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樂文化

鎖定
新樂文化是分佈於中國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遼寧瀋陽北郊區新樂遺址的下層遺存而得名。又稱新樂下層文化,年代為公元前5300~前4800年。
新樂文化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漁獵是經常性的生產活動。石制工具有打製的,也有磨製的,器形有斧、鏟、鑿、鏃、磨盤、磨棒等;還有細石器。發現平面為圓角長方形的半地穴房址。新樂文化出土的煤精製的圓泡形飾、墜飾和珠等,是中國最早的煤精工藝製品。陶器多夾砂紅褐陶,火候較低,陶質疏鬆,並常飾有壓印的“之”字形紋和絃紋等,種類有直口筒形深腹罐、鼓腹罐和斜口簸箕形器等 [1] 
中文名
新樂文化
地    區
北方地區
分    類
新石器文化
命名來源
瀋陽北郊區新樂遺址下層遺存
經    濟
漁獵經濟
出土物
煤精製的圓泡形飾

新樂文化文化簡介

在位於下遼河流域的新樂下層文化遺址中,發現過炭化的穀物,在年代稍晚的大連郭家村遺址上層(相當於小珠山上層文化)的一個席簍內,也發現了炭化的粟。最近又有消息傳遼西地區興隆窪文化的興隆溝遺址亦也糧食作物出土。這些農作物種子的發現,為進一步説明東北南部地區的新石器時代生業方式主要是以種植農業型經濟為主,提供了最為直接的證據。至於此區存在的漁獵經濟,並不是當時的主要經濟門類,而是農業經濟的一種補充而已 [1] 

新樂文化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從1973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5次。經過幾代考古人的努力,揭示了新樂遺址是距今7200年的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聚落遺址,它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同時為東北地區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填補了遼河下游地區早期人類活動的空白。 [2] 

新樂文化新樂遺址博物館

由於在新樂遺址發現的遺物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徵,構成一個新的文化類型,所以被命名為"新樂文化"。 新樂遺址按地層關係和文化內涵可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被命名為新樂上層文化,距今約3000年。這一層文化堆積厚,出土文物多,以石器和素面夾砂紅褐陶器為主。石器有石錘、石鏃、石杵等。陶器有、缽、罐等,多為瘤狀耳、橋形耳,也有少量柱狀耳、三角形耳,質地都比較粗糙,砂粒較大,全部為手工製作。中層為偏堡子類型文化,年代為新石器晚期,距今約5000年,文化層較薄,沒有出土完整的陶器。從已經出土同一文化類型的陶器可以知道,這一時期的器形有深腹罐、深腹缽、高領壺,上面裝飾着堆紋,陶壺上刻着幾何圖案 [1] 
下層被命名為新樂下層文化,據今約7000年,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聚居地,已發現多處房址,最大的面積有100平方米,中型的面積有70平方米,小型的面積有20平方米,平面成長方形或圓角方形,中間有火膛,四周有柱子洞。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石器有石鑿、網墜、削刮器、石鏃等。陶器有高足缽、簸箕形斜口器、弦紋筒形罐、之字紋筒形罐。1978年出土的斜線紋高足缽,高12.3釐米,口徑19釐米,底徑6.5釐米,紅陶衣、高足,通身飾以抹壓斜線和網格紋,是新石器時代的盛食器。 同時出土的還有少量玉器、煤精製品、木雕藝術品等。煤精雕刻藝術品有球形、耳當形,晶瑩烏亮,雕工細緻,在當時條件下能製成如此精細的藝術品,使人難以置信。 瀋陽出土的骨製品種類繁多,時代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樂遺址下層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錐為新石器時代骨製品。骨柄長11.2釐米,從側面觀察,很象兩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較明顯的合縫,用以鑲嵌細石片,作複合工具之用。骨錐長10釐米,頂端寬1.4釐米。體扁平,尖部彎曲且鋒利,是鑽孔工具 [1] 
新樂文化 新樂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