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民學校

鎖定
(淡塘)新民學校,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淡塘村一所小學,始建於1930年,“新民”源於老校門對聯“新猷(yóu)興教育,民氣起文風”。
創辦時間
1930年
創辦人
陳卓超(首任校長)
校    訓
新猷興教育,民氣起文風

新民學校辦學歷史

新民學校座落於淡塘村的中心,座西朝東。它始建於庚午年(公元1930年),灰砂牆,蓋瓦,建築面積826平方米,分樓上、樓下兩層,八間課室,五個教師房。每間課室40平方米。學校氣勢雄偉,結構獨特。
新民學校前身是設在古塘村的“立德”蒙館,僅幾十個學生。隨着新民主義革命的不斷深入,淡塘的鄉親父老、仁人志士,深知興辦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報效國家、造福民眾。於是眾多海外僑胞,紛紛慷慨解囊,從“南洋”籌集了一筆資金,家鄉人民鼎立支持,羣策羣力,建起了新民學校。新校於1930年正式開校,由陳卓超先生出任校長。“立德” 蒙館學生轉入新民就讀。學校開辦一至五年級五個班(翌年辦至六年級),課程設國語、常識、社會、自然、算術等,學生一百多人,而女生僅兩人。淡塘人民歷來有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從“新猷興教育,民氣起文風”的校對就可知道淡塘人民的辦學熱情和遠見卓識。解放後,學校由政府接管。隨着人口的增長,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淡塘村民已發展到兩千多人,原來的教室已容納不下十二個全日制教學班的學生。當時的淡塘大隊因陋就簡,在學校附近建了四間瓦房,用竹條、木板搭成簡易桌椅,解決了實際問題。
1968年,隨着形勢的發展,小學辦起了附設初中班。到1970年,還辦起高中一年級,當時有小學(五年制)十個班、初中四個班、高中一個班。學生五百多人,二十四個教師。
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學校先後擴建了十間瓦房課室。這期間,大隊從附近生產隊抽調部分水田、旱地給學校作小農場。學校也在“死溪”“三Y娜”“過河”“竹場” 等地開荒、耕種花生、甘薯、甘蔗、水稻等作物,師生邊勞動邊上課。
八十年代,附設初中班到永湖中學就讀、但新民學校仍有十二個班,四百多學生。
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歷了五十多個春秋的風風雨雨,新民學校已顯殘舊,擴建的課室也成危房。
教學樓 教學樓
1988年,由新民學校校友、香港同胞林森標先生捐資二十四萬元,拆掉了七十年代擴建的五間教室,在原地的基礎上,由西至東、座北向南,一字形建起兩層十間標準化課室,每間課室安裝兩台吊扇、四盞日光燈,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三十年代的老校舍,只作教師住房、辦公廳、接待室等用途。
1991年暑期,打好了符合國家標準的水泥球場。1992年林森標先生再次捐資四萬元,結合管理區籌集的資金,續建了四間標準化課室。從此,結束了瓦房課室的歷史,新民學校出現全新的面貌。
1996年, 在家鄉人民的熱情支持下,購置安裝了電腦室,“兩機一幕”也隨之進了課室,硬件建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淡塘遷出到永湖、淡水、秋長、深圳等地的農户近兩百户,學生在這幾年內也轉出一百多人。生源由四百多人鋭減至兩百七十多人。1998年,學校把十二個教學班合併成六個班,教師也由二十一人減至十四人(含學前班教師)。
1999年春, 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的名人、外出工作人員,又一次聚會母校,為學校發展出謀獻策,並當場捐資壹萬八千元、建成了標準化水泥球場。從此本校師生、中學生、喜愛體育運動的村民,每天下午都活躍在球場上。
2001年在村委大力支持下,多方籌集資金,建好了雄偉壯觀的新民學校校門。
2005年,省政府發文支持革命老區改造薄弱學校,區教育局撥款在學校正座南側建起兩層100平方米的樓房,下層做體育活動室兼會議室,上層為圖書館、音樂舞蹈室、繪畫室。
2006年, 在區教育局的支持下,修繕了老校舍,把原來的老棚板,木欄河全部換新,校舍外牆批橙色塗料。
建於1930年代的老校舍(外牆翻新後) 建於1930年代的老校舍(外牆翻新後)
2007年,鎮政府創建“教育強鎮”,財政部門先後撥款裝備電腦室(40+1),隊部室、圖書室、舞蹈音樂室、繪畫室、電教室。“創強”期間,新民學校校友、熱心人士林桂松先生先後投資改造活動室窗户,購四部空調,安裝在接待室、辦公室、校長室、電腦室,購買馬賽克貼學校內外圍牆,同時鋪設校門至永馬路口的水泥校道,用花崗岩鋪設教學樓階梯,增設教學樓二樓不鏽鋼欄河,為新民學校“創強”打下堅實基礎。
2008年,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新民學校順利通過“創強”驗收。

新民學校教育成果

【新民學校:為永湖培育近萬學子】“新民學校前身是設在古塘村的“立德’蒙館,學生數十人。”據當地老人、修《淡塘村志》的賴義棠老先生介紹,民國初年, 隨着新民主義革命的不斷深入,淡塘的鄉親父老、仁人志士,深知興辦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振效國家,造福民眾。於是眾多海外僑胞,紛紛慷慨解囊,從“南洋”湊集了一筆資金,家鄉人民鼎立支持,羣策羣力,建起了新民學校。大門“新民學校”四字,由惠州人、著名書法家秦咢生所書。該校1930年正式開放,由陳卓超先生出任校長。“立德” 蒙館學生轉入新民就讀。學校開辦一至五年級五個班(翌年辦至六年級),課程設國語、常識、社會、自然、算術等,學生一百多人。舊校舍建築面積826平方米,分樓上樓下兩層,八間課室,五個教師房。每間課室40平方米。學校氣勢雄偉,結構獨特。辦學後,新民學院素以治學嚴謹,人才輩出而遠近聞名,成為淡塘村周邊村落乃至永湖、三棟等地學子們的啓蒙之所。
1989年以來,新民學校以自己的仁厚、慈愛哺育了一代代學子,培育了近萬桃李,如廣州中山醫科大學教授黃區隆、清華大學教授鄭昌齡等村內的人傑志士或在此接受過優秀的啓蒙教育,或為學校建設作了積極貢獻。
“新苗花朵繁思苑,民族精 英出此門“,從教40多年的當地老教師鄭志羣,用這句話概括了新民學校的光 輝。
1988年,由新民學校校友、香港同胞林森標先生捐資24萬元,拆掉了70年代擴建的五間教室,由西至東、座北向南,一字形建起2層10間標準化課室。而後,校友也未曾中斷對新民學校的關愛,先後捐建了球場、校舍等設施,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正如韋伯斯特所説的:“這是一所小學校,但卻有人愛着她。”

新民學校歷任校長

陳卓超、楊淑莊、楊仁杰、林影凡、林德馨、賴紹輝、黃觀生、張雁林、徐伯修、童佛明、李煥熙、李玉清、黃鵬生、何石松、鄭志羣、李俊英、林志欽、曾漢欽、黃旭生、張運財、陳新亮。(由1930年至2018年)

新民學校從教30年教師

林燕輝、黃旭生、林志欽、鄭海昌、鄭布仁、林松發、林瑞英、鄭卓英、鄭志羣、林倫、賴少珍。

新民學校校園圖片

校門 校門
教室 教室
教室 教室
老校舍內景 老校舍內景
老校舍內景 老校舍內景
老校舍內景 老校舍內景
九十年代初之前使用的課桌 九十年代初之前使用的課桌
老校舍中庭/接待室 老校舍中庭/接待室
校務日誌 校務日誌
九十年代初之前使用的老式茅坑 九十年代初之前使用的老式茅坑
本詞條文字內容節選自《淡塘村志》裏原校長黃旭生編輯的新民學校校史部分。圖片由詞條創建者於2015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