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京報

鎖定
《新京報》是由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創辦的綜合類大型日報,於2003年11月11日創刊。2011年9月1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新京報社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2021年,新京報社正式定級為正局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創刊20多年來,新京報社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放眼全球,不斷加快媒體融合與業務轉型步伐,成功實現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戰略,已經發展成為兼具新聞採編、社會調查、輿情分析、政務服務、金融信息、智庫研究、教育培訓、品牌推廣、公益文創、活動會展等功能,集“報、刊、網、端、微、屏”傳播於一體、媒體融合轉型下的現代綜合性主流傳媒機構。
新京報社已形成一報(《新京報》)、一刊(《北京BEIJING》)、兩網(新京報網、千龍網)、兩端(新京報客户端、貝殼財經客户端)、四陣(微博矩陣、微信矩陣、視頻矩陣、音頻矩陣)全媒體傳播矩陣,全網覆蓋人羣超2.9億,全網日均流量破5億。新京報新聞客户端下載量已突破7800萬人次,新京報官方號,我們視頻、貝殼財經、動新聞、書評週刊、政事兒、新京智庫、千龍智庫等MCN賬號成為行業頭部矩陣賬號,形成全媒體、立體式、多元化、多平台共享分發的傳播格局,被業界視為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標杆。 [1] 
中文名
新京報
外文名
The Beijing News
行政級別
正局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綜合性日報
主管單位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1] 
主辦單位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編輯單位
新京報社
創刊時間
2003年11月11日
出版週期
日報
國內刊號
CN11-0245
報社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幸福大街37號
社    長
湯一原

新京報歷史沿革

2003年11月11日,《新京報》創刊。
2011年9月1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新京報社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2014年,推出動新聞產品,率先用動漫形式解讀時事熱點要聞。
2016年,推出“我們視頻”品牌,用視頻聚焦社會熱點、重大突發事件。
2018年8月,新京報、北京晨報、千龍網三家媒體機構整合方案獲批;2018年12月,新京報與北京晨報完成整合。 [4] 
2018年10月31日,為順應媒體變革趨勢,新京報App正式上線,邁出了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的重要一步。 [2] 
2019年7月25日,在北京市委宣傳部的整體統籌和全程指導下,新京報社主導推動千龍網改革;2019年8月1日,千龍網正式“上新”。 [5] 
2020年,新京報社提速新聞產品移動化、視頻化,傳播渠道的網絡化、社區化、智能化,開啓了包括政務、財經、音頻、智庫和5G實驗室在內的16項採編業務,致力於搭建更高品質的新聞服務平台。
2021年8月1日起,《新京報》(郵發代號1-87)由每日出版改為每週五刊(週一至週五出版,週六、日休刊),逢國家法定節假日報紙版休刊,新京報App及新媒體平台保持7x24小時全天候、全平台內容生產發佈。 [7] 
2021年,經北京市編辦批覆,新京報社正式定級為正局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與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廣播電視台並列為北京市三大媒體集團。
2022年6月,新京報成立“零碳研究院”,打造集內容、數據、服務、調研報告、活動於一體的新型財經類產品,旨在為雙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融媒支撐。 [10] 
2022年11月, 新京報特別發佈“媒體融合十大行動”,分別為傳播矩陣聚力計劃、貝殼財經“走進”計劃、評價指數“智引”計劃、雙碳研究助力計劃、品牌戰隊“星辰”計劃、數字文化創意計劃、“論法有方”推廣計劃、金融信息服務計劃、融媒素養研學計劃、“益起圓夢”公益計劃。
2023年2月17日,新京報成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首批生態合作伙伴,全面體驗並接入全鏈路AI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 [13] 
2023年6月,“新京報全媒體傳播矩陣平台”項目入選第三屆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新京報報社特色

《新京報》秉承“品質源於責任”理念,內容生產倡導“快得更快、深得更深、獨得更獨、準得更準”,全面推行“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渠道優先”戰略,7×24小時全天候、全平台發佈。目前已打造多個核心產品,包括深度調查、評論、財經、文娛、體育、電競、文化、我們視頻、動新聞等,收穫2.9億忠實讀者和用户。
《新京報》以客觀報道為準則,追求新聞的真實性和可讀性,追求言論的穩健性和建設性。報社擁有500多名具有新聞理想和職業精神的記者編輯 ,創辦以來發表了大量有影響力的報道和評論,這些報道和評論為中國各大門户網站、各家廣播電視廣泛轉載。
《新京報》報紙版採用四開版式,按報道內容分為兩個疊次:A疊為時事評論、時政要聞、民生新聞、文體新聞、財經要聞等,週一至週五常態出版12個版;B疊為深度策劃類報道版面,分別為《時事週刊》《深度視線》《貝殼財經》《娛樂週刊》《書評週刊》《地球週刊》《學習公社》《產經週刊》《新京智庫》《鄉村週刊》《視覺週刊》《體育特刊》《零碳週刊》《新京公益》等內容,根據選題內容及時效性相對固定週期出版。
新京報社擁有一批較高知名度的IP內容品牌,包括我們視頻、貝殼財經、政事兒、書評週刊、動新聞、容我想想、城市體驗官、37號熱線、剝洋葱等優質視頻、音頻、圖文內容產品。
新京報社為拓展品牌空間、延伸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影響,形成了多個IP活動品牌。其中,新京智庫春季峯會、貝殼財經夏季峯會,聚焦最新政策,關注經濟熱點,迴應社會關切,服務產業發展,關注國家和首都發展大局,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千龍輿情”,每天為北京市各委辦局、全國多地提供輿情信息服務;“微力量”感動社區人物評選,立足街道社區、發掘北京基層楷模故事;新京報小記者訓練營,與北京市部分中小學合作,設立新京報小記者通訊站,致力於培育新聞“好苗子”,將新聞素養教育與學校的素質教育有機融合;北京圖書市集,成為北京文藝青年的必去打卡之地和文化盛會,在出版、文化相關的圈層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新京報年度閲讀盛典,成為出版閲讀界最具影響力的書榜與活動,自2004年開始至今,已成功舉辦20屆;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為全國各地市提供各類政務、媒介服務培訓;新京報“走進”百城系列,在各大熱點城市舉報高峯論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提供智庫支持和決策參考。 [9] 

新京報報社領導

新京報現任社長

新京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湯一原。

新京報所獲榮譽

2006年,新京報獲得“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媒體”“中國最有成長潛力的媒體”“中國最新鋭報紙”“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時政類報紙”等榮譽。新京報攝影記者獲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簡稱“WPP”)三等獎 。
2015年1月28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報道獎評選結果揭曉,新京報獲得包括最佳消息報道、最佳專題報道、最佳圖片以及最佳報道團隊4項重量級獎項。
2017年10月28日,新京報我們視頻榮獲“2017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 [6] 
2020年11月19日,新京報新媒體作品《武漢!武漢!》入選“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地方媒體)”。 [3] 
2021年4月1日,新京報社深度報道部被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2020年度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先進單位”。
2021年9月30日,新京報社位列北京市網信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名單。 [8] 
2022年 1月,新京報社暖一度運營團隊獲評中國正能量2021“五個一百”網絡精品徵集評選展播“百個優秀網絡正能量建設者” 。 [12] 
2022年8月,新京報App獲頒“2021-2022年度全國十大省市級新聞客户端”稱號。 [11] 
2023年6月,新京報全媒體傳播矩陣平台入選“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15] 
2023年9月,新京報社獲評北京市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新京報“我們視頻”獲評北京市廣播電視優秀融媒體工作室,新京報“動新聞”獲評2023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 [16] 
2023年11月,新京報社《重慶山火救援實錄:熱血“長城” 凡人大義》榮獲第33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攝影獎二等獎,《新疆大叔 圓夢北京》榮獲第33屆中國新聞獎新聞專題獎三等獎。 [14] 

新京報版權聲明

新京報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誌、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新京報社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使用者將新京報提供的內容與服務用於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新京報社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
使用者將新京報提供的內容與服務用於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徵得新京報社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註明作者及文章出處“新京報”,並按有關國際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相關權利人支付版税。
凡未經新京報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製、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新京報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新京報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