,山秀、石奇、林翠、水美,集北方山之大氣、南方水之靈秀,兼具北神南韻,生態環境潔淨優美,和諧、幽靜、純樸、天然。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科馬提巖和純天然形成的觀音結跏趺坐石像—天成觀音,有新甫擁翠、仙台夕照、魯柏含潤、漢宮故跡、五松抱槐、白雲降露、古寺晚鐘、盤道連霄等八大景觀及各類奇石、古樹、流泉、飛瀑等自然景觀200餘處。 [25] 
【開發建設】 蓮花山旅遊區自開發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6億元,建成菩提大道、觀音廣場、通天河、雲谷寺、天成觀音五大遊覽區,完成擁翠湖、青龍潭、通天河、風動石四座水庫及福海、放生池建設。建設兩條共6400米的高標準步遊道。完成雲谷寺建築羣建設及服務設施的配套完善,雲谷客棧竣工開業,舉行蓮花山聖母殿、玉皇殿、關聖祠、靈官廟開光儀式。2008年,市委、市政府確定對蓮花山風景區實施深度開發,聘請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山東大學王德剛教授等專業人士對蓮花湖旅遊度假區進行規劃。2010年,為進一步發揮蓮花山景區名牌效應,全面提升蓮花山景區開發建設水平,聘請北京慧世德諮詢中心和北京大地風景旅遊景觀規劃院初步完成《新泰蓮花山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蓮花山旅遊度假區總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總投資110億元,以觀音文化和蓮花文化為主題,重點建設水月觀音休閒區、半山禪居高端禪修度假區、蓮花小鎮民俗文化體驗區、“睡蓮世界”奇石温泉度假區、花香佛語田園區等12大項目,突出休閒、度假、會議、禪修、文化、科普功能,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截至2010年底,已投資0.2億元完成蓮花湖堤壩的防滲加固;投資0.7億元完成包括14棟居民樓、商業街和社區服務中心的蓮花山社區建設;總投資3億元的五星級品嶽國際度假酒店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3.4萬平方米,計劃2011年底建成開業。 [25] 
新甫擁翠, “新甫擁翠”是蓮花山著名景觀,為古新甫八景之首。在蓮花山半腰,有清末民初時的“新甫擁翠”石刻。此景主要指山上的柏樹。《詩經·魯頌·閟宮》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2500年前,新甫之柏即名噪於世。“新甫擁翠”,因妙用一個“擁”字而形象生動的描繪出漫山翠綠、層疊不盡、相擁而來的美景。蓮花山植被繁茂,松柏參天,溪瀑遍谷,歷史悠久,古蹟眾多,現有國營林場2萬多畝,有古樹名木120多株,多為美松翠柏,柏樹四季常青,新甫擁翠景觀可常年欣賞。蓮花山,1993年被省林業廳公佈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12月,國家林業局公佈為國家森林公園。 [8] 
仙台夕照, 是古新甫八景之一。“仙台”,即位於峯頂的平台,又稱為“望仙台”,明萬曆《新泰縣誌》記載,漢武帝在此處看到仙人蹤跡,即築台等待仙人出現。這是漢武帝在蓮花山尋仙訪道的重要遺蹟。清乾隆《新泰縣誌·古蹟·八景》載:“仙台夕照,按台在縣西北宮山之上。漢武東巡駐蹕新甫,見仙人跡,因築台以望之。台上有石長可三尺許,日夕,其明如鑑,照人鬚眉瞭然。”遊人若下午來到望仙台,可欣賞夕陽西下、餘暉盡染羣峯的壯麗景觀。明代詩人高如山以《仙台夕照》為題,讚美了這種景緻:“萬山絕頂起高台,遙看仙人海上來。蒼翠明霞殘照裏,旌旗猶帶五雲開。”清代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記載:“望仙台,在新甫山絕頂。漢武帝東巡,建行宮於上,因為此台,以望東海仙島。” [8] 
蓮花山行宮 蓮花山行宮
蓮花山行宮, 古名為雲孤寺,始建於秦代,現寺院為清代重修建築,是一片高山建築羣。它處在蓮花山的東西兩座高峯之間的山谷中(詳見《蓮花山行宮》條目)。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蓮花山行宮,古名為雲孤寺,又稱為雲谷寺,位於新泰市泉溝鎮境內蓮花山的東西兩座高峯之間的山谷中,為一片高山建築羣。東經117°40′1",北緯36°2′43",海拔700餘米。相傳始建於秦代,現寺院為清代重修建築,泰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新泰縣誌》“古蹟·八景”載:“高峯前有云孤寺,秦始皇封禪泰山東巡駐蹕。漢武帝封禪於此,見仙人跡,建離宮於上,遂改名宮山。”雲孤寺背倚新甫頂絕壁,左有靈寶山,右有天台山,三山拱揖環抱,呈奇獻秀,景色壯觀,經年祥雲繚繞,故又名“雲谷寺”。雲孤寺為蓮花山主要寺觀,俗稱“大殿”,後來演變為佛教寺院,併兼容道家、儒家殿堂。自唐以後香火雲集,明、清時期,曾多次改建擴建,成為齊魯著名寺院。後遭戰禍,斷壁殘垣,破損不堪,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重修。佛教建築有:正殿,即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三佛殿,供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伽藍殿,紀念護持法、修建寺院的三位善士;又有彌勒殿。道教建築有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還有王母殿、呂祖殿等。儒教建築有:文昌閣、關岳合祠等;又有三教堂,合祀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教合一,顯示了蓮花山宗教信仰的極大包容性。雲孤寺前有隔塵橋,寓意橋裏橋外兩世界,度過“隔塵橋”就超脱了凡人世界,進入靈山淨土。雲孤寺大殿前有醴泉,泉水常年不涸,清涼甘冽,俗稱“神泉仙水”。雲孤寺內有鐘樓,但無鼓樓,是因為雲孤寺外蓮花頂有“擂鼓石”,上天賦予,寺院就不必再建了。2007年6月14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對其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進行了界定:“蓮花山行宮:以行宮院落本體為中心,南北長126米,東西寬52米內的區域為保護範圍。保護範圍四周向外延伸1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9] 
蓮花山觀音院 蓮花山觀音院
觀音院, 是蓮花山第二大建築羣,位於蓮花山之陽。觀音院最早為漢武行宮,自唐代後成為佛教場所,後被闢為觀音道場,為齊魯著名佛教寺院。主要有:觀音圓通寶殿、九蓮菩薩殿、子存殿、準提樓、韋馱殿、天王殿、三皇殿、藥王廟、火神廟、靈官廟、三官廟等。寺院主體建築鐘鼓樓、天王殿、準提樓、圓通寶殿,呈中軸線依次層層升高,子存殿、九蓮菩薩殿向左右對稱展開,整體層次分明,鱗次櫛比,俯仰相應。這些建築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在陽光映襯下,泛出道道光芒,常能呈現“佛光普照”的綺麗景觀。號稱“觀音勝境、北方普陀”。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蓮花山觀音聖誕、得道、出家三大香會,及六月初六蓮花山民間廟會,從觀音院到雲谷寺,香客如湧,秩序井然,場面蔚為壯觀。 [8] 
蓮花山景區, 位於萊城區高莊街道, 國家2A級旅遊區,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景區面積17平方公里,以自然風光與宗教瞻仰為主題,山青水秀,風光旖旎,鐘鼓陣陣,佛號連連。蓮花山屬泰山山脈, 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峽谷”之説。主峯蓮花尖海拔994米,為境內第一高山。主要景觀有萬丈觀音、蓮花天池、宮山夕照等。萬丈觀音高26.6米,重46.6噸, 為中華坐觀音之最。海拔860米處的蓮花天池,為華東第一高峽平湖,湖面8000平方米,池水清明如鏡,有“人間瑤池”之譽。夏秋雨過天晴,山頭薄雲繚繞。夕陽西下之時,置身山頭極目東望,偶見五彩光環,環中山水、樓台、人物歷歷在目,如入幻境,這就是萊蕪古八景之一的“宮山夕照”,又稱“蓮花佛光”。 [13] 
宮山夕照 ,宮山原名新甫山, 盤踞於新泰、萊蕪之間,因其主峯犁鏵尖為諸峯環抱,狀似盛開的蓮花,故又名蓮花山。漢武帝曾來此求仙,在山上修建行宮,故名“宮山”。又因略低於東嶽,又稱“小泰山”。山中有古剎騰雲寺,石獅、石碑、石塔,廟堂殿閣,曲徑迴廊。及至雨過天晴,山頭薄雲繚繞。夕陰西下之時,極目東望,可偶見五顏六色光環懸浮空中, 徑約5米。山巒翠峯、樓台亭閣、遊人影像均映其中,如入幻景。觀此勝景者歷來有之。 [13] 
蓮花山森林公園 ,位於泉溝鎮境內,因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主峯海拔994米。蓮花山古稱新甫山,西周時喪國的甫國(古呂國)人遷徙至此,故稱新甫。《詩經》中就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詩句。蓮花山亦名宮山,當年漢武帝東巡駐蹕,禪新甫,建離宮、築望仙台,遂更名宮山。1992年,新泰市對蓮花山進行開發,為開放式經營,對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武行宮”進行整修,修建登山盤路,恢復“六月六”(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傳統廟會。1993年被省林業廳公佈為“省級森林公園”。1998年,建公園牌坊。2000年,修復南天門閣樓、古柏亭等,修築西路登山盤路。 [31] 
園內松柏參天,溪瀑遍谷,古蹟眾多,自北魏開始建寺,至明清時最為昌盛,主要遺蹟有漢武行宮、雲谷寺、高泉寺、玉禪寺、太平庵、八卦殿等。蓮花山有古樹名木120多株,旅遊景點60多處,“新甫擁翠、仙台夕照、魯柏含潤、漢宮故跡、五松抱槐、白雲降露、古寺晚鐘、盤道連宵”為古新甫八景。 [31] 
漢武皇帝碑,位於雙碑亭內,是蓮花山所存古碑中體量最大的一座碑。碑額篆書“漢武皇帝之碑”落款“大元至正”仍隱約可見。此碑為新泰羊流籍人、湖北麻城縣尉徐彬所立,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31] 
響鈴碑,位於碑亭內,高2.5米,寬0.8米,厚0.3米,龜趺螭首,是蓮花山上現存石碑中最早的一座。如敲擊此碑,其聲如磬,悦耳動聽。後人仿效古人敲擊石碑,故碑身留下了眾多大小不同的坑凹。據專家考證,此碑最晚立於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31] 
觀音院,為蓮花山風景區山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北方中心道場。始建於清朝雍正元年,初名觀音行宮,是齊魯名寺之一。 [31] 
精神石,為觀音院山門內一巨大的天然花崗石,遠古時期由於地殼運動滾落至此,是觀音院的鎮寺之寶。若從高處看,此石形若奮進的鬥牛,再配上清末民初時期鐫刻的“精神”二字,更覺生動傳神。 [31] 
觀音閣,位於觀音廣場三層平台之上,也是觀音道場的標誌性建築。背依蓮花山主峯,面朝“小南海”,東西兩條山脈像兩條巨龍圍合出一片巨大的開闊地,形成“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抱”的“風水寶地”。 [31] 
天成觀音石,為一尊巨大的象形石,酷似觀音,結跏趺坐,温善慈悲,靜觀世界,保佑蒼生,歲歲年年,逾千古滄桑而不變。傳説,天成觀音乃觀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外的變相,是專門為蓮花山而成。 [31] 
墨石山 ,位於新泰城北8公里的青雲街道辦事處渭河村,是一處集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區。園區總面積300公頃,4座山頭,東西走向,風光旖旎,奇石遍佈。山上松柏常青,山下果園飄香。三面環山,背風向陽,空氣清新,風景如畫。有農家院十餘座,春季踏青觀光,夏季避暑休閒,秋季果園採摘,為新泰市城郊農家遊的首選景區。墨石山景區的標誌物為一座40米高的形似彌勒的天然巨石。墨石山北端的“億年石人”,高20餘米,似孔子拜天、老子説法。後面還有一巨石,形肖駱駝,駝着經書和行囊。景區內金龜望海、金雞報曉、雄鷹傲視、雄獅吼天、玉兔奔月、玉羊送福、不倒翁、風動石、馬頭石、鏊子石等等,無不惟妙惟肖。 [31] 

蓮花山歷史文化

一九三八年一月初,在省委和萊蕪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萊蕪縣發動蓮花山抗日武裝起義,它是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的一部分。 [12] 
抗日戰爭時期, 萊蕪黨組織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發展地方抗日武裝。1938年1月,縣委領導發動蓮花山抗日武裝起義,並率領起義部隊參加省委領導的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同時,抓住有利時機,開展黨的工作,發展黨員,開闢並鞏固泰萊抗日根據地。各級黨組織以根據地為依託,運用游擊戰、麻雀戰、地雷戰等靈活多樣的戰術,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萊蕪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貢獻。 [15] 

蓮花山旅遊開發

1993年,肥城市牛山、新泰市蓮花山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6] 
1997年,利用民間資金開發蓮花山景區, 先後投資5000餘萬元修建蓮梗峪、 魔幻峪、天瀑峪、白雲嶺等景點。2001年、2002年,景區建設投入分別達到1500萬元、5221萬元。 [14] 
近年來,新泰市政府對蓮花山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進行了保護開發,自2004年至2005年,先後投入資金1.2億元,進行修復新建。2005年9月30日,對外開放。開放後的第一個“十一”黃金週即接待遊客5.59萬人次,被評為山東省“十佳”自駕車旅遊區第一名。現已成為山東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旅遊區和生態休閒度假地。 [8] 
2004年4月3日,新泰市正式組建了市旅遊局、蓮花山青雲山風景區管委會、市旅遊開發公司,市旅遊局與蓮花山青雲山風景區管委會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並將蓮花山林場、魏家峪村劃歸管委會管理,成立了景區派出所,形成了集旅遊、風景區管理和開發經營於一體的科學高效的旅遊管理體制,為全省提供了經驗。 [2] 
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快速建設,使蓮花山旅遊開發呈現出了“起步雖晚,但起點高、速度快、效果好”的良好局面。編制了高質量的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根據蓮花山傳統供奉觀音、民間朝拜者眾多,又有一尊天成觀音的實際,確定了蓮花山風景區“觀音勝境,北方普陀”的主題定位,確立了着力打造“山東省最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遊區和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地”的發展目標。按照“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指導思想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的原則,市委、市政府強化組織領導和規劃落實,市人大、市政協積極參與,各級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全力支持,形成了強大合力,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投資1.2億元,景區的基礎設施、景點建設和配套服務設施趨於完善,使蓮花山的開發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預計2006年7月完成投資1600多萬元的索道項目和投資1500多萬元的觀音閣、雲谷寺等修復工程項目,使景區檔次得到進一步提高。 [2] 
全方位立體式做足做活宣傳文章,使蓮花山風景區成為吸引投資和旅遊市場的亮點。2005年建立了新泰旅遊網,聘請專業人員策劃製作了蓮花山風光片,在電視和網絡媒體播放;製作散發了“觀音勝境,北方普陀”蓮花山宣傳冊,並在新泰各個高速路口,高速路口至蓮花山、新泰城區至蓮花山道路沿線,安裝了遊覽指示牌;舉辦了兩屆萬人登蓮花山比賽;組織專門人員對蓮花山的歷史資料、民間傳説故事,進行了充分挖掘、歸納、整理,印製成冊,有針對性地發放。在山東電視台衞星頻道、體育頻道連續播放廣告一個月。與大眾日報、山東省旅遊局旅遊工作室聯合,組織省城60餘家媒體舉行了“走進蓮花山採風活動”,組織省城百輛自駕車舉行了蓮花山快樂之旅活動,邀請百家旅行社舉行了蓮花山現場考察和簽約活動,提高了蓮花山風景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2005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佳”自駕車旅遊區第一名。2006年,在山東衞視、《齊魯晚報》、《濟南時報》、泰安電視台及其他媒體,投放了大量廣告宣傳,景區知名度和吸引力進一步提高。從2005年到目前已接待淄博、濟南、萊蕪、北京、甘肅、遼寧等地的旅遊團隊300多個。 [2] 
蓮花山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蓮花山,古名宮山、新甫山,因九峯拱圍如蓮,故名蓮花山。景區位於萊城南部15公里處,總面積17平方公里。景區內溝壑縱橫,山高水長、 風光秀麗,有大小山頭20多座,峽谷10餘條,自然和人文景觀100餘處,主峯蓮花尖海拔994米, 為萊蕪第一高山。該景區現已形成以自然生態與宗教文化旅遊為特色,綜合旅遊服務功能不斷完善,集吃、住、行、遊、娛、購於一體的旅遊景區。蓮花山有聞名遐爾的四大特色景觀:觀音銅像、蓮花天池、宮山夕照、百丈冰瀑。觀音銅像高26.6米、重46.6噸,為中華坐觀音之最。宮山夕照,又稱“蓮花佛光”,夏秋雨後,置身山頭向東而望,偶見五彩光環,環中山水、樓台、人物歷歷在目,為萊蕪古八景之一。蓮花山頂容量17萬立方米的蓮花天池, 位於海拔860米處,為山東第一高山湖泊,池水清明如鏡,有“人間瑤池”之美譽。每年冬季,蓮花山峽谷內由於流水不斷結冰,形成冰瀑、冰柱、冰原、冰窟等景觀,在雲門、壺口、蓮花瀑等處形成的百丈冰瀑,成為蓮山冬季一大奇觀。 [16] 
蓮花山景區 位於市區西北20公里的泉溝鎮境內,古稱新甫山,又名宮山、小泰山。 蓮花山之名始見於漢,因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主峯海拔994米,東西綿延15公里,北以分水線與萊蕪市交界。
1958年,設立國營新泰縣蓮花山林場, 總經營面積2.7萬畝。蓮花山松柏參天,溪瀑遍谷,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主要劃分為6大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雲谷寺景區、北天門景區、 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東、中、西3條遊覽線路。主要景點有行宮、看天、雲門、峯迴路轉、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雲谷飛瀑、兩山排闥、雲谷寺、玉皇殿、文昌閣、水簾洞、白雲洞、紅雲洞、對松山、北天門、天台峯、靈寶峯、風動石、通天河、太平庵、太公石、補天石、青龍潭、五雲澗、一線天、 子母泉、魔子坊、高泉寺、甘露堂、煉丹爐等60餘處。
1992年3月,市蓮花山林場對蓮花山的旅遊資源進行開發,變國營林場封閉看管為開放式經營,並投資10萬元,對泰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宮"進行整修(將原住行宮的林場職工搬出),先後完成了大土殿、九蓮殿、子存殿、天王殿的整修工作,修復了韋馱殿、 靈官殿及其兩殿的門樓與院牆,重塑佛像9尊。新修了林場場部至行宮的登山盤路,並於當年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恢復舉辦"六月六"傳統古廟會(自1963年以後中斷29年)。1993年,由蓮花山林場投資24萬元,修通了泉溝鎮到林場的柏油公路。同年,還新修了"行宮"至"峯迴路轉"的登山盤路,對"峯迴路轉"以上古存盤路進行整修。聘請山東農業大學園林系完成了蓮花山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是年,被省林業廳公佈為"省級森林公園"。1994年,修建南天門樓,完成第一期工程。1998年,修建森林公園牌坊1座。1999年,完成南天門樓整體工程,新修西路"通天河"經"子母泉"到"雲谷寺"的登山盤路。2000年,修建古柏亭1座。截止2000年, 蓮花山林場共投入資金60餘萬元,直接用於旅遊開發。成功舉辦9屆"六月六"廟會,累計接待遊客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0萬元。 [21] 
墨石山景區 位於新泰城北8公里處,屬於蓮花山山脈。北與萊蕪搭界,南臨西周河。此山南北連綿3公里,有大小山峯3座。雖非名山大川,但卻山青水秀、奇石遍佈、風光獨特。山腳是以蘋果、桃、板栗、柿子等為主的經濟林,春季滿山花,秋季遍地果;山腰以下水庫、塘壩密佈,層層疊疊、潺潺溪溪。墨石山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清新的空氣、甘甜的泉水以及誘人的田園風光,每年春、夏季節都吸引着大量遊人。曾有明朝官府封山的記載。來到山下,40米高的石雕巨佛映入眼簾。漫步登山,形態各異的奇石隨處可見:"金龜望海"、"烏龜下蛋"、"雄鷹傲視"、"雄獅吼天"、"萬年骷髏"、"億年石人"等景觀,無不讓人感嘆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神妙奇觀。 [21] 

蓮花山蓮花山文化

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小泰山、宮山、義山等。新甫得名,源於西周,據考,當時失國的甫國(古呂國,夏禹封大嶽為呂侯)人東遷居此,故稱“新甫山”。此山雄偉秀美,極肖岱嶽,山巒、奇石、溪澗、道路乃至古樹名木均可窺見泰山影子,秦漢前又稱“小泰山”。至清初因奉祀觀音,加之“九峯環抱,狀似蓮花”而始稱為“蓮花山”(清唐仲冕《岱覽·新甫山》)。漢武帝在山上進行封禪活動,修築行宮,改名為宮山。宋朝常曾《新甫山記》文記載:“漢武帝易小泰山為宮山,封三峯為義山。其義山之地曰黃嶺,下有洞,深遠不可測。” [8] 

蓮花山地理文化

蓮花山所處地域在28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五次大的地質地殼運動,經過凸起、斷裂、崩塌,才形成了蓮花山山勢陡峭、奇峯林立、溝深谷幽、流泉飛瀑、岩石奇特的模樣,留下了豐富的地質遺蹟。距今28億年前的蓮花山科馬提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在全世界也只有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岩石為蓮花山的地質地學價值增加了耀眼的光環,成為地學旅遊、自然觀光旅遊、探險性山地旅遊和科學科普的經典地區。

蓮花山歷史文化

蓮花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新甫之柏”的詩句。秦始皇東巡駐蹕於此;漢武帝巡幸蓮花山,求仙訪道,建離宮、築侯城,留下了眾多遺蹟和傳説。晉唐以來,蓮花山佛教興起,逐漸成為一方香火聖地與遊覽勝區。明、清時期,帝王迭至,顯示了當時上層社會對這座北方聖山的關注。清康熙初年,蓮花山成為遠近聞名的觀音道場。乾隆皇帝南巡途中登臨蓮花山,寫下了著名的《新甫山》一詩,感懷漢武求仙往事:“傳聞新甫易宮山,漢武求仙遇此間。何事長生無大藥,茂陵秋樹鎖孱顏”。許多文人墨客也慕名前來,駐足流連,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詩文。明代王應修的“新甫傳聞久,登臨始見奇”,清代趙希抃(biàn)的“問俗久傳秦禪地,逢人爭道漢離宮”、葉方恆的“嶽東古新甫,其形作蓮花。俗因以之名,齊魯相矜誇”等詩句,都盛讚了蓮花山的悠久歷史和秀美景色。

蓮花山佛教文化

蓮花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齊魯第一佛教名山,山東省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遊區,被譽為“觀音勝地,北方普陀”。有觀音院、觀音閣、太平禪院、雲谷寺等眾多佛教場所,中國室內最大金身觀音聖像、天下第一天然觀音——天成觀音永遠為您及家長賜福增壽保平安。
觀音朝聖、祈福為蓮花山一大特色,農曆二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成家日,蓮花山均舉辦觀音法會。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舉辦蓮花山“六月六”廟會。

蓮花山自然文化

在蓮花山上,與佛教有關的奇石奇樹不計其數,天成觀音、金蟾望月、經書五卷、羅漢推車等百餘處奇石,不但形神兼備、惟妙惟肖,而且還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特別是位於觀音崖上的天成觀音巨型奇石,酷似結迦趺坐的觀音菩薩。在央視及山東衞視播出的蓮花山形象片,展示的就是這尊天成觀音。不少遊客來到蓮花山,總要到觀音崖一睹天成觀音的風采。

蓮花山觀音法會

蓮花山是觀音菩薩顯化的重要場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山東省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遊區,被譽為“觀音勝境,北方普陀”。
農曆2.19  觀音菩薩聖誕日  舉辦“禮大懺悔”法會
觀音菩薩聖誕日,寺院都會一般會舉行觀音七,或禮拜大悲懺,或舉行有關觀世音菩薩雕塑、畫像展等修持、紀念活動。
農曆6.19  觀音菩薩成道日  舉辦“禮觀音懺”法會
信眾們會舍錢財、求子,祈求觀音保佑。
農曆9.19  觀音菩薩出家日  舉辦“禮三千佛寶懺”法會

蓮花山浴佛放生

農曆4.8 浴佛節 舉辦“浴佛放生”法會
佛祖釋迦牟尼聖誕日,舉行浴佛放生法會。居士們都會在放生池以各種方式進行放生,以此表達對佛祖的尊敬。一般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
法會期間秩序井然,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熱鬧喜慶的景象。通過佛教文化與傳統民俗活動的弘揚開發,借節興旅,以節造勢,增強了新泰蓮花山的吸引力,唱響了“暢遊蓮花山、健康伴身邊”的旅遊主題。

蓮花山六月六廟會

新泰蓮花山廟會每年陰曆六月初一至初六舉辦,是一項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為一體的民間傳統廟會。 蓮花山下起源於民間信仰的“六月六”廟會,是新泰市的傳統習俗。自農曆六月初一開始,至六月初六形成高潮,故又稱“六月六”廟會。按蓮花山民俗,農曆六月初六為“曬衣節”。俗語云:“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六月六日雨,菜根遭蟲蛀”。起初,當地百姓自發到寺廟舉行祭祀活動,以求風調雨順;後來逐漸融進了祈福消災、祛病求子、生財許願等內容,由村莊主事人作為“會首”,與主持寺僧、有成望的“大先生”等人組織,按期舉行。俗語云:“六月六,掛鋤鈎。”為期6天的廟會適逢農閒,方圓百里的人們都來“趕會”,各地商販、民間藝人、居士香客等紛至沓來,香客如湧,場面蔚為壯觀。

蓮花山主要景點

山東新泰蓮花山風景照
山東新泰蓮花山風景照(18張)
它以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並逐步發展成為佛家聖地,現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存古建築遺址有云谷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 封殿、甘露堂等。雲谷寺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羣體,主體建築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現有古樹名木120餘株,主要旅遊景點60多處。分為六大旅遊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雲谷寺景區、北天門景區、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三條主要遊覽線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雲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雲谷飛瀑、聖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松、雲谷寺、紅雲洞、白雲洞、興雲洞、對松山、北天門、東高峯、西高峯;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松、奇觀、太平庵、青龍潭、五雲澗、一線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峯西高峯,時而盤旋於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
蓮花山風景 蓮花山風景
蓮梗峪,因山峪彎曲似梗而托起山頂之蓮花而得名。谷中飛瀑流泉,野花成片,鳥兒成羣,別有天地。洗心池意為洗心絕塵,開始步入佛門淨地之意,為進山第一景。蓮花門,上刻蓮花圖案,下刻漢字“門”,別有意味;羣獅出山,龜探頭,徑書巖,護法門神等怪石惟妙生動。淌銀嶺,光亮如白銀下湧,氣勢壯偉。玉女潭,傳説漢武帝女兒小玉慕此潭幽靜而在此沐浴,潭中石壁上有天然少女裸體浴像。玉女飛瀑高約二十米。飛花碎玉雄奇中透出柔美。繼續前行,路有兩門:一曰“愛情門”,二曰“財福門”,遊者任選其一,只走一門,昭示一種人生哲理,意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耐人尋味。天門,威赫聳立,氣勢壯美,門內青翠欲滴,如夢如幻,給人以無限遐想,激發人們進門一睹為快之慾望。天門瀑高掛山腰,飛流直下,碎玉疊珠,景色十分誘人。瀑下有巨石,曰“瀑流砥柱”,經千年衝擊,光滑潔白,使人蒙生啓迪。沿階而上是龍王廟,有三潭三瀑,真乃三瀑成串,三潭連珠,人勞累頓消,而興致盎然。而紅石灣和紅石瀑則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説漢武帝駐蹕蓮花山“行宮”,其女兒小玉迷戀山色到處遊玩,這一天在“千年榆”上甩鞦韆,因山風大,小女的一隻繡花紅鞋刮落到此,後來這裏石頭變成紅色,所以叫紅石灣。據説在吉祥的日子,若站在紅石瀑下,有德之人能從瀑布幻影中看到小玉美麗的倩影。古碑峪,有一摩崖古碑,因日久年遠,字跡模糊難辨,誠待有識之士進山破譯。據説這裏是懸空寺遺址。懸空寺的故事尤為神往。傳説古寺中有一老道,伴有二童,有一天老道找道友下棋回寺,見一白淨小孩與二童玩耍,後老道問二童小孩是誰,道童均答不知,老道囑二童:小孩再來時偷偷在他身上栓根紅線,明日老道順線找去發現是一千年人蔘,已能幻化人形。老道挖出回寺燉上,去約道友共來品嚐,結果二道童因鍋內人蔘奇香難忍,一嘗而不可收,當聞聽師傅回來,害怕受責,將剩餘人蔘連湯潑掉,整座寺廟立即騰空飛昇而去。此為懸空寺的來歷。只有打米的古石臼在遺址的石樑上,默默等待……
蓮花山 蓮花山
登天梯,過蓮花飛瀑,即達蓮花南海。稱雄山東第一高山湖泊,斗山頂巨型觀音雕像,而稱之為“南海”,南海面積16400平方米,總蓄水量18萬立方,山頂藍天、白雲、綠樹、觀音、寺廟倒映湖中,構成蓮花山特有的湖光山色,匯水上划船、垂釣、游泳等娛樂於一體;觀“宮山夕照”、“雷達雄姿”於一處,集蓮花村休閒、度假於一村,此,何等悠哉樂哉! 登蓮花山頂峯萊蕪地區(濟南市萊蕪區和濟南市鋼城區)、泰安地區(泰安市岱嶽區和泰安市新泰市)以及臨沂地區(淄博市沂源縣及臨沂市蒙陰縣)盡收眼底,立於蓮花山頂峯向西可遙望姊妹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山頂峯。走凌雲路,參觀魯中高山雷達,看蓮花山前飛機升降。屆時你將體味到“無限風光”的真切含意。白雲嶺景區:白雲嶺,因山嶺白巖成片如白雲而得名。這裏地勢平緩而深厚,但石景不少,有名的石奶奶,據傳説附近村民有人拜石為乾孃,能為人消災祛病,可能此時石能集天地之精華,聚日月之靈氣所致。海豹問天,惟妙惟肖,極具韻味。古猿望天,山頂有巨石隆起,酷似古猿猴,似在望天,若有所思,極為逼真。天瀑峪景區:其著名的是“凍凍台”瀑布,瀑布長約300多米,夏天山洪暴發,似銀河倒掛,瀑流從天而降,又象一巨龍出山,擺頭擺尾,吞雲吐霧,咆哮翻滾,以劈山撼嶽之勢衝出蓮花山,着實駭人心魄。冬天瀑流化作晶瑩奪目的冰凌,銀光寒影,放眼望去似鑲嵌蓮花山中的天鏡,十分奇異而壯美。蓮花山古幽神奇,蓮花山美妙旖旎。
蓮花山 蓮花山

蓮花山景區介紹

蓮花山 蓮花山
蓮花山景區自2004年開發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先後建成了菩提大道、觀音廣場、通天河、雲谷寺、天成觀音、蓮花湖六大遊覽區,同時建成了蓮花山房車營地、蓮花酒店、品嶽國際度假酒店等配套服務設施。蓮花山先後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被譽為“觀音勝境、北方普陀”。2013年蓮花山省級旅遊度假區獲省政府批准設立。
近年來,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蓮花山旅遊,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的更高需求,蓮花聖境風景區應運而生,決定實施大蓮花山旅遊開發,本着能落地、宜招商、吸引人的總體原 則,以“觀音文化、蓮花文化”為主題,對景區進行景觀改造、擴容提質及功能提升,即山上發展景觀旅遊,打造核心吸引物,山下發展休閒養生度假,山前發展特 色鄉村遊,形成“山上山下聯動,山裏山外融合”的大旅遊格局。
蓮花湖突出生態主題,實施蓮花湖景觀提升及綠化美化工程;充分挖掘蓮花湖核心價值,與小鎮聯合打造“心靈濕地,蓮花世界”,圍繞蓮花湖打造人間蓮花、藝術蓮花、禪意蓮花、精神蓮花四大功能區;環湖路以內以景觀、綠化、環湖步遊道、親水棧道、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為主要建設內容;蓮花湖西北近山區域主要規劃建設休閒度假、禪修靜心等功能的竹林雅舍,打造蓮花山最具禪意的度假高地。
蓮花小鎮依託地形特色,通過對蓮花湖周邊以及魏家峪村統一的科學規劃,充分挖掘蓮花湖濱水區域、魏家峪村山村環境的旅遊開發潛力,梳理山勢水流,傳承觀音文化脈絡,繼續挖掘與提升觀音文化內涵,結合當地的原生文化、鄉村休閒體驗,形成獨具特色的山水度假與別具韻味的禪境體驗形式,構建以一個核心、一水環繞、一軸縱貫、六區合璧的空間格局,將其打造成蓮花山又一個“禪修聖地”高端休閒度假產品。

蓮花山景區位置

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與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泉溝鎮交界處

蓮花山交通

濟南:濟青高速南線→萊蕪北下高速→直行穿過市區→高莊辦事處鄂莊→鄂劉路→蓮花聖境
淄博/濱州:濱萊高速→萊蕪南下高速→自南沿西行2000米→高莊辦事處鄂莊→鄂劉路→蓮花聖境;
濰坊/東營:青銀高速→濱萊高速→萊蕪南下高速→高莊街道辦事處鄂莊→鄂劉路→蓮花聖境
萊蕪:萊泰高速→萊蕪南下高速→自南沿西行2000米→高莊辦事處鄂莊→鄂劉路→蓮花聖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