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眉叫鴞

鎖定
斑眉叫鴞(學名:Ciccaba nigrolineata)是鴟鴞科、叫鴞屬的一種鳥類。體長35-40釐米,翼長255-293毫米,體重404-535克。雌性比雄性重。面盤呈黑色,邊緣和眉毛密佈白色和黑色斑點。虹膜為深紅棕色至黑棕色。喙呈淡橙黃色。頭部、頭冠和頸背的其餘部分呈煙黑褐色。上體一般呈均勻的深煤煙色和黑褐色。喉部有黑色圍脖,其餘下體呈白色,有密集的黑色斑紋。跗節有羽毛和條紋。腳趾裸露,呈髒黃色至橙黃色。爪呈黃角質色。
棲息於雨林中有空地、森林邊緣和半開放沼澤或淹沒林地。夜行性鳥類,白天棲息在茂密的樹葉或靠近樹幹的樹枝上。主要以昆蟲為食,還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其他小型脊椎動物。分佈範圍從墨西哥中部穿過中美洲到達哥倫比亞西北部、委內瑞拉西北部和厄瓜多爾西部。也可能存在於秘魯西北部。
中文名
斑眉叫鴞
拉丁學名
Ciccaba nigrolineata
別    名
斑眉林鴞
外文名
Black-and-white Owl
同義學名
Strix nigrolineata Sclater, 1859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鴞形目
鴟鴞科
叫鴞屬
斑眉叫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clater, 1859)
保護級別
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3] 

斑眉叫鴞形態特徵

斑眉叫鴞體長35-40釐米,翼長255-293毫米,尾長154-180毫米,體重404-535克。雌性比雄性重。面盤呈黑色,邊緣和眉毛密佈白色和黑色斑點。虹膜為深紅棕色至黑棕色。蠟質呈淡黃色,喙呈淡橙黃色。頭部、頭冠和頸背的其餘部分呈煙黑褐色。後頸周圍有一個突出的項圈,呈暗色和白色。其餘上體一般呈均勻的深煤煙色和黑褐色。主要羽毛有白色條紋和白色末端帶。喉部有黑色圍脖,其餘下體呈白色,有密集的黑色斑紋。跗節有羽毛和條紋,呈暗色和白色。腳趾裸露,呈髒黃色至橙黃色。爪呈黃角質色。 [4] 
斑眉叫鴞

斑眉叫鴞棲息環境

棲息於雨林中有空地、森林邊緣和半開放沼澤或淹沒林地。還有長廊森林和紅樹林灌叢。海拔高度從墨西哥的海平面最高可達1200米,巴拿馬的海平面到可達2100米,哥倫比亞的海平面可達2400米。有時可以在人類住區附近存在。 [4] 

斑眉叫鴞生活習性

行為:斑眉叫鴞是夜行性鳥類,白天棲息在茂密的樹葉、爬山虎之間或靠近樹幹的樹枝上——通常高於地面。成對的斑眉叫鴞可能會棲息在一起。 [4] 
聲音:雄性的主要叫聲是一系列快速、低沉的喉音,音量和音調逐漸增加,隨後是響亮、爆炸性的、音調較高的“哇”聲,帶有哀號的性質,然後是微弱、短促、略低的“嗬”聲。音高。整個短語就像這樣-wobobobobobo wow ho,並且每隔幾秒鐘重複一次。雌性也有類似的更高音調的鳴叫。還有一個持久的、高音調的“who-ah”。 [4] 
食性:斑眉叫鴞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是甲蟲、蚱蜢、蝗蟲和蟋蟀。它們還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包括蝙蝠)和其他小型脊椎動物,例如鳥類和青蛙。獵物通常是從棲息處捕獲的,但有時會在空中獵取或從樹枝或樹葉上捕捉獵物。狩獵通常沿着森林邊緣進行。這些貓頭鷹有時會被明亮的燈光和成羣結隊的昆蟲所吸引。 [4] 

斑眉叫鴞分佈範圍

分佈於伯利茲、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和委內瑞拉。 [1] 
斑眉叫鴞分佈圖 斑眉叫鴞分佈圖 [1]

斑眉叫鴞繁殖方式

斑眉叫鴞的繁殖生物學尚不為人所知。在旱季(中美洲3-6月)繁殖。通常在腐爛的樹樁或樹幹的天然洞中築巢。也可以使用兩個附生植物(一種生長在另一種植物上的植物)之間的粗樹枝或較大鳥類廢棄的樹枝巢。通常情況下,雌性單獨產下2枚白色卵(平均46.4毫米×38.4毫米,33.8克),並由雄性提供食物。 [4] 

斑眉叫鴞保護現狀

斑眉叫鴞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1] 

斑眉叫鴞種羣現狀

斑眉叫鴞估計總數量為50,000-499,999只(A. Panjabi in litt. 2008年)。趨勢理由:根據Tracewski等人的説法,由於棲息地喪失,該物種被初步評估為正在減少。(2016年)。 [1] 
參考資料