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公民之友

鎖定
新公民之友成立於2008年12月,以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為社會新公民為願景,致力於信息平台建設,發動公眾和志願者的廣泛參與,為農民工子女學校和教師提供支持,推動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已推動660名志願者提供8020小時志願服務。
中文名
新公民之友
成立時間
2008年12月
全    稱
新公民之友志願服務支持計劃
主    辦
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

新公民之友簡介

新公民之友是新公民之友志願服務支持計劃的簡稱。新公民之友由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志願
LOGO LOGO
者工作委員會聯合發起主辦,由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承辦。新公民之友平台以網站作為主體,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和支持志願者及社會機構更好地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志願服務。
新公民之友計劃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2000多萬農民工子女跟隨父母進城,成為“流動兒童”,他們身處城市社會的邊緣,在教育、心理健康、道德養成、社會融入等諸多方面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5800萬農民工子女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他們與父母長期骨肉分離,在生活撫育、教育監護、安全保護等方面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8000萬農民工子女能否健康成長,融入社會,關係着中國社會的和諧與未來。用"新公民"特指"農民工子女",寓意他們在政府公共政策陽光的普照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關心幫助下,健康快樂成長,成為社會合格新公民。新公民之友計劃就是要調動各種社會力量,發展一批個人及機構志願者,讓他們成為"新公民之友",寓意"農民工子女的朋友",共同陪伴他們的成長。

新公民之友服務對象

新公民之友 新公民之友
新公民之友網站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工子女學校、個人志願者和各種社會機構。網站將定位概括為24個字:“需求對接橋樑、支持服務平台、資源展示空間、互動參與社區”。網站鼓勵農民工子女學校、個人志願者和社會機構來註冊成為網站成員。網站將陸續推出一系列提高志願服務效率和降低服務成本的服務。

新公民之友服務內容

新公民之友需求對接橋樑

有很多個人志願者和社會機構苦於沒有準確有效的信息,很難開展有效的志願服務,很難把手裏的資源提供給合適的幫助對象。同時很多農民工子女需要幫助,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志願者和資源提供方。新公民之友網站初期的主要服務就是供需的撮合,為農民工子女的需求找到服務的主體,同時也為志願者和社會機構找到服務對象,成為需求對接的橋樑。

新公民之友支持服務平台

志願者在實施志願服務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網站將聯合各界資源為志願者提供法律、保險、培訓等專業支持。網站還提倡用户發佈農民工子女相關的新聞、研究報告、政策、案例等資訊到“公益閲讀”欄目,通過共享,加深對這個領域的瞭解。網站將推出民政部認可的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的“註冊志願者”服務,使志願者的服務得到認可,為志願者提供志願者證書和服務記錄,配合相關部門為鼓勵志願服務的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了能讓志願者就近提供志願服務,我們在所有的用户基本資料和需求資源等發佈時,鼓勵填寫地區屬性,方便就近匹配。

新公民之友資源展示空間

新公民之友 新公民之友
為了讓社會機構把可以提供的資源展示出來,我們設置了“公益資源”欄目。社會機構包括所有願意為農民工子女成長提供各種服務和資源的企業單位、公益團體、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我們特別鼓勵有人力、物力、財力熱心於公益的企業向農民工子女提供員工集體志願服務。

新公民之友互動參與社區

為了讓志願者、學校、社會機構之間相互瞭解,形成更緊密的關係,網站提供站內短消息供用户相互通訊。用户還可以加入對方的“羣”:學校羣、社會機構羣和志願者羣。設置羣的主要目的是讓用户可以向關注自己的其它用户羣發信息。如:XX學校可以向加入XX學校羣的社會機構和志願者羣發消息,這樣有針對性地小範圍的羣發使交流更有效率。
新公民之友網站團隊將不斷調研,充分聽取學校、志願者和社會機構等的建議意見,不斷推出新的服務,同時提高服務質量,注重實際效果,把網站建成真正對農民工子女、志願者、社會機構有用的網站。新公民之友平台除了線上的網站之外,還將設計新公民之友論壇等配套的線下服務,以充分動員學校、志願者和社會機構參與新公民之友計劃。

新公民之友項目簡介

新公民快樂閲讀計劃 ——與農民工子女共享美好閲讀,解決農民工子女除教科書外無書可看,也無人陪同培養閲讀習慣的問題。
新公民社會地圖行動 ——與農民工子女一起看世界,陪他們探索並瞭解他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以解決流動兒童身處城市邊緣,與城市主流社會隔絕的問題。

新公民之友開設活動

2009年5月29日,流動的心聲——首屆新公民兒童文化藝術節在美術館開幕。本屆藝術節由工友之家、國際計劃、新公民之友、摩根大通聯合主辦。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通過繪畫、攝影、戲劇、歌唱等多種方式表達心聲,展現自身的文化風貌。從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徵集的上萬幅攝影畫作品中精選出來的近百幅作品在美術館展出一週。
新華網北京5月29日電(李玉生徐寒梅)起,從北京市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徵集的上萬幅攝影繪畫作品中精選出來的近百幅作品開始在美術館展出。這是29日開幕的“流動的心聲——第一屆新公民兒童文化藝術節”傳出的消息。
第一屆新公民兒童文化藝術節由北京工友之家、國際計劃、新公民之友和摩根大通共同主辦。
5月28日至30日,第一屆新公民兒童文化藝術節還將在主會場朝陽區金盞鄉皮村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舉辦兒童戲劇表演、兒童影院、兒童遊戲及開放式兒童文藝演出等活動,為來自30多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搭建屬於自己的舞台和參與空間,展現他們的文化風貌。

新公民之友主要成果

與11家企業、10個大學生社團、16家公益組織及個人志願者合作,組織超過660名志願者,完成8020小時的志願服務。
直接資助特困農民工家庭子女300人,甄選30名流動超常兒童免費進入中科院心理所實驗班。
舉辦兩屆“新公民”園丁獎,在346所學校中,評選並表彰276名優秀教師。
組織4次大型公益活動,直接參與學校超過了30所。
與優酷視頻網合作的“新公民拍客運動”,上傳視頻超過50個,總播放達到了430萬次,評論超過2.3萬條。
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討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並提交給中央教科所綱要建議修改意見。
提升公眾對流動兒童的認識。
改善並豐富流動兒童的成長環境。
通過“新公民”品牌建設,在農民工子女領域建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併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