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斗門區

(廣東省珠海市轄區)

鎖定
斗門區,廣東省珠海市轄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西部,東臨中山市,南與金灣區相連,西面和北面與江門市接壤。 [21]  轄區面積674.8平方千米。 [18]  截至2022年11月,斗門區常住人口約63萬人。 [33]  截至2023年6月,斗門區轄1個街道、5個鎮, [29]  區人民政府駐井岸鎮朝福路139號。 [30] 
宋代以前,斗門一帶稱黃字圍,全境屬新會縣潮居里。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黃楊山附近島的劃歸香山縣。2001年4月,斗門撤縣建區;同年12月,斗門區正式掛牌成立,稱為珠海市斗門區。 [21]  截至2021年10月,斗門區轄1個街道、5個鎮。 [22]  區人民政府駐井岸鎮朝福路139號。斗門區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深具廣府風情。 [1]  斗門區有水上婚嫁鹹水歌、蓮洲舞龍、乾務飄色、五山鑼鼓櫃、龍舟競渡等。 [21] 
2023年,斗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7.00億元,同比增長4.5%。 [31] 
中文名
斗門區
外文名
Doumen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404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珠海市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西部
面    積
674.8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5個鎮
政府駐地
井岸鎮朝福路139號
電話區號
0756
郵政編碼
519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63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御温泉
金台寺
斗門古街
黃楊山
十里蓮江
機    場
珠海蓮洲通用機場
車牌代碼
粵C
地區生產總值
527 億元(2023年)

斗門區歷史沿革

宋代以前,斗門一帶稱黃字圍,全境屬新會縣潮居里。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黃楊山附近島的劃歸香山縣。斗門、乾務、白蕉、三灶一帶為香山縣潮居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縣潮居鄉改稱黃梁都;上橫、大沙、馬墩屬新會縣潮居都。清光緒六年(1820年),黃梁都改稱黃梁鎮。清宜統二年(1910年),鎮為區、按數字編列、稱香山縣黃梁鎮為第八區,稱新會縣瀑居鎮為第八區。
民國九年(1920年),香山縣第八區改為黃梁區。民國十四年(1925年),香山縣改為中山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香山縣黃梁區改為中山縣黃梁區,新會縣第八區改為新會縣睦洲區。民國三十年(1931年),區名按數字編列、黃梁區改為中山縣第八區、睦洲區改為新會縣第八區。
1951年3月,中山縣第八區仍稱舊名,新會縣第八區劃出龍泉、睦洲、大沙、五權4鄉成立新會縣第九區。
1953年6月,原中山縣第八區分為第八區和第九區,原新會縣第九區的三權鄉分為7鄉。
1955年8月,中山縣第八區改為乾務區、第九區改為南門區、新會縣第九區改為陡洲區。
1957年,撤區並鄉,撤乾務區,併為乾務、白蕉、荔山三個大鄉;撤南門區,併為斗門、赤坎、六鄉三個大鄉;撤銷睦洲區7個鄉,併為上蓮、橫粉、大沙、竹銀4個大鄉。
1957年,建立新會縣大沙示範農場。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公社,取代大鄉。乾務鄉稱前進公社,荔山鄉稱荔山公社,白鄉稱白蕉公社、六鄉稱長征公社、赤坎鄉稱赤坎公社、斗門鄉稱幸福公社。
1958年10月,小公社合併為大公社,包括六個公社及平沙農場、南水、北水、小林、大林、蓮灣、萬山、三灶統稱為“斗門大公社”。橫粉鄉、大沙鄉屬新會縣睦洲公社。
1959年4月,撤銷斗門大公社、設立5個公社;乾務公社、白蕉公社、斗門公社、三灶公社、萬山公社。
1965年7月19日,中山縣劃出白蕉、斗門、乾務3個公社及平沙農場,新會縣劃出西安、上橫2個公社及大沙農場,成立斗門縣,隸屬佛山地區。
1983年5月5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斗門縣從佛山地區劃出,隸屬珠海市。2001年4月,斗門撤縣建區;同年12月,斗門區正式掛牌成立,稱為珠海市斗門區。 [21] 

斗門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斗門區轄1個街道、5個鎮:白藤街道井岸鎮白蕉鎮斗門鎮乾務鎮蓮洲鎮 [29]  區人民政府駐井岸鎮朝福路139號。 [30] 

斗門區地理環境

斗門區地理位置

斗門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西部,東臨中山市,南與金灣區相連,西面和北面與江門市接壤。 [21]  轄區面積674.8平方千米。 [18] 

斗門區地形地貌

斗門區境內地形特點是低山突屹,平原寬廣,孤丘眾多、水道交錯、河涌密佈、灘塗淤積、浮露迅速。地形特徵可概括為“二山三水五分田”。境內東北部低於西南部山丘邊緣的沖積地帶高於江河兩側的祝積平原。境內最高峯黃揚山東起大、小黃楊,南延西坑遞,西至石嘴村,北至大赤坎,跨越斗門、白蕉、井岸數鎮,面積31.1平方千米。 [21] 

斗門區氣候

斗門區地處北迴歸線以南,與南海相鄰,夏半年受海洋季風影響強烈、而冬半年受大陸季風影響較弱。終年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夏長冬短,夏少酷熱,冬少嚴寒,温度高,雲量多,降雨豐沛,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颱風暴雨比較頻繁,低温冷寒時有發生,境內地域間差異不大,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温22.5%,其中8月最聲熱,平均氣温29.7%,日最高氣温35.7%。1月最冷,氣温11.2C,日最低氣温3.8C。年平均日照時數1926.7小時。降水月份分佈呈單峯形,峯值出現在6月年降水量1420.5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近(424.3毫米)4成。 [21] 
繁華的斗門區 繁華的斗門區

斗門區水文

斗門區境內河道屬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水道四大流域、流域面積其635.83平方千米。其中磨刀門水道流域面積134.69平方千米,佔21.18%;雞啼門水道流域面積289.48平方幹米,佔45.53%;虎跳門水道流域面積107.80平方千米,佔16.95%;崖門水道流域面積103.8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螺洲溪、黃楊河、雞啼門、佔16.34%。、橫坑口、虎跳門6條,總長73.33千米。二級荷麻水道、河有赤粉水道、澇澇溪、澇澇溪西3條、總長23.15千米.三級河139條,總長421.17千米。四級河207條,總長722.02千米。河流總長度1281千米,河網密度為2.0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2070億立方米,年排澇量2.38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2.8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磨刀門水道、從江門市新會區二興水閘流經境內白蕉鎮螺洲山嘴天生間水閘、鶴洲北墾區,長27.83千米,流城面積134.6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658.42立方米/秒。 [21] 
斗門區 斗門區

斗門區自然資源

斗門區礦產資源

斗門區境內已探明地下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礦和砂料(石英砂玻璃砂等)。石礦主要是花崗岩砂頁岩兩類。花崗岩分佈廣儲藏量大,主要分佈在黃楊山及其相連的山羣。砂頁岩主要分佈在竹篙嶺,砂料主要分佈在斗門鎮的大濠湧、坭灣的西埔,五山的飛鵝沙、老陳沙、關刀沙和白蕉的南沙、黃鏡洲。此外,蓮溪的沙廠新村,六鄉的蓋山、小託、石門也有細粒和中粗粒砂堤或砂層分佈,均可作建築材料。石礦主要是砂錫礦,分佈於斗門鎮石坑尾,屬第四紀河流沖積砂錫礦牀,以沙礫層含礦最富,儲量近千噸。其他礦產資源包括鉀長石、含鉀岩石、石英石天然氣等。 [21] 

斗門區林地資源

斗門區有耕地面積1.93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4408.87公頃﹐糧食產量2.86萬噸。林業用地面積1.2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4.44%,活立木蓄積量85.90萬立方米。 [23] 

斗門區植物資源

斗門區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原生地帶性植被破壞嚴重,僅存少量的次生闊葉林,基本上是人工森林植被。區內植被主要組成種類有556種,分別隸屬於145科385屬。 [21] 

斗門區野生資源

斗門區主要野生經濟動物有169種,分隸於4綱28目61科。在低山丘陵區有獼猴野豬赤麂南狐大靈貓小靈貓豹貓水獺鼬獾、紅頰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豬及各種鼠類。 [21] 

斗門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斗門區常住人口608899人。 [19] 
截至2022年11月,斗門區常住人口約63萬,其中户籍人口36.48萬人,農村總人口21.7萬人。 [33] 

斗門區經濟

斗門區綜述

2019年,斗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41億元、同比增長5.0%。 [2] 
2020年,斗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4.01億元,同比增長2.7%。 [20] 
2022年,斗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1.3億元,同比增長4.5%。 [26] 
2023年,斗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7.00億元,同比增長4.5%。 [31] 
2023年,斗門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49億元,同比增長36.5%。其中,税收收入23.05億元,增長21.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22億元。其中,九項民生支出49.01億元,其總量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8%。 [31] 
經濟飛速發展的斗門區 經濟飛速發展的斗門區

斗門區第一產業

2023年,斗門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4.52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畜牧業、漁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增長20.0%、6.4%和6.8%。生豬出欄12.16萬頭,增長19.3%;水產品產量28.12萬噸,增長5.9%。 [31] 
2023年,斗門區完成苗木草皮改種水稻1246畝、撂荒耕地復耕複種面積570畝,全年種植糧食作物7萬畝。新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家。 [32] 

斗門區第二產業

2023年,斗門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40.26億元和增加值250.4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0%和15.0%。從企業類型看,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7.3%、1.0%和1.1%;從重點行業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4.5%、7.5%和1.5%。 [31] 

斗門區第三產業

2023年,斗門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65億元,同比增長2.0%。限額以上單位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中西藥品類、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62.3%、35.8%、17.4%。 [31] 
2023年,斗門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6.81億元,同比下降7.5%;外貿出口257.06億元,下降6.8%。全區實際吸收外資3154萬美元,同比下降6.7%。 [31] 

斗門區交通運輸

斗門區綜述

斗門區屬粵港澳緊密合作核心圈,毗鄰高欄港珠海機場通用機場、斗門港,有一縱(省道S272)、兩橫(黃楊大道、珠峯大道)、四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和江珠高速)的幹線公路網絡體系。 [18] 
繁忙的斗門交通 繁忙的斗門交通

斗門區航運

斗門及其周邊有斗門、珠海、九洲、灣仔、萬山等5個一類港口口岸。其中斗門港有3000噸泊位碼頭4個,貨運碼頭面積11萬平方米,年吞吐量15萬標準箱,近期將發展為30萬個標箱。
珠海港是中國沿海主樞紐港,距大西國際水道僅1海里,航線聯通全球,已投入使用有2個2萬噸泊位、1個8萬噸石化公用碼頭,兩個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也分別在2008年底和2009年6月完成。目前已有各類碼頭泊位20個,預計未來5年,年貨物吞吐能力將超過8000萬噸。斗門港、九洲港、香洲港每天有30多班快船直達香港、深圳。 [24] 

斗門區鐵路

斗門區境內共建成1條貨運鐵路,規劃1條城際軌道。廣珠鐵路於2012年12月29日通車,與珠海金灣機場、珠海港及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江門至珠海)高速公路相配套。斗門境內設斗門站。該線初期為貨運功能,遠期預留客運條件。廣佛江珠城際軌道項目起於廣州芳村站,途經廣州、佛山、江門、珠海4個城市,線路將經斗門區終至珠海機場,是珠三角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廣珠交通走廊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斗門區公路

廣州—深圳—珠海(廣深珠)高速公路已通車,從斗門到珠江三角洲任何一個地級市車程不超過2小時。境內有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陽江—珠海)和江珠高速公路(江門—珠海)。 [24] 
斗門交通 斗門交通

斗門區公共交通

2023年,斗門區新開通富山工業園穿梭巴士定製線路2條,城鄉微循環公交線路4條,學生高峯專線1條,鄉村通客車率達100%。 [32] 

斗門區社會事業

斗門區科學技術

2023年,斗門區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新增51家、53家、50家,累計分別達292家、135家、30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傑賽科技等3家企業榮獲2023年度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32] 

斗門區教育事業

2023年,斗門區新增公辦學位4185個,博雅小學建成啓用,麒麟中學如期開學。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83.2%。組建10個教育集團,參與學校覆蓋率達50%,珠峯實驗學校入選第三批省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 [32] 

斗門區文化事業

2023年,斗門區斗門區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建成31個文化館、61個圖書館村級服務點。斗門區村居文化中心星級評定項目獲評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優秀案例。斗門舊街獲評廣東省旅遊休閒街區。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非遺交流大會,橫山鴨扎包、風味鱸魚入選廣東非遺手信,斗門區獲評“粵港澳非遺鄉村旅遊基地”。 [32] 

斗門區體育事業

2023年,斗門區舉辦斗門區村BA等重點文體活動,斗門龍舟邀請賽升級為市級賽事品牌。 [32] 

斗門區醫療衞生

2023年,斗門區建成全市首個緊密型醫共體示範點,斗門區獲評“廣東省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僑立中醫院門急診醫技樓、區婦幼保健院新院、井岸鎮衞生院新院、白藤街道社區醫院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五山、六鄉、白藤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啓動建設。遵醫五院成功創建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省級卒中中心,實現胸痛、創傷、卒中救治單元鎮街全覆蓋。 [32] 

斗門區社會保障

2023年,斗門區城鎮新增就業899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881人。新增市級企業高技能人才實訓(培養)基地1個、市級示範性企業培訓中心2個。新增4257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54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開展運營。建成全區首個未成年人保護站。6個社會工作站29個社會工作點投入使用。 [32] 

斗門區歷史文化

斗門區地方習俗

斗門區有水上婚嫁、鹹水歌、蓮洲舞龍、乾務飄色、五山鑼鼓櫃、龍舟競渡等地方文化習俗。 [21] 

斗門區文物古蹟

  • 斗門清代古街
斗門清代古街,位於斗門鎮斗門墟東面,全長500多米,清末民初時曾是周邊地區貨物集散地。古街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加拿大籍澳門浸信會牧師、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規劃、設計,博採歐美各國古典建築的精華而建。古街原設有大昌、祥盛、廣英祥等多間布匹店,美的、美新等多間百貨店,大安堂、同和堂、同仁堂等中藥店,還有洽和行、泰豐、合昌、正安、厚信行等20多間米鋪和永祥山貨、昌榮等4間錢莊。除商鋪外,還建有德式二層樓房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的福音堂。斗門古街現仍保持舊貌,由20多座葡式、歐陸式建築物組成。 [21] 
斗門清代古街 斗門清代古街
  • 南門菉猗堂
南門菉猗堂,位於斗門鎮南門村,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的第十五代裔趙隆(即趙晴峯)為祀其曾祖父而建。始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代乾隆年間曾修復。藁猗堂為珠海市內保存較好、頗具地方風格的古建築,山牆採用古代南粵沿海地區一種特殊的建築工藝,用蠔殼整齊排列構築而成。1987年,列為斗門縣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對藁猗堂進行修葺。 [21] 
南門菜猗祠 南門菜猗祠
  • 金台寺原
金台寺原,址建在黃楊山第二峯——烏巖峯上,和茶田吐翠、清泉瀏水、張世傑墓、第一石門、金台瀑布、無底深潭、環海鏡面等景點構成黃楊八景。此寺原名金台精舍,宋朝遺宦趙時、鄧光薦、龔行卿三人為避戰亂,在此築舍而居,取名“金台精舍”。“金台”古為招賢納士之意,他們名為誦經讀書,實則密謀抗元。清乾隆年間建立寺院並擴建,一度香火鼎盛,後因屢遭兵燹,日漸荒廢。1958年被拆掉主體建築,其後興建水庫再遭拆卸,終剩殘垣斷壁。1992年由香港商人捐資及政府資助,在黃楊山西側半山腰的“將軍卸甲”處重建。全寺由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僧房、齋堂等組成,為仿古建築。2000年12月,以金台寺為主體的黃楊山風景區被評為珠海“十大景點”之一。 [21] 
金台寺原 金台寺原
  • 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井岸鎮霞山北麓標高29.24米處,1980年6月7日起建,1984年底竣工,是斗門區人民政府為紀念斗門地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衞反擊戰中以及保衞祖國、建設祖國、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鬥爭中犧牲的烈士而立。1988年列為斗門縣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4月3日,革命烈士紀念碑被斗門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斗門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1] 
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

斗門區民俗文化

  • 斗門水上婚嫁
斗門水上婚嫁,作為民間婚俗,2007年3月29日,被公佈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1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14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上婚嫁融合廣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為交通工具,在備婚宴、接新娘、拜高堂、會親友等禮俗上,以歌唱貫穿整個婚嫁活動的全過程。水上婚嫁,對促進平民百姓的仁愛禮儀、衣着服飾、家居陳設、民歌創作等發揮重要作用,影響珠江三角洲整個沙田區。斗門水上婚嫁形成獨特的富有水鄉地方特色的風俗文化。水鄉人嫁娶禮儀頗為講究:有互贈定情信物;新郎“望高堂”,拜席、拜錢盒和梳頭;新娘出嫁“哭婚”“上頭”;水上“花船”迎親;過門“拜祖”、敬“過堂茶”;夫妻“拜灶君”“回門”等。部分禮儀延續。 [21] 
斗門水上婚嫁 斗門水上婚嫁
  • 裝泥魚
裝泥魚,2009年3月23日,被列入珠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6月20日,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傳統技藝已有200多年曆史。泥魚即彈流魚。清同治年間修《香山縣誌》載:“彈流魚即田流魚,一名花魚,一名七星魚。”生長於灘塗和岸邊,灰黑身,有花點,手指長,會鑽泥,味鮮且甘,冬春時最肥美,是捕捉的好季節。裝泥魚要備泥魚籠、魚簍、蠔襪和泥板,一般泥魚裝在初一前、十五後的退潮之後與漲潮之前,氣温在24℃以上最為適宜;放籠要選好多魚跳躍的灘塗,裝籠要順放且帶漬水,每趟須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方可收籠,才有好收穫。漲潮前夕就得趕緊收籠回家,否則,魚籠會丟失。 [21] 
裝泥魚 裝泥魚
  • 沙田民歌
沙田民歌,又稱水鄉民歌。屬於民間音樂,已有170多年曆史。在清光緒年間蛋民們到斗門、南屏等水鄉開墾圍地,亦耕亦漁,並常唱歌自娛。蛋家人把海水沖積而成的土地稱作沙田,因而他們唱的歌稱為沙田民歌。沙田民歌曲調很多,包括鹹水歌、結婚時賀婚的高歌、打魚唱的大歌,還有姑娘出嫁時的嘆家姐,都屬於沙田民歌的不同曲調。鹹水歌兩句一小段,旋律婉轉抒情,纏綿俳惻;高堂歌則四句一段,高亢奔放,潑辣而具野性。歌的曲調清新,韻律天然,唱嘆流暢,委婉抒情。水鄉人家在喜慶的日子裏,在出海打魚、搖船駁艇時唱,在織網絞纜時唱,特別是在休閒歡聚時更愛唱。沙田民歌於2006年申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1] 
沙田民歌 沙田民歌
  • 乾務飄色
乾務飄色,約起源於明天啓五年(1625年)。當時,任江西彭澤縣令的乾務進士梁國棟,把仿鑄“江西飄色”的三支“色棍”帶回家鄉,分別交給乾東、乾西、乾北三個自然村保管,並傳授飄色的創作表演流程。乾東表演的是“喜鵲練梅”,乾西的是“螂蟹過江”(又名“八仙鬧東海”),乾北的是“士林祭塔”(又名“白蛇傳”)。每年喜慶佳節,乾務三個村都舉行“匯色”巡演。代代相傳,流傳。 [21] 
乾務飄色 乾務飄色

斗門區方言

斗門區內流行語言主要有四邑話、客家話、水上話三大類。隨着外地來斗門定居或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南腔北調”隨處可聞,但斗門地區仍以四邑話為主。隨着普通話深入推廣,人們用普通話交流也越來越普遍。 [5] 
四邑話音系
四邑話泛指台山、開平、恩平、新會的本地方言。與廣府粵語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語調的不同,很多陰平變成去聲,且保留着一些中原古音。斗門縣(含金灣區)説四邑話的村民約23萬多人,分佈在;
  • 斗門鎮的大赤坎村、官湧村、烏石村、小赤坎村、上洲村、下洲村、新鄉村、斗門村(除松山隊)、八甲村(除漢坑隊、獅子頭隊、新村仔隊、鴨屎寮隊)、南門村、小濠湧村、大濠湧村、斗門墟;
  • 白蕉鎮的榕益村、黃家村、大託村、白蕉村、東岸村、白蕉墟鎮、城東、白蕉開發區;
  • 六鄉鎮(2003年併入白蕉鎮)的沙欄村、石門村、湴湧村、月坑村、蓋山村、孖灣村、布洲村、六鄉墟鎮;
  • 乾務鎮的乾東村、乾西村、乾北村、東澳村、獅羣村、灣口村;
  • 五山鎮(2003年併入乾務鎮)的虎山村、荔山村、馬山村、網山村、夏村、新村、南山村、三里村;
  • 蓮洲鎮(2003年由蓮溪鎮和上橫鎮合併而成);
  1. 原蓮溪鎮的東安村(含中心村)、紅星村、文鋒村、新豐村(含新興、農豐)、蓮江村、東灣村(含沙灣村)、光明村、大沙農場(即大沙社區居委會)、石龍村(含三灣村)、上欄村、下欄村;
  2. 原上橫鎮的橫山和南青村部分村民、獺山村、上橫墟鎮;
  • 井岸鎮的黃楊村、西灣村、龍西村、北澳村、南潮村、坭灣村、尖峯村、東風村、新堂村、西埔村(除沙仔隊)、四新村,以及紅旗、紅衞、朝陽居委會。 [6] 
水上話
水上話又叫“疍家話”,屬粵方言範疇,與中山、順德、番禺一帶的水上話大同小異,但與珠海本地粵音差異較大,以致本地人視為另一種方音。斗門縣(含金灣區)説水上話的村民約7.5萬人,分佈在;
  • 斗門鎮的大赤坎村湧口隊、南門村漁業隊和湧口隊、小濠湧村湧口隊、上洲村永業圍隊;
  • 白蕉鎮的新沙村、新二村、新環村、南環村、泗喜村、東圍村、燈一村、成裕村、燈籠村、燈三村、桅夾村、昭信村、東湖村、白蕉開發區;
  • 六鄉鎮(2003年併入白蕉鎮)的湧口村、八頃村、鰵魚沙村、南澳村(部分);
  • 乾務鎮的石狗村和大海環村;
  • 上橫鎮的耕管村、二龍村、三龍村、三角村、福安村、廣豐村、粉洲村、三家村、三湧村、大勝村、新洲村、新益村、東滘村、西滘村、及橫山、南青部分村民;
  • 井岸鎮的草蓢村(部分)、新青村、雞嘴村、黃金村、五福村、南灣建新村。 [8] 
客家語音系
客家語又叫“亻厓子話”,斗門縣(含金灣區)説客家語的村民約1.3萬人,分佈在;
  • 斗門鎮八甲村的漢坑隊、獅子頭隊、新村仔隊、鴨屎寮隊和斗門村的松山隊(部分);
  • 白蕉鎮的賴家村、白石村;
  • 六鄉鎮(2003年併入白蕉鎮)的小託村、蝦山村、南澳村(部分);
  • 井岸鎮的西埔沙仔村、草蓢村(部分),西灣村的西坑、朝陽隊。 [7] 

斗門區風景名勝

  • 綜述
斗門區轄區有黃楊山御温泉金台寺、斗門清代古街、南門慕猗祠景區,萬盛鄉村俱樂部、燈籠沙水鄉風情遊、白藤湖霞山公園、東南亞較大的竹洲水松林以及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21] 
  • 珠海御温泉度假區
珠海御温泉度假區,位於斗門鎮黃楊山西麓,由香港商人於1998年2月在原斗門温泉(建於80年代)的基礎上興建而成。佔地面積9.07公頃(136畝),有天然泉眼兩處,深度為150米,出水温度72℃。屬“色帶黃、味帶鹹”的高温氯化物——偏硅酸型醫療温泉水,含偏硅酸、硒、鐵、銅、鍶等礦物質元素。 [21] 
珠海御温泉度假區 珠海御温泉度假區
  • 白藤湖度假區
白藤湖度假區,位於井岸鎮東南3千米處,1984年建成中國首座農民度假村,因湖得名,並發展為旅遊城。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規劃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已建成12萬平方米。至2011年已建成國際金融度假村、上海度假村、廣州鐵路局度假村、中國税務度假村、松墅屋村等10多座度假村。牀位2000個。娛樂設施有水陸娛樂場、沙灘泳場、摩托快艇、珠江海面遊、澳門海面遊;還有園藝式的水果、荷花、花卉、番薯等公園,供遊客品嚐和觀賞。餐廳可隨季節供給各種海鮮,還有別具鄉土風味的田螺、禾蟲、水鴨、水雞及久負盛名的白藤蓮藕。鱷魚島公園飼養鱷魚300多條。白藤湖有果園1000多畝,盛產四季嶺南佳果,有荔枝、橙柑、香蕉、芒果、龍眼等。 [21] 
白藤湖度假區 白藤湖度假區
  • 霞山公園
霞山公園,設有正門廣場、水面看台、四涼亭、八角亭、娛樂室、民間曲藝社等,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21] 
霞山公園 霞山公園

斗門區地方特產

  • 蔗子狸
蔗子狸又稱蔗鼠,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性甘寒,滋陰血清虛熱,補肝腎,是一種老少咸宜的食療佳品,故有“一鼠頂三雞”之譽。 [21] 
  • 黃金風鱔
黃金風鱔風鱔,即鮼緬,生於海,長於江河,夏天多棲息在清涼的河牀裏,當它成熟時就從江河迴歸大海繁殖。斗門沿海江河皆出產風鱔,尤以黃金村附近河段產風鱔歷史最長,數量最多,風鱔肉豐骨少,肉質細嫩,富含脂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年產50噸,暢銷港澳、日本。 [21] 
黃金風鱔 黃金風鱔
  • 河蝦
河蝦,又稱大頭蝦、青蝦等。在斗門地區,河涌交織如網,魚塘星羅棋佈,盛產淡水河蝦,年產量500噸以上,主要銷往日本和港澳市場。斗門河蝦一年四季都有出產,清明過後均是河蝦上市旺季,河蝦生活習性是在水底或草叢中攀緣爬行,食性較雜,如食小魚、小蝦、昆蟲、貝類、單細胞藻類或絲狀藻類、高等植物的碎片,嫩葉等。其殼薄透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一種含有多種維生素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食法多以蒜蓉清蒸或“白制”,鬆脆嫩滑,清甜美味,是名特水產。 [21] 
河蝦 河蝦
  • 白蕉禾蟲
白蕉禾蟲,斗門屬於西江出海口的鹹淡水交界。這裏盛產禾蟲,年產量在200噸左右。禾蟲,又名地蠶,多生長在鹹淡水交匯點的大少田地區的稻田和河灘淤泥中,靠吃腐爛的禾根漿液長大。春秋兩季,禾蟲每隔15天便成熟一次,爬出淤泥,一般在紅雲細雨、天氣變化異常或漲潮的情況下,密密麻麻的禾蟲浮游在河涌水面上,覓食和交配繁殖,隨流出海。當潮水退時,人們就乘舟湧向海灘,用密羅網捕撈,若此時不捕,禾蟲就會破肚自斃,有“禾蟲出水恨唔返,只好望河興嘆”之説。 [21] 
白蕉禾蟲 白蕉禾蟲

斗門區著名人物

斗門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等南宋皇族後裔趙氏子孫聚居於斗門鎮,並留下明清古院建築代表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菉猗堂”。珠海第一個中共基層黨組織小濠衝黨支部誕生在斗門。區體校被命名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培養了“亞洲蛙王”曾啓亮、雅典奧運會乒乓球銀牌得主李靜等本土優秀體育人才。 [18] 

斗門區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斗門區獲得“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稱號。 [9] 
2018年,斗門區位列中國百強區第22名。 [10] 
2019年12月6日,斗門區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11] 
2020年2月,斗門區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12] 
2020年3月,斗門區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13] 
2020年4月14日,斗門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3] 
2020年6月2日,斗門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4] 
2020年6月30日,斗門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4] 
2020年11月25日,斗門區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佈的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5] 
2021年4月1日,斗門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16] 
2021年9月8日,斗門區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7] 
2023年2月,被認定為第一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 [25] 
2023年8月29日,入選廣東省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名單。 [27] 
2023年11月,入選“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