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蟊

鎖定
斑蟊是鞘翅目芫菁科昆蟲 [3]  ,又名花斑蟊、花殼蟲。頭略呈圓三角形,黑色;複眼大;鞭狀觸角分11節,末端數節膨大呈棒狀;鞘翅具棕黃或黃色斑紋及橫帶,端部寬於基部,底部黑色;每翅基部各有兩個大黃斑;翅鞘下面有二片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翅;腹面黑色有絨毛,胸部突起,足3對;腹部分節呈環紋狀。 [4] 
斑蟊在中國廣泛分佈,以安微、河南、廣西等地產量為大。多集羣取食大豆、花生、棉花、茄子、芝麻、瓜類等植物 [5]  。喜居留在豆科植物上,夏季6—7月,於清晨太陽尚未升起,露水未乾,空氣潮濕時,最易捕捉。 [6] 
斑蟊有逐瘀破積的作用,外用攻毒蝕瘡,治療頑癬惡瘡,刺激皮膚引赤發皰,通過誘導作用,可緩解肌肉、關節風濕痹痛;內服須慎之又慎,用治瘰癧、症瘕積聚,遷延性慢性肝炎,以及試用於癌症。 [7] 
別    名
斑蟊
中文學名
豆芫青
拉丁學名
EpicautagorhamiMarseul
鞘翅目
莞菁科
分佈區域
遼寧、河南、廣西、江蘇

斑蟊簡介

斑蟊學名為豆芫青EpicautagorhamiMarseul,屬鞘翅目芫菁科昆蟲。當地危害的斑蟊主要是中華豆芫菁EpicautachinensisLap,它不僅危害草木樨、苜蓿、檸條、甜菜,而且危害馬鈴薯,尤其今年烏盟地區馬鈴薯被害較為嚴重 [1] 

斑蟊藥物基原

源於《本經》
《本經》:“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瘻、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別錄》:“主疥癬,血積,墮胎。”
《本草綱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蝨毒、輕粉毒。”“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
蕪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M.cichorii Linnaeusr 全體。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遼寧、河南、廣西、江蘇。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去頭、足、翅,曬乾或生用或與糯米同炒到黃黑色,去米,研末用。
【性味歸經】
辛,温。有大毒。歸肝、腎、胃經。

斑蟊功效

破血逐瘀消症,攻毒散結 [2] 

斑蟊應用

斑蟊入藥 斑蟊入藥
用於症積,經閉等。本品辛散而入血分,能破血瘀,消症散結,通經。治經閉不通《濟陰綱目》以本品配桃仁、大黃用之。近代用治多種癌腫,尤以肝癌為優,可以斑蝥1~3只放入雞蛋內煮食,若以斑蝥素片內服更佳,(每次0.25~0.5mg)能使症狀改善,部分病例瘤體縮小 [2] 
用於癰疽惡瘡,頑癬,瘰癧等。本品為辛散有毒之品,能以毒攻毒,消腫散結。

斑蟊用法用量

內服多入丸散,0.03~0.06g;外用適量,研末敷貼,或酒、醋浸塗,或作發泡用。內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蔘以緩其毒。

斑蟊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內服宜慎,應嚴格掌握劑量,體弱及孕婦忌用。外用可刺激皮膚髮紅髮泡,甚至腐爛,不宜大面積使用。內服過量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尿血及腎功能損害。

斑蟊實驗研究

本品含斑蝥素、脂肪及樹脂、蟻酸,色素等。斑蝥素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斑蝥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斑蝥粉與蜂蜜調塗,對甲醛兔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小鼠注射給藥的LD50為1.25mg/kg。小鼠亞急性毒性試驗,對心、肝、脾、肺、腎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尤以心、肝為明顯。

斑蟊臨牀報道

治療神經性皮炎:用斑蝥紅娘子、樟腦各6g,全蠍蜈蚣各6條。上藥混合,以60%酒精或白酒浸泡,以浸淹為度,兩週後取浸液密封備用,塗患處。(《陝西中醫》1985;(8):366)
治療肺結核:斑蝥3g,全蠍、蜈蚣各1g,冰片0.5g。共研細末,加凡士林調成糊狀。取火柴頭大小置膠布上,貼天突和曲池穴,3天后取下。(《中藥新用手冊》1992年)
治療小兒病毒性肝炎:斑蝥20g(米炒,去頭、足、翅,研末),雄黃20g(研末),豬膽汁60g,蜂蜜100g,麝香2g製成膏。取1g攤在傷濕止痛膏粘面正中約2×2cm大小,再貼在穴位上。(《四川中醫》1985;(6):35)
治療銀屑病:斑蝥2g,半枝蓮、甘草各10g,三稜、紅花各15g,重樓20g,加50%乙醇適量配成100ml複方斑蝥酊,塗患處,每日1次。(《中藥通報》1988;(12):51)
治療肝癌:白朮30g,法半夏30g,血竭、木香各9g,雄黃6g,瓦楞子30g。研為細末,分成30包,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並同時服斑蝥燒雞蛋1個,每日3次。(《福建中醫藥》1987;(1):33)
斑蟊
斑蟊(5張)
治療胃癌:取雞蛋1個,上方鑿一小口,再將斑蝥一個去翅,裝入雞蛋內,用紙封口,蒸熟或煨熟,每日服1個。(《 四川中醫》1988;(2):22)
參考資料
  • 1.    李麗玲,張建寧,斑蟊的危害及防治. 現代農業,2002,12
  • 2.    梁昌銀.談斑蟊臨牀濫用問題.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02
  • 3.    常敏毅編著,抗癌本草,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04,第288頁
  • 4.    金有景主編,抗癌食物本草 上,中國食品出版社,1989.12,第296頁
  • 5.    金有景主編,抗癌食物本草 上,中國食品出版社,1989.12,第296頁
  • 6.    山東衞生幹部進修學院編著,山東中藥,山東人民出版社,1959.07,第344頁
  • 7.    王希琳等編著,常用中藥及配伍手冊,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07,第4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