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季英

鎖定
女。浙江諸暨人,出生於杭州,1930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術大學音體專科。後在中小學任教。1933年在上海做工,1934年初參加革命,同年被國民黨逮捕,判刑十年。1937年秋,因抗戰爆發,無條件釋放、1938年春由諸暨赴延安。臨行前,其父斯道卿曾賦詩《送四女季英赴延安》以示鼓勵。至延安後,在陝北公學延安大學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在八路軍榮校任政治文化教員。曾獲“陝甘寧邊區模範婦女”稱號。1945年調東北,1948年哈爾濱全國總工會任副處長。1950年調北京,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國紅十字總會、衞生部、中國科學院工作,195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因在延安時期和“文化大革命”中兩度揭發江青在上海被捕後的表現,於1969年被“四人幫”逮捕,1978年獲平反,並恢復工作。上世紀90年代曾為修建斯民校舍捐資1000元,1982年在中國科學微生物研究所離休,離休後為正局級巡視員。2003年出版有《千葉集》,2004年12月獲“第六屆全國健康老人”稱號。
中文名
斯季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浙江諸暨
畢業院校
上海新華藝術大學音體專科
職    業
中小學任教

斯季英個人介紹

斯季英從五歲的少女時代起就追求革命,七十多年的漫長曆程充滿傳奇色彩,過去有作家和記者真心想寫寫這位女戰士的獨特事蹟,都被她婉言謝絕,她説自己從來都是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充其量不過“叢林一葉”,平凡得不值一寫。斯季英的童年是在江南一個綠葉覆蓋的山村中度過的,離休後有了重新投入大自然懷抱的悠閒,常把一些飄零的葉和草拾回家,經過細心加工和巧妙構思,創作成別具一格的“葉畫”,引起社會的關注,許多報刊相繼作了報道。她在八十三歲時應《中國老年》雜誌所約,撰寫了散文《我和葉》,發表後不但獲得“1994年國際家庭年《晚趣》徵文”評委會頒發的優秀作品獎,還榮列十名獲獎者的榜首。2000年夏天,中央電視台又將這一題材製作成專題節目《千葉情》,向全國觀眾作了多次播出。從此,一段本來就不該私藏的人生故事,終於在媒體追蹤和親友勸説下解密了。

斯季英個人經歷

斯季英的故鄉浙江諸暨曾是越國的京都,素有文化古城之稱。海拔一千多米高的東白山北麓有個斯宅馬家村,山明水秀,就在這個不足二十户農家的村落中,誕生了一位以詩、書、畫名噪東南的書畫家,人稱“三絕公”,他就是斯季英的父親斯道卿。斯季英的三個姐姐和一個堂姐姐,從小曾隨斯道卿學習書畫,也都成了有相當功力的丹青手,有“暨陽斯氏四才女”之譽。哥哥是位長執教鞭的詩人,發表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斯季英同樣酷愛藝術,只是為了革命而不得不放棄習藝之路。斯季英越出藝術世家的發展軌跡,走上革命道路,是從邂逅一名共產黨員開始的。
1990年2月,有一位八十三歲的老幹部在廣州不幸逝世。廣州市人民不忍他的猝然離去,有上千人參加了追悼會,向他作最後告別。這是一位有着六十四年黨齡,為革命作出過不小貢獻的共產主義戰士,曾任廣州市副市長和全國政協委員。這位由斯季英稱為“二粟”的老戰士,正是她的引路人,曾經帶着她走過了革命征途中既幸福又不幸的初始歲月,在她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在二粟逝世之後,二粟的妻子劉惠範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丈夫生前珍藏的一闋譜了曲的詞稿,題為《鐵窗懷故》。她知道這是為斯季英寫的,就複印寄給了斯季英。這闋詞以“孫益堅”署名,作於1936年冬天的國民黨蘇州軍人監獄中,離作者逝世已經保存了整整五十四年之久。《鐵窗懷故》是這樣寫的: 一
清淚如傾,憶南湖泛槳,小壩閒吟;春堤同步月,午夜共彈箏。聽漏盡,剔殘燈,慷慨話生平;曾幾番悲歌淚下,起舞雞晨。怎禁對景牽情,慣含羞斂黛,淺笑嬌嗔;評詩爭迭韻,問字倦依人;情意切,死生輕,羅帶綰同心,只幾番花晨月夕,憐我憐卿。

斯季英詩言志

斯季英在她八十五歲生日那天,曾經寫了一首短詩《八五抒懷》:“八五春秋多坎坷,鐵窗磨難兩度過,如今重新識自己,為民奉獻恨不多。”為民奉獻多不多自有公論。僅僅就揭露江青真實歷史一事,也就不難評估她所作奉獻的價值了。神州之廣大,多少人對權傾朝野的江青敢怒而不敢言,要揭發其真實面貌又談何容易,這該需要有多麼超凡的膽識和勇氣啊!人們將不會忘記這位不惜捨身以捍衞真理的女戰士。文天祥的《正氣歌》是在監牢裏寫的,詩中説:“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斯季英的大無畏行為,是理當載入青史的。“四人幫”粉碎之初,當中共中央文件上刊出了斯季英的親筆證詞影印件後,許多愛國者無不為她的壯舉而肅然起敬,全國各地曾有不少素不相識的人給她寫信,表示欽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家楊一之曾於1979年寫過一闋題為《贈斯季英同志》的“沁園春”,全詞寫得亦莊亦諧,酣暢淋漓: 急管繁弦,綠酒紅燈,十里洋場。記妖姬敗節,靚容媚敵;英豪固志,瀝血何傷!牢底坐穿,
塔巔(注1)在望,浩氣還爭日月光。鋒鏑日,剪強倭大盜,民族重康。
世界幾度滄桑,只一片丹心為黨忙。想逆風投袂,虎鬚敢捋;鑄奸史全,鼠魄驚亡。佳話堪留,同胞俊友,清曲低吟伴鐵窗。君莫笑,有紹興嬌客(注2),小譜宮商。
正當建國五十週年慶祝大典之日,八十八歲高齡的斯季英光榮地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在所有參加觀禮的人們中,她是少數幾位最為年長者中的一位。這位從九死一生中走來的女戰士,在政通人和的時候,能夠親眼閲覽盛世景況,確是幸運的。面對着鮮花和旗幟的海洋,標誌着共和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新成就和人民解放軍最新軍威的模型、彩車與武裝方陣,徐徐通過她的面前,她用照相機拍攝下這些壯偉畫面的同時,浮想聯翩,腦際中翻騰起激情的波瀾,熱淚便不知不覺地奪眶而出。畢生嚮往與追求的目標,終於展現在眼前了。為了這個目標,我們的民族我們的黨,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多少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地獻出了他們的生命和青春!她的許多優秀戰友先後倒下在刑場和戰場上了,當年一同奔赴延安的錢夢友和錢夢清弟兄二人,就是在反掃蕩戰鬥中負傷後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的。比較而言,這樣的英雄死得其所,永垂不朽;而另一種革命者的結局卻令人扼腕,他們在極左理論指導下,承受了同志和戰友所誤加的摧殘,遭受了屈辱的犧牲。斯季英於1934年參加革命時最早的戰友金濤,一生為革命歷盡艱險,後來擔任了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長,就在“文革”中被迫自殺身亡;斯季英的丈夫邊雪風也作為“走資派”給“四人幫”迫害致死;她的才華橫溢的外甥左可操在十四歲時就能畫出一手出色的國畫,後來當上部隊文工團的編導,“文革”中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跳樓未死落下一身傷疾,導致英年早逝;她的所有知識分子戰友,幾乎全都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到過不公正待遇。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歷史不可挽回,但可以認識且必須認識。認識歷史,原是為了不再重蹈覆轍,為未來鋪設坦途。她相信,從今而後,一切真心熱愛祖國熱愛黨的中華赤子,為祖國為黨交付的每一份智慧每一滴血汗,都不會再受到恣意曲解和野蠻踐踏,都將綻放出花朵,孕育出果實。這是中華民族必定要走向振興的重要保證!
斯季英彷彿是在詩的花苑裏成長的,她的父親愛詩,她的戰友愛詩,她的親人愛詩,她本人同樣愛詩。她的不平凡的革命生涯本身就是一首詩。詩和畫又是一對姊妹,她愛詩又愛畫。詩和畫是美麗的,詩和畫也使人生變得更美麗。又一個金秋時節,斯季英徜徉在“萬木霜天紅爛漫”的大自然景色裏,感慨系之,拾取紅葉數片,添進她的《千葉集》,還題了一首短詩:
天寒霜作威,
紅葉尤瑰瑋。
心赤塵不染,
落地草木肥。
葉是堅強的,更是無私的。謙和的綠葉,也許在她的肌膚下就湧動着彤紅鮮血,經霜凍而益顯其不屈的本質,落地以後又為下一代草木的成長作出鋪墊。紅葉,顯示了一種悲壯的美。這紅葉,這紅葉詩,正是斯季英本人風範的生動寫照。
斯季英的一生,也就是一片紅葉,一首紅葉詩。
(注1)指延安寶塔山上的寶塔,為革命聖地延安的象徵。
斯季英 斯季英
(注2)作者的夫人與斯季英都是秋瑾的家鄉紹興地區人,故謔稱“紹興嬌客”。
圖:(中年斯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