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上頭

鎖定
《新上頭》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一位正行加笄禮、即將出嫁的女子的言行,前二句寫少女婚期已定,所以她學梳新發型、試穿新衣服,少女的喜悦之情與忐忑之態,盡在不言之中;後二句寫少女愛好心切、看來看去,反而疑惑起來。擔心自己打扮的是否合適,因為沒有把握,使去遍問旁人。這首詩以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細緻生動的心理刻劃,寫得頗有情趣和富於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作品名稱
新上頭
作    者
韓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新上頭作品原文

新上頭
學梳松鬢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為愛好多心轉惑,遍將宜稱問傍人 [1] 

新上頭註釋譯文

新上頭詞句註釋

⑴上頭:按古代社會風俗,女子十五歲時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以簪束髮,表示成年,名“加笄”,俗稱上頭。
⑵蟬鬢(bìn):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型,兩鬢薄如蟬翼。
⑶佳期:指女子出嫁成婚之日。
⑷愛好多:特別愛美。心轉惑:心裏轉而疑慮。
⑸偏:揹着。宜稱:好壞,合適與否。 [2]  [3]  [4] 

新上頭白話譯文

學着將兩鬢梳得薄如蟬翼且試穿新裙,因為聽説出嫁成婚的佳期就在今春。
由於想妝扮得更好反而疑惑不定,揹着父母將裝扮合適不合適去請問旁人。 [5] 

新上頭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得而知。《香奩集》中載有此詩,而集中作品多是詩人二十到三十八、九歲時,未中進士前所作,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在青年時代為一位正行加笄禮、即將出嫁的女子所作,這位女子的身份,或是詩人的玩伴,或是詩人的親戚,亦有可能純是個陌生人。 [2]  [3] 

新上頭作品鑑賞

新上頭文學賞析

韓偓這首詩,以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和細緻生動的心理刻劃,寫得頗有情趣和富於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詩寫這位姑娘新近才上了頭,而因為古代通行早婚,所以就在這個春天,又要做新娘子了。既然已有消息,佳期在即,所以更有必要習慣於這種成人的妝束,於是學着梳那種薄如蟬翼的鬢髮,試着穿新制的衣裙。少女們總是愛好的,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中女主角杜麗娘在遊園時,曾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這真是古今中外所有少女的心聲,韓偓詩中這位新上頭的姑娘也不例外。正因初試新妝,愛好心切,自己看來看去,反而疑慮起來,這種妝扮,究竟對自己是否合宜、相稱。實在把握不定,就只好去遍問旁人了。詩歌很短小,但卻一波三折,詩情婉轉,讀來生動有味。
詩人用富有特徵性的舉止,來生動地刻畫這位姑娘的形象。先是像電影一樣地推出一個特寫鏡頭: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對鏡梳妝打扮,反反覆覆,不厭其煩。這位姑娘這樣裝扮自己,原來是為了迎接一生中重要的“上頭”佳期的到來。這兩句是因果倒裝,逆筆推輓,不僅使詩句顯得跌宕多姿,更重要的是突現了這位姑娘認真裝扮自己的動作,同時,第二句又暗用春天來襯托年青姑娘的朝氣蓬勃,使這個形象充滿生機,寫出了活潑可愛的精神狀態。三句“為愛好多心轉惑”,是全詩的關鍵,這一轉折,不僅是絕句“起承轉合”的需要,同時也根據主人公心理的邏輯變化。這位姑娘開始一意愛好,然而求之過急、過深,難免“轉惑”,不知怎樣才好了。對於一個只有十五歲的還是少不更事、缺乏主意的姑娘來説,這種變化十分自然。作者通過細膩的刻劃,不僅進一步寫活了這位女子,同時也指出了一種普遍的心態,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而最後一句“遍將宜稱問傍人”,又是這種疑惑心理的延伸。唐代詩人朱慶餘有一首《閨意獻張水部》的絕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位新婚女子,就與這位才剛要“上頭”的姑娘不一樣,心中雖然也有點“惑”,但她決不去“遍將宜稱問傍人”,而只是“低聲問夫婿”,不同年齡、不同情境的人,即使遇到類似情況,也各有不同的心理。兩詩對照,可見其中道理,而更饒風趣。 [6-7] 

新上頭名家評價

明·鍾惺《唐詩歸》:全是一片徘徊向賞之意(末句下)。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迨吉有期,新妝乍試,明知梳裹入吋,而猶問傍人者,一生愛好,不厭詳求,作者善狀閨人情性也。至嫁後,則畫眉深淺,問夫婿而不問傍人,同一愛好,更饒風趣矣。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新上頭》一首寫女子愛好心情,亦極工細。 [1] 

新上頭作者簡介

韓偓(約842~923):字致堯,又作致光、致堯,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歷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軍入長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隨唐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後因不附朱全忠,貶濮州司馬,再貶鄧州司馬。昭宗被殺後,南依閨王王審知。擅寫宮詞,多寫豔情,辭藻華麗,人稱“香奩體”。有《香奩集》,《全唐詩》存詩四卷。 [8] 
參考資料
  • 1.    陳伯海.唐詩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888
  • 2.    程千帆.古詩今選 (下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78
  • 3.    姬沈育.大唐詩作: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294
  • 4.    管士光.唐詩精選:大象出版社,2012:312
  • 5.    李元洛.歷代文人愛情詩詞曲三百首: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35
  • 6.    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補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07-708
  • 7.    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5-276
  • 8.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