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星

(柯雲路著長篇小説)

鎖定
《新星》是中國當代作家柯雲路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當代》1984年增刊第3期,是“改革四部曲”的第一部。 [1] 
《新星》描寫了一個新上任的理想改革派縣領導——李向南在古老的中原縣城古陵的改革經歷。李向南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實績。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遭遇了強大的傳統保守勢力的抵抗和壓制,他的事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儘管小説的結尾不很明朗,但主人公李向南有着必勝的信念,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傳達了一種新型的改革理念,使人們從李向南身上看到了社會與時代的需求。雖然這部作品和國家意識形態緊密相連,但它真正反對官僚主義,呼籲理性、民主與法治;主張富國強民、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理性啓蒙的精神,有力地批判了落後迂腐的思想觀念,從文學上呼應了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2] 
2019年9月23日,《新星》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3] 
作品名稱
新星
作    者
柯雲路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4年5月
字    數
434千字

新星內容簡介

1982年,32歲的李向南來到黃河流域的古陵縣任縣委書記。潑辣幹練,敢於進取,具有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的李向南雄心勃勃要改變古陵縣的落後面貌。上任伊始,他便提出了鼓舞人心的改革計劃。隨後,他的一系列舉動,贏得古陵人民的信任和愛戴,被老百姓稱作“李青天”。但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李向南和以縣長顧榮為首的官僚體系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衝突,他的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牴觸和壓制。顧榮這位在古陵縣苦心經營30年的縣長,利用他強大的關係網,對李向南這位當年老上級的兒子展開了攻勢,以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調查組來了後,各種謠言也不脛而走,但李向南依然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向舊體制、舊觀念發起了挑戰。但是,正當他信心百倍繼續投入戰鬥時,遇到了強大的保守勢力的壓制和抵抗。李向南的改革深陷被動之中。最後,顧榮竟請動地委書記鄭達理。李向南宏圖未展,便被擠出了古陵縣。 [1]  [4] 

新星創作背景

《新星》的創作源自於柯雲路下鄉插隊的經歷。“文革”爆發後,柯雲路和十幾名中學同學一起下鄉到山西省絳縣的馬堡村,開始了掙工分、集體開伙的知青歲月,一待就是四年。插隊剛開始的兩年,年輕的柯雲路還抱着幫農民脱貧的志向。他不僅一年四季隨鄉親們在田地裏拼命作務莊稼,而且幫村裏創建了全村第一個集體豆腐坊、第一個集體養豬場,想方設法為村裏發展多種經濟。然而,經過幾年的苦拼苦幹,農村的狀況依舊,農民的貧困依舊,“山還是那道山,梁還是那道梁。”他勞動着,思考着,還跑到周邊的許多村莊進行調查,最後他發現,“農村貧困的原因不是農民自身的問題,是生產體制問題。”在調查過程中,他接觸到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和事,從農民到基層幹部,從鄉里的糧食收購站、棉花收購站到縣裏的涉農機構等。正是在絳縣農村的四年知青歲月,讓他對中國社會的最基層加深了了解,進而開始觀察和思考社會的發展變化軌跡,研究改變社會現狀的方法和途徑。後來,他把自己在絳縣農村的觀察和思考寫進了小説《新星》之中。 [5] 

新星人物介紹

李向南
李向南這個形象,反映出了一代人思想中嶄新的一面。依作品所述,1982年李向南32歲,恰恰屬於“老三屆”那一代人。他們是遭受過極大的不幸,經歷過嚴酷鍛鍊的很有特色很有能量的一代人。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歷史變動是如此多,甚至超過其他代人一生的經達,因此他們對歷史的體驗也特別深。這種體驗可以化為撫傷自憐的情緒,在哀傷的氛圍裏吟詠着埋葬過去的藍色小曲。李向南的出現,給人們展示出了這代人的豪放和勇悍,展示出了他們理解當代生活的能力,適應當代生活的能量,以事實證明他們在文化素養、知識結構、革命的自覺性、堅定性以及對黨的任務、黨性原則的理解方面都有着獨特的個性氣質。李向南的出現,使人們在聽慣了“老三屆”憤怒的呼叫、哀怨的哭泣和無奈的發泄之後,看到了男子漢的崛起,領略到了激越的旋律、豪放的氣質和行進的有力。 [6] 
潘苟世
潘苟世是個沒有文化、不懂科學又本能地忌恨知識和知識分子的官僚、家長式的農村幹部。他的唯一的學問就是熟讀了幾本《三國演義》和《楊家將》的小人書,並且把看也未必看過,學也未必學懂的紅字頭的中央文件折成書籤夾在小人書裏,以及為每期牆報的頭條寫幾句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油詩。他官不大,架子卻不小,專門喜歡簽字批示,以顯示他的家長式的威嚴,就連誰要到公社使用電話,也必須得到他一張帶“潘”字的電話票不可。他沒有做地委、縣委幹部的奢望,但卻自視為橫嶺峪公社最高權力的代表,他決不允許別人伸手到他這個公社的大碗裏撈取點什麼。他無視人民的疾苦與死活,公社七個幹部占房二十七間,卻不肯騰出一間做為公社小學的教室,以致造成窯洞教室的倒塌,把教師婷婷和學生鍾鍾壓埋在土方里。但他對提拔、庇護他的縣長顧榮卻恩必報,百般奉迎。這類人物編織成的帶有極為濃厚的封建色彩官僚勢力網,無疑是改革中的頑固的阻力。 [7] 
高良傑
高良傑不是個思想道德品質壞的基層幹部,而是一個在舊的道路上走習慣了、抱着舊觀念生活和工作習慣了的思想落伍者的形象。他在部隊多年搞政工工作,回到地方又被借用在縣裏搞了幾年專案工作,後來是自動要求回村裏領着學大寨。他白天黑夜地幹,冬天領着修渠搞水利,幾次累得吐了血,塌方把肋骨都砸斷了。他從不多吃多佔,還要把自己的轉業費也貼到集體事業裏去。高良傑對鳳凰嶺山區的貢獻是大的,他上任的第一年就給三十個自然村的家家户户裝上了廣播喇叭,第二年就用上了電燈,照亮了世世代代點油燈的昏暗山村。但是,就是這個曾被譽為“最有政治水平”的大隊書記所理解的“一元化”領導就是一切都要“集中統一”,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集中。因此,他一上任,不僅把十四個小隊核算搞成大隊核算,把幾個大隊幹部集中到他的高家嶺來集中居住,而且連一家一户雞下的蛋也集中在他的統一領導之下。不以極左為非,反而真誠地以為是,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高良傑辛辛苦苦十幾年為“集中統一而奮鬥,而山區的農民卻是愈來愈窮。新時期農村經濟政策一放寬,實行了包產到户,他由於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新的農村政策而惶惶不可終日。吃苦、耐勞、嚴正、廉潔、沉穩、堅定的高良傑成為農村經濟改革中的阻力。 [7] 

新星作品鑑賞

追求政治現代性的困境
《新星》將國家社會的改革投影到一個亟待發展出新局面的小縣城,將筆觸從橫向的政治、經濟、教育、環境以及人事部門的改革,延伸到鄉鎮、縣、市、省的縱向關係上。在這一改革歷程中,需要一位劃時代的改革家,他不僅要有無私奉獻和敢於擔當的精神,還要有破釜沉舟的信心和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他要具備改革者應有的能力和素質,有敢於開闢新局面的能力。然而當時的現實是除了來自保守者思想上的抵抗和行動上的阻撓之外,還有舊體制的束縛和相關利益者的壓力,真正的改革實踐異常艱難。所以只有從徹底地擯除舊體制開始,進而從制度、思想、行為上一步步改變才有可能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李向南認為“抱着鐵飯碗有恃無恐的官商作風”要不得,原縣委書記顧榮的兒子走私販運大宗銀元,觸犯法律卻一再被權力包庇護佑;有着先進生產管理理念的朱泉山只因為與前任縣委書記有過爭執,他的發展致富方案便得不到批准;作為公社副書記的潘苟世仗着自己手中的權利,干預百姓的個人工作與生活,讓年幼的孩子在潮濕陰暗的窯洞裏上學而將豪華的辦公室閒置,在人命關天的時候都要求普通百姓必須拿到他親手寫的“電話票”才可以打電話。這種陳腐的官僚主義作風使權力變成少數人手中的工具,這種特權和便利性嚴重製約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阻礙了法制的進程,也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作者對於這種以顧榮為代表的統治者手握權力實行衙門作風深惡痛絕,並對缺乏制約與監督的“人治”進行否定與批判。作者將政治的現代化想象通過具有鐵腕手段的李向南實行的一系列改革表現出來,是極力想要表達對權力鬥爭的痛恨、對民主法治建設的渴望,對公平正義社會的追求。
作者將一種理想的政治訴求通過理想人物李向南來向讀者敍述,但李向南所踐行的政治現代化是否真的值得思考。一個頗有學識和能力的改革者在落後的古陵縣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是相當艱難的,他要面臨巨大的改革阻力和輿論的壓力,在這種艱難的困境中,他不得不通過自己手中的行政權力進行人事的撤換和提拔,而事實上真正的現代化國家對官員的職位變動,應該是由嚴格的制度監督和行政審核體系共同約束和把關的。然而古陵縣或者當時中國改革面臨的問題是已有的行政制度失效、監督體系失語,依靠現代性的方式無法進行改革只能被傳統的保守者利用,根本無法開拓新的局面,也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作者的現代性書寫給了李向南一定的優先權,李向南是反對官僚主義,在革新體制弊端的基礎上提出政治改革,卻也不得不依賴這樣一套體制。在橫嶺峪公社考察時,被撤銷職務的小胡因接到了地委書記的安撫電話而自喜,此時的李向南不僅沒有為自己的人事調動反思,而是將電話打給了更高一級的省委書記,以此來打擊對他不甚滿意的反對者的囂張氣焰,也可以説在思想上他企圖用更高一級的權力和背景使對方服從和妥協,從這一行為可以看出,李向南的政治改革的方式依舊沒有脱離傳統的模式,可見改革者的現代意識與傳統思維模式同時存在於李向南的身上,理想意義上的政治現代性並沒有完全呈現出來,小説的最後李向南也因為這一困境要再次出發正説明了這一問題。 [2] 
實現經濟現代性的失落
《新星》有着作者對經濟的現代化想象。在《新星》中,作者筆下的理想人物李向南首抓經濟建設,他“希望古陵縣更快地富起來,最好富成全國第一”,在這樣的目標下,他主張完善農村生產責任制,發掘有利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和特色產業,改善交通條件,積極引進外資,走向國際市場。在經歷了精神疲勞和物質匱乏之後的人們聽到這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無疑是一種價值觀的革新。而這也正是作者對國家經濟現代性想象的體現。現代化管理靠落後的思路和傳統的經驗來指導是不行的,要善於學習,學會用科學方法、科學組織和現代化工具進行指導。在黃莊水庫的考察時,李向南提議建立漁業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技術中心,在卧龍莊大隊調研時,他肯定了專研技術,指導農民培育雜交水稻中的秀秀,鼓勵了這種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走向致富之路的行為。作者筆下的古陵縣面臨的發展任務之艱鉅和繁重即體現了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與渴望,而作者關於經濟方面的現代化想象和認同的依據和基礎就是富國強民,柯雲路將個人的富裕與國家民族的富強相結合書寫改革小説即是對現代化想象的一種積極表達。
然而,在現實的改革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焦慮。當經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會導致倫理道德的喪失甚至要付出更為嚴重的代價。在《新星》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村民成立黑市賣樹,亂砍濫伐,捕獵野生動物,當悶大爺來勸阻時,他們埋怨“我們就是因為砍得太晚了,所以才沒有富起來”,這種現代化發展便是一種畸形的發展,所以在改革中會產生這樣一種的現象: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完成現代化的任務,而犧牲掉未來利益,偏離了長遠的經濟效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生產力,又導致了單純追求速度和數字掉進了利益的陷阱裏。 [2] 
書寫思想現代性的焦慮
《新星》中有着對現代性過程中人心現代性的積極討論。在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革的背後是倫理關係和道德觀念的變化,表現出改革者面臨的艱難處境和現代性進程中的複雜局面:保守勢力陳腐落後的觀念意識,固有文化中的難以根除的“熟人文化”與關係網絡,愚昧無知造成的偏見陋習和矛盾都會使得現代化進程極為緩慢。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揭示出中華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的某些歷史痼疾,而正是這些痼疾正導致了現代性進程的艱難。如身為領導幹部的潘苟世雖然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卻仍舊是愚昧麻木的封建思想,他的語言和行為仍舊停留在專制社會的樊籠中,類似這種不覺悟的思想嚴重阻礙了現代性的實現;如果説潘苟世是由於社會歷史原因沒有接受先進知識而造成的荒蠻與無知值得人們同情的話,那麼,以顧小莉為代表的“高級”知識分子的偏見和固執便更值得人們深思,小説中的林虹因為過去遭受過傷害就必須要背上生活不檢點的罪名和“破鞋”的罵名,也必須要失去追求幸福的權力,這顯然有悖於現代性的話語體系。
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思想上的焦慮,中國的改革者參照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促進工農業社會的改革,敢為人先的改革者成為時代的先鋒,在作家的書寫過程中也被塑造為具有先進思想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形象,然而,在作家浪漫想象的背後並不僅僅是被批判的傳統文化的桎梏和因襲多年的政治體制與人性矛盾。在改革小説的背後還應該有對於什麼是現代化的真正思考,在傳統中國文化的土壤上是否都要按照西方的模式進行現代化的實踐,是否可以在穩定的文化結構體制內“因地制宜”地向前。這一點在小説末尾處致力於家庭社會考察的詹姆士夫婦與李向南的對話中得以體現。在西方學者的眼中他們欣賞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豐富性,而擁有優越、完整、協調體系的中國卻全力以赴地向西方學習,致力於國家民族的建設現代化的國家,希望“引出”建設未來文明的道路。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正是傳統文化的超穩定性、連續性和豐富性使得李向南的抱負無法施展,阻斷了他的改革之路。 [2] 

新星作品影響

新星榮譽表彰

1986年4月,《新星》獲首屆人民文學獎 [8] 
2019年9月23日,《新星》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3] 

新星影視改編

1986年,改編自小説的同名的電視劇《新星》在央視播出,由李新執導,周裏京魯非等聯合主演。 [9] 
新星 新星

新星作品評價

柯雲路的《新星》把視角對準了改革開放初期縣城的基層幹部和百姓,以充沛的政治激情,描寫了改革之年的鬥爭,作者傾力塑造的李向南這一改革幹部的形象,不僅體現了他對社會的認知,也濃縮了社會對於改革的熱切期待。(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評) [10] 
柯雲路的長篇小説《新星》《夜與晝》以宏闊廣大的社會生活、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表現了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社會的艱難轉型,以及人民內心的熱切期盼,是具有史詩品格的時代畫卷。(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評) [11] 

新星出版信息

《新星》首次發表於《當代》1984年增刊第3期,1985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叢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全國統一書號
《新星》
/
1985年5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10019·3778 [14] 
《新星》
柯雲路作品集
2003年9月
新華出版社
7-5011-6301-4 [15] 
《新星》
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説代表作
2004年5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7-02-004496-4 [16] 
《新星》
柯雲路文集
2008年11月
中國文聯出版社
978-7-5059-6058-9 [17] 
《新星》
共和國作家文庫
2009年7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4772-3 [18] 
《新星》
新中國60年長篇小説典藏
2009年7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7519-5 [19] 
《新星》
/
2012年7月
人民日報出版社
978-7-5115-1213-0 [20] 
《新星》
朝內766人文文庫
2013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9383-0 [21] 
《新星》
三晉百部長篇小説文庫
2015年9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4169-6 [22] 
《新星》
晉軍崛起精品典藏
2016年5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4708-7 [23] 
《新星》
晉軍崛起文學檔案
2016年5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4709-4 [24] 
《新星》
柯雲路改革四部曲
2018年6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1641-4 [25] 
《新星》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平裝)
2019年9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5527-9 [26] 
《新星》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精裝)
2019年9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
978-7-02-015526-2 [27] 
《新星》不同版本封面

新星作者簡介

柯雲路,本名鮑國路,中國當代作家。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處女作《三千萬》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此後又以《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等經典改革文學作品為讀者所熟知。在文學以外,作者廣泛涉獵哲學、心理學、生命科學、東方文化等學科,著有文化人類學專著《人類時間》,歷史研究專著《極端十年》,心理學專著《焦慮症患者》《破譯命運密碼》《心靈太極》,教育學著作《情商啓蒙》《中國孩子成功法》《把孩子培養成學習的天才》,婚戀研究專著《今天我們為什麼結婚》《婚姻診所》《交換愛情》等。 [12-13] 
柯雲路 柯雲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