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慈溪精神

鎖定
慈溪文化發端於青瓷文化、海塗文化和移民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兼容幷蓄、善於開拓的精神;圍墾文化, “滄海變桑田”的創業史,錘鍊出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 [1] 
中文名
新慈溪精神
外文名
New Cixi spirit
發    端
青瓷文化、海塗文化、移民文化
慈溪文化發端於青瓷文化、海塗文化和移民文化。移民文化,造就了兼容幷蓄、善於開拓的精神;圍墾文化, “滄海變桑田”的創業史,錘鍊出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青瓷文化以及衍生的 “海上陶瓷之路”,塑造了能商善賈、精工細作的精神。 “農商皆本”的觀念,“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深深地滲透到了慈溪人的骨髓裏。秉承誠實能幹、吃苦耐勞、富於創業的特質,新世紀慈溪人超越自我、超越過去、超越別人,開放包容、敢想敢幹,處處藴含着濃烈的愛國主義和鄉土情懷的人文精神,其內涵就是:注重實際,以勤奮工作為榮,追求富足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新慈溪精神 新慈溪精神
如果在血與火的歲月裏, “南山三十六岙,後海七十二灶,要人隨多隨少”的口號,是慈溪人保家衞國情懷體現;那麼和平年代裏,熱愛鄉土、建設美好家園、發家致富,便是慈溪人愛國主義精神具體行動。血緣和鄉土的樸素家園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厚的凝聚力。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與時俱進和不斷超越,弄懂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湧現出來的慈溪 “弄潮兒”,敢當 “領頭雁”的緣由。 “一户帶一村,一村帶一鄉”,滸山的化纖與針織服裝、附海小家電、橫河軸承、勝山周邊等鎮的冬用室內拖鞋、滑雪衫、毛絨玩具、手套等塊狀經濟,為慈溪經濟社會的進一步騰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鄉土情懷,又讓無論從事內貿還是外貿的慈溪人,互相幫助,互通信息,以強大的合力迅速崛起,市場份額不斷提高,量和質互進,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持續湧現。
注重實際,以勤奮工作為榮,既是對慈溪傳統文化的經典詮釋,也是新慈溪精神的重要內涵。當年,方太公司點火槍參加廣交會,因知名度小無人問津, 心有不甘的方太人,索性在廣交會會場的走廊裏擺起了地攤,現今 “方太”已成國內廚具行業的龍頭之一。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幾十個慈溪人隔着邊界線,靠打手勢每年與哈薩克斯坦商人做成3000萬元的生意。敏鋭的市場經濟意識和求實精神,創造了外貿神話。
“敗不外露”、 “知足常樂”等傳統意識,再也不能束縛住慈溪人最大限度地、理直氣壯地追求個人財富的理念。在道德和法律規範內,追求財富是慈溪精神的主流,是許多慈溪人奮鬥的目標。為了追求財富,甘冒風險,忍受一切艱難困苦。人人爭當老闆,被人稱為老闆是一種榮耀。鄉鄰親眷之間誰的樓房造得好,誰的車子買得好,乃至誰的手錶、首飾、電腦檔次高,大家在攀比中去競爭,去擴大發展自己的家庭作坊、車間、工廠、店鋪、商場等。這種羣眾的自發意識和個人追求在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引領下,正在不斷超越和昇華。
從單純的財富追求到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僅僅是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跳躍,也是慈溪人全新的精神面貌的展示。由過去的吃喝穿用享受到今天街舞、棋牌、全民健身運動……他們有的組織樂隊自娛自樂,陶冶人生;有的發掘諸如灘簧、武術、民間故事等鄉土文化,體現自我價值;有的修橋鋪路造涼亭,成為有口皆碑的好人;有的出資辦學,為慈溪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教育培養孩子已經是慈溪千家萬户百姓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而作為能人的慈溪企業家們,通過提高產品檔次,努力營造企業文化,使 “慈溪製造”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與時俱進,與世俱興,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貫通,慈溪人將會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走進 “大橋經濟”時代。在不斷的繼承和發展中,慈溪人文精神將作為維繫我們的精神紐帶,生生不息,綿綿無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