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原道

(馮友蘭的著作)

鎖定
馮友蘭的著作。又名《中國哲學之精神》。 [1] 
中文名
新原道
別    名
《中國哲學之精神》
作    者
馮友蘭
出版時間
1986年9月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新原道出版背景

《新原道》1945年4月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寫作時,時逢英國牛津大學講師E.R.休斯來昆明,兩人合作,隨寫隨譯。英譯本以《中國哲學之精神》為題於1947年在倫敦出版。全書除緒論外,共10章,依次為:孔孟、楊墨、名家、老莊、易庸、漢儒、玄學、禪宗、道學、新統。作者在“自序”中説:“此書之作,蓋欲述中國哲學主流之進展,批評其得失,以見‘新理學’在中國哲學中之地位。所以先論舊學,後標新統。異同之故明,斯繼開之跡顯。庶幾世人可知‘新理學’之稱為新,非徒然也。近年以來,對於舊學,時有新解,亦藉此書,傳之當世。故此書非惟為《新理學》之羽翼,亦舊作《中國哲學史》之補編也。”本書以“極高明而道中庸”為中國哲學的主要傳統和主要線索,説明中國哲學的發展趨勢。“中國哲學所求底最高境界,是超越人倫日用而又即在人倫日用之中。……即世間而出世間,就是所謂超世間。因其是世間底,所以説是‘道中庸’,因其又是出世間底,所以説是‘極高明’。”(《新原道》)作者認為,孔孟等早期儒家,於實行道德中求高的境界,這個方向即是後來宋明道學的方向,不過他們未能分清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未能“經虛涉曠”於高明方面尚未達到最高底標準。經過老莊、玄學、禪宗的洗禮,宋明道學重新發現了理世界,使人得一個超乎形象的潔淨空闊的世界,可以開拓萬古之心胸。道學家所謂孔顏樂處,是“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這就是在天地境界中人的樂處。“超以象外”的中國哲學,使人們在“擔水砍柴”、“事父事君”等日用生活中,即“經虛涉曠”,所以不需要上帝,不需要天國。“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這是中國哲學的成就。

新原道內容簡介

本書特別指出作者之“新理學”是“接着”宋明道學講的。它使道學更簡單,只要四個基本概念:“理”、“氣”、“道體”、“大全”。哲學的作用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四個基本概念也就夠了。“新理學”“於它的應用方面,它同於儒家的‘道中庸’。……它於‘極高明’方面,超過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學。它是接着中國哲學的各方面的最好底傳統,而又經過現代邏輯學對於形上學的批評,以成立底形上學。”(同上)這一形上學當然“玄虛”、“無用”,但在成就人格,盡人之所以為人方面,哲學的無用之用,也可稱為大用。本書現收入《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