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平鎮

(東晉置行政區劃名)

鎖定
新平鎮,東晉置行政區劃名。 [1]  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鎮為縣屬,新平鎮因為處於昌江之南,故又名昌南鎮。 [2]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趙恆詔諭將昌南鎮易名為景德鎮。 [3] 
中文名
新平鎮
別    名
昌南鎮

新平鎮文化傳承

景德鎮制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距今已有1700年曆史。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這一時期,景德鎮經歷了製陶和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的階段。到了唐代,景德鎮的制瓷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時景德鎮出現了兩個很有名的制瓷工匠,一個叫陶玉,一個叫霍仲初。唐朝初年,陶玉載運自己製作的瓷器進入當時的京都長安。由於所製作的瓷器素潤瑩潔,酷似玉器,因而被稱為“假玉器”,在長安市場很受人們的喜愛,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霍仲初所制的瓷器瓷質細膩,瑩縝如玉,人稱“霍器”。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專門發佈詔令,要陶玉、霍仲初等製作瓷器進貢給朝廷。

新平鎮發展歷史

五代時景德鎮的制瓷業亦具有相當的規模。從考古資料看,當時的窯址主要分佈在市區和浮樑縣境內的南河、東河一帶出產瓷石的山區,其中以湖田古窯最為著名。五代時景德鎮的產品主要有青瓷和白瓷,它們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景德鎮的瓷器。經測試分析表明,瓷器的質量接近或達到了現代瓷的標準。五代景德鎮青瓷胎、釉與造型酷似當時的越窯瓷。白瓷瓷胎潔白緻密,透光度良好,是南方窯場燒造的質地最優的白瓷產品。我們可以從五代南唐的帝陵中出土的景德鎮白瓷看到當時景德鎮的產品已引起王室貴族的興趣。儘管那時景德鎮生產的青瓷比不過如冰似玉的越窯青瓷,白瓷比不過類銀類雪的邢窯白瓷,但他比較成熟的制瓷技術和相當的制瓷業規模,為景德鎮瓷業在宋代的繁榮和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景德鎮這一千古流傳的名稱誕生於宋代。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中國瓷器製造業大發展的時期,是一個瓷的時代。當時,全國名窯輩出,南方和北方同時繁榮,並各擅其長,形成了汝窯、官窯、哥窯、定窯、均窯為代表的五大名窯。出於競爭的目的,各地紛紛發明和採用新的工藝技術,形成各自的特點,少出了不同風格的產品。同時,各地的窯場在技術上又相互學習,相互滲透,使新的制瓷技藝以極快的速度得以傳播。
隨着宋室南渡,南遷的工匠把北方先進的制瓷技術帶到景德鎮,使得景德鎮能夠吸納和兼容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迅速提高制瓷技術,加速制瓷業的崛起。憑藉着兼容和創新精神,景德鎮在五代生產青瓷和白瓷的基礎上,在宋代創燒了名揚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白瓷成為這一時期景德鎮瓷器生產的單一品種。青白瓷釉色純正,清白淡雅,明澈光潤,説他是青瓷又青中顯白,説他是白瓷又白中泛青,胎體質堅細白,温潤如玉;器壁刻有花紋,構圖精巧;體薄透光,在光照下可以從北面透見花紋;造形挺拔秀麗,玲瓏剔透,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它一經問世,就立即和當時中國其他名窯一爭高下,與北方的定窯、南方的龍泉窯等所生產的瓷器一起,並稱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鎮瓷窯從此開始躋身於中國名窯之列。
青白瓷對江南地區瓷窯影響很大,當時出現了不少模仿景德鎮青白瓷的瓷窯,共8省34個縣,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區兩大瓷窯系之一,影響面很大,據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有着“冰肌玉骨”之譽的青白瓷,引起了宋真宗的極大興趣,宋景德年間(1004—1007),宋真宗下令將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進貢給朝廷,景德鎮的瓷器一時風靡天下,為各地紛紛仿效。此後景德鎮聲明鶴起,而昌南之名逐漸被人淡忘,朝廷根據既成事實,正式將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