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撫鄉

鎖定
新撫鄉原屬鎮沅縣新撫區,1959年劃人墨江,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分為新撫、團田兩個公社,1984年新撫公社改稱新撫區,1988年改稱新撫鄉,系哈尼族、漢族、布朗族等雜居。新撫鄉森林資源豐富,是墨江木材主產區之一。鄉人民政府駐地塘上街,自1959聖江哈尼族自治縣誌年以來,一直是區公所、公社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30千米。
中文名
新撫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電話區號
0879
地理位置
鎮沅縣新撫區
面    積
489平方公里
車牌代碼
雲J

新撫鄉地理環境

新撫鄉位於墨江縣西北部,距離縣城106公里。東與新安、孟弄接壤,南與景星鄉接壤,西與普洱德安鄉鎮沅古城鄉接壤、北與團田鄉相鄰。轄區面積489平方公里。
海拔在800—2038米之間,平均氣温16℃,年降雨量1375.5㎜,無霜期320天,耕地面積36465畝,人均2.28畝,森林覆蓋面積74萬畝,覆蓋率達64%。

新撫鄉人口民族

新撫張巴小組風景欣賞
新撫張巴小組風景欣賞(10張)
轄10個村委會,158個村民小組,農村户數3515户,農業人口18046人,佔98%。全鄉以哈尼族為主,另有布朗、藏、白、蒙古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60%,人口自然增長率3.‰。
新撫鄉有哈尼族漢族傣族白族布朗族藏族蒙古族等7個民族,哈尼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世代雜居,在新撫鄉這片熱土上共同創造歷史,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這裏民風淳樸,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如哈尼族的三跺腳、傣族的潑水節等節日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韻味。

新撫鄉經濟發展

2007年末,糧食總產量達6903噸,農民人均有糧362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1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9元,財政收入10萬元。烤煙產量414噸,總產值達425萬元。全鄉大牲畜存欄9915頭,出欄933頭,其中牛存欄8815頭,出欄915頭;豬存欄18293頭,出欄6587頭;禽類存欄68578只,出欄75721只;蛋產量43噸;肉產量78噸。
目前通水村民小組62個,通水率為 39%。目前通電村民小組154個,通電率達97%。通路村民小組116個,通路率達73%。廣播電視覆蓋率達86%。全鄉共有程控電話412部,無線座機910部,有一座移動通訊基地,覆蓋73個村民小組。
經濟林木有竹子6700畝,核桃10780畝,板栗6300畝,酸木瓜4000多畝,零星水果4080畝。種植茶葉4540畝。
鄉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開拓進取,積極推動農村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1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
紅磚廠 紅磚廠
入759元,比上年增加82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萬元。烤煙是新撫鄉的支柱產業之一,它不僅是農民增收的好項目,而且為新撫的財政收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全鄉共有470户煙農種植烤煙2800畝,現有烤房600多間,新建76間。為按質按時按量的完成烤煙生產任務,鄉黨委、政府、煙站抽調作風紮實、技術過硬的技術員深入烤煙種植區督促煙農加強田間管理,提供技術服務。在烤煙進入採烤的關鍵時期,到現場進行指導,讓煙農掌握並運用好新型有效的烘烤技術,提高煙葉等級,做到不浪費一片煙葉。我鄉第一窯烤煙現已出爐,看到烤煙烤得較好,煙農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悦。
產業
沼氣灶 沼氣灶
新撫鄉一直把茶葉開發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來抓,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促進了茶葉在該鄉的迅速發展,至2007年,茶園面積已達到4825畝,成為我縣重點產茶鄉之一。這次培訓會將對我鄉茶葉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撫鄉社會事業

新撫鄉醫療衞生

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加強計劃生育法制政策宣傳教育,全面落實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的“獎優免補”政策。堅持優生優育,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認真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完善計生工作機制,實施規範管理,強化優質服務,加強計生隊伍建設。2007年末,全鄉共有人口18046人,鄉衞生院1個,醫務人員13個,村級衞生室11個和衞生員13個。農村初級衞生保健工作深入開展,啓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鄉參合人數達1.4018萬人,
放射室 放射室
參合率達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集鎮衞生服務和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得到加強,健全公共衞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緩解了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地方病和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免疫率達100%,婦幼保健覆蓋率達92%,有200多户婦幼衞生扶貧對象得到救助。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得到鞏固提高,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創建工作不斷推進。目前,新撫鄉農業人口一孩户共有800户,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80户,辦證率達%,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辦證百分比。共兑現“獎優免補”資金30多萬元, 綜合節育率達87%。

新撫鄉文化教育

安全知識教育 安全知識教育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670人;小學校10所,其中完全小學3所,初級小學7所,有11個教學點(1師1校點1個),在校生1201人;鄉中心小學有一附設幼兒園,班包、白沙、界牌、曼拉、京平五個村設有學前班,有在園在班幼兒146人(幼兒園92人),入園入班率30.65%。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入學率達100%。全鄉共有教職工165人,其中公辦教職工131人,頂編代課教師34人,平均年齡34歲,學歷合格率達93%。校點佈局趨於合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深入開展教育政風行風教育活動,狠抓教育、教師隊伍作風建設,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明顯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做好農村獨生子女的“獎、優、免、補”工作以及殘疾學生和貧困學生的助學行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順利進入學校學習。全鄉有文化站1個,職工1人,青年之家1個,婦女之家1個,鄉文化站藏書300餘冊,中學圖書室藏書1800冊,小學校圖書室藏書300冊。全鄉訂購各類報紙250份,雜誌150份,每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3次以上。繼續鞏固“兩基”成果,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入學率、鞏固率不斷提高。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新撫鄉基礎設施

自然風光 自然風光
新撫鄉歷屆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鄉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來抓好、落實,進一步夯實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認真落實一村一件重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2007年,全鄉共投入資金19萬元,其中羣眾投工投勞20多萬元,投入水泥98噸,修復溝渠21公里,改善灌溉面積1000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0件,安裝水管100多公里,解決6個村民小組,634户,2436人,600多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交通基礎不斷改善,開挖村組公路15.5公里。各項基礎設施的不斷夯實,為全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撫鄉新農村建設

移動電話基站 移動電話基站
按照省、市、縣的統一部署,結合我鄉實際,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辦公室,制定了全鄉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整合資金,重點突破,典型引路,整體推進,較好地發揮了建設試點的示範帶頭作用

新撫鄉政務公開

黨務政務公開 黨務政務公開
新撫鄉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推進依法治鄉進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接受羣眾的監督。鄉黨委、政府嚴格推行機關各項工作制度,在繼續做好行政管理、經濟調節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行政務公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益。村“兩委”嚴格執行村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村民自治,大大激發了農民羣眾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管理的積極性。

新撫鄉政治

黨員活動室 黨員活動室
全鄉共有16個村支部和1個機關黨支部,黨員總數585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483名),其中男性黨員505人,女性黨員80人,佔14.5%,少數民族黨員402人,佔72.6%;60歲以上黨
員214人,佔38.8%,年齡最大為87歲,最小為21歲,平均年齡為54歲。大專以上38人,佔6.5%;中專(高中)103人,佔17.6%;小學197人,佔35.8%;文盲64人,佔 11.6%。團支部16個,團員628人。
新撫鄉70歲以上農村貧困黨員補助人數為44人,上級共撥入補助經費7920.00元(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目前已全部兑現。鄉黨委、政府始終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緊緊抓住村級“兩委”換屆的機遇,以“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雲嶺先鋒”和“三級聯創”為契機,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第三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實現了6個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目標,一大批年紀輕、素質好、羣眾口碑好的優秀人才被選進村兩委班子中,為基層組織補充了新鮮血液,儲備了人才。進一步優化了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認真組織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幹部理論和業務培訓,全鄉幹部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全鄉黨員幹部的思想作風進一步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