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斟灌氏

鎖定
1.夏代方國。姒姓。夏後相曾居此國。《左傳.襄公四年》:“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鄩氏。” 即指此國。晉人杜預雲:“樂安壽光縣東南有灌亭。” 即今 [1]  。後因收容並協助夏後相而為寒浞之子澆攻滅。
2.上古氏族。與夏同姓。大禹之後。因其祖先封於斟灌國(今山東省壽光境內)而成此族。《世本》:“斟灌氏、斟尋氏,夏同姓。”據史料記載,夏朝時,有個斟灌氏國,位於現在的壽光境內。後來寒浞率眾造反,將帝相逐出都城。又指使其子澆滅斟灌。斟灌王開甲被殺。一年後出兵攻打斟潯,追殺了帝相。帝相的妻子後緡當時已懷孕,逃回孃家併產下遺腹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召集斟灌遺民,舉兵討伐寒浞,寒浞被滅後,臣民推舉少康為帝。少康還故都,復興夏道,諸侯來朝,成為夏朝的中興之主,少康又傳11代,至夏桀,被成湯所滅,為商朝所取代。
中文名
斟灌氏
別    名
斟尋氏
性    質
民族
分佈地區
山東省壽光境內

斟灌氏縣誌記載

民國《壽光縣誌》發現有這樣一段記載:“夏斟灌國。應劭注《漢志》雲‘壽光,古斟灌,禹後。今灌亭是。’
續山東考古錄》雲‘ [2]  故城在東北四十里,一稱灌亭,一稱東壽光城,今斟灌店。’”
在該志卷十五·大事記·紀事詞條下,有“斟灌存亡關於少康中興本末”的詳細記載:“斟灌,夏同姓諸侯國。王相之時,羿代夏政,相失國,依斟灌及斟鄩氏。《竹書紀年》亦有相居於斟灌之文。斟灌之墟是為帝丘。其後寒浞殺羿,使其子澆帥師滅斟灌,並伐斟鄩,大戰於濰,滅之。遂弒相,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少康既長,其臣收二斟之燼,卒滅寒浞而中興……”
“禹帝分封同姓宗族人為王,成為諸侯部落。部落王以國為姓。斟灌、斟鄩均為夏同姓諸侯,系大禹旁系分支,姒姓,國以人名。斟灌、斟鄩的地名由此而來。尤其是古斟灌城,其地理位置十分清晰,自古迄今並無異議。”

斟灌氏發展歷史

大約公元前 2180多年前,大禹擬傳位於皋陶,皋陶早亡,傳位給益,益沒有威信,人心向啓,大禹的兒子啓殺了益執政,將禪讓制改為世襲制,開啓了家天下的奴隸社會。
但啓的兒子太康,只知玩樂,不理政事,被有窮氏后羿趕走,立了他的弟弟仲康為帝。仲康的兒子相即位時,由后羿代政。相帝即位27年,寒族的寒浞用內媚外賄的手段攛掇了后羿的政權,殺了帝相,篡了夏位。
直至相的兒子少康長成,老臣伯靡才從鬲(今德州)興兵,集合二斟(斟灌、斟鄩)的老百姓打敗了寒浞,又向東打敗了寒浞的兒子澆,奪回了夏政權 [3] 
少康20年,少康帝懷念斟灌的貢獻,想恢復斟灌國,但斟灌國還是漸漸消亡了,究其原因,眾説紛紜。“斟灌國消亡大抵還是因為,寒浞滅斟灌國時手段殘忍,使得斟灌王沒了後代。
大多史料上對斟灌的記載只記載到少康復國的原因。
從此往後的一大段時間,斟灌在歷史上都是一片空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