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未來社區

鎖定
新未來社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北岸,由雅戈爾置業控股有限公司開發,共分為五期,佔地面積共為333500平方米。
中文名
新未來社區
城    市
蘇州市
城    區
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
開發商
雅戈爾置業控股有限公司

新未來社區基本概況

一期雅客和二期泊爵位於沈滸路南,東臨華池街,南接現代大道,規劃户數共計1863户。三、四期蕭邦和五期風尚,皆位於沈滸路北,東臨華池街,西接玲瓏街。交付使用的蕭邦規劃户數為1731户。
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11年5月,共有社區工作人員3名。社區居委會配套用房面積為560平方米,設有社區調解室、居民學校、未成年人活動室、法治教育基地、文體活動室、閲覽室、乒乓球室等場所。
新未來社區居委會將以建設幸福新家園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居民的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搭建好居民交流的平台。新未來社區居委會將為居民營造了一個環境整潔、轄區安定、文化豐富的良好居住環境。
同時,社區居委會也將在與時俱進中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逐步帶動社區形成社區組織健全、服務完善、教育全面、文化豐富、風尚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居民樂在其中。

新未來社區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新未來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1户通自來水,有 17 户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 100 %)。有 1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5户;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 17户。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户11 户;裝有太陽能農户 4户;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2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新未來社區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羣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麪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麪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新未來社區社區工作

新未來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羣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着“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自行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髮、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
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户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温暖。
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新未來社區社區黨建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温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羣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羣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羣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羣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
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