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翅擬蠟嘴雀

鎖定
斑翅擬蠟嘴雀(學名:Mycerobas melanozanthos):中等鳥類,體長20-22釐米。嘴特別粗大,鉛藍色。體形似蠟嘴雀而嘴特大;雌雄異形,雄鳥上體黑色,黑色翅上具白斑;下體深黃色;雌鳥上體黑褐色,帶黃沾綠;下體鮮黃而具黑色縱紋。
是高山鳥類, 棲息於高山灌叢、竹叢、草地、甚至到凍荒地帶, 也見於松杉、針闊混交林、落葉喬木林和果園中。食物主要為植物性,如松子,杉子。槭樹子、野生果實和漿果等。
分佈於尼泊爾、印度、 緬甸、中國(甘肅、四川、雲南和西藏)。
外文名
Spot-winged Grosbeak
別    名
白點翅擬蠟嘴雀
中文學名
斑翅擬蠟嘴雀
拉丁學名
Mycerobas melanozantho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雀科
擬蠟嘴雀屬
斑翅擬蠟嘴雀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 1836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斑翅擬蠟嘴雀形態特徵

斑翅擬蠟嘴雀
斑翅擬蠟嘴雀(10張)
斑翅擬蠟嘴雀雄性成鳥上體白頭至尾及頦、喉等均黑褐色,各羽均具不清晰的灰色羽緣,下背和腰羽基灰白,常顯露於外;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小覆羽與背同色;中覆羽黑色;大覆羽黑色緣以石板灰色,內側者外翈尖端具一淡硫黃色小斑;小翼羽、初級覆羽和飛羽黑色,羽緣灰褐色,而次級飛羽外翈具淡黃色斑,內側者黃斑大而濃;內側初級飛羽基部具白斑;下體除頦喉外,呈深黃色,體側具黑斑,脅的後部具黑緣;尾下覆羽黃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綠黑色。 [2] 
雌性成鳥上體黑褐色,各羽具鮮黃沾綠的羽緣;背羽基部黃色;眼先、眼後的黑線頗寬,髭線寬;色稍黑,翅與雄鳥同色;下體自頦至尾下覆羽鮮黃色,但有的轉為黃白色,除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外具黑色寬洞條紋。
雄性幼鳥與雌性成鳥相似,但下體較白,點斑小而成行,喉和前頸有發紅的色調。 [2] 
肛膜褐色;嘴鉛藍色;腳鉛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65-81克,♀74-78克;體長♂205-226毫米,♀206-222毫米;嘴峯♂22-25毫米,♀22-25毫米;翅♂125-132毫米,♀123-136毫米;尾♂80-82毫米,♀71-79毫米;跗蹠♂21-23毫米,♀23-24毫米。(注:♂雄性;♀雌性) [2] 

斑翅擬蠟嘴雀棲息環境

斑翅擬蠟嘴雀是高山鳥類,在中國四川各地出沒於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區,在雲南玉龍山,見於3000-4000米處。生活環境頗為廣泛,棲息於高山灌叢、竹叢、草地、甚至到凍荒地帶,也見於松杉、針、闊葉混交林、落葉喬木林和果園中,喜落在大樹頂部和果樹上部,冬季遷徙到低處的山谷或山腳,甚至遊蕩至南方較暖地區。 [2] 

斑翅擬蠟嘴雀生長習性

斑翅擬蠟嘴雀為留鳥,秋冬季遊蕩。此鳥飛落在樹上頗為安靜,亦頗大膽,容易接近觀察。叫聲是一種“krrrr”或“charrarank”的嘎嘎聲,很像喜鵲的叫聲;歌聲是一種宏亮、優美的,由3個音節構成的哨聲,音似“tew-tew-teeeu”,還有一種像黃鸝一樣柔潤的哨聲,音似“tyop-tiu”或“tyu-tio”等。 [2] 
食物主要為植物性,如松子,杉子。槭樹子、野生果實和漿果等。在中國四川觀察,見此鳥好在櫻桃樹上過夜,經剖檢,胃中全是櫻桃。 [2] 

斑翅擬蠟嘴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1] 
斑翅擬蠟嘴雀 斑翅擬蠟嘴雀

斑翅擬蠟嘴雀繁殖方式

斑翅擬蠟嘴雀在四川和雲南為繁殖鳥,5-6月營巢於小樹或灌叢中。巢呈杯形,由苔蘚、地衣和細枝編成,內墊蕨類和鬚根。卵色灰綠,微沾紅,具黑紫色點斑。 [2] 

斑翅擬蠟嘴雀保護現狀

斑翅擬蠟嘴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斑翅擬蠟嘴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