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平村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大望社區下轄村)

鎖定
新平村是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大望社區下轄村,位於東湖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大望村、新田村東北靠梧桐山,西南臨深圳水庫。始建於清朝初期,賴姓、李姓先祖相繼南遷至此開基立業而形成。因村落後面山崗形似大龍而稱為大龍村,後來改為大隆村。1958年修建深圳水庫,原來在梧桐山河兩岸居住的將要被水庫淹沒的大徑村村民於1964年整體搬遷至大隆村東側,合併建立新村。經村民代表商議,取意平安、幸福,新村命名為新平村
中文名
新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大望社區
地理位置
東湖街道北部

新平村歷史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布吉公社沙灣大隊;1961年,屬布吉區布吉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布吉區沙灣鄉;1985年,屬羅湖區翠竹街道大望行政村;1998年,屬東湖街道大望社區。

新平村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劉、李、賴3大姓劉姓,明末清初從福建遷移至今廣東梅州興寧,後遷至深圳梧桐山大徑村;1964年因修建深圳水庫從大徑村遷移至此地李姓,明末清初從今梅州遷此賴姓,明朝從江西遷人廣東;清朝初期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235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25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5歲(女);海外留學2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500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新平村社會事業

修建深圳水庫前,村民主要種植水稻、番薯、甘蔗等。現開辦小型工業企業、物業出租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物業出租、集體經濟分紅等。
沙灣路、新平路經過該村。1971年通電,1983年通自來水,198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6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通互聯網。有新平幼兒園,2015年在園幼兒500人,教職工60人。村中有籃球場2個、足球場1個。有新平公園,規模較大,是大望社區最大的公園。

新平村自然資源

村旁梧桐山上有日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鶯、赤腹鷹、褐翅鴉鵑、穿山甲、小靈貓等。特色農產品有梧桐山綠茶。

新平村歷史文化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炒米餅、油角、米糕,端午的粽子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部分修建於清朝,建築及裝飾比較複雜,式樣多仿廣府形制,如位於東湖街道新平村110-115號民居,坐東北向西南,兩個二開間鬥廊並排相連,磚木三合土結構,牆體為三合土夯築而成,硬山頂兩面坡屋,灰瓦覆面,屋脊有博古或船形裝飾。現保存基本完好,比較破舊,無人居住。還有一部分是1964年因水庫移民而新建的民居,建築及裝飾都比較簡單,式樣更多保留客家民居傳統建築形制。
現存劉氏宗祠,始建於清末民初;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135平方米;原為三開間兩進深,現前廳已倒塌,僅後廳保留完整;磚、木、石、三合土結構,主體牆為三合土夯築而成,硬山頂,兩面坡,灰瓦覆面;兩次間門洞上部有灰塑裝飾。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