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

鎖定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築羣。 [1]  [3]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佔地1.3公頃。現存民居建築多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處之多。具代表性有斯盛居,發祥居,華國公別墅。建築羣各個組羣皆有高牆圍護,構成各自獨立的建築組合空間,內部由若干合院組成,佈局對稱,軸線明確。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是中國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面鏡子”,是中國古代江南民居建築技術、美學和生態學的完美結合,是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倫理宗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1] 
2001年6月25日,斯氏古民居建築羣(千柱屋、發祥居、華國公別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
地理位置
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1.3 公頃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編    號
5-0309-3-11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歷史沿革

清嘉慶三年(1798年),斯元儒建造斯盛居。嘉慶七年(1802年),斯元儒胞兄斯元仁建造發祥居。 [2-3]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華國公別墅是斯華國的兒子斯志浦與斯源清為紀念斯華國而建。 [2]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建築格局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築羣,佔地1.3公頃。各個組羣皆有高牆圍護,構成各自獨立的建築組合空間,內部由若干合院組成,佈局對稱,軸線明確。現存民居建築多為清代所建,共有14處之多。具代表性有斯盛居,發祥居,華國公別墅。 [1]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主要建築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斯盛居

斯盛居
斯盛居(6張)
斯盛居,俗稱千柱屋,又叫新屋,因屋內超過千柱而得名。建築坐南朝北,東西面寬108.56米,南北進深63.10米,總面積6.850平方米。建門樓五座,居中為正門,東西兩側各設邊門兩座。門樓均系青石、磚雕製作,鐫刻人物、山水等圖案。從正大門進入,為該建築的主軸線,共三進,依次為門樓、大廳和座樓。三進之間各有寬敞的天井相隔。以主軸線為中心,東西兩側各分設輔軸線,與主軸線平行,作對稱式佈局。四條輔軸線上,各有前後兩個樓式四合院,前後兩院又由橫向的“通天弄”相隔。由此形成了整座建築分設八個四合院的格局,闢10個大天井,36個小天井。建築內部各院以檐廊相通,每座樓屋間設有1米寬左右的走馬樓通道相連。因此,走遍千柱屋,可以睛天不見太陽,雨天不濕鞋帽。整座建築有樓屋121間,柱子1322個,廊柱林立,門户重重,檐廊環繞。正廳照牆上有塊整幅磚雕《百馬圖》,有53匹白馬,用21塊長0.34米、寬0.30米的青磚浮雕拼幅而成,總長7.04米。 [2]  [5] 
斯盛居門額以青石製作,上鐫“於斯為盛”4字,為九重篆,為臨摹宋代書法家米芾(fu)。門額四周用磚雕人物、山水、龍鳳等圖案裝飾。中廳緊閉的大門,只有一種情況下才打開,就是族人去世時才打開(諸暨民俗以死為大,體現對消失生命的尊重),斯盛居內居民保有這種習俗,不能輕易打開正門,只能從旁門出入。 [2]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發祥居

發祥居
發祥居(10張)
發祥居與斯盛居隔溪相望,又稱下新屋,建築通面寬59.40米,縱進深54.80米,總面積3255平方米。正門青石門額上鐫有“長髮其祥”四字。建築平面佈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進,依次為門屋、大廳和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大廳與座樓前兩側配置內廂樓,其外端左右兩側再各築東、西廊屋,與中軸線南北垂直,並和第一進、第三進延伸的樓房相接,形成相對封團的格局。建築中所有露明構件全用透雕、浮雕相間工藝,間隔磚雕、石雕裝飾,使整個建築錦上添花。在民居建築中較為少見。 [5]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7張)
華國公別墅在村口,是一處學塾與家廟兼容的清代建築,坐北朝南,共3進,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第一進門廳,穿鬥式結構,過天井為中廳,名“思誠堂”,為學塾之講堂,明間五架抬梁式結構。兩側設耳房,後廳是家廟。月台兩側設矮牆為屏,上嵌“雙鳳牡丹”大型雙面鏤雕石花窗,藝術價值較高。 [3]  [5]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其他建築

  • 上新屋
上新居
上新居(4張)
上新屋,又稱上新居,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與斯盛居一樣是斯元儒所建,東西面寬80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青石門額上和斯盛居一樣刻有“於斯為盛”四個九疊篆大字,取之孔子《論語》,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興盛。上新屋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上新屋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工藝精湛,門、窗、梁、璧、馬頭牆、魚池石欄上滿是雕刻。 [3] 
  • 牌軒門裏
牌軒門裏位於發祥居的上方,建於清嘉慶年間,東西面寬80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共三進,沿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 [3] 
  • 新譚家民居
新譚家民居,建於清嘉慶年間,坐南朝北,東西面寬80米,南北進深49.7米,總面積3360平方米。新譚家共三進,中軸線依次為門樓、大廳、座樓,各有天井相隔,兩側設廂房,東西對稱。 [3] 
  • 門前畈
門前畈台門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座建築由大房台門、二房台門、三房台門組成建築羣,分別由斯繼榮的3個兒子斯靜淵、斯東山、斯志浦所建造。保存有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等。“有秩斯祜”“家敦仁讓”“世守稷讀”“稷讀家風”……這些古樸的石刻門額,折射出斯宅人耕讀傳家的風尚。“有秩斯祜”四個字為九疊篆,青石鐫刻,旁邊還有磚雕人物,並以石榴、佛手等圖案裝飾,上有魁星像。門前畈台門的天井用細小的鵝卵石鋪砌,其中有一處天井鋪設的圖案,由10個“銅錢”組成,環環相套。 [3]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斯元儒(1753~1832年),字翼聖。太學生,議敍登仕郎。 [2]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文物價值

斯宅古代建築羣是中國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面鏡子”,是中國古代江南民居建築技術、美學和生態學的完美結合,是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倫理宗法的重要實物資料。 [1]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保護措施

保護碑
保護碑(1張)
2001年6月25日,斯氏古民居建築羣(千柱屋、發祥居、華國公別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5年3月16日,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上新屋、新譚家民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旅遊信息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位置信息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 [3] 

斯氏古民居建築羣交通信息

  • 公交
在諸暨客運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車。
  • 鐵路
到諸暨站下車後坐17路到諸暨客運站,然後在諸暨客運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車。
  • 自駕
走諸永高速到璜山出口下車,走里斯線到斯宅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