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料器

(用加顏料的玻璃原料製成的器皿或手工藝品)

鎖定
料器,指用加顏料的玻璃原料製成的器皿或手工藝品。料器又稱"玻璃器",中國的料器生產約始於元末明初(14世紀中葉)。
料器製作工藝是中國明清時代(公元1368~1911年)普遍使用的工藝品製作工藝之一。説簡單點,就是琉璃。在清代比較盛行。有料器碗具,鼻煙壺等。
中文名
料器
外文名
glassware
拼    音
lìao qì
解    釋
指料制工藝品
類    型
工藝品
英    文
glassware

料器詞語概念

料器 料器
注音:ㄌㄧㄠˋ ㄑㄧˋ
英文glazeware [1] 
引證解釋
指料制工藝品。其質光潔,類似玻璃,有各種色彩。主要產地是北京和山東博山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 博山( 山東縣名,出玻璃料器甚佳)運了一單料貨到煙台 。” [1] 

料器基本含義

指以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為原料製作,其中參雜有少量在琉璃中出現的氧化鉛(PbO)。到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2~1620年),中國北部山東省博山地區的料器製作已經十分興盛,並流傳到北京。 明清時期的料器生產,以北京和山東博山兩地最為著名。
山東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術琉璃"之稱。博山料器以仿製玉石、瑪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別是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的料器雕刻,製作極為精美。其品種包括日用品、裝飾品和首飾等近千種。
北京料器精工細制,五光十色,令人歎為觀止。其中的仿玉製品,幾可亂真,其工藝水平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品種包括各種傳統首飾、日用裝飾品和鳥獸、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餘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漢魏時的大月氏國有商人能採礦燒鑄琉璃。《魏書.大月氏傳》載:“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採礦山中,於京師鑄之。即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自此,中國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至唐,“今俗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眾藥,灌而為之。”自此,玻璃又稱“藥玉”、“罐子玉”、“罐玉”。《格古要論》雲:“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藥於罐子內燒成者,若無氣眼者與真玉相似。”
明代有稱其為料者:“以煮料為絲,以絲作器。”料器之稱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