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斧翅沙芥

鎖定
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是十字花科、沙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釐米,全株無毛;莖直立,多數緾結成球形,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莖中部葉一回羽狀全裂,窄線形,邊緣稍內卷,下部葉及中部葉在花期枯萎;莖上部葉絲狀線形,全緣,稍內卷,無葉柄。總狀花序頂生,有時成圓錐花序;萼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花瓣淺紫色,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兩側翅大小不等,6-8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蒙古也有分佈。生在荒漠及半荒漠的沙地。
斧翅沙芥的全草藥用。性辛,温。入心、肝、肺、胃四經。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清肺止咳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斧翅沙芥
拉丁學名
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 [5] 
別    名
距果沙芥、雞冠沙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沙芥屬
斧翅沙芥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80

斧翅沙芥形態特徵

斧翅沙芥
斧翅沙芥(6張)
一年生草本,高60-100釐米,全株無毛;莖直立,多數緾結成球形,直徑50-100釐米。莖下部葉二回羽狀全裂至深裂,長7-12釐米,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5毫米,頂端急尖;莖中部葉一回羽狀全裂,長5-12釐米,裂片5-7,窄線形,長1-4釐米,寬1-3毫米,邊緣稍內卷,下部葉及中部葉在花期枯萎;莖上部葉絲狀線形,長3-5釐米,寬約1毫米,全緣,稍內卷,無葉柄。
總狀花序頂生,有時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5毫米;萼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6毫米;花瓣淺紫色,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上部內彎。短角果近扁橢圓形,連翅長3-5釐米,寬4-8毫米,兩側的翅長1-2釐米,寬6-10毫米,兩側翅大小不等,頂端有幾個不整齊圓齒或尖齒,心室兩面有齒狀突起,並有數個長短不等的刺。花果期6-8月。 [2] 

斧翅沙芥主要變種

寬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var. latipterum S.L.Yang)短角果連翅長3-3.5釐米,心室寬5-6毫米,長為寬的3-4倍,翅長5-15毫米,寬8-11毫米,翅比心室寬。分佈於中國內蒙古(磴口)。生在半固定沙丘上。 [2] 

斧翅沙芥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陝西、甘肅(高台、張掖)、寧夏。蒙古也有分佈。生在荒漠及半荒漠的沙地。 [2] 
斧翅沙芥 斧翅沙芥

斧翅沙芥生長習性

温度與種子萌發:種子在温度高於15℃ 時,種子的萌發開始加快,斧翅沙芥種子在30℃下萌發率達到最高,在10-40℃下,種子萌發則完全被抑制。這種萌發機制確保了大部分種子在合適的季節萌發,因而增大了幼苗的存活機會。由於種子在萌發過程中進行着活躍的代謝反應,在一定温度範圍內,隨温度的升高種子萌發進程加快,但過低和過高的温度會使膜的透性、膜結合的活性和酶變性而影響萌發。
光照與種子萌發:斧翅沙芥種子在光下萌發受到顯著(P<0.05)的抑制作用,在黑暗10-40℃恆温條件下,斧翅沙芥種子在15-35℃範圍內均可萌發,斧翅沙芥種子在30℃下達到最佳的萌發響應,在此條件下斧翅沙芥種子的萌發特性優於沙芥種子。在黑暗變温條件下,斧翅沙芥種子在30℃/12小時下達到較好的萌發響應,萌發率高於其恆温處理下的萌發率,其萌發後幼苗下胚軸和胚根的長度較恆温處理有明顯的下降,但它們的乾重卻差異較小,説明變温處理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和形成強壯的幼苗。 [3] 

斧翅沙芥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斧翅沙芥的全草。 [4] 
性味歸經:辛,温。入心、肝、肺、胃四經。 [4] 
功效主治:
  1. 行氣止痛,用於胃腸脹氣、胸腹脹滿痛。可收行氣止痛之效。 [4] 
  2. 消食解毒,用於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有消食解毒的功能。 [4] 
  3. 清肺止咳,用於風寒襲肺、咳嗽。本品辛、涼,有發汗解表。清肺止咳之功,故用之有效。 [4] 
各家學説:新華本草綱要》功效:全草味辛,性温。有行氣止痛、消食解毒的功能。用於消化不良,胃腸脹氣、胸腹脹滿及食物中毒。根:味辛、性涼。有清肺熱、止咳的功能。用於氣管炎(中國蒙醫用)。 [4] 
參考資料
  • 1.    斧翅沙芥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12-04]
  • 2.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33卷[M].科學出版社.1987:70-71
  • 3.    宋兆偉,郝麗珍,黃振英,李娜,趙清巖.光照和温度對沙芥和斧翅沙芥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0,(第10期):2562-256
  • 4.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9:1222
  • 5.    斧翅沙芥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