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民會

鎖定
漢奸團體。1937年12月24日,在日本華北方面軍特務部的策劃操縱下,於北京懷仁堂成立。由偽臨時政府頭目王克敏任會長,張燕卿為副會長,繆斌任指導部長兼原生部長,宋介任教化部長,日華北方面軍特務部文化組長小澤開任總務部長。新民會中央機關為中央指導部,下設有總務、教化、原生各部,並在各省、市、縣設立指導部和分會。其章程規定“為信奉新民主義與政府表裏一體之民眾團體,以實現中日滿之共榮並期剿共滅黨之徹底而貢獻世界和平為目的”。在成立宣言中稱其任務為“發揚東方文化道德,顯彰古昔之聖哲遺訓,進而剿滅國共兩黨之邪説,納人民於正軌。以期溝通民意,開發產業,安定民生。首先擁護新政權,為反共戰線之鬥士,進而培養民力,實現友鄰之共榮”。新民會成立後,主要為配合日本侵略者的武力征服,對淪陷區人民進行欺騙宣傳和奴化教育。在淪陷區設立學校及其他機構,發行《新民報》等刊物,向人民灌輸新民主義漢奸理論。1940年3月汪偽政權成立後,偽臨時政府解散,由王揖唐、殷同出任新民會正副會長,其後便迎合日軍侵略需要,在淪陷區推行所謂“新國民運動”,開辦新民學院,宣稱“以新民精神為基礎,以東亞解放為目標”。1945年8月,該會隨日本投降而解散。 [3] 
中文名
新民會
建立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性    質
漢奸團體
建立方
日本帝國主義
建立地點
華北淪陷區
建立時間
1937年12月

新民會歷史背景

日軍是以軍事侵入中國的,它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對付中國軍民的武力抵抗,二是維持對佔領區的統治。兵力有限的日軍,不可能單靠軍隊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是對佔領區的統治問題。在佔領區,日軍遇到的不僅是中國軍民的武力反抗,而且還有來自中國民眾思想意識上的抗拒,這不是靠槍炮能解決的。因而,就提出了日本在佔領區進行思想意識方面的奴化宣傳、教育安撫問題。
最初,日本用於擔負此項工作的是宣撫班。宣撫班是隸屬於日軍軍級特務部執行宣傳、安撫任務的隨軍組織。當日軍佔領一個地方之後,由一種穿軍裝的人出面,以演説、唱歌、演劇以及散傳單、辦報紙等手段,宣傳“日華提攜”、“共同防共”,來論證日本侵華的合理性,幫助組織當地維持會等偽組織。但是,這種“宣傳安撫”總是給中國人民一種被異族侵略的“屈辱感”,在感情上格格不入。於是,日軍便改變統治措施和辦法,推行“以華制華”政策,一方面大力扶持、組織漢奸政權,一方面仿照偽滿協和會的辦法建立主要由漢奸組成的、易於為中國人接受的宣傳組織。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37年12月24日,在日本華北方面軍特務機關長喜多誠一的引導下,成立了日軍操縱的所謂“民眾團體”——新民會。

新民會會員結構

新民會主要由華人組成,漢奸彙集,在組織系統上,它與華北偽政權結為一體,設會長為最高領導人,聘日人為顧問,下設中央指導部作為日常事務的具體組織、指導機構。地方機構,省設指導部,一般由偽省長兼任部長,省以下設道辦事處及縣市指導部。它與偽政權相結合,組成一個從華北偽政權到省、縣以至鄉村的龐大網絡,主要依附於軍隊進行組織建立及開展活動。
新民會名義上是所謂的“民眾團體”,信奉“新民主義,建設新中國,實現東亞文化同種族之中日滿三國共存共榮”,實際上它是日軍控制的“上意下達、下情上報的政府專用機關,更因合作社的關係終至變成進行經濟工作的機關”。最初的新民會綱領是:“擁護新政權,以圖暢達民意”;“開發產業,以安民生”;“發揚東方之文化道德”;“於剿共滅黨旗幟下,參加反共戰線”;“促進友邦聯盟之實現,以貢獻人類和平”。
新民會在北平建立“中央”一級機構,下面各道、縣、區、鄉也都設立新民會的總會、分會和辦事處。甚至各行各業、學校、團體等也都建立了新民會的基層組織。在各級新民會中,均有日本人擔任“顧問”或“參議”,指導新民會工作。由於新民會無孔不入,分佈面廣、成員多,加之它集民眾團體與行政機構於一身,在控制民眾思想和行動上確能收一時之效。

新民會會旗

新民會先後共用過三種會旗, 初期會旗以黃色為底,居中是紅綠太極圖;1940年3月改用五色旗;1943年3月 1日又改用白底上加紅 “亞” 字,中嵌白日和古寫的黑色 “祓” 字旗。 [1] 
“新民會”的旗幟

新民會新民會訓練

新民會培訓項目

新民會各種訓練班名目繁多,有青年訓練所、青少年女團訓練隊、青年團訓練所、農村青年訓練班、政治訓練班、新民突擊隊訓練班等等。
不僅如此,新民會還“具有華北治安自衞、組織國民等特殊性質”。日軍讚賞它“一向是治安強化運動的核心實踐團體,以該運動的共同目標‘鄉村自衞’為重點,通過武裝民眾、訓練保甲等工作,大力開展新民會的活動”。並規定,佩戴青訓團統一證章,乘座火車可以優待半價等,以此來吸引青少年受訓。訓練時間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隨着日軍的徹底戰敗,失去依託的新民會也“樹倒猢猻散”。

新民會分佈

新民會是不折不扣的漢奸組織,以親日反共為職志,集攏了一大批漢奸骨幹,組織極其廣泛,不僅城市有,而且散佈於鄉村小鎮,並建有各種形式的附屬團體組織,其活動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經濟及軍事各方面,這種廣泛性是日偽其他勢力不能比的。 [2] 
參考資料
  • 1.    黃明延.中國旗幟圖譜.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3:95-95
  • 2.    王強.《漢奸組織新民會》.天津:天津社會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章紹嗣,田子渝,陳金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第6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