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加坡貨幣政策

鎖定
新加坡貨幣政策是指新加坡貨幣當局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方針、政策。新加坡沒有中央銀行,有關中央銀行的各種職能由政府設立的金融管理局和貨幣發行局分別承擔。因此,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和貨幣發行局雙方共同實施貨幣政策。新加坡貨幣政策的目標是: 實施貨幣和匯率政策以穩定貨幣,實現非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保持金融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發展一個有競爭的、進步的金融業。 [1] 
中文名
新加坡貨幣政策
所屬學科
貨幣學
含    義
指新加坡貨幣當局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方針、政策。新加坡沒有中央銀行,有關中央銀行的各種職能由政府設立的金融管理局和貨幣發行局分別承擔

目錄

新加坡貨幣政策作用

1970~1985年是新加坡經濟騰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新加坡貨幣政策是成功的,它對於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起了重要作用。在70年代前半期,為了控制高貨幣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新加坡金融部門的管制由兩個部分組成,首先,政策努力減少銀行存款的增長,提高最低現金比率,又頒佈了銀行信貸的數量和選擇性限制的條例,同時,金融管理局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其次,新加坡政府限制國內銀行佔有外國資產的數量。這些措施在70年代前半期有效地限制了貨幣的快速增長並抑制了通貨膨脹,但是,通過信貸控制和儲備金要求等措施來限制貨幣增長的做法,與新加坡發展和深化金融業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隨通貨膨脹壓力的減輕,政府開始採取市場手段來代替這些直接控制措施。從1975年開始,隨着金融和外匯市場的自由化,新加坡謹慎地從直接控制的貨幣政策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調節政策。1975年,取消了信貸指導方針,1978年,完全取消外匯管制。新加坡在70年代下半期還採取對商業匯票的再貼現 (尤其對出口部門) 及控制基礎貨幣的供給等手段,取消了對利率的限制,銀行可以自己決定存、貸利率,但市場上有二種利率基本上在影響着銀行利率的變動。一個是貨幣管理當局對銀行的貼現和再貸款利率; 另一個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同時,新加坡還採取匯率政策。

新加坡貨幣政策目的

設立匯率目標,並對外匯市場進行積極干預。為了保持新元匯率的穩定: ①控制經濟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率;②通過公開市場買進賣出新元或美元,以及吞吐政府債券來影響利率和新幣供應量;③實行公積金制度。新加坡匯率政策,在經濟起飛時期,成了維護有效的貨幣控制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進入90年代,新加坡貨幣政策仍然以匯率政策為重要工具。匯率政策宗旨是,在強勁的經濟增長之中,保持通貨膨脹在可控制的範圍以內,防止經濟過度膨脹。 [1] 
參考資料
  • 1.    李偉民.金融大辭典(四):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