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斜灘溪

鎖定
斜灘溪,福建省福安市交溪的支流,發源於浙江省慶元縣雙溪山東麓,流經浙江慶元,福建壽寧、福安,稱西溪,城陽鄉湖塘坂村與東溪匯合為交溪。
中文名
斜灘溪
別    名
西溪
所屬水系
福建省福安市交溪的支流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西部
流經地區
浙江慶元,福建壽寧、福安
發源地
浙江省慶元縣雙溪山東麓

斜灘溪幹流概況

斜灘溪 斜灘溪
斜灘溪,原名長溪,原有2支,其一發源於浙江省慶元縣蘇湖鄉西北雙溪東麓,穿過塘源尖與雞公山之間流入縣境西部。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溪坪、託溪,稱為託溪。再經坪坑、九嶺、豐谷至新坑尾稱為九嶺溪。另一支發源於慶元縣雙溪山東麓,經浙江省慶元縣的菊水、西溪,在縣境西部邊境流入楊溪頭,經下黨、牛坪、下屏峯、溪源、長老溪至下修竹,稱為修竹溪。在新坑尾匯合後,始稱長溪。經大溪頭、樓下至斜灘。出斜灘至交溪亭與主要支流平溪交匯,以下始稱斜灘溪。經元潭、大韓、塘西、武曲、南岸,流經福安社口至湖塘坂注入富春溪。 [1] 
斜灘溪在縣境內全長56.5公里,流域面積達730.9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7.75億立方米,是壽寧最大河流。 [1] 
西溪 源於浙江省慶元縣舉水,流經壽寧斜灘,自社口鄉入境,經坂中鄉,至城陽鄉湖塘坂村與東溪匯合。總長103公里,境內長度14公里;總流域面積1178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78平方千米。 [2] 

斜灘溪水文特徵

河流名稱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市內河道長
(公里)
流量(立方米/秒)
境內落差(米)
水力資源
多年平均
枯水期
天然落差
境內可
利用落差
理論藴藏量
(千瓦)
可開發裝機
容量(千瓦)
西溪
1178
14
44.8
4.71
-
20
12000
3000 [3] 
1988年12月福安水力資源情況表
河 流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幹流長度
(公里)
理論藴藏量
(千瓦)
可開發資源
(千瓦)
可開發電能
(萬千瓦·小時)
已開發資源
(千瓦)
1988年發電量
(萬千瓦時)
西溪
1178
109
11956
4200
3680
1100
380 [4] 

斜灘溪主要支流

平 溪,系斜灘最大支流。發源於政和縣西表嶺紫翠巖下,在縣境西部流入南溪。向東流經溪底、東木洋、平溪、環溪、嶺兜、長溪、印潭、下老、豬母巖、渡船頭至斜灘的交溪亭注入斜灘溪,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320平方公里。 [5] 
鳳陽溪,又名十八曲,發源於壽寧縣東北邊境老鴉山東麓。由鳳陽鄉劉厝入境,自西向東流經劉厝、基德、廷加洋、東嶺後至小溪出境,流入福安稱小溪,至社口匯入主流。壽寧境內全長18.3公里,流域面積59.3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0.64億立方米。 [6] 

斜灘溪治理開發

斜灘溪水電

車嶺一級電站,系麻竹坪水庫樞紐工程,梯級開發的第三級電站,位於斜灘鎮後井村。1974年8月,選擇跨流域開發蟾溪水能資源方案,在蟾溪竹管壟河段坑兜處,建一有效庫容為2.8萬立方米的調節庫,砌石拱壩高8.7米,控制上游集水面積112平方公里。電站進水口通過54米短隧洞和120米明渠,經1512米長的隧洞(斷面2.2×2.4米)建一壓力前池,取毛水頭196.5米,安裝長342米、內徑800毫米的壓力鋼管1條,引蟾溪水跨入斜灘溪水系,在後井村西建發電站1座,裝機2台,總容量1600千瓦,1978年10月投入運行。1979年,增加裝機1台,容量800千瓦。
1985年3月,按麻竹坪水庫樞紐工程設計方案進行擴建,設計最終裝機3×4000千瓦。1988年8月完成擴建裝機2台,容量8000千瓦,與原裝機3台2400千瓦(暫未更新)併網運行。至1989年底,車嶺一級電站總裝機5台,1.04萬千瓦。 [7] 
後章水電站,  武曲鄉營電站,位於後章村西。1970年9月動工,在鳳陽溪溪裏村河段上游建石砌連拱壩,控制集水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37平方公里為樺林水利跨流域引彭裏溪水源增入),開渠興修龍井水利,乾渠長16公里,過水斷面0.5立方米/秒,調水至斜灘溪流域的大韓、塘西、承天等地灌溉農田。同時在乾渠11.5公里處的後章村,利用渠差60米,引用流量0.3立方米/秒,裝機2台,容量150千瓦,1975年5月投入運行,向武曲鄉沿溪5個村1059户村民供電。1989年發電量24萬千瓦時。 [8] 
八定岔水電站,託溪鄉骨幹電站,位於八定岔村。1977年5月,利用山磜水庫左乾渠中段八定岔處高差170米灌溉壓力管道作為電站壓力管,流量0.13立方米/秒,裝機40千瓦,1982年擴建新增125千瓦機組1台,同年11月發電。1985年與新建的山磜2級72千瓦電站聯網運行,供應15個行政村1317户村民用電。1989年發電量為15萬千瓦時。 [9] 
霧下洋水電站,位於上尤溪村,是芹洋鄉骨幹電站。1984年動工,在與平溪鄉交界的霧下洋建小(二)型庫1座。砌石拱壩高13.5米,壩頂長45米,控制集水面積6.05平方公里,蓄水11.4萬立方米。利用平(溪)芹(洋)水利渠道引水至上尤溪,取水頭210米,流量0.25立方米/秒,建成霧下洋水電站,裝機2台320千瓦。1984年11月竣工發電,與尤溪衝電站聯網運行,供應16個行政村1418户村民及鄉直單位生活和生產用電。1989年發電量45萬千瓦時。 [10] 
三關底水電站,斜灘鎮屬電站,位於平溪流域印潭村上游的三關底,集水面積177平方公里,水頭高65米,流量3.69立方米/秒。1983年4月動工興建,1986年10月完成裝機2台1000千瓦。1988年新增裝機1台630千瓦,總容量為1630千瓦。。1986年與縣電網併網運行。1989年發電720萬千瓦時。 [11] 
龍頭坑水電站,是平溪鄉營骨幹電站,位於平(溪)芹(洋)水利龍頭坑段。1987年9月,利用平(溪)芹(洋)水利水源取水頭108米,流量1.1立方米/秒,在龍頭坑建廠房85平方米;裝機2台,容量640千瓦(平芹水利利用倒虹管引水過渠道),總投資6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35.8元。1988年建成發電,架線13.5公里,與鄉屬大連坑電站(裝機160千瓦)聯網運行。1989年發電量80萬千瓦時。 [12] 

斜灘溪蓄水

4.山磜水庫 位於託溪山磜村,總庫容量1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3萬立方米。有左右2條幹渠,左乾渠4公里(支渠21公里),右乾渠6公里,灌溉該鄉的磜頭、磜底、青壟、坪坑、託溪、洋尾、溪坪、圈石等8個村的3200畝田地。工程造價7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0萬元。工程投工18.45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16.5萬立方米。1987年,託溪鄉人民政府組織農民投工1.3萬個工日,投資6萬元,從鋤頭洋村興建一條2公里長的庫外引水渠,將水引進水庫以增庫容。
5.武曲龍井水渠 水壩建於鳳陽鄉龍井電站水尾500米處,渠長31公里,其中乾渠16公里,途經桂香林、長嶺岔、後章至南岸。由於渠道過長,管理不善,導致南岸段5公里支渠報廢,工程灌溉面積1200畝。該工程於1970年9月動工,1974年12月竣工。總投資3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2萬元,共投工7.2萬個工日,其中羣眾義務投工6.5萬個工日。
6.平芹水利 源於平溪鄉雲霧坑村。1972年動工,1975年底竣工。渠長32公里,其中平溪鄉境內長24公里,芹洋鄉境內長8公里。渠經溪底、龍頭坑、東木洋、平溪、嶺根、發竹坪、尤溪、溪源等8個行政村。工程原設計灌溉面積6250畝,後因資金不足,工程質量較差;加上渠道過長,維修資金缺乏,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尤其芹洋鄉境內尤溪至溪源段已廢。至1989年,實際灌溉面積僅1200多畝。工程投資3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2萬元,共投工7.2萬個工日。 [13] 

斜灘溪橋樑涵洞

斜灘溪渡口

斜灘渡,分上渡和下渡。上渡位於斜灘街舊巡檢司署前的文昌閣下,是斜灘村民往來的要津。一艘渡船,晝夜往返60來次,每次載渡20餘人。平時設船工2人輪流守渡,至秋收時向鄰村受益的農户收取稻穀作報酬。外地旅客過渡,則收現金(一般每趟為一個光餅的價值)。1956年,採用民辦公助辦法養渡。1982年後,改為每人每次交渡費0.05元,作為船工報酬和渡船修理費。1959年,斜鎮線斜灘至印潭段公路修通後,在渡口下游的關橋頭增設車渡口,當時稱“下渡”。用一艘載重10噸的木質方舟,一次載渡汽車2輛,配有渡工5人。此外,另備渡船1艘,渡工1名,專為過往行人擺渡。1975年9月,斜灘大橋建成後,渡口遂廢。 [14] 
武曲渡,位於武曲村,原在陳氏門外,是通往福安縣坦洋、曉洋和縣內鳳陽鄉的要津。 [15] 

斜灘溪航運

早在明代,斜灘的元潭村民就以駕船為業。萬曆三十七年(1609),斜灘溪有專業運鹽的小木船9艘(其中壽寧縣籍船6艘)。清中葉至民國時期,商賈雲集,斜灘遂發展成為壽寧縣的物資集散地。縣內各處土特產品如茶葉、桐油、茶油等,均肩挑至斜灘,然後水運外銷。縣民生活所需的鹽、糖、水產、棉布及南北雜貨,也從賽岐水運至斜灘,再肩挑轉送至縣內各地及浙江省的景寧、慶元、泰順、龍泉乃至江西省的廣豐縣。民國17~18年(1928~1929),僅為復興商號運貨的小木船,每天就達10餘艘。民國26年,進出斜灘溪的小木船超過200多艘。民國27年,全縣有小木船88艘,編為水上一保,隸屬福建省水上保甲第二股管理。抗日戰爭爆發後,敵艦在海上騷擾,交通頻遭破壞,茶葉無法出口,斜灘溪水運業一度衰落,每天僅有10餘艘小木船在來回運貨。抗日戰爭勝利後,外海暢通,水運復甦,木船又逐漸發展。 [16] 
1949年,斜灘小木船增至90多艘。1952年成立斜灘船民協會,縣人民政府派幹部2人專管調運業務。1954年,小木船增至122艘,船工達240多人。運輸量由1953年的2389噸增至3846噸。同年3月,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船隻一律折價入社,船工實行亦工亦農,農副結合,參加水運,按勞取酬。全年運貨4500噸。1957年3月,縣人民委員會派員檢查航運業務,同時給111艘木帆船簽發臨時航運證,提高船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年運貨4762噸,載客2880人次。 [16] 
小木船載客,為數不多,除了貨主押運外,偶爾搭載去福安一帶的商人、學生、職員。據1957年統計,全縣計2880人次。斜灘溪的水運工具,主要是木帆船,其次是排筏。木帆船統稱“斜灘槽”,俗稱溪溜。船長8米,中寬1.3米,兩頭尖,中間大,頭尾翹出水面,以減少阻力。船尾有舵,船兩旁各置一槳,由兩人分別劃駕,後邊的左手掌舵、右手划槳,前邊的或槳或篙,水深流緩時划槳,水淺流急時改用竹篙撐船。正常水位,順流每小時5公里,高水位時,可達8公里。逆流行駛時速2.5公里。順風時張帆,緩流時速可超過5公里。遇急流淺灘船工須下水肩頂船尾,手扶船幫,推船前進。水位高時,無法上行。每艘小木船載重600~750公斤。 [16] 
福壽公路通車後,斜灘溪的水運逐步為陸運所替代。現只剩9艘小木帆船,為下游沿溪村莊承運磚瓦砂石等建築材。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