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斡道衝

鎖定
斡道衝(?-1183年),字宗聖,先世靈武(今屬寧夏)人,從夏主遷居興慶府(今寧夏銀川),中國西夏仁宗時重臣、藏書家。 [1] 
斡道衝家世代掌修夏國史。八歲時,以《尚書》中童子舉,天盛三年(1151年),為蕃漢教授。在朝剛介直言,與御史中丞熱辣公濟、翰林學士樞密都承旨焦景顏共同抵制外戚任得敬的專權和分國活動。任得敬被誅後,乾祐二年(1171年),擢為中書令,後又任國相,輔佐仁宗穩定政局,發展文化,很多重要典籍即在此時刊印。乾祐十四年(1183年),斡道衝去世。 [1] 
斡道衝為相十數年,家無私蓄,藏書甚多。他還精通五經,譯《論語注》,作《論語小義》20卷,又作《周易卜筮斷》,以蕃字寫成,流行夏境。 [1] 
宗聖
所處時代
西夏
民族族羣
党項
出生地
靈州(今寧夏靈武
逝世日期
1183年
主要成就
中書令
本    名
斡道衝
人物簡介
他年八歲時以《尚書》中童子舉。精通五經,譯《論語注》,作《論語小義》二十卷,又作《周易卜筮斷》,用蕃字(西夏文)寫成,流行夏境。任得敬在朝廷任國相時,專橫跋扈,唯有斡道衝敢於同他抗爭。早在任得敬上表請求入朝時,斡道衝就進諫反對,説任得敬入朝,是想幹預國政,自古外戚擅權,國無不亂,能保證他沒有異心嗎?在斡道衝等剛介之士的堅持反對下,仁孝皇帝沒有允許任得敬入朝。這使得任得敬視斡道衝為眼中釘。後任得敬進為國相後,斡道衝不畏權勢,冒着生命危險,多次彈劾任得敬濫殺無辜,網羅親黨。任得敬恨得咬牙切齒,想殺斡道衝,只是斡道衝名氣太大,恐引起眾怒,只好讓斡道衝閒居在家,不准他參理國政。為此,斡道衝沉寂了幾乎二十年,仍處之淡然。斡道衝敢於同任得敬為首的專權跋扈、投機鑽營、圖謀篡權的奸臣做堅決鬥爭,表現了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無畏鴻儒氣魄,其人品為世人所敬仰。
西夏乾佑元年(1170年),任得敬篡權陰謀被粉碎,第二年五月,李仁孝以斡道衝為西夏國中書令,朝中官吏引為楷模。在斡道衝的影響下,羣臣敢於直言,敢於對時政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非常必要和有益。不久,眾望所歸,斡道衝又被任命為國相。
西夏乾佑十四年(1183年),斡道衝因勞累而死。他任西夏國相十餘年間,廉潔施政,生活儉樸,史載“家無私蓄,僅有書籍數牀而已”,可謂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仁孝皇帝聞訊後,悲痛萬分,令人將斡道衝遺像畫於郡縣學,尊為楷模,世代與孔子共祭祀,表現出對斡道衝的崇高評價和深切緬懷。
直到元代,斡道衝還被尊為一流學者,儒學大師。元代翰林學士虞伯生撰有《西夏相斡公畫像贊》雲:“西夏之盛,禮事孔子。極其尊親,以帝廟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謨。通經同文,教其國都。遂相其君,作服施採。顧瞻學宮,遺像斯生。國廢時遠,人鮮克知。壞宮改作,不聞金絲。不忘其親,存賢子孫。載國丹青,取徵良史。”斡道衝昭垂百代清芬,其德操令後人慕仰,可謂西夏賢相儒臣。
天盛三年(1151)為蕃漢教授。在朝剛介直言,與御史中丞熱辣公濟、翰林學士兼樞密都承旨焦景顏共同抵制外戚任得敬的專權和分國活動。任得敬被誅後,乾祐二年(1171)擢為中書令。輔佐仁宗穩定政局,發展文化,很多重要典籍即在此時刊印。乾祐十四年死,為相十數年,家無私蓄,藏書甚多,死後,仁宗圖畫其像,從祀於孔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