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鎖定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課改”的全稱,建國以後課改已有過好多次。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1] 
中文名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簡    稱
新課改
口    號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目    的
21世紀構建符合素質基礎教育體系
提出時間
1999年 [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原因

從根本上説,課程改革的動因是因為面臨的社會環境已經變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這就是説,具備學習的願望、興趣和方法,比記住一些知識更為重要。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當是能夠促進他們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顯然,全國“萬校一書”的課程體系、“萬人一面”的培養方式,肯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於高中教育已經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只面向少數人的精英主義教育,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不再是隻為大學輸送合格新生。當高中畢業生可能繼續升學,也可能直接走向社會時,高中教育就應當轉變為培養學生的“人生規劃”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這些正是新課改革所十分強調的。
此外,這次新課改借鑑了先進國家的課改經驗,是對世界課程改革潮流的自覺順應,這一點在高中課改中尤為明顯。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進內容

人們常常以為課程改革就是改換教材,這是不正確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比如學化學,過去只是明確地告訴你什麼加什麼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現在我們經常不告訴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理解和記憶,體驗過程,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的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得到強化,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繫的“活”的知識。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沒及格,老師可以給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學習。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隨着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各地用的課本是不完全一樣的;老師上課不是“緊扣教科書”了;學生的“問題”多起來了;“中考”改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了;高中錄取不是隻看分數了。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出變化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從長遠看,這一輪高中課改對傳統高中教育模式的衝擊是很大的,可以説是“傷筋動骨”的。但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來”,需要的是看準方向和堅定信念。
高中新課改“最要害”的變化是學生自主選課。也就是説,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有很大的“課程選擇權”,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為了有利於學生選課,教育部把高中課程分為8大學習領域:語言與文學(包括語文、外語);數學;人文與社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術(包括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藝術(包括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學生只要“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至於在一個領域內學哪門課,學生可以選擇,比如可以選語文而不選外語。
新課程還將同一學科的內容分為若干“模塊”,教科書也按模塊編寫,一般一個模塊36學時、2個學分。學生選思想政治,還可進一步選《經濟學常識》模塊,或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及其他模塊。用學分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其實也是為了與學生選課相適應。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改難點

學生自主選課,這是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大的難點!這其中,有高中學生自身的問題,比如高中生對社會的瞭解不深,人生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不強,不知道自己今後想幹什麼、能幹什麼,因此也就不知道該選什麼課;有家長的問題,家長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歡的,選課時聽誰的?有學校的問題,學生想選的課,學校的師資、設備、場地等都能滿足嗎?還有社會的問題,相對統一的高考,就業形勢的嚴峻,無法讓學生“想幹啥就幹啥”。
所以,新課改的方向是對的,需要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內完全“達標”是不現實的,説“課程改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應當積極去做的是:讓學生嘗試着按自己的意願選課,學校要探索有利於學生選課的“走班制”教學模式,《通用技術》課程要認真開起來,綜合實踐活動要落到實處,學生成長記錄綜合素質評價要做好併發揮作用,這幾個方面可以説是衡量新課改到底有沒有真正啓動的主要標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遵循原則

1、新課改應遵循基礎性原則
2、新課改應遵循開放性原則
3、新課改應遵循民主性原則
4、新課改應遵循個性化原則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師生關係

10到12人 配備一導師
課改後,高二第一個學段學完,新生將逐漸接觸選修課學習,這也是他們和之前學生最本質的區別。今後高中每10個到12個學生將配備一名專門導師,指導學生的學習計劃、發展方向、選修課程
今後的高中學習將重點培養學生志向和願望、公民意識終身學習願望和能力等六方面的能力。在三年8大領域15個科目的學習中,學生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分別選擇文理、藝術類、研究類或技術類模塊的學習。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將由學生和導師、家長共同研究決定。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高素質的人才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該從多方面去滲透,在學校教育,尤其是班級管理中應該體現。本文提出了在新課改形勢下,班主任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應富有人道精神,引導學生髮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人文素材,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洗禮,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為學生構建表現人文精神的平台。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修規定

可補考重修
在整個高中三年的學習中,學生選修課程比例只佔總課程的1/5。但選修課開始後,由於學生可在每個學習科目中選擇不同的模塊,因此傳統的行政班將在選課制下被打破。選課後,學生將在不同模塊學習中形成新的班級,也就是“跑班”上課。因此,今後每名高中生將擁有自己的個性課表
三年的學習中,學生必修和選修課程累加學分不低於144分方可畢業。一個模塊學習為36學時,共兩學分。如果學生在某學分考試中沒有通過,可參加補考。補考不過則進入學分重修環節。
針對高中課改後的會考制度正在研製中。今後的高中生,將通過會考、學分修習和綜合素質評價得到整個高中學習的總成績。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材變化

根據教育部有關要求(以北京市舉例),全市各區縣使用的教材已基本確定,除政治、化學和體育全市採用統一教材外,其他科目均有兩套教材,各區縣根據安排選用指定的一套教材。北京市高中課改選用的教材多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北京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地圖出版社、嶽麓書社等出版的教材也入選了此次高中課改。
課改後學生教材也將按模塊進行設置,因此部分學科教材數目相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學生實際修習內容總量和過去比變化不大。”過去學生教材以學期為基礎,課改後一個學期等同於兩個模塊的教學時間
本市高中以往教材是在近代科學基礎上形成的,但隨着時代發展課改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現當代知識內容。“教材選擇和結構設置,更傾向於時代性,使學生的學習適應社會發展。”
語文教材的新變化:網絡語言進入語文書
北京高中語文課改選用的教材包括北京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兩種。其中,東城、西城、朝陽、石景山、門頭溝、順義、昌平、延慶、平谷9區縣語文將選用北京版新教材,崇文、宣武、海淀、豐台、房山、燕山、密雲懷柔大興通州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課標教材。
北京版新語文教材變化: 作為北京版語文課改教材編委之一,北京市東城區語文特級教師薛川東介紹,北師大岑運強教授寫的《新鮮的網絡語言》首次將當代著作選入高中語文課本。學生們將在語文書中見到“
”、“
”等熟悉的網絡符號。
課程改革後如果學生要參加高考,要學完9本語文,至少修完18個語文學分。必修系列的教材編寫以“文體閲讀”為線索,而選修系列則根據“專題閲讀”引導學生學習。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在高三繼續學習自由選修模塊,包括“交際語言應用”、“通俗文學”等。
人教版新語文教材變化: 與過去的語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撤掉了一些説教性的文章,更加強調了新收入作品的文學性。為配合高中課改,人教版教材將給學生配發輔助光盤和參考書。光盤與課本同步,介紹每篇文章的背景、作者等內容。參考書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海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人教版課改教材將過去3年要講的內容,壓縮到1年半講完,因此普遍感覺教學“密度”加大。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習難點

新課改 新課改
新的高中課程中,學生將通過8個大類的學習領域修完144個學分,並通過高中會考,才能畢業。而與以往高中分為期中、期末考試不同,今後每學期考試次數將根據學生本學期研修的模塊數量而定。
新課改將原有高中課程分成8個學習領域,每個領域又劃分若干模塊,今後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將從以學期為單位轉變成以模塊為單位,這將使老師面臨很大壓力。
“按模塊時間安排,則現在的教學緊迫度將會增加。”模塊教學也將增加學生的考試次數。但為避免學生因節奏過快造成的學歷疏漏,在高中模塊教學中,部分學習內容難度將略有下降。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改地區

2012年新課標地區(含“新課改”)(總計:23個)
第一批:山東、寧夏、廣東、海南(2004年進入改革,2007年高考)
第二批:江蘇(2005年進入改革,2008年高考)
第三批:浙江、安徽、遼寧、福建、天津(2006年進入改革,2009年高考)
第四批:北京、陝西、湖南、黑龍江、吉林(2007年進入改革,2010年高考)
第五批: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08年進入改革,2011年高考)
第六批:河北、湖北、雲南、內蒙古(2009年進入改革,2012年高考)
第七批:四川、甘肅、貴州、重慶、西藏、青海(2010年進入改革,2013年高考)
第八批:廣西(2012進入改革,2015高考)
廣東、山東、海南、寧夏、江蘇、福建、浙江、遼寧、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龍江、陝西、吉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2012年高考新加入地區:河北、湖北、雲南、內蒙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