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中村

(浙江省温嶺市濱海鎮下轄村)

鎖定
新中村位於鎮域東南部,因其地正對新街集鎮中街故名。距鎮政府駐地約2公里,東靠五灣河,與東片居隔河相望,南連中南村,西接前街村,北鄰後新街村。三灣河、四灣河穿境而過。舊時轄徐家裏(上徐、下徐)、後張家3個自然村。全村張、徐為多姓,還有陳、王、林、朱、莫、泮、顏等姓。現今全村為15個生產小組,374户,1189人。986畝耕地面積。 [1] 
中文名
新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温嶺市

目錄

新中村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金清壩,御蓄,陸地面積不斷向東延伸,始有域地,人羣棲息。乾隆二十八年(1763)屬太平縣第八都,先後立莊(村)。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海潮暴湧,二塘、三塘塌,邊民被迫內遷。道光十八年(1838)築金清閘,居民生息保障,各地人們獲魚鹽之利,紛紛向境地遷徙,迅速圍海造田,光緒二十二年(1894),海塗圍墾已修築至六塘,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制度,縣下設鄉鎮,鄉鎮為自治單位,下轄莊。 [1] 
民國初年縣分東南西北中5大鄉,14個自治區。屬地為太平縣東區大鄉,鎮海自治區,3年太平縣改稱温嶺縣,18年(1929)實行村裏制,改莊為村裏(集鎮為裏,鄉為村),19年(1930)2月縣改村裏為鄉鎮,6月間成立區公所,以序數命名,屬地為第二區岱石鄉,24年(1935)7月編保為二區岱石鄉3保,29年(1940)7月,鄉合併,岱石與寧海合併為濱海鄉,屬新河區,保甲制度不變。
新中國成立,1949年冬廢除保甲制,實行鄉村制,仍為濱海鄉,1950年全縣鄉鎮調整,濱海鄉分為雨傘、鎮海、新街、橫徑四鄉,屬地為新街鄉第二村(與現前街村合在一起)。1951年(土地改革時期),屬地為新街鄉第3村。1956年(合作化時期)新街鄉分設五星社和紅旗社二個,屬地為五星社,轄現新南、中南、新中、民生、新北、後新街、前街7個村。1958年10月新街鄉改為新街營,屬地為新街營第五連1961年(體制下放)五星社分設為以上7個大隊,屬地為新中大隊,1983年(改制後)為新中村,1994年2月18日,國家民政部批准温嶺撤縣設市,温嶺縣更名為温嶺市。2001年10月18日經省政府批准,新街鎮、鎮海鄉、橫河鎮合併設立濱海鎮,屬地為温嶺市濱海鎮新中村至今。

新中村大事記

1950年10月,組織“農會”,推選朱妙增為農會主任,徐正玉為會計。 [1] 
1951年9月,鬥地主,除惡霸,分田地,把地主、富農的土地,分給貧僱農。
1952年7月18日,7號颱風,降雨6晝夜,平原水深5.8米(吳淞標高),早稻全部淹沒。
1956年村域內有人力打稻機打稻,逐步告別歷史來的稻桶。
1957年12月,政府建造湖鰻水庫,王光亮、林明法、林明雲3户共11人從庫區遷入本村。
1958年4月,7個村合議圍墾五星圍,本村淨增面積120多畝。
10月,農村大辦食堂,本村大食堂設在上徐東頭上間。
1959年11月,三灣雙條河進行合併拓寬至河面20米。新中小學開辦。
1961年6月11-8月21日,71天僅降雨147毫米,嚴重乾旱,晚稻無法下插。
1962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140天未下透雨,嚴重影響綠肥生長,早稻秧田無水。
1963年春旱嚴重,春耕無水關田,部分早稻推遲插秧。9月10日-12日,受風力10-12級的12號颱風影響,稻肚打碎,10月晌蟲危害,導致晚稻嚴重減產。
1964年11月-12月,兩個月不雨,冬季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12月,按上級指示,分派民工赴長潭水庫建造灌溉渠道。
1968年5月1日,新街鎮五一塘圍墾放樣和動工,我村分擔圍墾任務。
1971年5月1日,五一塘再次放樣,開始圍墾。
1974年8月18-22日,颱風暴雨,五一塘塘門打開決口,我村派人堵塘門。
1976年本村開始拖拉機田間作業。
1979年7月,本地大面積開始種植雜交稻“汕優10號”。
11月,開始疏浚五灣河,至80年1月完工,河面由16米拓寬至24米,河牀加深0.5米。五一塘3600株柑上墩。
1982年農村生產體制發生變化,個別生產隊出現包產到組。
1985年土地承包到户,承包期為15年。7月29-31日,6號強颱風正面襲擊本地,拔樹倒屋,降雨量408.9毫米,損失慘重。五一塘柑橘承包到户。
1986年開始安裝電燈,結束過去煤油燈歷史。
1987年11月疏浚二塘橫河,河牀平均加深0.6米。
1989年9月15日 農曆8月16日下午5時,23號颱風正面襲擊,又裹夾龍捲風,復寧、中海、泰星三村房屋倒塌,人員傷亡,我村損失較為慘重。
1990年新中小學新校舍(即三間三層)建成。
1995年本村實現通電話,首次按上2門。早稻開始推廣塑盤育苗拋秧輕型栽培技術。
1996年新建域內新街中街至三灣、三灣南北公路各一條。新建域內新中大橋、新街浦三灣大橋各一座,於1997年3月25日竣工。收回五一塘柑橘,由村進行集體承包。
1997年4月,安裝有線電視。
8月,新撈五星圍支河一支,長313米,寬12米。修復五一塘,每人出資100元,全村出資10065元。新建三灣至下徐,張家裏後門東西走向公路各一條。 接通百花自來水廠地下水,家家户户用上清潔自來水。
8月18日,11號颱風襲擊,五一塘倒塌,海水倒灌,柑橘枯死。開展衞生改廁,清除露天糞坑285只,按上三格式化糞池,每户出資50元,其餘由村集體負責。
1998年11月,五一塘,五星圍造地改田,於1999年5月完工。疏浚新中與前街交界的五灣下支河一條,全長630米。
1999年10月,新建五灣下與前街交界的小拖拉機橋一座。
11月,新建防滲渠道8500米,三個固定機埠。完成海塗養殖承包。
12月,延長土地承包期,進行小調整,承包期從1998年開始延長到2028年止。
2000年1月,校網調整,新中小學併入新街中心小學。
2月,疏浚五灣大河,本村長度638米。
3月,疏浚三灣大河,解決河牀抬高,提高蓄水量。 疏浚五灣下與民生交界支河一支,全長630米。
5月,建設用電標準村,投入46萬元,改換7000多米底壓線和100多根6-10米電線杆,增設80KV變壓器一台。
6月,建設村衞生室一間,投入資金10000元左右。
10月7日,三灣南北汽車橋招標建造,12月4日竣工。
10月13日,三灣頭公路硬化,投入資金13.28萬元,12月4日竣工。
10月29日 三塘支河疏浚。
12月4日 新東浦大河疏浚,總長1010米。
2001年
3月6日,四塘支河疏浚,總長600多米。
3月18日,新前路、學前路以及三灣下兩條支路硬化總面積10424平方,投入61萬餘元。
2002年
1月10日,從顏如明東邊到四灣河中心路填平塘渣,全長1000餘米,寬4.8米,總造價2.2425萬元。建造五灣大橋,造價7.86萬元。
1月28日,正良後門至五灣大河,下徐東邊至五灣大河鋪設機耕路。
1月30日,三塘和四灣裏水泥橋兩座同時興建,總投資31.8萬元。
2004年8月13日,“雲娜”颱風登陸,本村倒塌房屋12間,損壞幾十間,所有大棚西瓜全部受損,損失慘重。
9月17日,進水渠道U型槽全面改造。機耕路重新加高,總投資50萬元以上。
2005年10月20日,新建村部綜合樓,五間兩層,設置大小會議室和辦公室。配置電腦、電視機、桌椅凳,投入資金32萬元。11月-12月,在村部前建籃球場,健身場和涼亭一座,投資2.5萬。
2008年5月22日,全體村民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獻愛心款9170元。
2009年12月28日,實施長潭水庫飲用水,改變了村民地下水飲用,户投一隻水錶費100元,村投資金30萬元左右。
2011年9月20日,實施天網工程,在全村安裝九個錄像探頭,投入資金5萬元。
2012年10月,在三灣河岸安裝防護欄,總長400米,投入6萬多元。建成村郵站和便民服務中心。建造10021平方米水泥路面,總投資 100多萬元。
2014年2月,更換健身場活動器具。
9月,徐道友後門道路改造,由原來3米加寬到5米。
2015年6月,道傑前門道路改造,由原來4米加寬到6米。
2016年5月,村部前門,張家橫塘,三塘橫塘,淤泥清理。
11月,糧食功能區道路硬化。
12月,全村進行污水納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