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氏鋸腹脂鯉

鎖定
斯氏鋸腹脂鯉(Myleus schomburgkii)又稱粗線銀板,一棟銀板,細線銀板(亞種),為脂鯉目,脂鯉科,鋸脂鯉亞科,鋸腹脂鯉屬一種淡水魚類。斯氏鋸腹脂鯉分佈於奧利諾科河上游蘇里南等地淡水流域,而其亞種(細線銀板)分佈於奧裏諾科河中下游淡水流域,斯氏鋸腹脂鯉在原產地為遊釣魚及食用魚類,外形美觀,可作為觀賞魚。
外文名
Disk tetra
別    名
粗線銀板,一棟銀板,細線銀板(亞種)
中文學名
斯氏鋸腹脂鯉
拉丁學名
Myleus schomburgk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亞    綱
新鰭亞綱
脂鯉目
亞    目
脂鯉亞目
脂鯉科
亞    科
鋸脂鯉亞科
鋸腹脂鯉屬
斯氏鋸腹脂鯉
斯氏鋸腹脂鯉,分佈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中下游及奧裏諾科河上游流域,體長可達42釐米,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強而有力的牙齒可能造成創傷。 [1] 

斯氏鋸腹脂鯉1 品種簡介

斯氏鋸腹脂鯉應該是現在所有混養大型銀板中最為人熟知的品種。它的兩個地域亞種共同構成了大名鼎鼎的黑線銀板的雙子星:粗線銀板和細線銀板。 [2] 

斯氏鋸腹脂鯉2 外貌特徵

粗線銀板主產於奧利諾科河上游的蘇里南等地,是普及程度極高的魚種。它的外表髮色豔麗而大氣,某些方面上可以被認為是銀板中最美麗的品種。成熟的粗線銀板高身闊背,雄性“W”形臀鰭十分張揚。它們的身體底色為鋁箔色,身板中間一條粗長的黑線上下貫通。如果髮色表現好,則前半身從鰓蓋到胸腹部有大面積紅色,臀鰭在燈光下隱約呈現出灰藍的光澤。在魚缸飼養的粗線銀板中,黑線、藍臀鰭是普遍存在的特徵,而紅色的胸腹則比較難得。若是三個表現兼而有之又爭相凸現,那自然是百裏挑一的珍品。 [2] 

斯氏鋸腹脂鯉3 飼養方法

粗線銀板的個頭不小,能突破30釐米,比一般的銀板都要大。飼養它的水質不能過酸,以中性為宜,温度26°C左右。其他條件則相對寬鬆,是一種十分好養的魚。不過粗線的脾氣不太好,養一兩條沒有問題,多一些則會相互“摩擦”,這點需要注意。 [2] 

斯氏鋸腹脂鯉4 亞種分化

粗線銀板的同胞兄弟細線銀板,是它的地域亞種。兩種魚在外表上十分相像但也並不難區分。除了貫穿身體的黑線是一條“細線”之外,細線銀板的臀鰭是鮮豔的紅色,這點與粗線的灰藍色臀鰭一望即知。 [2] 
細線的飼養方式和粗線一樣,兩種魚都喜歡飼料和蔬菜嫩葉。不過細線銀板的身體較小,性格也温和許多,是可以大羣混養而不用擔心打架的魚類。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國家數據庫魚類數據中心
  • 2.    張浩川.《大型觀賞魚》: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