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頭海番鴨

鎖定
斑頭海番鴨(學名:Melanitta perspicillata):體長約41釐米,是中型水鴨,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屬於潛水鴨類。雄鴨有絲絨般的黑色羽毛,雌鴨是褐色。
主要侷限於海洋生境,是一種北國寒帶的海鳥。極善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就顯得笨拙,除繁殖期外多見於海洋中,主要以貝類為食。分佈於北美洲,從美國阿拉斯加西部到加拿大中部到拉布拉多的內陸繁殖,從阿留申羣島到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以及美國的大西洋沿岸越冬。 南至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外文名
Surf Scoter
中文學名
斑頭海番鴨
拉丁學名
Melanitta perspicill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雁形目
鴨科
亞    科
鴨亞科
海番鴨屬
斑頭海番鴨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Linnaeus, 1758

斑頭海番鴨形態特徵

斑頭海番鴨
斑頭海番鴨(12張)
斑頭海番鴨體長78-92釐米,翼展78-92釐米,雌鴨體重907克,雄鴨體重992克。體形與黑海番鴨大小差不多,但具有更強的頭,嘴要大得多,嘴基有大塊肉瘤像一個羽絨球。雄鴨的前額和背頸部有白色的大斑塊羽毛,這些標記從遠處也能看到。在夏天和秋天,頸部的白斑模糊到完全消失,在隆冬又重新出現。大嘴分別由白色和橙色組成,喙基處有一個黑色的大斑痕。雌鴨略小,體羽深褐色,頭部上限黑色,下半部有灰白色,臉頰呈棕黑色羽毛,有兩塊白色斑紋。 [3] 

斑頭海番鴨棲息環境

棲息地一般選在湖泊和池塘附近,在北方森林中出現在針葉林和苔原等空曠的地方。除冬季或繁殖季節外,流連沿海水域和河口。遷移過程中,在內陸湖泊停留休息。 [3] 

斑頭海番鴨生活習性

每年冬天斑頭海番鴨遷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淺水水域,從美國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羣島到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從10月到3月,經常出沒在法拉隆灣國家海洋保護區的海灣。繁殖於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森林;在東部自新斯科舍省到佛羅里達州岸邊越冬,在西部自阿留申羣島到加利福尼亞南部岸邊越冬。 [3] 
性喜集羣,一年中幾乎都是成羣活動。有時雌雄分別集羣。雌鳥越冬通常更靠北些。常在海岸和島嶼附近水面活功,有時也見於內陸淡水湖泊。通常密集在一起,成羣的自由自在地游泳,偶爾也見單隻或成對活功。游泳快而輕盈,尾常翹起。潛水也很好,每次能在水下潛行30秒以上。但在地上行走困難,搖搖擺擺,顯得很笨拙。在水面起飛也很靈活,不用過多地在水面拍打助跑即能飛起。飛行快而有力,通常飛行不高,多貼近水面飛行。 [3] 
屬於潛水鴨類。極善游泳和潛水。除繁殖期外多見於海洋中。主要是食肉,水生植物和種子所佔比例較小。潛水捕魚方式和大多數的海鳥一樣,往往跳躍前進並且翅膀局部開放,並保持頸部伸直,翅膀將水花激的飛濺。吃無脊椎動物和甲殼動物,昆蟲如甲蟲、蒼蠅、蛔蟲、蜘蛛和水蛭。冬天返回到海洋水域,捕食貽貝,蛤,鯡魚和螃蟹。 [3] 

斑頭海番鴨分佈範圍

原產地:加拿大、墨西哥、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美國。 [4] 
旅鳥:比利時、百慕大、捷克共和國、丹麥、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德國、格陵蘭、關島、冰島、愛爾蘭、日本、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俄羅斯聯邦(東亞區)、西班牙、瑞典、英國。 [4] 

斑頭海番鴨繁殖方式

在北美對斑頭海番鴨的研究很少。它們築巢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偏遠地區,堅固的巢隱蔽的建在在北方森林和苔原裏,通常在淺水湖泊附近的植被叢中,其他生物無法侵入。用草和羽毛內襯,雌鴨通常產5-7枚白色卵,孵化期為27-29天,雛鴨一經孵化就能下水覓食,但需55天后能夠飛行。雌鳥此時常常放棄自己的幼鴨,返回近海換羽毛,才能夠再次飛行。 [3] 

斑頭海番鴨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2] 

斑頭海番鴨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斑頭海番鴨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